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3640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内用的照明装置被设置于各种位置。作为其中一个例子,例如已知有对设置于车门的内侧把手进行照明,从而提高内侧把手的用户操作性,并且能够产生豪华感的照明装置。内侧把手配设于凹状的收容部,上述凹状的收容部设置于门饰板,该照明装置配设于上述收容部的上方壁面的背面侧。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从贯通该上方壁面而形成的狭缝朝向收容部的内部射出。这样,该照明装置对收容部的内部以及配置于收容部的内部的内侧把手进行照明。

以往,作为照亮内侧把手的照明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照明装置。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具有:光源;导光体,其将来自光源的光转换为线状或面状的光;以及外壳,其覆盖导光体的上表面侧以及侧面侧。在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中,来自光源的光被导光体的下表面侧的光出射面引导,从而从光出射面放射出的光照亮内侧把手。

在这样的照明装置中,为了确保光出射面较大,由于连接有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通常是光非透过性的,因此配置于外壳外侧。然而,对于照亮车室内的照明装置,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配置照明装置的情况较多。因此,若考虑用于对该照明装置用连接器进行装卸的空间,则有时必须减小照明装置本身的大小。因此,因减小照明装置本身的大小而导致照明装置的光出射面的大小被制约,从而存在照明装置无法对照明对象部位进行充分地照明的担忧。另一方面,例如通过在光出射面的背面侧配置光源和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方式来将连接器壳体收容在照明装置的外壳内,从而使产品的小型化成为可能。然而在该情况下,连接器壳体会遮挡来自光源的光,从而无法使足够量的光到达光出射面,其结果是,存在照明装置无法对照明对象部位进行充分地照明的担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59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照明装置的小型化做出贡献,并能够充分地照亮照明对象部位的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光部,其具有基板以及配设于基板的光源;基座,其包含光出射部以及连接器壳体部,其中,上述光出射部具有射出来自光源的光的光出射面以及与光出射面背向的背面,上述连接器壳体部收容与光源电连接的连接器并配置于背面;以及外壳,其供基座进行组装,并收容发光部以及连接器壳体部,具有光出射部以及连接器壳体部的基座由一体成形品构成,并且由包含光扩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构成。

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够对照明装置的小型化做出贡献,并能够充分地照亮照明对象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用于对现有的照明装置1进行说明的图。

图2b是用来对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对将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用作内侧把手6的照明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4是对将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用作内侧把手6的照明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装置;2…发光部;21…光源;22…基板;22a…光源配设面;3…基座;31…连接器壳体部;32…固定部;33…光出射部;33a…光出射面;33b…背面;4…外壳;5…发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照明装置1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应用例进行说明。图1~图4的前、后、右、左、上、下是朝向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方向。此外,图1及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的方向与图3及图4所示的应用例的方向一致。这是为了方便说明,因此,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方向并不限定于此。

由于说明的附图是简图,细节部分的形状、相对的位置关系、大小的关系等并不一定被严格地记载。

另外,作为在本说明书中特别言及的事项之外的事项的本发明的实施所必要的事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该领域的现有技术来把握的设计事项。本发明能够基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与该领域的技术常识进行实施。

(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1具有发光部2、基座3以及外壳4。

发光部2具有光源21和具备电路(省略图示)的基板22。光源21通过从外部电源(省略图示)供给电力来射出光。虽然实施方式中的光源21是表面安装型的led,但是光源21的种类以及形状并不特别限定。

基板22呈薄板状,在基板22的一个表面配设有光源21,在另一个表面配设有电路。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将基板22中配设有光源21的表面称为光源配设面22a。在基板22配设有与电路电连接的引线端子23。引线端子23与一端连接于外部电源且在另一端具备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电源线束(省略图示)的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电连接。

