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39964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磁屏蔽体60P的外侧流出。流出的空气流对以包围中心芯58P的方式配置的线圈(图中未示出)进行冷却。因而,能够在大范围内增大中心芯58P及线圈的冷却效果。特别是,孔部58HP及60HP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并且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进一步的增大中心芯58P及线圈的冷却效果。
[0090]接着,参照图15A及图15B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单元50Q。线圈单元50Q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单元50同样地安装于定影装置14。图15A及图15B是表示线圈单元50Q的内部情形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58HQ的配置上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单元50P不同,所以主要说明该不同点,省略共通点的说明。另外,在图15A及图15B中,对于结构及功能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50相同的构件,在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末尾加Q来表示。
[0091]参照图15A及图15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心芯58Q的第2中心芯582Q及磁屏蔽体60Q的周面形成有孔部58HQ及60HQ。另一方面,在第I中心芯581Q的周面不形成孔部。换言之,孔部58HQ及60HQ配置于比第I中心芯581Q靠向轴向外侧的区域。当具有哪种薄片体宽度的薄片体通过定影装置14的夹缝部NP时,对应于第I中心芯581Q的区域都成为通纸区域。因此,与第I中心芯581Q相向的定影带48的带面始终对薄片体传递一定的热量。另一方面,比第I中心芯581Q靠向轴向外侧的区域有时成为非通纸区域,定影带48的带面不易消耗热量,因此中心芯58Q和线圈52Q容易被定影带48加热。所以,如上所述,通过将孔部配置于比第I中心芯581Q靠向轴向外侧,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第2中心芯582Q和磁屏蔽体60Q,进一步能冷却周围的线圈52Q。
[0092]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4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I。根据这些发明,能够防止定影装置14的中心芯58、58P及58Q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抑制配置于各中心芯的周围的线圈(磁通产生源)的温度上升。由此,稳定地实现针对薄片体的调色剂的定影处理。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变形实施方式。
[0093](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空气流从配置于中心芯轴59的前侧端部的导入软管592流入,并从配置于后侧端部的驱动传递构件593排放空气流,进一步从形成于防护罩50H的后侧的排气导管50H1排放所述空气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图16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单元50R的立体图,图17是线圈单元50R的剖视图。在图16及图17中,对于结构及功能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单元50相同的构件,在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末尾加R来表示。
[0094]参照图16,线圈单元50R具备开口在防护罩50HR的排气导管50H2。排气导管50H2在防护罩50HR的前侧端部开口。因而,如图17所示,在流通中心芯轴59R的内部空间AF后从排气口 593HR被排出的空气流,沿着防护罩50HR的内壁被向前方引导之后,从排气导管50H2向线圈单元50R的外部被排放。此时,从排气口 593HR向前方流动的空气流有效地对中心芯58R的周面及图中未示出的线圈进行冷却。
[0095](2)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孔部配置于比第I中心芯581Q靠向轴向外侧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在第I中心芯581P、第2中心芯582P及磁屏蔽体60P上形成孔部的基础上,将配置在比第I中心芯581P靠向轴向外侧的孔部的数量设定为比配置在第I中心芯581P的孔部的数量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具有第I薄片体宽度的薄片体通过夹缝部NP时,也能够有效地冷却对应于非通纸区域的中心芯58P及线圈52P。
[0096](3)另外,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以定影带48作为第I旋转体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由线圈单元50感应加热的第I旋转体也可以是旋转的辊体。
[0097](4)另外,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开口在驱动传递构件593的排气口593H喷出空气流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中心芯轴59的前端侧的前轴承591或导入软管592上形成同样的开口部。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对线圈52中位于中心芯轴59的前侧的端部邻接区域进行冷却。
[0098](5)另外,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鼓风机65产生流入中心芯轴59的内部空间AF的空气流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防护罩50H的排气导管50H1附近配置鼓风机来作为其它空气流产生部,另外也可以在其它位置配置其它空气流产生部。
[0099](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磁屏蔽体60配置于中心芯58的周面的方式,但磁屏蔽体60也可以直接配置于中心芯轴59的周面。
