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075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形成单元41Y、41M、41C、41K构成。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同样的构成,所以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用的构成要素以同一符号表示。在图2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附加符号,省略其它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的符号。
[0050]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0051]感光鼓413是例如在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材管)的圆周面上依次层叠了底涂层(UCL)、电荷产生层(CGL)、电荷输送层(CTL)的负带电型的有机感光体(0PC)。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的有机半导体构成,接受曝光装置411的曝光来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供电子性含氮化合物)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构成,将由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0052]带电装置414例如由电晕管带电装置、电晕丝带电装置等电晕放电产生器构成。带电装置414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成负极性。
[0053]曝光装置411由LED打印头构成,该LED打印头例如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排列成直线状的LED阵列、用于驱动各个LED的LPH驱动部(驱动1C)、以及使来自LED阵列的放射光成像于感光鼓413上的透镜阵列等。LED阵列的一个LED与图像的1点对应。控制部80通过控制LPH驱动部,而在LED阵列中流动规定的驱动电流,特定的LED发光。
[0054]曝光装置411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光。通过将由感光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来将感光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中和。由此,在感光鼓413的表面上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0055]显影装置412收容各色成分的显影剂(例如由调色剂和磁性载流子构成的二成分显影剂),通过使感光鼓413的表面附着各色成分的调色剂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具体而言,对显影剂担载体(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利用感光鼓413与显影剂担载体的电位差使显影剂担载体上的带电调色剂移动到感光鼓413的表面的曝光部上,并附着。
[0056]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刀片等,除去一次转印后残存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调色剂。
[0057]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0058]中间转印带421由环状带构成,呈环状架设在多个支承辊423上。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靠带移动方向下游侧配置的支承辊423是驱动辊。通过驱动辊旋转,中间转印带421向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移动。
[0059]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且被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被压接于感光鼓413,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隙。
[0060]二次转印辊424与多个支承辊423中的一个对置,且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与中间转印带421对置而配置的支承辊423被称为支持辊。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二次转印辊424被压接于支持辊,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辊隙。
[0061]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并对中间转印带421的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上。
[0062]之后,在纸张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至纸张上。具体而言,通过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并对纸张的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至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被朝向定影部60输送。
[0063]带清洁装置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刀片等,除去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调色剂。
[0064]此外,在中间转印单元42中,也可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而采用二次转印带呈环状地架设在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的构成(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单元)。
[0065]定影部60具备具有配置于纸张的定影面(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的上侧定影部61、具有配置于纸张的里面(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的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侧定影部62、对定影面侧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源63、使里面侧支承部件与定影面侧部件压接的压接分离部64、检测定影部温度的定影部温度检测部67等。
[0066]定影面侧部件的例子为定影辊、定影带等。里面侧支承部件的例子是加压辊、加压带等。
[0067]加热源63被配置于定影面侧部件的内部或者附近。通过利用控制部80来控制加热源63的输出,从而对定影面侧部件进行加热,且定影部温度成为调色剂像定影所需的温度。控制部80基于与定影面侧部件接近配置的定影部温度检测部67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源63的输出。
[0068]另外,通过利用控制部80来控制压接分离部64的动作,并使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从而形成夹持纸张进行输送的定影辊隙。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且沿着通纸路径被输送来的纸张在通过定影辊隙时被加热、加压。由此,在纸张上调色剂像定影。
[0069]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通纸路径部53等。
[0070]供纸部51将从供纸装置1A输送的长条纸向通纸路径部53引导。
[0071]通纸路径部53具备包括中间输送辊部、环辊部、以及阻力辊部的多个输送辊部。通纸路径部53按照图像形成部40 ( 二次转印部)、定影部60、排纸部52的顺序输送从供纸部51供给的长条纸。
[0072]排纸部52将从通纸路径部53输送的长条纸向卷绕装置1C引导。
[0073]图4是表示定影部6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示出定影面侧部件由定影辊611构成,里面侧支承部件由加压辊621构成的情况。
[0074]以下,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禁止向定影部60内输送长条纸前端的控制部80的处理。
[0075]作为前提,在通过图像形成部40形成图像前,需要使长条纸通过从供纸装置1A经由通纸路径部53到卷绕装置1C(打印准备)。打印准备可以利用纸张输送部50自动进行,也可以手动进行。
[0076]打印准备后,在通过图像形成部40形成图像时,输送从供纸装置1Α到卷绕装置1C通过的长条纸。而且,在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一并被二次转印至长条纸的第1面(定影面)上,在定影部60中实施定影处理。形成有图像的长条纸通过具备排纸辊等的排纸部52被排出机外,并被卷绕装置1C卷绕。
[0077]优选在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打印准备时、处于待机状态时,定影部温度被保持为长条纸不产生变色、变形的程度的温度,并处于长条纸不产生变色、变形的状态。
[0078]此时,控制部通过基于定影部温度检测部67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源63的输出,从而将定影辊611的温度保持为长条纸不产生变色、变形的阈值温度以下。
[0079]然而,之前的图像形成因阻塞等异常而中止,或者,长条纸的长度不足(纸张用尽)等情况下,需要除去留在通纸路径部53上的长条纸,而进行使新的长条纸通过的打印准备。在除去长条纸之后进行打印准备的情况下,有时定影部温度变成比阈值温度高的状
??τ ο
[0080]若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打印准备,则成为长条纸变色或变形的原因。另外,在打印准备后,至形成图像为止的待机状态时,定影部60的热被吸收而成为引起长条纸的变色、变形的原因。
[0081]作为对该问题的对策,有使长条纸继续输送,而很难向长条纸传递热的方法,但在长条纸产生未形成图像的浪费的部分,产生成本方面的问题。
[0082]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定影部温度高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禁止将长条纸前端输送到定影部60内。由此,在打印准备时、处于待机状态时,能够防止引起长条纸的变色、变形。
[0083]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打印准备处理随着开始打印准备,通过控制部80执行储存在存储部中的规定程序来实现。若打印准备结束,则成为能够在输送到的长条纸上形成图像的状态。
[0084]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打印准备时,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处于分离状态。另外,阈值温度使用预先在存储部中设定的温度。并且,阈值温度是将膜的长条纸输出到定影部60内的情况下,长条纸不产生纸张损伤的温度。
[0085](第1实施方式)
[0086]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参照图5,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7]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80确认存储在存储部中的任务预约信息,并判断是否有任务预约。此处,任务预约信息是与任务预约有关的信息。
[0088]在有任务预约的情况下(步骤S101 是”),控制部80提高与是否允许长条纸的输送的判断有关的阈值温度(步骤S102)。此外,在预约了任务的情况下,长条纸在定影部60内成为待机状态的时间较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