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弦乐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琴码夹。
背景技术: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以及同类拉弦乐器都是通过琴弓摩擦琴弦发声。琴弦的振动通过琴码传递到琴箱或称共鸣箱将琴弦的振动放大混合形成乐音。其中琴码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通常琴弦很细,与琴码的接触面积很小,造成作用在琴码嵌槽单位面积的压强很高,如:小提琴E弦(第一根高音琴弦)在E音高是压在琴码的压力近10公斤的压力。而且细琴弦极易切割琴码,损坏琴码,切割缝隙夹住琴弦,限制琴弦振动,影响声音质量。其他弦乐器也有同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多年来制琴师想了各种方法:在琴码上镶嵌硬质木料或动物骨片,使用更多的方法是在琴弦与琴码的接触点上粘贴羊皮,防止琴弦割伤琴码。在琴码上镶嵌硬质木料要求专业制琴师具有高超的木工镶嵌技术,对于演奏者来说,操作复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琴码上粘贴羊皮相对简单,但琴码与琴弦之间有一层羊皮隔断,对声波有所抑制。
申请号为201720776567.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琴及其琴码,琴码包括人体型状的枫木材质的琴码主体,琴码的峰顶开设有用于与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嵌槽,嵌槽内镶嵌有没入嵌槽内的木质的嵌件,嵌件的硬度大于琴码主体。其优势在于解决了琴弦与琴码长期接触出现的磨损凹陷问题,但其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对于演奏者,不可完成。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琴码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琴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码夹用于设置在琴码上,包括用于夹住琴码的夹持部,和与夹持部连接且与琴弦接触的连接部,夹持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夹持口夹紧琴码,所述琴码夹包括安装在小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小提琴琴码夹、安装在中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中提琴琴码夹和安装在大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大提琴琴码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夹持口断面呈近U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之间相互平行或者相互靠近倾斜的夹持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臂具有距离连接部最远的远端,远端的一侧通过第一曲面与连接部的一端过渡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曲面与连接部的另一端过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部上设置用于容置所述琴弦的容置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容置部为设置在连接部上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连接部的相对两侧且与琴弦方向一致,所述的琴弦设置在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部上表面的凹槽断面呈近半圆形或近半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部上设置用于限制琴码夹位移的定位部,所述琴码上设置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定位部为设置在连接部的下表面上的定位凸起,所述的琴码上设置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在小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小提琴琴码夹和安装在中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中提琴琴码夹尺寸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琴码夹放置在琴码上,琴弦放置在琴码夹上的凹槽中,不与琴码上的琴弦嵌槽直接接触,避免了琴码上的琴弦嵌槽的磨损。
2)琴码夹上连接部的下表面上的定位凸起与琴码顶峰的琴弦嵌槽相配合,防止琴码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
3)琴码夹采用金属材料,强度高、质量轻、传音效果好且不易损坏。
4)琴码夹结构简单,演奏者在使用时安装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琴码夹立体结构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琴码夹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琴码夹主视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琴码夹侧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琴码夹在琴码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琴码夹;2、夹持部;21、夹持臂;22、夹持臂;211、远端;221、远端;212、第一曲面;222、第一曲面;213、第二曲面;223、第二曲面;3、连接部;31、容置部;32、定位部;4、琴码;41、配合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到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琴码夹1用于设置在琴码4上,琴码夹1包括夹持部2和连接部3,连接部3与琴弦接触,避免了琴弦长期直接作用于琴码4上时,对琴码4造成磨损,夹持部2和连接部3之间形成近U型的夹持口,能够夹紧琴码4。
进一步,如图1至图4所示,夹持部2包括夹持臂21和夹持臂22,夹持臂21和夹持臂22之间相互平行或者相互靠近倾斜,能够依靠夹持臂21和夹持臂22自身的弹性夹紧琴码4。
进一步,如图1到图3所示,夹持臂21或夹持臂22具有距离连接部3最远的远端211或远端221,通过第一曲面212或者第一曲面222与连接部的一端过渡连接,通过第二曲面213或者第二曲面223与连接部的另一端过渡连接。
进一步,如图2所示,连接部3上设置用于容置琴弦的容置部31,容置部31的上表面设置一凹槽,凹槽的内表面光滑贯穿连接部3的相对两侧,且与琴弦方向一致,用来放置琴弦,避免琴弦长期直接作用于琴码4上时,对琴码4造成磨损。
进一步,如图2和图3所示,容置部31上表面的凹槽断面呈近半圆形或近半椭圆形,有利于琴弦与凹槽内表面的充分接触,声波的传播。
进一步,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3上设置用于限制琴码夹位移的定位部32,琴码4上设置有与定位部32相互配合的配合部41,定位部32与配合部41表面直接相互贴合,防止琴码夹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影响演奏者的正常弹奏。
进一步,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定位部32为设置在连接部的下表面上的定位凸起,其形状与琴码4上的配合部41断面相近,便于两者之间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如图5所示,琴码夹1安装在琴码4上的配合部41处,根据提琴的琴码规格,琴码夹1包括安装在小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小提琴琴码夹、安装在中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中提琴琴码夹和安装在大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大提琴琴码夹,安装在小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小提琴琴码夹和安装在中提琴的琴码上的标准中提琴琴码夹可通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