【主权项】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夕卜壳; 磁通产生源,固定于所述外壳,用于产生磁通; 第I旋转体,向规定的方向旋转,被所述磁通感应加热; 第2旋转体,向规定的方向旋转,与所述第I旋转体之间形成让承载调色剂像的薄片体通过的夹缝部; 第I芯,采用磁性材料,与所述第I旋转体一起形成让所述磁通通过的磁路; 第2芯,采用磁性材料,从所述磁路观察被配置在所述第I芯与所述第I旋转体之间,可向规定的方向旋转; 轴部,呈圆筒形状,在其周面保持所述第2芯,在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内部空间,成为所述第2芯的所述旋转时的转轴; 磁屏蔽体,采用非磁性材料,被配置于所述第2芯或所述轴部的周面,通过伴随绕所述轴部的旋转并位于所述磁路内,来屏蔽或抑制所述磁通;以及 空气流产生部,产生从所述轴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流通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流,其中, 从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磁通产生源以包围沿所述轴向延伸的所述第2芯的周围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外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芯具备: 中央芯部,被配置成在所述轴部的所述轴向的中央部覆盖全部周向,形成与第I薄片体宽度相对应的所述磁路;以及 外侧芯部,与所述中央芯部的所述轴向外侧邻接,被配置成使周向的一部分露出,与所述中央芯部一起形成与大于所述第I薄片体宽度的第2薄片体宽度相对应的所述磁路,其中, 所述磁屏蔽体至少配置于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外侧芯部相同的区域,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周向上覆盖与所述外侧芯部露出的区域不同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入部,安装于所述轴部的所述轴向的一端侧,将所述空气流导入所述内部空间; 驱动部,产生使所述轴部旋转的旋转驱动力;以及 传递部,与所述驱动部连结并安装于所述轴部的所述轴向的另一端侧,向所述轴部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其中, 所述传递部具备: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连通空间;以及与所述连通空间连通且在所述传递部的外周面开口的排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部的所述排气口在所述磁通产生源的端部邻接区域的上方绕所述轴部旋转,所述端部邻接区域是所述磁通产生源中在轴向上与所述第2芯的所述轴向的另一端侧端部相邻接的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第I薄片体宽度的薄片体通过所述夹缝部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轴部旋转,所述磁屏蔽体被配置到所述磁路内,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磁通产生源的所述端部邻接区域相向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部具备: 轴承构件,由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圆筒状的耐热材料而构成,可旋转地轴支承所述轴部的一端侧;以及 导入管,安装于所述轴承构件,将所述空气流经由所述轴承构件导向所述内部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孔部,在所述轴部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并穿过所述轴部的壁面而在所述第2芯或所述磁屏蔽体的周面开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在所述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并在所述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配置于比所述中央芯部靠向轴向外侧的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比所述中央芯部靠向轴向外侧的所述孔部的数量多于配置在所述中央芯部的所述孔部的数量。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芯部或所述外侧芯部是通过使安装于所述轴部的周面的多个圆管构件或拱状构件在所述轴向上相邻配置而形成的, 所述孔部的一部分由在所述圆管构件或所述拱状构件的相邻的端缘形成的切口部构成。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磁力防护罩,安装于所述外壳,并覆盖所述磁通产生源及所述第2芯;以及 排气导管,形成于所述磁力防护罩,使从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所述空气流排放。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管配置于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端侧。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管配置于所述轴向的所述一端侧。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载体,其表面用于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部,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专利摘要】定影装置(14)具备外壳(50L)、磁通产生源(52)、第1旋转体(48)、第2旋转体(44)、第1芯(54,56)、第2芯(58),轴部(59)、磁屏蔽体(60)和空气流产生部(65)。轴部呈圆筒形状,在其周面保持第2芯,在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内部空间。轴部成为第2芯的旋转时的转轴。空气流产生部产生从轴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流通轴部的内部空间的空气流。
【IPC分类】H05B6/36, H05B6/14, G03G15/20
【公开号】CN104956269
【申请号】CN201480005680
【发明人】大畑志伸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6日
【公告号】EP2947519A1, WO2015111299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