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332588阅读:来源:国知局
319的遮板功能。因此,即使在遮板317未被关闭的状态下从打印机100卸下调色剂容器30,也可防止残留于搅拌盘32与移动壁34之间的间隙的少许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 319漏出。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壁34的移动过程中,与容器主体31的内周部31K紧密接触的内壁密封件342配置于移动壁34的移动方向前端侧。因此,在位于比内壁密封件342靠向移动壁34的移动方向后端侧并堵塞调色剂排出口 319的排出口封闭部341B上几乎没有附着调色剂。另外,外周壁部341的第I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比调色剂排出口 319的第I方向的宽度长,排出口封闭部341B具有堵塞调色剂排出口 319的尺寸。因此,能够通过排出口封闭部341B可靠地堵塞调色剂排出口 319。
[0108]另外,如上所述,当移动壁34在最终位置封闭调色剂排出口 319时,用户能够依据该被封闭的状态确认出调色剂为空。在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余量变少的情况下,难以根据调色剂容器30的重量来掌握调色剂余量。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遮板317滑动的情况下,当视觉确认到调色剂排出口 319已经被移动壁34封闭时,用户能够可靠地识别出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变为空。由此,能够促使用户更换调色剂容器30。
[0109]另外,在使用至中途的调色剂容器30由于某些原因而从打印机100被卸下并与其它空的调色剂容器30 —起保管的情况下,也可有效利用由上述的移动壁34实现的调色剂排出口 319的封闭作用。S卩,用户只要从所保管的多个调色剂容器30中选择移动壁34未封闭调色剂排出口 319的调色剂容器即可。
[0110]除此之外,如上所示,在采用体积补给型的调色剂补给方式的情况下,如果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变为空,则补给调色剂从调色剂容器30侧向显影装置20侧按压滞留部29的按压力消失。此时,基于显影装置20内的各种条件,显影装置20内的调色剂有时从调色剂补给口 25向调色剂排出口 319侧逆流。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壁34封闭调色剂排出口 319,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装置20 (被补给对象)向容器主体31侧逆流。
[0111]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容器30的制造阶段用于向收容空间31S填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孔340B配置于移动壁34。因此,不需要除了调色剂排出口319以外,还将填充口形成在容器主体31侧。因而,容器主体31的形状能够容易地成形。此外,也可以在第I方向上改变移动壁34的初始位置来提供各种填充量的调色剂容器30。通过改变填充调色剂时的移动壁34的初始位置,能够改变收容空间31S的容积。即使在该情况下,也由于调色剂补给孔340B配置于移动壁34侧,因此不需要根据填充量在容器主体31的不同的位置配置填充口,从而实现容器主体31的共同化。此外,即使在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填充量不同的情况下,所有调色剂容器30的移动壁34的初始位置也可以始终配置于图12A所示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调色剂容器30安装于打印机100时,根据调色剂传感器31T的输出信号,初始地对马达M被驱动的驱动时间进行调整。由此,收容空间31S内被调色剂充满。
[0112]进而,如图11和图12A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具备移动壁停止部334。移动壁停止部334如上所述那样是轴33中未配置有公螺旋部333的区域,其与调色剂排出口 319相向配置。因此,在移动壁34即将到达图12C所示的最终位置时,移动壁34的母螺旋部340D(图10B)从公螺旋部333脱落,与移动壁停止部334相向配置。换言之,一旦移动壁34配置于图12C的最终位置,则可防止母螺旋部340D与公螺旋部333再次咬合。由此,即使在旋转齿轮38被错误地反转的情况下,移动壁34也不会朝向盖部37侧逆行。因而,如上所述,在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为空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移动壁34配置于最终位置。另外,即使在用完的调色剂容器30以使第I方向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式被纵向放置保管的情况下,也可抑止移动壁34由于自重而向盖部37的方向逆行。
[0113]此外,在图12C所示的最终位置,移动壁34的内壁密封件342从内侧对调色剂容器30的内周部31K弹性地径向施压。因此,移动壁34稳定地被锁定于最终位置,能进一步防止移动壁34的逆行。
[0114]下面,参照图13A、图13B、图14A及图14B,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P进行说明。图13A、图13B是调色剂容器30P的剖视图。图14A是调色剂容器30P的第I螺旋弹簧60的正视图。图14B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螺旋弹簧61的正视图。在各图中,对于具备与之前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在之前的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的末尾加P来表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之前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相比,在具备第I螺旋弹簧60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共同点的说明。
[0115]参照图13A,调色剂容器30P具备容器主体31P、搅拌盘32P(搅拌构件、第I旋转构件)、轴33P、移动壁34P和盖部37P。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盘32P具备固定于轴33P的圆板部32P1、以及从圆板部32P1向容器主体3IP的盖部37P侧(移动壁34P的输送面侧)突出设置的第I螺旋弹簧60 (突出部、螺旋弹簧)。
[0116]如图14A所示,第I螺旋弹簧60是伸缩自如的螺旋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螺旋弹簧60的外径被设定为比容器主体31P的内径略小。第I螺旋弹簧60具备第I弹簧起端部601和第I弹簧顶端部602。第I弹簧起端部601固定于圆板部32P1。此外,第I螺旋弹簧60的第I弹簧顶端部602侧在收容空间31SP内绕轴33P而向盖部37P侧延伸。如图13A所示,在移动壁34P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第I螺旋弹簧60的第I弹簧顶端部602配置于输送面340SP的附近。
