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前大灯及具有该车前大灯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者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繁杂,车辆的前灯也由于其同时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而备受关注。当车前灯需要成型一三角形的特殊造型时,在三角形的拐角处,两侧的应力较集中在该处,一旦两侧的应力不平均或方向具有差异时,自该拐角处向两边撕裂易造成车前大灯的破裂。
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满足稳定性和装饰性的要求,需要对车前大灯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防止车前大灯受到应力时,本体开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前大灯及具有该车前大灯的车辆,减小集中在某处的应力,防止车前大灯开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前大灯,包括外面罩,包括外面罩,及与所述外面罩接合的造型部分,所述造型部分包括第一注塑材料及第二注塑材料,所述第一注塑材料包括第一熔接端面,所述第二注塑材料包括第二熔接端面,所述第一熔接端面与所述第二熔接端面熔接形成所述造型部分;所述第一熔接端面包括第一连接部及承载部,所述第二熔接端面包括第二连接部及容置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互相贴合并熔接;所述承载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容置部置于所述承载部的上方,所述承载部向所述容置部施加沿所述容置部径向的力,且所述第一注塑材料与第二注塑材料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小于或等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熔接端面及第二熔接端面分别为所述第一注塑材料及第二注塑材料上靠近所述外面罩的第一自由端及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及第二自由端分别为沿所述第一注塑材料及第二注塑材料轴向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为所述第一注塑材料及第二注塑材料分型处两侧的部分;于所述分型处,所述第一注塑材料及第二注塑材料互相对称。
优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延伸面及截止面,所述延伸面向着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直至第二注塑材料内部,所述截止面设于所述延伸面的自由端,向与所述延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使所述承载部呈阶梯状。
优选地,所述容置部包括连接面及限位面,所述连接面匹配所述延伸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截止面贴合,使得所述容置部对应所述阶梯状的承载部,呈一倒阶梯状。
优选地,所述延伸面向着所述容置部偏移,使得所述延伸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一角度,所述角度为钝角。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前大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优化了车前大灯的结构设计,减少了三角形装饰处集中的应力;
2.增加了两注塑部分的结合面具,减少了车前大灯开裂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车前大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中车前大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面罩;
200-造型部分;
210-第一注塑材料、211-第一连接部、212-承载部、213-延伸面、214-截止面;
220-第二注塑材料、221-第二连接部、222-容置部、223-连接面、224-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参阅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车前大灯分型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车前大灯包括有外面罩100,罩设在车前大灯的本体外,以形成车前大灯的整体轮廓。除外面罩100外,车前大灯还包括有一造型部分200,与外面罩100结合,对车前大灯的轮廓进一步地改变,如当造型部分200呈正规图形时,车前大灯呈正气状,造型部分200呈尖锐状时,车前大灯造型特异,符合特定人群的喜好。为实现车前大灯的连续面成型,造型部分200与外面罩100接合,接合部分无缝隙。
上述实施例中,造型部分200呈三角形或圆角三角形状,包括第一注塑材料210及第二注塑材料220,双注塑形成该造型部分200,第一注塑材料210与第二注塑材料220由于其注塑或熔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当连接处受到应力时,连接处易开裂。例如,第一注塑材料210与第二注塑材料220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当受到外力,或自身应力时,由于这一角度的设置,使得两侧的第一注塑材料210和第二注塑材料220将互相挤压,无法将力外散,反而会提高开裂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中,第一注塑材料210包括第一熔接端面,第二注塑材料220包括第二熔接端面,上述两熔接端面互相熔接,将第一注塑材料210及第二注塑材料220连接形成造型部分200。具体地,第一熔接端面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及承载部212,第二熔接端面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及容置部222,由于现有技术中间隙所处位置恰好位于应力横向传播的位置,因此易断裂。而本发明中,将两熔接端面分割为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别为连接部,第一连接部211及第二连接部221互相贴合,使得造型部分200的外表面不易观察到缝隙。而承载部212自第一连接部211为起始,向远离第一连接部211的方向延伸,将第一熔接端面的成型部分引向至较远及不规则的位置,以抵抗应力,同样地,第二熔接端面具有的容置部222设置在承载部212的上方,并与承载部212贴合,向承载部212施加沿容置部222径向的弹力,当承载部212或容置部222受到内部应力时,将互相传递并分散应力,反向地增加了第一注塑材料210与第二注塑材料220间可承受的最大应力。
第一注塑材料210与第二注塑材料220上靠近外面罩100的端部分别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互相面对,第一熔接端面与第二熔接端面设于该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上,或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整体构成第一熔接端面与第二熔接端面。也就是说,第一熔接端面和第二熔接端面是沿第一注塑材料210和第二注塑材料220轴向的端面,两者的面积越大,可注塑熔接的面积越大。
而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二连接部221则为自第一熔接端面和第二熔接端面进一步延伸、并位于第一注塑材料210和第二注塑材料220分型处两侧的部分。此处所指的分型处,即为第一注塑材料210与第二注塑材料220的交界处,或两者关于分型处互相对称。
然而,承载部212与容置部222并不关于分型处对称,承载部212包括了延伸面213及截止面214,延伸面213向着第二连接部221延伸,超出了分型处所在的位置,并继续延伸至第二注塑材料220的内部,截止面214自延伸面213所延伸的位置,即其自由端继续向着与延伸面213垂直的方向延伸,最终将承载部212成型为一阶梯状。阶梯状承载部212延伸而出的部分,将第一注塑材料210和第二注塑材料220成型为非对称结构,延伸出的部分可承受内部应力。对应地,容置部222包括连接面223及限位面224,连接面223的表面结构与延伸面213匹配,互相可无缝贴合。也就是说,连接面223向着第二连接部221的内部向内收拢,收拢的大小等于延伸面213延伸的距离。而对应截止面214,容置部222包括的限位面224的表面结构与截止面214贴合,使得容置部222也呈阶梯状,倒扣在承载部212上。当车前大灯受到应力时,连接面223将力传递至延伸面213,但应力的方向与延伸面213和连接面223的结合面不在同一方向上,因此,应力为了继续传递,需要克服承载部212所具有的硬质抵抗力,从而防止继续开裂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承载部212与容置部222的抵抗效果,延伸面213向着容置部222偏移,延伸面213与第一连接部211不共线,与其呈一角度,该角度为钝角。在抵抗应力时,需先克服由该钝角产生的自身强度,杜绝了自然情况下车前大灯开裂的现象发生。
参阅图2,具有上述任一配置的实施例后,第一注塑材料210与第二注塑材料220双注塑形成造型部分200,后与外面罩100贴合,形成完整的车前大灯,外面罩100挤压造型部分200时,承载部212与容置部222配合将应力消散至造型部分200的各处,抵抗断裂情况。车前大灯形成后,可将其整体安装至车身上形成车辆,在不影响原本装饰效果下,面对各种路况车前大灯均可保有其完整性。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