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533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采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光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4年5月1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4-099597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在应用于窗户等的采光片中,大多具有多个承担采光功能的微细构造部。这些大多采用将采光片直接粘贴在窗户玻璃上的方式。在将采光片粘贴在窗户玻璃上的方式的情况下,难以进行采光片的施工或拆卸。另外,在以使设置有微细构造部的一侧与窗户玻璃相对的状态粘贴采光片的情况下,存在微细构造部被粘接剂填埋,采光功能降低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在2块保护板之间配置采光片,并使采光片经由在任一个保护板侧设置的粘接剂与窗户玻璃粘接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该结构,微细构造部不会被用于与窗户玻璃粘接的粘接剂填埋。

专利文献1中,以包括第一保护板和具备采光片的第二保护板的窗户系统为对象,以采光片为内侧将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固定。

另外,还提出了以下的构造:设置有多个在采光片的微细构造面侧设置的粘接专用的突起部,经由这些突起部与窗户玻璃粘接,由此,使粘接剂或窗户玻璃与微细突起部之间成为中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58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的任一文献的结构均是将采光装置直接粘接在窗户玻璃上的类型,因此,没有成为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窗户(窗户玻璃)拆卸的构造。另外,需要多个与采光片相同面积的保护板,因此,重量也会增加。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窗户(窗户玻璃)拆卸的采光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具备:采光单元;和安装部,该安装部用于将所述采光单元安装于被安装物,所述采光单元具备:采光片;和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在所述采光片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支承所述采光片,所述采光片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材;设置在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多个采光部;和设置在所述多个采光部之间的空隙部,与所述空隙部接触的所述采光部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对入射到所述采光部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起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部件由框体构成,所述框体以将所述采光片的周缘部包围的方式支承所述采光片。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框体在配置所述采光片的内壁面具有槽部,通过将所述采光片的周缘部插入到所述槽部中来支承所述采光片。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槽部的底面与所述采光片之间具有间隙。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具备多个所述采光单元,在所述支承部件设置有将所述采光单元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所述采光片的主面的法线方向向光的入射方向侧倾斜。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光透射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具备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使所述采光单元以与所述采光片的主面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安装部包括在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安装部,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采光单元以在与所述多个安装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安装部包括在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安装部,所述多个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安装部能够从所述采光单元脱离,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采光单元以在与所述多个安装部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支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弹性体。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部件能够在沿着所述采光片的外周的方向上伸缩。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可以构成为:在所述采光单元设置有温度管理用部件。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将室外的自然光(太阳光)高效率地采入到室内、并且能够不使处于室内的人感到炫目而使室内感觉明亮、并且能够相对于被安装物容易地拆卸的采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于窗户的状态的采光装置的外观的正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A是表示采光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采光部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4是表示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采光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房间模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采光功能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透过采光装置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9A是表示采光装置的设置例的第一图。

图9B是表示采光装置的设置例的第二图。

图9C是表示采光装置的设置例的第三图。

图9D是表示采光装置的设置例的第四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是沿着图10的B-B’线的截面图。

图12是用于对采光装置的采光功能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表示其它连结构造的图。

图14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14B是沿着图14A的C-C’线的截面图。

图15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5B是表示未使用采光装置的状态(抬起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设置状态的正面图。

图17A是沿着图16的D-D’线的截面图,是表示通常使用时的采光装置的图。

图17B是沿着图16的D-D’线的截面图,是表示释放时的采光装置的图。

图18是用于对框架的厚度与入射光量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9是按每个入射角度表示将纵宽内尺寸设为H(cm)时的框架上的采光片的设置位置Y(cm)与有效入射效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20是按每个射出角度表示将纵宽内尺寸设为H(cm)时的框架上的采光片的设置位置Y(cm)与有效射出效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21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21B是沿着图21A的E-E’线的截面图。

图22是用于定义框架的倾斜面的角度的图。

图23是表示框架的倾斜面的角度与太阳高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4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24B是沿着图24A的F-F’线的截面图。

图25是从第六实施方式的框架的上边侧观察的图。

图26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框架的侧面图。

图2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框架的变形例的图。

图28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采光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8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采光单元的结构的图,是沿着图28A的I-I’线的截面图。

图29A是表示采光片由于周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的情形的图,是表示常温时的情形的图。

图29B是表示采光片由于周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的情形的图,是表示高温时(膨胀变化时)的情形的图。

图30是表示与温度变化相伴的形状变化和平均线膨胀系数的关系的图。

图31A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31B是表示温度检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32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采光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33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采光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34是用于对第十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36是表示实施了UV截止对策的PET膜的光线透射率(用虚线表示的图表)和未实施UV截止对策的PET膜的光线透射率(用实线表示的图表)的图表。

图37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8是表示光扩散层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光扩散层的光散射特性的图表。

图40是表示光扩散层的其它方式的立体图。

图41A是用于对采光板条的光扩散特性进行说明的房间模型的示意图,是从上方观察房间的图。

图41B是用于对采光板条的光扩散特性进行说明的房间模型的示意图,是从侧方观察房间的图。

图42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3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4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5A是用于对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功能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百叶窗的开状态的图。

图45B是用于对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功能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百叶窗的开放状态的图。

图45C是用于对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功能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百叶窗的闭状态的图。

图46是表示具备采光装置和照明调光系统的房间模型的图,是沿着图47的J-J’线的截面图。

图47是表示房间模型的天花板的平面图。

图48是表示由采光装置采入到室内的光(自然光)的照度与室内照明装置的照度(照明调光系统)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地改变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对例如图1所示的采光装置1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于窗户上的状态的采光装置的外观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图3A是表示采光片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采光部的形状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采光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采光装置1构成为具备采光单元10和一对安装部11、11。

采光单元10具有采光片12和支承采光片12的框架(支承部件)13。

如图3A所示,采光片12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材2;设置在基材2的第一面2a上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多个采光部3;和设置在多个采光部3之间的空隙部4。

