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6901发布日期:2018-09-28 18: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曲面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曲面背光模组通常将曲面的下框、曲面的导光板和曲面的光学膜组装配在一起以形成曲面背光模组,导光板和光学膜组在生产成型时即成型为曲面形状的,其成型时步骤繁多,工艺复杂,成型时间长,装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曲面背光模组,其无需在导光板成型时将导光板弯曲,其选用平面形状的导光板,采用传统工艺即可成型,其工艺简单,成型时间短,装配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面背光模组,其包括下框和导光板,所述下框包括曲面形状的底板和由所述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位于所述底板两端的所述侧壁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光板为平面形状,所述导光板的两侧边均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第一卡位,所述导光板弯曲后与所述下框适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为方形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组,所述光学膜组为平面形状,所述光学膜组的两侧边均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位,所述光学膜组弯曲后与所述下框适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的卡槽有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背光模组还包括曲面形状的上框,所述上框的形状与所述下框的形状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背光模组无需在导光板成型时即将导光板弯曲,其选用平面形状的导光板,采用传统工艺即可成型,其工艺简单,成型时间短,装配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导光板上还设有平面形状的光学膜组,光学膜组上设有第二卡位,由于光学膜组延展性更佳,与导光板的装配原理一样,第二卡位可轻松卡入卡槽并实现固定,以形成曲面背光模组,采用传统工艺即可成型,其工艺简单,成型时间短,装配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曲面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背光模组中的下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背光模组中的FPC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曲面背光模组,其包括下框1和导光板2,所述下框1包括曲面形状的底板11和由所述底板11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12,位于所述底板11两端的所述侧壁1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3;所述导光板2设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导光板2为平面形状,所述导光板2的两侧边均设有与所述卡槽13相对应的第一卡位21,所述导光板2弯曲后与所述下框1适配连接。即下框1底板11的曲面形状与导光板2弯曲后的形状是一样的,本实施例中拉伸前的导光板2优选为为矩形导光板2,下框1的底板11上有四个侧壁12,该底板11有四条边,位于直线边上的两个侧壁12均开设有卡槽13,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直线边上的侧壁12上均有三个卡槽13,相对应的导光板2的每个侧边的第一卡位21也有三个,其固定效果更好;装配时只需要将导光板2一侧边上的第一卡位21插入卡槽13,再稍微弯曲导光板2,其另一侧边上的第一卡位21也可插入卡槽13,导光板2两侧边均插入卡槽13后即可实现固定,并将导光板2弯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背光模组无需在导光板2成型时即将导光板2弯曲,其选用平面形状的导光板2,采用传统工艺即可成型,其工艺简单,成型时间短,装配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13为方形卡槽13,其成型工艺简单,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2上的光学膜组,所述光学膜组为平面形状,所述光学膜组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槽13相对应的第二卡位,所述光学膜组弯曲后与所述下框1适配连接。由于光学膜组延展性更佳,与导光板2的装配原理一样,第二卡位可轻松卡入卡槽13并实现固定,以形成曲面背光模组,采用传统工艺即可成型,其工艺简单,成型时间短,装配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更优地,由于光学膜组质地较为柔软,卡入卡槽13后比较容易脱落,本实施例于所述光学膜组周边的下表面设有双面粘,其用于固定光学膜组和导光板,以防止光学膜组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背光模组还包括曲面形状的上框,所述上框的形状与所述下框1的形状相对应。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进一步地,位于曲线边上的所述侧壁12上还设有FPC3,所述FPC3上设有LED灯。

进一步地,该FPC3包括基材层31,基材层3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32,基材层31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33,其设置方式可以为电路层32、金属散热层33分别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基材层31上。由于基材层31的厚度较薄,FPC3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基材层31扩散到金属散热层33,该金属散热层33能够有效增大FPC3的散热面积,起到均匀散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FPC3的散热效率。其中基材层31可以为聚酰亚胺、聚酯、聚砜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双面胶为丙烯酸胶层或环氧树脂胶层中的任意一种,该金属散热层33可以为铜箔层。

进一步地,FPC3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基材层31、电路层32以及金属散热层33的通孔34,该通孔34的内壁设置有与电路层32、金属散热层33接触的导热层,利用通孔34处良好的导热性能,可电性连接基材层31两侧的电路层32以及金属散热层33,发挥良好的导热功能,且导热层可提供导热功能,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其中,该导热层可以为铜胶导电油墨层。

进一步地,在通孔34内设置有与外部导热结构连接的导热体,该导热体从电路层32的一侧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还与通孔34内的导热层相接触,以使得电路层32、金属散热层33可以通过通孔34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从而使得FPC3中的热量通过该通孔34中的导热体扩散至外部导热结构,以进一步提高FPC3的散热效率。优选地,为了使通孔34可以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该通孔34设置于FPC3的边缘位置。

进一步地,该金属散热层33为均匀散热结构,其结构可以为网状结构、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该均匀散热结构,能够更好地提高散热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