基座3具有光出射部33、固定部32以及连接器壳体部31。具有光出射部33、固定部32以及连接器壳体部31的基座3是注射成形的一体成形品。基座3由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光扩散材料的材料形成,实施方式中的基座3由将光扩散材料分散于聚碳酸酯树脂材料中而形成的材料注射成形而成。作为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并不特别限定,除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材料之外还能够使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的树脂材料。另外,作为光扩散材料,能够示例出交联丙烯酸系微球、交联聚苯乙烯(ms)系微球等有机系粒子、或者二氧化硅、硫酸钡、氧化钛等无机系粒子,可以分别单独来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如图1所示,光出射部33是呈矩形状的板状体,并具有相互背向的光出射面33a和背面33b、以及位于光出射面33a和背面33b之间的侧面33c。在侧面33c设置有与设置于后述的外壳4的卡止孔(省略图示)卡合的卡止爪30。

光出射面33a是朝向外壳4的外侧的表面,在外壳4内使到达光出射部33的来自光源21的光朝向外壳4的外侧射出。背面33b是朝向外壳4的内侧的表面,在背面33b一体形成有固定部32以及连接器壳体部31。

固定部32固定发光部2。固定部32以隔着间隔的方式具有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立起设置的截面呈“コ”字状的两个把持部32a。两个把持部32a以使光源21露出的方式覆盖光源配设面22a,并且各把持部32a分别夹持基板22的两端部来保持基板22。

连接器壳体部31是具有贯通孔31a的筒状,其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立起设置。在连接器壳体部31的贯通孔31a内配置有发光部2的引线端子23。并且,连接器壳体部31的贯通孔31a以能够收容电源线束的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方式形成,引线端子23与照明装置用连接器在该贯通孔31a内电连接。

连接器壳体部31以及固定部32相互并列设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连接器壳体部31以及固定部32在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的左端侧相互邻接。而且,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相对于固定部32朝向右端侧突出。

如上所述,基座3由包含光扩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因此,作为基座3的构成要素的光出射部33、固定部32以及连接器壳体部31也由包含光扩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形成。

如图1所示,外壳4是在其下侧具有外壳开口部41的穹顶状,覆盖发光部2、设置于基座3的固定部32以及连接器壳体部31。如图1所示,在外壳4的前方侧壁4a以使连接器壳体部31的贯通孔3la露出的方式形成有侧方开口部42。并且,在外壳4的右方侧壁4b的内表面设置有与设置于基座3的卡止爪30卡合的卡止孔(省略图示)。

外壳4由在光非透过性的树脂材料中包含光反射材料的材料形成。实施方式中的外壳4由在聚丙烯树脂材料中包含光反射材料的材料注塑成形。作为光非透过性的树脂材料并不特别限定,除了上述聚丙烯之外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以及其他的通用树脂材料。作为光反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钛酸钾、氧化锌、氮化硼。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如以下方式对发光部2、基座3以及外壳4进行组装。首先,将发光部2固定于基座3的固定部32。具体而言,将基板22以光源配设面22a相对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垂直的方式嵌入固定部32的把持部32a。此时,如图1所示,基板22以基板22的光源配设面22a朝向照明装置1的右端侧,即光源21朝向照明装置1的右端侧的方式固定于固定部32。并且,由于固定部32形成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的左端侧,所以基板22配置于背面33b的左端侧。

如图1所示,连接器壳体部31在背面33b的左端侧与固定部32并列设置。并且,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相对于固定部32朝向背面33b的右端侧突出。因此,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相对于固定于固定部32的基板22的光源配设面22a朝向背面33b的右端侧突出。

接下来,在固定有发光部2的基座3,以覆盖发光部2和连接器壳体部31的方式组装外壳4。具体而言,使基座3的光出射部33与外壳4的外壳开口部41配合,并且使连接器壳体部31的前端部与外壳4的侧方开口部42配合。然后,使设置于外壳4的右方侧壁4b的内表面的卡止孔与设置于基座3的光出射部33的卡止爪30爪嵌合,从而结束照明装置1的组装。

(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经由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电源线束来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而进行工作。电源线束通过使电源线束的照明装置用连接器与配设于发光部2的基板22的引线端子23电连接,从而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至发光部2。此时,电源线束的照明装置用连接器收容于连接器壳体部31的贯通孔31a内。