基材2由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固性树脂、光聚合性树脂等光透射性树脂构成。另外,作为光透射性树脂,可使用由丙烯酸类聚合物、烯烃类聚合物、乙烯类聚合物、纤维素类聚合物、酰胺类聚合物、氟类聚合物、聚氨酯类聚合物、有机硅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等构成的光透射性树脂。其中,可优选使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三醋酸纤维素(TA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聚合物(COP)、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等。基材2的全光线透射率按照JIS K7361-1的规定优选为90%以上。由此,能够获得充分的透明性。

采光部3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等具有光透射性和感光性的有机材料构成。另外,可以使用在这些有机材料中混合聚合引发剂、偶联剂、单体、有机溶剂等而得到的材料。另外,聚合引发剂可以含有稳定剂、抑制剂、增塑剂、荧光增白剂、脱模剂、链转移剂、其它光聚合性单体等那样的各种添加成分。另外,可以使用日本特许第4129991号公报中记载的材料。采光部3的全光线透射率按照JIS K7361-1的规定优选为90%以上。由此,能够获得充分的透明性。

如图3A所示,多个采光部3在基材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基材2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另外,如图3B所示,各采光部3构成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状的棱柱体。采光部3例如为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中具有6个顶部(q1~q6)、并且其所有的内角小于180°的六边形。采光部3的各面3A~3F中,与通过顶部q3的和第一面3A垂直的平面相比位于下方的第四面3D、第五面3E、第六面3F,作为反射从第二面3B、第三面3C入射的光的反射面起作用。

在此,因为在相邻的采光部3之间的空间(空隙部4)存在空气,所以该空间成为与空气的界面。也可以将其间用其它低折射率材料填充。但是,就采光部3的内部与外部的界面的折射率差而言,与外部存在任何低折射率材料的情况相比,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最大。

此外,优选基材2的折射率和采光部3的折射率大致相同。其理由例如是因为,在基材2的折射率和采光部3的折射率的大幅不同的情况下,在光从采光部3向基材2入射时,在这些采光部3与基材2的界面会产生不需要的光的折射或反射。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不能得到期望的采光特性、亮度降低等不良情况。

作为采光片12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光刻技术在基材2上形成多个采光部3。另外,除了使用光刻技术的方法以外,可以通过熔融挤出法或模挤出法、压印法等方法制造采光片12。在熔融挤出法或模挤出法等方法中,基材2和多个采光部3由同一树脂一体形成。

如图4和图5所示,框架13由铝制的框体构成,以包围采光片12的周围的方式将采光片12以平坦的状态保持。通过使采光片12的周缘部12C插入到在框架13的内壁面13C形成的槽部14中,将采光片12收容在框架13内。框架13的开口部13A以比采光片12的俯视时的面积小的开口面积形成。由此,能够在将采光片12的周缘部12C整体插入到框架13的槽部14中的状态下可靠地保持采光片12的周缘部12C整体。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采光单元10通过安装部11以从窗户的上部吊下的状态设置。在图1和图2中,符号8表示窗户玻璃,符号108表示窗扇,符号109表示窗框。

如图5所示,各安装部11分别具备:用于将采光单元10安装于窗框(被安装物)109的安装部件15;和多个安装螺钉16。安装部件15为不锈钢制,通过以彼此垂直的姿势连结的框架安装部15A和窗框安装部15B,在截面观察时呈L字型。通过使安装螺钉16螺合于在框架安装部15A和窗框安装部15B各自上形成的螺钉孔15b,安装部件15被固定在框架13和窗框109上。此外,安装部件15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采光单元10的框架13上,在上部设置有一对安装部13B、13B。在将安装部件15固定于框架13的情况下,使安装螺钉16同时螺合于在框架13侧设置的安装部13B、13B的螺钉孔13b、13b和安装部件15侧的螺钉孔15b、15b。

这样,采光单元10通过安装部11被安装于窗框109上。在已被安装的状态下,采光片12的微细构造面3a成为与窗户玻璃8相对的姿势。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单元10通过一对安装部11被固定于窗框109上,但是安装部11的数量不限于2个。可以根据采光单元10的大小等适当变更。

以下,对房间模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房间模型1000的一个例子的图。房间模型1000例如是假定采光装置1在办公室内使用的模型。图6中图示了设置有采光装置1的窗户1002、房间1003、天花板1003a、太阳光入射的一侧的墙壁1003b、地板1003c、与上述墙壁1003b相对的墙壁1003d、坐在椅子上的人1004、站在地板1003c上的人1005。

采光装置1被设置在窗户1002的室内侧的上部。

如图6所示,房间1003以办公室为例,房间1003的截面(XZ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房间1003的高度H3(从地板1003c至天花板1003a的高度)例如为2.7m。窗户1002的高度H2例如为1.8m。采光装置1被设置于窗户1002上的、不遮挡人的视野的部分(距天花板1003a例如0.7m的部分)。采光装置1的高度H1例如为0.7m。

假定在房间模型1000中,人在离开墙壁1003b例如1m左右的场所活动。假定在窗户附近的区域D没有人。窗户附近的区域D例如为1m,假定了人活动的区域。

另外,假定人的眼睛的位置距地板1003c例如0.8m~1.8m。

站在地板1003c上的人1005的眼睛的高度Ha例如为1.8m。坐在椅子上的人1004的眼睛的高度Hb例如为0.8m。基于这些眼睛的高度Ha、Hb,假定了人的眼睛的位置的范围。

采光装置1具有使外部光L向天花板1003a行进的功能。向天花板1003a行进的光L’由天花板1003a反射而对室内进行照射,成为照明的代替。但是,实际上,通过了采光装置1的光L’不仅向天花板1003a行进,而且向墙壁1003d或地板1003c行进。