[0117]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马达M(图8B)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旋转齿轮38P时,在收容空间31SP内,第I螺旋弹簧60与轴33P —起旋转。因此,能够搅拌收容空间31SP内的调色剂。据此,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加,能够稳定地向调色剂排出口 319P输送调色剂。另外,通过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加,可以降低输送面340SP按压调色剂的负荷。由此,可以减小轴33P的旋转力矩。
[011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移动壁34P的移动,第I螺旋弹簧60的第I弹簧顶端部602被输送面340S按压,而第I螺旋弹簧60被朝向第I弹簧起端部601侧压缩(图13B)。由此,可以抑止移动壁34P向调色剂排出口 319P的移动受到阻碍。另外,如图13B所示,在收容空间31SP缩小时,第I螺旋弹簧60的密度提高,使得第I螺旋弹簧60的搅拌力增大。因此,能够将收容空间31SP内的调色剂稳定地从调色剂排出口 319P排出到全部被排出为止。
[0119]而且,当移动壁34P到达调色剂排出口 319P时,第I螺旋弹簧60被夹在输送面340SP与圆板部32P1之间。因此,第I螺旋弹簧60在调色剂排出口 319P的上方所占的空间缩小,能够使收容空间31SP尽可能地消失。
[0120]另外,如图14B所示,也可以将第2螺旋弹簧61(突出部、螺旋弹簧)固定于搅拌盘32P的圆板部32P1来代替第I螺旋弹簧60。第2螺旋弹簧61的外径被设定为从第2弹簧起端部611向第2弹簧顶端部612逐渐变小。根据这种结构,当移动壁34P到达调色剂排出口 319P时,第2弹簧顶端部612被配置到第2弹簧起端部611的径向内侧。因此,能使第2螺旋弹簧61收缩成更紧凑。
[0121]下面,参照图15A、图15B,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Q进行说明。图15A是表示调色剂容器30Q的移动壁34Q向调色剂排出口 319Q移动的情形的剖视图。图15B是表示调色剂容器30Q的移动壁34Q到达调色剂排出口 319Q的情形的剖视图。在各图中,对于具备与之前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在之前的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的末尾加Q来表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之前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相比,在具备搅拌薄膜62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共同点的说明。
[0122]参照图15A,调色剂容器30Q具备容器主体31Q、搅拌盘32Q(搅拌构件、第I旋转构件)、轴33Q、移动壁34Q和盖部37Q。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盘32Q具备固定于轴33Q的圆板部32Q1、以及从圆板部32Q1向容器主体31Q的盖部37Q侧(移动壁34Q的输送面侧)突出设置的搅拌薄膜62 (突出部、薄膜构件)。
[0123]如图15A所示,搅拌薄膜62是夹着轴33Q配置的一对矩形状的薄膜构件。搅拌薄膜62具备薄膜起端部621和薄膜顶端部622。薄膜起端部621固定于圆板部32Q1。此外,搅拌薄膜62的薄膜顶端部622在收容空间31SQ内向盖部37Q侧延伸。
[012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搅拌薄膜62也在收容空间31SQ内与轴33Q —起旋转,因此能够搅拌收容空间31SQ内的调色剂。因而,能够稳定地向调色剂排出口 319Q输送调色剂。另外,通过收容空间31SQ内的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加,轴33Q的旋转力矩得以减小。此外,随着移动壁34Q的移动,搅拌薄膜62的薄膜顶端部622被输送面340SQ按压,而搅拌薄膜62被朝向薄膜起端部621侧压缩(图15B)。由此,可以抑止移动壁34Q向调色剂排出口 319Q的移动受到阻碍。
[0125]下面,参照图16至图17,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进行说明。图1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的轴33R及搅拌盘63的立体图。另外,图17是组合搅拌盘63的正视图及侧视图来表示的图。其中,部分(A)是搅拌盘63的正视图,部分(B)及部分(C)是搅拌盘63的侧视图。此外,部分⑶是从箭头C-C表示的方向(上方且前方)观察部分(A)的搅拌盘63的侧视图,部分(C)是从右方观察部分(A)的搅拌盘63的侧视图。在各图中,对于具备与之前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在之前的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的末尾加R来表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之前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相比,在搅拌盘63具备突片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共同点的说明。
[0126]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图中未示出的容器主体的左壁(调色剂容器30的左壁315)配置搅拌盘63 (搅拌构件、第I旋转构件)。搅拌盘63与轴33R —体地向图16的箭头Rl方向旋转。搅拌盘63具备盘板630 (圆板部)、第I突起部631 (突出部、突片)和第2突起部632(突出部、突片、第I板状部)。
[0127]盘板630是固定于轴33R的第2轴端部332R的圆板状的构件。第2轴端部332R插通于开口在盘板630的中央部的盘轴孔部63J。第I突起部631及第2突起部632是在盘板63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突片。这些突片配置于图中未示出的调色剂排出口的上方。
[0128]第I突起部631具备第11突起631A (第2板状部)和第12突起631B (第I板状部)。第12突起631B是与盘轴孔部63J相向且面朝搅拌盘63的径向(交叉)而配置的板状突起。第12突起631B具备倾斜部631C。倾斜部631C是第12突起631B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侧边缘,沿着搅拌盘63的旋转方向使顶端向下方倾斜。第11突起631A以与第12突起631B相交叉的方式连接设置于第12突起631B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侧边缘。第11突起63IA是以面向搅拌盘63的旋转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板状突起。第11突起63IA的径向外侧的侧边缘在径向上与盘板630的外周部位于同一面上。
[0129]第2突起部632具有与第12突起631B同样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