若向发光部2供给电力,则光源21射出光。从光源21射出的光入射至基座3的面向外壳4内的表面。具体而言,从光源21射出的光直接或间接地入射至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连接器壳体部31的表面、以及固定部32的表面。

此处,直接地入射至基座3的面向外壳4内的表面的光(以下,简称为“直接的光”)是指:从光源21射出的光中的、不被外壳4的内表面等反射并且不透过除基座3的光出射部33之外的部件(例如连接器壳体部31)而进行入射的光。另外,间接地入射至基座3的面向外壳4内的表面的光(以下,简称为“间接的光”)是指:从光源21射出的光中的、除了直接的光之外的光。即,从光源21射出的光中的如下光为间接的光,即:在外壳4的内表面等反射的光、通过基座3所含有的光扩散材料(例如连接器壳体部31所含有的光扩散材料)扩散的光、以及透过除基座3的光出射部33之外的部件(例如连接器壳体部31)的光等。

上述向基座3的面向外壳4内表面入射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光通过基座3所含有的光扩散材料进行扩散并到达光出射面33a。到达光出射面33a的光向外壳4的外侧射出。这样一来,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能够照亮照明对象部位。

实施方式中的基座3由包含光扩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外壳4由包含光反射材料的光非透过性部件形成。因此,来自光源21的光能够不透过外壳4而在外壳4的内表面进行反射并入射至基座3的表面。从基座3的表面入射的光能够通过光扩散材料进行扩散并到达光出射面33a,并且从光出射面33a朝向照明对象部位射出。这样一来,根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由于从光源21射出的光能够无损失地到达光出射面33a,所以能够更加明亮地照亮照明对象部位。

然而,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由于连接器壳体部31配置于外壳4内,所以照明装置用连接器配置于外壳4内。照明装置用连接器通常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那样的光非透过性材料构成。因此,配置于连接器壳体部31内的照明装置用连接器会遮挡从光源21射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光。因此,若在光源21与光出射面33a之间的光路上存在遮挡光的障碍,则可能在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的一部分形成来自光源21的光难以到达的部位。这样一来,无法使足够量的光到达成为来自该光源21的光难以到达的部位的背面侧的光出射面33a。其结果是,可能在光出射面33a形成难以充分照亮照明对象部位的遮光部。

此处,参照图2a及图2b进行说明。图2a是从光出射面330a观察现有的照明装置100时的说明图,图2b是从光出射面33a观察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时的说明图。图2a所示的点划线表示后述的发光面500,双点划线表示遮光部510。另外,图2b所示的点划线表示后述的发光面5。

如图2a所示,在现有的照明装置100中,形成有上述的遮光部510。若作为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配置位置的连接器壳体部310存在于外壳4内,则连接器壳体部310成为遮挡光的光路上的障碍。因此,如图2a所示,在连接器壳体部310的右侧邻接的背面330b,形成有由连接器壳体部310产生的阴影部,并在该阴影部的背面侧的光出射面330a形成有遮光部510。因此,作为能够充分照亮照明对象部位的可照明区域的发光面500成为至少除去了该遮光部510的范围。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包含连接器壳体部31的基座3由含有光披散材的透光性部件构成。因此,朝向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光在到达照明装置用连接器之前入射至由透光性部件构成的连接器壳体部31,并通过连接器壳体部31所含有的光扩散材料进行扩散。因此,朝向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光能够通过连接器壳体部31进行扩散,并到达光出射面33a。具体而言,若来自光源21的光从连接器壳体部31的表面进行入射,则通过光扩散材料,光能够到达连接器壳体部31的背面侧的光出射面33a。另外,不仅如此,光还能够在连接器壳体部31进行扩散并透过该连接器壳体部31而入射至与连接器壳体部31的右侧邻接的背面33b,从而到达其背面侧的光出射面33a。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由于在连接器壳体部31的阴影部光能够扩散并迂回,所以不会形成现有的照明装置100那样的遮光部510。因此,作为可照明区域的发光面5变为比现有的照明装置100的发光面500更广的范围。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由于与现有的照明装置100相比能够确保更广范围的发光面5,所以能够照亮更广范围的照明对象部位。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由于连接器壳体部31不会遮挡来自光源21的光,所以能够使更多的光到达光出射面33a。因此,能够充分明亮地照亮照明对象部位。