此时,通过了采光装置1的光L’中也存在朝向处于室内的人的眼睛的位置的光。这样的光使处于室内的人感到眩目。在房间模型1000中,将使处于室内的人感到眩目的区域设为眩光区域AR。眩光区域AR的范围基于上述人活动的区域和人的眼睛的位置规定。眩光区域AR为在离开墙壁1003b例如1m的场所距地板1003c例如0.8m~1.8m的区域。

图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采光功能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透过采光装置的光的光路的图。

入射光主要是太阳光,因此,主要从采光装置1的斜上方入射。如图7所示,穿过窗户玻璃8入射到采光装置1的光L在采光片12的各采光部3被折射和反射而向斜上方射出。具体而言,入射到采光片12的光,如图8所示,在采光部3的第三面3C被折射而向第五面3E前进,在第五面3E被反射而从第一面3A侧向室内射出,成为图7所示的向房间1003的天花板1003a前进的光。

由此,如图6所示,能够降低穿过窗户1002入射到房间1003内的光L中朝向眩光区域AR的光和朝向地板1003c的光的亮度,同时相对地提高朝向天花板1003a的光的亮度。即,能够将穿过窗户1002入射到房间1003内的光L高效率地向天花板1003a照射。另外,能够不使处于房间1003内的人1004、1005感到炫目地将朝向天花板1001的光L照射到房间1003的深处。

另外,在天花板1003a被反射后的光L’,作为照明光的代替,将房间1003在大范围内明亮地照亮。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房间1003的照明设备熄灭,能够期待节约房间1003的照明设备在白天消耗的能量的节能效果。

图9A~图9D是表示采光装置1的设置例的图。此外,图中,上侧的图是正面图,下侧的图是上面图。

将采光装置1设置在窗户1002上的方法有各种方法。

例如,可以如图9A所示,以采光单元10的整个面与窗户玻璃8相对的方式设置采光装置1。在房间的左右方向上具有比窗户1002(窗户玻璃8)小的宽度尺寸的采光单元10的情况下,可以以采光装置1位于窗户1002的宽度方向中央的方式安装在窗框109的上部109a。

也可以如图9B所示,以构成采光单元10的框架13的一部分与窗扇108相对的方式设置采光装置1。

也可以如图9C所示,以嵌入窗框109的内侧的方式设置采光装置1。在此,配置在与窗户玻璃8隔开距离的位置,但是也可以以与窗扇108接触的方式配置采光装置1。

也可以如图9D所示,以与窗框109的室内侧的面109c接触的方式设置采光装置1。

在任一情况下,都通过将采光单元10经由安装部11安装在窗框109上而将采光装置1安装在窗户1002上。

在任一设置方法中,采光单元10都以使采光片12的形成有多个采光部3的微细构造面3a与窗户玻璃8相对的姿势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包括安装部11和采光单元10,成为在安装部11相对于窗框109(窗户1002)可装卸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的直接粘贴在窗户玻璃8上的方式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采光装置1相对于窗户1002的安装或拆卸。由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维护作业或采光单元10的更换作业等。

另外,与在2片保护板之间配置采光片的方式相比,能够实现轻量的设计。因此,能够实现采光装置1的大型化,也能够迅速地应对想要在大窗户上设置的要求。

另外,能够利用安装部11自如地调整采光单元10相对于窗框109的设置位置。因此,例如,通过与窗户玻璃8隔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采光单元10,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能够使采光片12的微细构造侧(形成有采光部3的一侧)成为朝向窗户1002的姿势。此外,也能够使采光片12的微细构造侧(形成有采光部3的一侧)成为朝向室内侧的姿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采光单元10为采光片12被收容在框架13内的结构。通过利用框架13固定采光片12的周围,能够维持采光片12的平坦性。其结果,能够获得良好的采光功能。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是沿着图10的B-B’线的截面图。此外,在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20的基本结构中,省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对于与图1~9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采光装置20如图10所示,采光装置20具备多个采光单元10、多个连结部件21和一对安装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采光单元10(10A、10B、10C)经由2个连结部件21在上下方向上连结的构造。

如图11所示,连结部件21由卡止部22和卡止部23构成,其中,上述卡止部22被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多个采光单元10A、10B、10C中的位于上方的采光单元10侧,上述卡止部23被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多个采光单元10A、10B、10C中的位于下方的采光单元10侧。

具体而言,卡止部22在框架13的下方突出设置,截面观察呈大致L字状,在框架13的下边13c的整体上延伸。另一方面,卡止部23在框架13的上方突出设置,截面观察呈L字状,遍及框架13的上边13a的整体延伸。卡止部22、23以使彼此的卡合部22a、23a在上下方向上啮合的状态进行卡止。连结部件21为卡止部22、23在采光面内(YZ面内)重叠的结构,因此,光L不会从连结部件21漏出。因此,如图12所示,仅透过了各采光单元10的采光片12的光L向室内入射。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20为能够将多个采光单元10在上下方向上连结的连结构造,因此,在大型窗户上的设置也变得容易。另外,因为能够将多个采光单元10相互间没有间隙地连结,所以没有从连结部件21的间隙泄漏光L(图12)而对处于室内的人带来不适感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21由在框架13的上边13a或下边13c的整体上延伸的卡止部22、23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框架13的上边13a或下边13c的一部分分别设置卡止部22、23。

图13是表示其它连结构造的图。

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利用连结部件21将多个采光单元10在横向上连结的结构。因此,作为各连结部件21的功能,主要是以在水平方向(Y方向)上相邻的采光单元10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进行连结。

由此,也容易在房间的左右方向上宽的窗户上进行设置。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4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4B是沿着图14A的C-C’线的截面图。

图15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图,图15B是表示未使用采光装置的状态(抬起的状态)的图。

