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架可折叠的定音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7401发布日期:2020-09-23 01:2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架可折叠的定音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架可折叠的定音鼓。



背景技术:

定音鼓英语称timpani,此字源自于意大利语,为timpano的复数形,这是由于定音鼓绝少单独击奏。定音鼓有时亦拼写作tympani或tympany等。

定音鼓是由一个铜制或黄铜制的共鸣胴(似面盆状),上面紧绷着小牛皮或是塑胶制的面皮。皮面由木头圈固定再用金属环套住,并可用几个螺丝钉调节松紧度,演奏者就是借此来调节定音鼓的音高。

现代的定音鼓则是用踏板来控制音高,甚至可利用踏板制造出滑音的效果,但不论是古代手调式或现代踏板式的定音鼓都具有相同的音域和音质。定音鼓通常以两个以上为一组,演奏时使用两支前头包着毛毡的木制鼓棒,常用基本奏法有单奏及滚奏。

如图1所示(专利:201821126964.0),是现有的定音鼓,它们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从而导致无法同时运输多个定音鼓,然而,定音鼓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多组同时演奏或者需要多个同时运输的。因此,本方案在现有脚架可折叠的定音鼓的基础上在此提出一种支撑杆可折叠,减少空间占用的定音鼓,使得定音鼓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进一步的缩小空间的占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脚架可折叠的定音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脚架可折叠的定音鼓,包括鼓体、基座,所述鼓体和基座之间通过若干条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固定杆和活动杆,在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齿形槽,在所述活动杆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套筒,在所述套筒的对称两侧各设有一个凸起的槽孔a,在所述套筒套有一旋转片,所述旋转片的内侧与槽孔a对应的一侧设有槽孔b,所述槽孔a和槽孔b之间连接着一复位弹簧,所述套筒的最外侧与所述活动杆的最外侧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所述齿形槽的两个相对的槽齿的距离大于所述套筒的外直径与两个所述复位弹簧之和,在所述鼓体的底部贴有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筒为t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筒和螺栓之间相适应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片的前端设有与旋转片垂直的手旋片,手旋片与旋转片一体成型且为圆角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位弹簧通过挂勾的方式连接在槽孔a和槽孔b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震垫由上层海绵、下层海绵和充气层组成,充气层位于上层海绵和下层海绵之间,三者之间通过工业胶水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震垫的厚度为3cm-5cm之间。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采用可伸缩式的支撑杆,可在垂直方向上减少定音鼓对上方空间的占用;然后在运输时可以运输更多的定音鼓,同时,由于采用了可伸缩式结构,从而可以调节定音鼓的鼓面高度以适应鼓手的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的定音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片、套筒、手旋片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弹簧与支撑杆之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鼓体-1;基座-2;支撑杆-3;固定杆-3.1;活动杆-3.2;齿形槽-3.3;套筒-3.4;槽孔a-3.5;旋转片-3.6;槽孔b-3.7;复位弹簧-3.8;减震垫-3.9;手旋片-3.10;卡齿-3.11;

大脚轮-4;锁紧扣件-5;减震弹簧-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2所示,一种脚架可折叠的定音鼓,包括鼓体1、基座2,所述鼓体1和基座2之间通过若干条支撑杆3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杆3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固定杆3.1和活动杆3.2,在所述固定杆3.1上设有齿形槽3.3,在所述活动杆3.2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套筒3.4,在所述套筒3.4的对称两侧各设有一个凸起的槽孔a3.5,在所述套筒3.4套有一旋转片3.6,所述旋转片3.6的内侧与槽孔a3.5对应的一侧设有槽孔b3.7,如图4所示,所述槽孔a3.5和槽孔b3.7之间连接着一复位弹簧3.8,所述套筒3.4的最外侧与所述活动杆3.2的最外侧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所述齿形槽3.3的两个相对的槽齿的距离大于所述套筒3.4的外直径与两个所述复位弹簧3.8之和,在所述鼓体1的底部贴有减震垫3.9。所述套筒3.4为t字型结构。所述套筒3.4和螺栓之间相适应的螺纹。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片3.6的前端设有与旋转片3.6垂直的手旋片3.10,手旋片3.10与旋转片3.6一体成型且为圆角的弧形结构。活动杆3.2的外侧与所述固定杆3.1的内侧之间留有缝隙,可方便活动,不至于在调整时卡住。所述复位弹簧3.8通过挂勾的方式连接在槽孔a3.5和槽孔b3.7上。所述减震垫3.9由上层海绵、下层海绵和充气层组成,充气层位于上层海绵和下层海绵之间,三者之间通过工业胶水进行固定。所述减震垫3.9的厚度为3cm-5cm之间。

使用方法简单,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定音鼓处于缩放状态时,正常状态下,旋转片3.6与支撑杆3处于平行状态,而复位弹簧3.8也处于放松状态。在搬运的时候需要注意套筒3.4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但由于现有的定音鼓的脚架可折叠,因此,折叠后的脚架在展开时会让工作人员注意到套筒3.4的存在,从而减少套筒3.4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如图2所示,脚架可折叠的方式一般将脚架与基座2连接处采用定位插销式的方式连接,或者采用锁紧扣件5即可。在图2中,脚架4往上折叠,不影响本方案的技术的同时,减少了脚架4在水平面上的占用空间。

当需要往上提时,用脚采住踏板处,然后往上提。这时候,齿形槽3.3与套筒3.4、旋转片3.6之间卡住,提供一定的摩擦力,防止鼓体1由于重力向下落。这时候,工作人员通过手旋转手旋片3.10,旋转片3.6由与支撑杆3平行状态转变成相互垂直状态。从而与齿形槽3.3上的齿咬紧在一起,防止在演奏时掉落。设置本装置只需要两个这样的支撑杆3就行,其他的支撑杆3之间可相互活动即可,不需要设置齿形槽3.3等结构。而这两个支撑杆3必须是相对的。

而在其他没有设置齿形槽3.3的支撑杆3上,如图6所示,可以在固定杆3.1内侧设置有减震弹簧6,在需要收回鼓体1时,将旋转片3.6复位后,减震弹簧6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力,防止鼓体1一下子落下,影响使用寿命。减震弹簧6下端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固定杆3.1的下端,防止脱落。

旋转片3.6套在套筒3.4上,旋转片3.的安装孔的直径略大于套筒3.4的外直径,可以让旋转片3.6自由旋转而不至于卡住。旋转片3.6和手旋片3.10一体成型,在旋转片3.6的另一侧还设有卡齿3.11。卡齿3.11与齿形槽3.3相适应。要进行卡紧时,需要通过手旋片3.10向外拉一下旋转片3.6;然后旋转到适当位置,放开手旋片3.10,卡齿3.11与齿形槽3.3即可卡在一起。需要松开时反向操作即可。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