在实施方式的基座3中,基板22的光源配设面22a以使光源21朝向照明装置1的右端侧的方式相对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垂直地配置。而且,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相对于基板22的光源配设面22a向背面33b的右端侧突出。在形成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位于来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的光路内。

在现有的照明装置100中,若连接器壳体部310的一部分位于来自光源210的直接的光的光路内,则连接器壳体部310可能会遮挡来自光源210的光。由此,与上述同样地,形成连接器壳体部310的阴影部,并在光出射面330a形成来自光源210的充分的量的光难以到达的遮光部510。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如上所述,由于光能够在连接器壳体部31的阴影部迂回,因此不再形成有形成于现有的照明装置100的遮光部510。因此与上述同样地,实施方式中的发光面5相比现有的照明装置100的发光面500为更广范围。

另外,优选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位于来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的光路内中的、光的配光角度内。此处,配光角度是指:在以光源21的光轴为中心的光度的角度分布中,光度为一半的角度的宽度(半值全宽)。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将连接器壳体部31靠近光源21配置,所以有利于照明装置1本身的小型化。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光能够在连接器壳体部31的阴影部迂回,所以不会在形成有形成于现有的照明装置100的遮光部510。因此,即使是在使照明装置1本身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充分的面积的发光面5。

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如图2b所示,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位于基板22的光源配设面22a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之间。在该情况下,来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或间接的光入射至连接器壳体部31。入射至连接器壳体部31的光通过连接器壳体部31所含有的光扩散材料进行扩散,并到达光出射面33a。即,来自光源21的光能够减少损失,并到达光出射部33。并且,与上述同样地,由于入射至连接器壳体部31的光能够进行扩散并到达光出射面33a,所以光能够在连接器壳体部31的阴影部迂回,由此,不会在光出射面33a形成有形成于现有的照明装置100那样的遮光部510。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由于能够较大地设定发光面5的面积,所以能够照亮更广范围的照明对象部位。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也起到如下的效果。实施方式中的发光部2的基板22以使其光源配设面22a不面对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面的方式配置。即,以使光源21的光轴不与背面33b交叉的方式设置。由此,与光源21的光轴同背面33b交叉的情况相比,入射至背面33b并到达光出射面33a的来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减少。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实施方式中的基座3由包含光扩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构成,所以入射至基座3内的光能够通过光扩散材料进行扩散,并且间接的光能够较多地到达光出射面33a。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1,由于间接的光能够较多地到达光出射面33a,所以能够充分地照亮照明对象部位,并由于能够减少直接的光到达光出射面33a的情况,所以能够减少亮度不均。

(应用例)

以下,参照图3及图4对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应用于车内的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配置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内侧把手6的立体图。图4是在图3中从把手收容部61的内侧观察上侧面61a的狭缝部61b时的图,以虚线表示配置于上侧面61a的背面的照明装置1。在应用例中,应用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作为照亮内侧把手6的照明装置。

图3所示的内侧把手6是以往所使用的车辆用门的操作部,其安装于车辆用门饰板(省略图示)。内侧把手6具有把手部62以及收容把手部62的把手收容部61。

把手收容部61是朝向车室内开口的凹部。在位于把手收容部61的上方的上侧面61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有贯通孔状的狭缝部61b。照明装置1配置于把手收容部61的上侧面61a的背面且把手收容部61的外侧。而且,照明装置1的光出射面33a与上侧面61a的背面接触,光出射面33a的一部分从狭缝部61b面向把手收容部61的内侧。如图4所示,在应用例中,将从该狭缝部61b面向把手收容部61的内侧的光出射面33a称为发光面5。如图4所示,在位于发光面5的背面的背面33b与光源21之间存在连接器壳体部31的一部分。