采光装置30,如图14A、图14B所示,具备采光单元31和一对安装部32,如图15A、图15B所示,为能够将采光单元31向上方抬起的构造。

采光单元31具有采光片12和保持采光片12的框架35,经由上述的安装部32固定在窗框109上。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32,如图14B所示,具有旋转机构33,成为框架安装部32A通过旋转机构33相对于窗框安装部32B倾动的构造。旋转机构33具有在与图14B的纸面垂直的方向(Y方向)延伸的旋转轴M,使框架安装部32A围绕旋转轴M旋转。即,通过以在与多个安装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M为中心,使安装在安装部32的框架安装部32A上的采光单元31(框架35)旋转,能够将采光单元31向天花板1003a抬起(图15A、图15B)。

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35上设置有与预先安装在房间1003的天花板1003a上的卡扣1008卡合的卡合部34。卡合部34例如形成为环状,在将卡扣1008的前端1008a插入环状孔34a内的状态下与前端1008a卡止。由此,能够将采光单元31维持在抬起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00,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采光装置30。即,能够容易地切换采光功能的开启/关闭(ON/OFF)。

另外,在对窗户玻璃8的室内侧的面进行清扫时,只要将采光装置30抬起到天花板1003a侧即可,因此,不需要每次在进行清扫作业时特意地拆下采光装置30,能够节省时间和劳力。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设置状态的正面图。

图17A和图17B是沿着图16的D-D’线的截面图,图17A表示通常使用时的采光装置,图17B表示释放时的采光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40由采光单元41、和具有一对安装部43、44的安装机构42构成,经由安装机构42将采光单元41设置在窗户上。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机构42兼备能够使采光单元41相对于窗户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以构成安装机构42的一个安装部43为支轴使采光单元41开闭。

如图17A、图17B所示,安装部43具有在窗户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N,为使采光单元41围绕旋转轴N旋转的构造。

安装部44例如具有一对卡止部44A、44B,通过使设置于框架13侧的卡止部44A与设置于窗框109侧的卡止部44B卡止,来保持采光单元41。作为卡止部44A、44B的一个例子,例如可以采用一对磁铁。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利用一个安装部43将采光单元41悬臂支承于窗框109的结构,因此,在安装部44侧不会施加采光单元41的负荷。因此,能够使安装部44侧的结构简单。此外,安装部43、44只要能够与窗户玻璃8平行并且水平地保持采光单元41,就能够采用任何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40,在进行窗户玻璃8的清扫作业时,仅将采光单元41向室内侧打开即可,因此,能够节省将采光装置40从窗框109拆下的时间和劳力。另外,因为是使采光单元41围绕旋转轴N旋转的结构,所以不需要将采光单元41提起至天花板。因此,例如,即使是身高低的使用者,也能够容易地打开采光单元41。

(太阳高度的影响)

接着,对透过采光单元的光量对太阳高度造成影响这一点进行说明。图18是用于对框架的厚度与入射光量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能够经由采光装置采入到室内的光量,受太阳的高度大幅影响。

即,入射光的入射角度θin的变化会造成大幅影响。

如图18所示,以入射角度θin入射的太阳光L中的一部分往往会被采光单元的框架13遮挡。即,存在由于太阳光L的入射角度θin的不同而在采光片12的上部侧产生太阳光入射不到的区域(以下称为不可入射区域S1)的情况。另外,在透过了采光片12的光(射出光)中,也有一部分会被框架13遮挡,产生透射光不能向室内射出的区域(以下称为不可射出区域S2)。

不可入射区域S1和不可射出区域S2可根据下述算式得到。

在此,框架13内的采光片12的设置位置能够通过在框架13的厚度方向(X方向)上将距框架13的入射侧端面13D侧的距离设为Y,将距框架13的射出侧端面13E侧的距离设为X来表示。

不可入射区域S1:S1=Y×tan(θin)

不可射出区域S2:S2=X×tan(θout)

当将框架13的上下方向上的开口的内尺寸(以下称为纵宽内尺寸)设为H时,采光装置的有效入射效率(%)、有效射出效率(%)可通过下述算式得到。

有效入射效率(%)={H-(S1)}/H

有效射出效率(%)={H-(S2)}/H

图19是按每个入射角度表示将纵宽内尺寸设为H(cm)时的框架上的采光片的设置位置Y(cm)与有效入射效率(%)的关系的图表,图20是按每个射出角度表示将纵宽内尺寸设为H(cm)时的框架上的采光片的设置位置Y(cm)与有效射出效率(%)的关系的图表。

在日本,一年中,太阳高度(入射光的入射角度θin)大约在31°~78°的范围内变化。

如图19所示,不论太阳高度(入射角度θin)如何,采光片12的设置位置越向框架13的内侧,即采光片12与框架13的入射侧端面13D的长度Y越长,有效入射效率越低,构造损耗越大。其中,与冬至这一天(入射角度θin=34°的情况)相比,夏至这一天(入射角度θin=74°的情况)的有效入射效率大幅降低,构造损耗变得相当大。这表明了太阳高度越高,被框架13遮挡的光量(采光片12上的不可入射区域S1)越增大。

另一方面,在射出侧,如图20所示,与入射侧相比,采光片12的设置位置的影响小。但是,在从采光片12射出的光的射出角度θout为30°的情况下,与射出角度θout为5°或10°的情况相比,有效射出效率的降低程度大,因此,可知也多少受到采光片12的设置位置的影响。然而,可以说与入射侧相比,构造损耗相当小,难以受到框架13的影响、太阳高度的影响。

即,为了使在采光片12的光射出侧产生的不可射出区域S2尽可能减小,通过采光片12的微细构造的设计,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框架13的影响、太阳高度的影响。

关于在采光片12的入射侧产生的不可入射区域S1,能够通过将采光片12配置在尽可能接近框架13的入射侧端面13D的位置来改善。

但是,在采光片12的入射侧形成有微细构造,在为由多个采光部3构成的微细构造面3a接近产品的最表面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输送时等容易受到损伤。

