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和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3755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和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和具有该散热结构的LED灯。



背景技术:

LED产品的散热问题一直是行业的难点之一,散热设计不合理将导致灯具光衰严重,使用寿命大幅缩短。

现市场上小型LED灯(如H1、H3、H4、H7、HB3和HB4)灯泡散热结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主要是在热源附近设置散热片,依靠散热型材进行热传导,以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这种散热方式需要一定的散热面积为依托,散热面积越大时,散热效果才越好。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针对大功率的产品,很难达到有效的散热面积,并且从产品成本、外观体积上也受到很大限制。另一种是主动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主要是在热源附近设置散热片进行热传导散热的同时,在散热片底部加装小风扇,进行空气强制对流,将散热片上的热量有效的带走,以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该散热方式较第一种散热方式,散热效果更明显,但它是以散热片作为中间环节,将产生较大的热阻,暂且忽略光源、基板、导热胶之间的热阻,热源与散热片之间存在一定的热阻,而散热片与空气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热阻,经过多重的热阻,散热效果层层递减,并未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阻低、散热效果佳的散热结构和具有该散热结构的LED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导热柱和分别设置在导热柱两端的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内设有风扇容置腔,所述第二散热件与导热柱连接并环绕导热柱设置,所述第一散热件上靠近第二散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风扇容置腔和大气相通;

所述导热柱的表面设有发热元件安装部,所述发热元件安装部到第一散热件的距离小于发热元件安装部到第二散热件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上远离第二散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风扇容置腔和大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一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三通孔使风扇容置腔与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柱形壳体靠近第二散热件的底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散热件的直径和第二散热件的直径均大于导热柱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沿导热柱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板形且散热片的厚度沿导热柱径向逐渐增大,每相邻两散热片之间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的,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风扇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散热结构的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热量由两种方式散发出去:其一、被动散热方式:发热元件置于导热柱的发热元件安装部,将热量经导热柱传导至第二散热件,最后散发到空气中,实现热传导散热;其二、主动散热方式:第一散热件设置有风扇容置腔,风扇容置腔底部与导热柱近光源端相连通,即直接与热源相连通,风扇产生强制空气对流时,直接充分接触热源,有效带走热源表面的热量,减小热阻,使热源及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实现热对流散热。以上,通过主动散热及被动散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导热柱;11、发热元件安装部;2、第一散热件;21、风扇容置腔;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第三通孔;3、第二散热件;31、散热片;4、风扇;5、LED发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导热柱近热源端设置具有风扇容置腔的第一散热件,在远热源端设置第二散热件,通过主动散热及被动散热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导热柱1和分别设置在导热柱两端的第一散热件2、第二散热件3,所述第一散热件内设有风扇容置腔21,所述第二散热件与导热柱连接并环绕导热柱设置,所述第一散热件上靠近第二散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风扇容置腔和大气相通;

所述导热柱的表面设有发热元件安装部11,所述发热元件安装部到第一散热件的距离小于发热元件安装部到第二散热件的距离。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热量由两种方式散发出去:其一、被动散热方式:发热元件置于导热柱的发热元件安装部(即光源基板),将热量经导热柱传导至第二散热件,最后散发到空气中,实现热传导散热;其二、主动散热方式:第一散热件设置有风扇容置腔,风扇容置腔底部与导热柱近光源端相连通,即直接与热源相连通,风扇产生强制空气对流(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即空气流动方向)时,直接充分接触热源,有效带走热源表面的热量,减小热阻,使热源及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实现热对流散热。以上,通过主动散热及被动散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上远离第二散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23,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风扇容置腔和大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一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三通孔24使风扇容置腔与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柱形壳体靠近第二散热件的底面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散热件的风扇容置腔四周及顶部均设置有通孔,便于空气对流,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散热件的直径和第二散热件的直径均大于导热柱的直径。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散热件的直径和第二散热件的直径均大于导热柱的直径,可增大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沿导热柱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片31。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板形且散热片的厚度沿导热柱径向逐渐增大,每相邻两散热片之间的夹角相等。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形状的第二散热件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风扇4,所述风扇设置在风扇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散热结构的LED灯。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包括LED发热元件5和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风扇4、导热柱1和分别设置在导热柱两端的第一散热件2、第二散热件3,所述第一散热件内设有风扇容置腔21,所述风扇设置在风扇容置腔内。

所述第二散热件与导热柱连接并环绕导热柱设置,所述第一散热件上靠近第二散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风扇容置腔和大气相通;

所述导热柱的表面设有发热元件安装部11,所述发热元件安装部到第一散热件的距离小于发热元件安装部到第二散热件的距离,所述LED发热元件安装于发热元件安装部。

所述第一散热件上远离第二散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23,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风扇容置腔和大气相通。

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一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三通孔24使风扇容置腔与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柱形壳体靠近第二散热件的底面上。

所述的第一散热件的直径和第二散热件的直径均大于导热柱的直径。

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沿导热柱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片31。

所述散热片为板形且散热片的厚度沿导热柱径向逐渐增大,每相邻两散热片之间的夹角相等。

当然,散热片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音叉形叶片、弧形叶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和具有散热结构的LED灯的有益效果在于:热量由两种方式散发出去:其一、被动散热方式:发热元件置于导热柱的发热元件安装部,将热量经导热柱传导至第二散热件,最后散发到空气中,实现热传导散热;其二、主动散热方式:第一散热件设置有风扇容置腔,第一散热件的风扇容置腔四周及顶部均设置有通孔,风扇容置腔底部与导热柱近光源端相连通,即直接与热源相连通,风扇产生强制空气对流时,直接充分接触热源,有效带走热源表面的热量,减小热阻,使热源及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实现热对流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