若从车辆电池向照明装置1供给电力,则光源21射出光。此处,即使在外壳4内存在连接器壳体部31,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那样,来自光源21的足够量的光也能够到达发光面5。到达发光面5的光经由狭缝部61b射出,照亮把手收容部61以及把手部62。因此,根据应用例,由于来自光源21的足够量的光能够到达发光面5,所以发光面5能够充分明亮地照亮把手收容部61以及把手部62。

另外,如图3所示,配置有照明装置1的把手收容部61b的上侧面61a的背面侧通常在门饰板(车室内装部件)与车门(车身)之间,且只具有有限的空间。因此,配置于这样的位置的照明装置优选能够射出足够量的光,并且形成为小型化。因此,若根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能够将照明装置用连接器收容于外壳4内,并且能够使来自光源21的充分的量的光到达发光面5,因此能够使产品小型化。因此,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作为应用于应用例那样的有限的空间的照明装置是有用的。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应用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实施方式中的外壳4内的空间配设导光体。由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将来自光源21的光引导至光出射面33a的发光面5。并且在该情况下,优选导光体包含光扩散材料。通过使导光体含有光扩散材料,从而导入至导光体的来自光源21的光能够通过光扩散材料进行扩散并到达发光面5。由此,能够减少发光面5中的亮度不均。

在实施方式中的光出射面33a的表面以及连接器壳体部31的表面能够实施形成凹凸形状的光扩散处理。由此,外壳4内的来自光源的光能够进一步扩散,并能够使更多的光到达光出射面33a的发光面5。

实施方式中的发光面5是光出射面33a的一部分,但是取而代之地,光出射面33a整体是发光面5亦可。

实施方式中的外壳4虽然是通过在光非透过性材料含有光反射材料而成形的,但是也可以省略光非透过性材料所含有的光反射材料,而形成为在由光非透过性材料构成的外壳4的内表面涂覆光反射涂料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部31中,可以由含有光反射材料的光非透过性部件覆盖配置有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贯通孔31a的内壁。即,可以形成为使入射至连接器壳体部31的来自光源21的光不到达收容于连接器壳体部31的照明装置用连接器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入射至连接器壳体部31的光被照明装置用连接器吸收而不发生损失,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到达发光面5。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到达发光面5的来自光源21的光的量。

应用例中的光出射面33a作为安装对象的把手收容部6的上侧面61b的背面以包含狭缝部61b整体的方式进行接触。这样,通过使光出射面33a与安装对象接触配置,使得从狭缝部61b(相当于发光面5)射出的光能够减少损失并到达照明对象部位。然而,光出射面33a也可以不与安装对象接触,而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照明装置1。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发光面5比狭缝部61b大,并且以包含狭缝部61b整体的方式设置。发光面5的大小(面积)相对于狭缝部61b的大小(面积)为1.0倍以上,优选为1.0倍以上3.0倍以下。更加优选为1.0倍以上1.5倍以下。

若根据这样发光面5的大小,能够使来自光源21的足够量的光通过安装对象的狭缝部61b而到达照明对象部位。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1能够表现为如下。

〈1〉照明装置1具有:发光部2,其具有基板22以及配置于上述基板22的光源21;

基座3,其包含光出射部33以及连接器壳体部31,上述光出射部33具有射出来自上述光源21的光的光出射面33a以及与上述光出射面33a背向的背面33b,上述连接器壳体部31收容与上述光源21电连接的连接器并配置于上述背面33b;以及

外壳4,其供上述基座3进行组装,并收容上述发光部2以及上述连接器壳体部31,

具有上述光出射部33以及上述连接器壳体部31的基座3由一体成形品形成,并且由包含光扩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构成。

〈2〉根据〈1〉所述的照明装置1,上述连接器壳体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上述光源21射出的光的光路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1,上述基板22具有作为配置有上述光源21的表面的光源配设面22a,

上述连接器壳体部31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外壳4内位于上述光源配设面22a与上述光出射部33的上述背面33b之间。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上述连接器壳体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来自上述光源21的光的配光角内。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上述光出射面33a具有射出到达上述照明装置1的照明对象部位61、62的光的发光面5,

上述连接器壳体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在上述外壳4内位于上述发光面5的背面(33b)与上述光源21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