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兼备不可入射区域S1的改善和采光片12的微细构造的保护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1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图21B是沿着图21A的E-E’线的截面图。

图22是用于定义框架的倾斜面的角度的图。

图23是表示框架的倾斜面的角度与太阳高度的关系的图表。

如图21A、图2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50具有在与窗户玻璃8相对的一面侧具有倾斜面53a的框架53。倾斜面53a形成在将开口部53A的周围包围的内周面53d的前端侧,向厚度方向内侧倾斜。换言之,成为在框架53的一部分设置有相对于采光片12的微细构造面3a(主面)的法线方向向光的入射方向侧倾斜的倾斜面53a的结构。

如图22所示,框架53的外周面53e和倾斜面53a形成的角度θf根据设置的窗户的方位和太阳高度进行设定。在一年中太阳高度最低的冬至这一天,入射光的入射角度θin大约为31°(图23),在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的夏至这一天,入射光的入射角度θin大约达到78°(图23)。因此,将入射角度θin最大的角度设定为框架53的外周面53e和倾斜面53a形成的角度θf(θf=θinMax)。

在此,如图22和图23所示,当至少将框架53的外周面53e和倾斜面53a形成的角度θf设定为30°以下时,入射光的一部分总是被遮挡,因此不优选。另外,当将倾斜面53a的倾斜角度θf设定为80°以上时,采光片12的采光面接近框架53的最表面、进而接近采光装置50的最表面,在输送时等容易受到损伤,因此不优选。因此,将倾斜面53a的倾斜角度θf设为30°≤θf≤θ80是适当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防止向采光片12入射的太阳光被框架53遮挡。其结果,能够不受太阳高度的影响而取入更多的外部光。

此外,实际上框架53的端面53B成为曲面。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60进行说明。

图24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图24B是沿着图24A的F-F’线的截面图。

图25是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框架的上边侧观察的图。

图26是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框架的侧面图,表示入射光通过框架的开口部的情形。

如图24A、图24B所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60的采光单元61具有在入射侧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光透射部)63A的框架63。具体而言,在框架63上,在入射侧的上边部63a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开口63A。各收纳的开口面积和开口63A的数量等,可根据窗户的方位和太阳高度等适当设定。

如图25所示,俯视时呈矩形状的开口63A以其长边方向沿着框架63的宽度方向(进深方向)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应对入射光的入射角度θin的变化。即,即使向采光单元61入射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度θin发生变化,如图26所示,也能够使入射光的一部分通过。

被装入到框架63内的采光片12被配置在俯视时不与框架63的各开口63A重叠的位置。此外,期望采光片12的设置位置在框架63的厚度方向上尽可能接近开口63A侧。

如上所述,根据太阳高度(入射光的入射高度θin)的不同,入射光的一部分会被框架63遮挡。通过将采光片12尽可能配置在框架63的入射端面侧,能够提高对采光片12的入射效率,但是容易使微细构造面3a受到损伤,因此不能配置。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60成为在框架63上设置有用于使入射光透过的开口63A的结构。即使为了保护采光片12的采光面而形成为在框架63的靠内侧的位置配置采光片12的结构,也能够使通过框架63的开口63A的光向采光片12入射。因此,能够大幅削减在采光片12的入射侧产生的不可入射区域。其结果,采光片12中能够采光的面积增加,能够将更多的光采入到室内。

此外,开口63A的俯视时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27所示,在框架64的上边部64a的长边方向大致整体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开口部(光透射部)64A。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开口部64A内配置透明部件65。作为透明部件65,可举出丙烯酸树脂板、玻璃板、聚碳酸酯板等。此外,在上述的框架63中也可以在各开口63A配置透明部件65。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7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8A和图28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采光单元的结构的图,图28A是正面图,图28B是沿着图28A的I-I’线的截面图。

图29A和图29B是表示采光片由于周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的情形的图,图29A表示常温时的情形,图29B表示高温时(膨胀变化时)的情形。

如图28A、图28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70具备使槽部74的内形尺寸相对于采光片12的外形尺寸具有余量的框架73。具体而言,框架73具有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采光片12的外形尺寸h1、h2相比,保持采光片12的槽部74的内形尺寸h3、h4大的构造。由此,成为能够应对根据周围的温度变化而膨胀的采光片12的形状变化的结构。此外,框架73的开口部73A以比采光片12的俯视时的面积小的开口面积形成。

如图29A所示,在常温时,采光片12以相对于框架73的槽部74具有余量的状态被保持。具体而言,采光片12以其下端面12d与框架73的槽部74的底面74c抵接、且在下端面12d以外的侧端面12e和槽部74的底面74c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被框架73保持。因此,即使在周围环境的温度成为高温,采光片12如图29B所示在面方向上膨胀变形的情况下,采光片12的周缘部12C也不会与槽部74的底面74c抵接而弯曲,可维持平坦的姿势。

图30是表示与温度变化相伴的形状变化和平均线膨胀系数的关系的图。

在图30中,作为采光片12中使用的主要材料,举出了丙烯酸树脂、PET、PC。各材料的平均的线膨胀系数大约为7(10-5/℃)。

在采光片12的一个方向上,在常温(20℃)时,相对于采光片12的外形尺寸,对槽部74的内形尺寸设置4.2mm/m以上的余量。由此,能够防止在高温(80℃)时,采光片12与框架73的内侧(槽部14的底面14c)抵接。

在设计成将采光片12无间隙地保持在框架73内的情况下,不能应对采光片12的膨胀变化,不能将采光片12保持为平坦。因此,通过考虑能够预先预想到的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根据采光片12的膨胀率来设定框架73的槽部74的尺寸,不论由季节或设置场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如何,都能够良好地保持采光片12。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31A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31B是表示温度检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图。

如图31A、图31B所示,采光装置80在保持采光片12的框架13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检测部件(温度管理用部件)81。

