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导入部件、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48658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光源导入部件、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源导入部件、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
目.0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高科技生活。一些电子产品上,包括手机、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相机、Notebook(笔记本电脑)等液晶显示面板为用户显示相关的信息。而一般来说液晶显示面板是BLU (Back Light module,背光模组)组成的,背光模组包括LGP (LightGuide Plate,导光板),其用于导光,另外该结构可以改变背光模组的架构。而超薄导光板的应用使得电子产品得以向超薄方向发展。
[0003]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的超薄导光板包括注塑一体成型的楔形光源导入部件和板状的导光板主体。导光板主体的厚度在0.3mm以上,而楔形光源导入部件厚度在04?0.6mm之间,其主要目的是配合市场上的主流侧入式的LED发光元件的规格。通常主流侧入式的LED发光元件的规格的厚度为0.4mm和0.6mm两个规格。
[0004]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注塑成型的导光板的最小厚度也是在
0.3mm以上,故无法做成超薄型的厚度在0.3mm以下的导光板。而导光板的导光板主体的厚度可以做到0.3mm以下的,但该种结构并非采用注塑成型制成,而是采用热压方式做到的,其厚度最薄可以做到0.2_,但是热压方式无法将楔形光源导入部件和板状的导光板主体直接配合,如此将会导致LED发光元件所发出光的光源利用率低,整体的背光的亮度降低。
[0005]综上所述,制备一款超薄型导光板结构是一个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导光板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厚度减薄的光源导入部件、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7]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源导入部件,其用于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导入至导光板的导光板主体,所述光源导入部件具有楔形部、第一连接部,位于楔形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传输部;其中,
[0008]所述楔形部,用于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导入至所述传输部;
[0009]所述传输部,用于将光传输至导光板主体;
[0010]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导光板主体的入光面侧端相配合,用于将所述光源导入部件与导光板主体连接。
[00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能够容纳导光板主体的入光面侧端。
[0012]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腔体的腔深为P,0.5mm ^ P ^ 3mm。
[00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锯齿结构。
[0014]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锯齿的形状为三角形;其中,所述锯齿的高度为hl,0< hi ^ 2mm ;所述锯齿的顶角为Θ 1,30° ( Θ I彡150°。
[0015]优选的是,所述楔形部的入光侧端为锯齿结构。
[0016]优选的是,所述传输部上具有多个网孔。
[0017]优选的是,所述楔形部的长度为L2,0.8mm < L2彡1.4mm ;所述楔形部的高度为h2,0.36mm < h2 < 0.56mm。
[0018]优选的是,所述传输部的高度为h3,0.2mm ^ h3 ^ 0.4mm。
[0019]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上述的光源导入部件;
[0020]优选的是,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导光板主体;所述导光板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
[0021]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光源导入部件的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用于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导入所述板状部;
[0022]所述板状部,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
[0023]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导光板主体的厚度为0.2mm。
[0024]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导光板主体的板状部具有网孔。
[0025]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上述的导光板。
[0026]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0027]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由于本发明的光源导入部件具有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连接部是与导光板主体的入光面侧端相配合,也就是说光源导入部件和导光板主体为分体结构,此时可以采用热压的方式制备导光板主体,从而使得导光板更加轻薄;较现有技术中采用胶水的方式将两者连接而言,本实施例中光源导入部件通过其第一连接部与导光板主体连接,可以降低发光元件所发出光的损失,提高光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源导入部件的俯视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的光源导入部件的主视图;
[0031]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导光板主体的俯视图;
[0032]图4为图3所示的导光板主体的主视图;
[0033]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0034]图6为图5所示的导光板的主视图;
[0035]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0036]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0037]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源导入部件的俯视图;
[0038]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0039]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40]其中附图标记为:1、光源导入部件;11、楔形部;12、传输部、13、第一连接部;2、导光板主体;21、第二连接部;22、板状部;3、发光元件;4、反射片;5、上棱镜片;6、下棱镜片;7、扩散片;8、遮光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2]实施例1:
[004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导入部件,其用于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导入至导光板的导光板主体;具体的,该光源导入部件具有楔形部、第一连接部,位于楔形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传输部;其中,所述楔形部,用于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导入至所述传输部;所述传输部,用于将光传输至导光板主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导光板主体的入光面侧端相配合,用于将所述光源导入部件与导光板主体连接。
[0044]由于本实施例的光源导入部件具有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连接部是与导光板主体的入光面侧端相配合,也就是说光源导入部件和导光板主体为分体结构,此时可以采用热压成型的方式制备导光板主体,从而使得导光板更加轻薄;较现有技术中采用胶水黏贴的方式将光源导入部件和导光板主体连接而言,本实施例中光源导入部件通过其第一连接部与导光板主体的入光侧端连接,可以降低发光元件所发出光的损失,提高光源利用率。具体的结合下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5]实施例2:
[0046]结合图1_8、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导入部件1、具有该光源导入部件I的导光板,以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0047]具体的,该光源导入部件I具有楔形部11 (图中所示的喇叭口结构)、第一连接部13,位于楔形部11和连接部之间的传输部12 ;导光板主体2不仅具有前述的光源导入部件I,还包括导光板主体2,导光板主体2包括:第二连接部21和板状部22 ;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1相互配合形成导光板。
[0048]在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为锯齿结构,相应的第二连接部21也是为锯齿结构的,两者凹凸配合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光源导入部件I和导光板主体2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光源导入部件I和导光板主体2是分体结构,也就是说两者是分开制备的,其中光源导入部件I是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