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灯,特别涉及智能LED面板灯。
背景技术:
LED作为一种节能、高效的LED,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照明、分析设备中,如面板灯中。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面板灯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面板灯包括边框、导光板及LED,所述LED固定在所述边框的内壁上,导光板卡入所述边框内,与所述LED相对,如图2所示。为了增强导光效果以提高出光效率,导光板与LED的距离要尽可能的短。该面板灯存在一些不足,如:
LED作为一种高效LED,发热量非常集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传导到所述导光板,导光板发生膨胀,LED被夹在硬质的边框、导光板之间而挤压,导致LED损坏,降低了LED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寿命长、可靠性好的智能LED面板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LED面板灯,所述智能LED面板灯包括边框、LED及导光板;所述智能LED面板灯进一步包括:
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智能LED面板灯照明区域的照度,并传送到控制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目标照度、感知照度而调整所述LED的输出光,使得所述感知照度达到目标照度。
根据上述的智能LED面板灯,可选地,所述智能LED面板灯进一步包括:
软质导热层,所述软质导热层设置在所述边框和LED之间
根据上述的智能LED面板灯,可选地,所述智能LED面板灯进一步包括:
金属基板,所述LED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板上,金属基板设置在所述软质导热层和LED之间。
根据上述的智能LED面板灯,优选地,所述LED和导光板间具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实时检测照明区域的照度去动态调节光源的光能输出,从而维持照度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节能效果,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在LED和边框之间设置软质导热层,能将LED发生的热量有效地传到边框散发掉,同时动态地调整了LED和边框间的间距,使得LED可在受热膨胀的导光板的推动下向着边框移动,以避免因为导光板的过度膨胀而挤压LED而造成LED损坏,从而延长了LED也即面板灯的寿命,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面板灯的基本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面板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LED面板灯的基本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智能LED面板灯包括:
边框11、LED31、导光板21,所述LED31设置在所述边框11的内壁,所述导光板21嵌入所述边框11内,并与所述LED31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隙;
光敏传感器61,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智能LED面板灯照明区域的照度,并传送到控制器;
控制器71,如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根据目标照度、感知照度而调整所述LED的输出光,使得所述感知照度达到目标照度,从而使照明区域的照度稳定,具体是根据感知照度与目标照度间的差去调整LED的工作参数,如工作电流,如差是正数,降低工作电流,如差是负数,增大工作电流;控制信号传输到LED的驱动电路81,从而去调整LED的工作参数;
软质导热层41,如软质导热硅胶,所述软质导热层设置在所述边框和LED之间;
金属基板51,如导热性能好的铝基板,所述LED设置在所述金属基板上,金属设置在所述软质导热层和LED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达到的益处在于:实时检测照明区域的照度,根据感知照度、目标照度的差值去调整光源的输出,从而使感知照度达到目标照度,也即维持了照明区域照度的稳定。即使导光板由于受热膨胀,由于导热层是软质材料易形变(为LED的移动预留了空间),从而使得LED能够同步地向着边框外侧移动,有效地防止了LED夹在两侧的硬质材料之间而被挤坏的现象发生,延长了面板灯中LED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智能面板灯及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软质导热层采用软质导热硅胶;金属基板采用铝基板;所述边框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呈“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内相对的内壁上具有相对设置的散热齿,相对的散热齿交错分布,且间距大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