温度检测部件81在采光装置80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的高温状态时,不可逆地显示其温度。例如,作为温度检测部件81,能够采用不可逆性的检测密封件,其具有由根据温度而依次变色的多个区域Sa~Se构成的检测部82,当一次变色后,不能恢复为本来的颜色。

由此,能够不总是监视采光装置80的温度而保留采光装置80的温度变化的记录。另外,因为能够不可逆地显示采光装置80的温度变化,所以,成为表明采光装置80产生异常时的原因是热的证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部件81被粘贴在框架13的槽部14的底面14c,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粘贴在框架的外侧的表面,使得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确认。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32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采光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平面图。如图3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90(采光单元91)具备形成框形状的侧边部93a、93b、93c、93b的一部分由缓冲件95构成的框架93。

框架93的各侧边部93a、93b、93c、93b通过在一对框架部件94之间配置缓冲件95而形成。作为缓冲件95,例如优选柔软的材质(也可以是橡胶等弹性部件等)的缓冲件。

不是用金属部件构成框架93的整体,而是形成为在框架93的一部分设置有缓冲件95的结构,由此,能够缓和与框架93的热膨胀或伸缩相伴的周边部件的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框架93的各侧边部93a、93b、93c、93b各自具备缓冲件95,因此,能够应对框架93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形状变化。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33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采光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平面图。图34是用于对第十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如图3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10(采光单元111)为能够自如地调整保持采光片12的框架113的大小的结构。

框架113在形成框形状的侧边部113a、113b、113c、113d分别设置有伸缩部115,能够在沿着框架113的外周的方向上进行伸缩。

如图34所示,伸缩部115具备:连结一对框架部件113A、113A的连结件116;和用于将各框架部件113A与连结件116分别固定的一对螺钉117、117。在连结件116上形成有多个能够进行各框架部件113A、113A的固定位置的调整的位置调整孔6a,通过使螺钉117与任一个位置调整孔6a以及框架部件113A、113A侧的螺钉孔(未图示)螺合,将连结件116和框架部件113A、113A连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伸缩部115,通过按照窗户的大小更换螺钉紧固的位置调整孔6a,使框架部件113A、113A相对于连结件116的固定位置变化,能够调整框架113的尺寸。

由此,例如,在使采光片12保持在框架113上时,无需在使采光片12弯曲的同时进行操作,因此,将采光片12装入框架113的作业变得容易。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5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35所示,采光装置120具备采光单元122,该采光单元122在框架13内收容有采光片12和设置在采光片12的光入射侧的紫外线截止层121。紫外线截止层121是大幅截断紫外线并使可见光线透过的膜。

通过在采光片12的光入射侧配置紫外线截止层121,能够抑制由紫外线导致的采光片12的劣化。由此,采光片12能够长期使用,也不需要进行更换等维护。另外,通过用紫外线截止层121覆盖采光片12的微细构造面侧,能够保护微细构造,并且清扫等也变得简单。另外,室内的家具和墙壁材料等的晒斑(褪色)也被抑制。

图36是表示实施了UV截止对策的PET膜的光线透射率(用虚线表示的图表)和未实施UV截止对策的PET膜的光线透射率(用实线表示的图表)的图表。图中的图表的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光线透射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20中使用的紫外线截止层121,只要在PET膜中混入有吸收300nm~380nm之间的波长的光的UV吸收材料即可。在PET膜中混入UV吸收材料的结果,紫外线截止层121的透射光谱成为如图36的虚线的图表所示的特性。

通过采用混入有UV吸收材料的PET膜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紫外线截止层121,并将紫外线截止层121配置在采光片12的光入射侧,能够抑制采光片12的劣化(变色等),能够实现可承受长时间的使用的采光装置120。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7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图38是表示光扩散层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3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30具备采光单元132,该采光单元132在框架13内收容有采光片12和光扩散层131。

光扩散层131被配置在采光片12的光射出侧,使来自采光片12的光扩散并向室内射出。本实施方式的光扩散层131在光扩散特性上具有各向异性,构成为在Y方向(左右方向)上显示强的光扩散性。

具体而言,如图38所示,光扩散层131包含由多个凸透镜部(凸部)37构成的双凸透镜构造体36。多个凸透镜部37各自沿Z方向(铅垂方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沿Y方向排列。这样的结构的光扩散层131以使双凸透镜构造体36的背面36b侧与采光片12相对的姿势设置。

凸透镜部37的透镜面37a在水平面内具有曲率,在铅垂方向上没有曲率。因此,凸透镜部37在Y方向(水平方向)上具有高的光扩散性,在铅垂方向上不具有光扩散性。因此,入射到光扩散层131的光在从凸透镜部37射出时在Y方向(水平方向)大幅扩散,在铅垂方向上不扩散而被射出。

接着,对光扩散层的光扩散特性进行说明。

图39是表示光扩散层的光散射特性的图表。具体而言,图39是对于从垂直方向对光扩散层照射测定光,使相反侧的受光器在极角方向上移动而接收到的光强度,将峰值标准化为1而得到的图表。

作为光扩散层的Y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半值全宽,使用15度~60左右的值。

另一方面,作为光扩散层的Z方向(上下方向)的扩散程度,优选半值全宽为几度~20度左右的弱散射膜,使得不使对天花板方向进行照明的光的指向性怎么降低。当光在上下方向上扩展时,照亮天花板方向的光向处于室内的地板侧的人的方向扩散,与指向性高的情况相比,人看到的亮度变高。因此,作为光扩散层,优选为在左右方向上使光特异地扩散,而在上下方向上不怎么使光扩散的各向异性散射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光扩散层131之前的测定光的半值全宽为5度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上,光以半值全宽17度扩散,但是上下方向上的光的散射为半值全宽5度,光几乎没有扩散。

这样,能够利用光扩散层131使来自采光片12的光特异地在左右方向上扩散并射出。

此外,作为光扩散层131,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方式。

例如,如图40所示,也可以使用在支承基材311的一面311a侧具有具备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133的条纹状的微细形状的光扩散层301。光扩散层301具有大致沿短边方向(Z方向)延伸的凸部133在支承基材311的长边方向(Y方向)排列的所谓的疑似条纹构造。这样,也可以是在一个方向(Y方向)具有光扩散性,在与其正交的另一个方向(Z方向)不怎么具有光扩散性的疑似条纹构造的光扩散层301。

图41A和图41B是用于对采光板条的光扩散特性进行说明的房间模型的示意图,图41A是从上方观察房间的图,图41B是从侧方观察房间的图。

如图41A、图41B所示,在采光片12未被赋予光扩散性的情况下(用实线表示的箭头),被采光片12采光的外部光直进地向房间1003入射。因此,在晴天那样的太阳光直射采光装置的日子,虽然也取决于太阳高度,但是当采光片12映出折射的太阳光,人直接看到本来照射天花板的光线时,会使人炫目而被识别为不适的眩光。太阳光能够被看作亮度和指向性非常高的点光源,因此,在该光直进地入射的情况下,光线在具备该高亮度、高指向性的特性的状态下向房间入射。该光万一进入室内的人1004的眼睛时会感到非常炫目。

光扩散层131优选具备防止该眩光的功能作为一个目的。从外部入射的包含太阳光的外部光优选在向室内入射之前被扩散,变换成柔和的光而提供。如图41A所示,通过利用光扩散层131在房间1003的左右方向上使光特异地扩散,如图41B所示,特定方向(上下方向)的亮度降低,难以引起眩光。

另外,在被赋予了光扩散性的情况下,具有虽然到达房间的深处的光量减少,但是能得到横向上的扩展的优点。通过光在横向扩展,即使窗户小,也能够使房间的(横向上)一端到另一端的整体明亮。另外,具有即使太阳光倾斜射入,也能够使房间的中央部明亮等优点。[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42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3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42和图4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40为在采光单元141的下部还具备遮光单元142的结构。

遮光单元142经由一对安装部18、18安装在采光单元10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遮光单元142,使用百叶窗401。百叶窗401具备:隔开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的多个采光板条402;彼此倾动自如地支承多个采光板条402的倾动机构(未图示);和将通过倾动机构(未图示)连结的多个采光板条402可取出放入地折叠并收纳的收纳机构408。

这样的百叶窗401通过利用一对安装部18、18将收纳机构408安装在采光单元141的框架13的下部而被固定。

到目前为止,在从保护隐私的观点或遮光目的的观点出发而以覆盖窗户一面的方式设置有百叶窗401的情况下,当关闭百叶窗401时,整个房间会变暗,虽然是白天,但是结果必须使照明设备点亮。

如图4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40为兼具遮光单元142的遮视功能和采光单元141的采光功能的结构,因此,即使在百叶窗401已关闭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采光单元141采取外部光而对室内进行照射,室内不会变暗。另外,通过调整百叶窗401的开状态,能够操作室内的亮度。其结果,在白天不需要在室内点亮灯泡,能够削减在白天照明设备消耗的电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遮光单元142使用了百叶窗40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卷帘等。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40能够以与百叶窗或卷帘等相同程度的进深尺寸制造,因此,不需要另行确保室内的设置场所,能够以与以往相同的感觉使用。

[第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44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结构的图。图45A~图45C是用于对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功能进行说明的图,图45A是表示百叶窗的开状态的图,图45B是表示百叶窗的开放状态的图,图45C是表示百叶窗的闭状态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50具备:采光单元141;设置在采光单元141的下部的第一遮光单元142;和设置在采光单元141的光射出侧的第二遮光单元143。

第一遮光单元142是上述的百叶窗401,经由安装部145安装在采光单元141的框架13的下部。

第二遮光单元143是形成与百叶窗401同样的结构的百叶窗403,经由安装部11安装在采光单元141的光射出侧的窗框109上。

此外,第二遮光单元143(百叶窗403)的收纳机构408可以与采光单元141的框架13一体地构成。由此,能够减少安装部11的数量,因此,不耗费安装的时间和劳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使采光单元141的功能有效。即,通过如图45A所示使设置在采光单元141的光射出侧的百叶窗403为开状态、或者如图45B所示使百叶窗403的所有板条402收纳在收纳机构408中,能够将由采光单元141采取的光采入到室内。另一方面,通过如图45C所示关闭百叶窗403,能够遮挡来自采光单元141的光。

这样,通过使第二遮光单元143的百叶窗403开闭,能够切换采光状态和全遮光状态。由此,例如,通过将第一遮光单元142和第二遮光单元143的各百叶窗401、403关闭,能够完全消除外部光进入室内的情况,并且不能从室外看到室内的情况。在没有设置第二遮光单元143的百叶窗403的情况下,在夜间点亮了室内的照明设备时,即使关闭了第一遮光单元142的百叶窗401,由于室内的光会从采光单元141侧泄漏,所以也能够从室外看到室内的情况,但是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单元143的百叶窗403也使采光单元141侧成为全遮光状态,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隐私效果。

[照明调光系统]

图46是表示具备采光装置和照明调光系统的房间模型2000的图,是沿着图47的J-J’线的截面图。图47是表示房间模型2000的天花板的平面图。

在本发明中,构成被导入外部光的房间2003的天花板2003a的天花板部件可以具有高的光反射性。如图46和图47所示,在房间2003的天花板2003a上,作为具有光反射性的天花板部件,设置有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的目的是促进将来自设置在窗户2002上的采光装置2010的外部光导入到室内深处,被设置在窗户边的天花板2003a上。具体而言,被设置在天花板2003a的规定的区域E(距窗户2002约3m的区域)。

该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如上所述,发挥以下作用:将经由设置有本发明的采光装置2010(上述的任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窗户2002被导入到室内的外部光高效率地引导至室内深处。从采光装置2010向室内的天花板2003a导入的外部光被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反射,改变方向,将放置在室内深处的桌子2005的桌面2005a照亮,发挥使该桌面2005a明亮的效果。

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可以为扩散反射性的,也可以为镜面反射性的,但是为了兼得使放置在室内深处的桌子2005的桌面2005a明亮的效果和抑制对处于室内的人来说不适的眩光的效果,优选将两者的特性适度地融合。

由本发明的采光装置2010导入到室内的光的大部分朝向窗户2002的附近的天花板,但是多数情况下窗户2002的附近的光量充足。因此,通过并用(同时使用)上述那样的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能够将入射到窗户附近的天花板(区域E)的光分配到光量比窗边少的室内深处。

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例如能够通过对铝那样的金属板实施由几十微米程度的凹凸进行的压花加工、或在形成有同样的凹凸的树脂基板的表面蒸镀铝那样的金属薄膜来制作。或者,通过压花加工形成的凹凸也可以以更大周期的曲面形成。

进一步,能够通过适当改变在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上形成的压花形状,来控制光的配光特性和室内的光的分布。例如,在呈向室内深处延伸的条纹状实施了压花加工的情况下,由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反射后的光在窗户2002的左右方向(与凹凸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扩展。在房间2003的窗户2002的大小或朝向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这样的性质,利用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使光向水平方向扩散并且向室内深处的方向反射。

本发明的采光装置2010作为房间2003的照明调光系统的一部分使用。照明调光系统例如由包括采光装置2010、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设置在窗户上的日射调整装置2008、这些装置的控制系统和设置在天花板2003a上的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的房间整体的构成部件构成。

在房间2003的窗户2002上,在上部侧设置有采光装置2010,在下部侧设置有日射调整装置2008。在此,作为日射调整装置2008设置有百叶窗,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在房间2003中,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在窗户2002的左右方向(Y方向)和室内的进深方向(X方向)呈格子状配置。这些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与采光装置2010一起构成房间2003的整体的照明系统。

如图46和图47所示,例如表示窗户2002的左右方向(Y方向)的长度L1为18m、房间2003的进深方向(X方向)的长度L2为9m的办公室的天花板2003a。在此,室内照明装置2007在天花板2003a的横向(Y方向)和进深方向(X方向)上分别隔开1.8m的间隔P呈格子状配置。

更具体而言,50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排列成10行(Y方向)×5列(X方向)。

室内照明装置2007包括室内照明器具2007a、亮度检测部2007b和控制部2007c,亮度检测部2007b以及控制部2007c与室内照明器具2007a一体地构成。

室内照明装置2007也可以各具有多个室内照明器具2007a和亮度检测部2007b。但是,亮度检测部2007b相对于各室内照明器具2007a各设置1个。亮度检测部2007b接收室内照明器具2007a进行照明的被照射面的反射光,检测被照射面的照度。在此,利用亮度检测部200b检测放置在室内的桌子2005的桌面2005a的照度。

在各室内照明装置2007各设置有1个的控制部2007c彼此连接。各室内照明装置2007通过彼此连接的控制部2007c,进行调整各个室内照明器具2007a的LED灯的光输出的反馈控制,使得各个亮度检测部2007b检测出的桌面2005a的照度成为一定的目标照度L0(例如,平均照度:750lx)。

图48是表示由采光装置采入到室内的光(自然光)的照度与室内照明装置的照度(照明调光系统)的关系的图表。

如图48所示,由采光装置2010采取的光所产生的桌面照度,离窗户越近越明亮,随着远离窗户,其效果变小。在应用了本发明的采光装置2010的房间中,在白天通过来自窗户的自然采光而产生这样的向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分布。因此,本发明的采光装置2010与对室内的照度分布进行补偿的室内照明装置2007同时使用。设置在室内天花板上的室内照明装置2007,由亮度检测部2007b检测各装置之下的平均照度,并以房间整体的桌面照度成为一定的目标照度L0的方式进行调光控制而点亮。因此,设置在窗户附近的S1列、S2列几乎不点亮,随着向房间进深方向去而提高S3列、S4列、S5列的输出并使其点亮。作为结果,房间的桌面被自然采光的照度和室内照明装置2007的照明的合计照亮,能够实现在整个房间进行办公方面被认为充分的桌面照度750lx(“JIS Z9110照明总则”的办公室的推荐维持照度)。

如以上所述,通过并用(同时使用)采光装置2010和照明调光系统(室内照明装置2007),能够使光到达室内深处,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的亮度,并且能够确保在整个房间进行办公方面被认为充分的桌面照度。因此,能够不受季节或天气的影响而获得更加稳定的明亮的光环境。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这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是显然的,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结构适当组合。

例如,对于采光部3,不限于上述的由截面六边形状的棱柱体构成的采光部,也可以是由截面三角形状、截面梯形(矩形)状、截面观察五边形状的棱柱体构成的采光部,也可以对其截面形状适当加以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应用于需要能够将室外的自然光(太阳光)高效率地采入到室内、并且能够不使处于室内的人感到炫目而使室内深处感觉明亮、并且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窗户玻璃拆卸的采光装置等。

符号说明

1、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采光装置、2…基材、2a…第一面、3…采光部、3D、3E、3F…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反射面)、4…空隙部、L、L2…光、M、N…旋转轴、10(10A、10B、10C)、31、41、61、91、111、122、132、141…采光单元、11、32、43、44…安装部、12…采光片、12C…周缘部、13…框架(支承部件)、13C…内壁面、14、74…槽部、14c…底面、21…连结部件、33…旋转机构、53a…倾斜面、63A、64A…开口部(光透射部)、81…温度检测部件(温度管理用部件)、109…窗框(被安装物)、1003b、1003d…墙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