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插脚式灯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5628发布日期:2020-03-27 14:3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插脚式灯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珠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插脚式灯珠结构。



背景技术:

插脚式灯珠结构,也可以理解为针脚型灯珠结构,该灯珠与灯头的结合方式为插入式,通常包括灯罩面、设于灯罩面中腔体内的发光模组、以及为发光模组接入电源的灯脚,灯脚用于对外插接。一般的插脚式灯珠结构存在结构复杂,不利于组装,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不强等问题。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插脚灯泡”,其公告号为“cn207230205u”,包括:玻璃罩、灯脚座、发光模组、灯脚和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玻璃罩内设有封闭的第一腔体,所述发光模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灯脚座连接于所述玻璃罩的一端,所述灯脚座内设有第二腔体,所述供电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且与所述灯脚座固定连接;所述灯脚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第二端穿过所述灯脚座对外连接外部电源;所述供电装置用于利用所述灯脚接入的外部电源为所述发光模组供电。虽然该实用新型实现了供电装置和灯脚的固定与连接,保障了灯泡结构的稳定与电连接性能的稳定,但是依旧存在结构复杂,不利于组装,结构可靠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原有技术的结构复杂、不利于组装、结构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型插脚式灯珠结构,具有小巧、结构简单可靠、利于组装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灯罩、与灯罩固定连接形成腔体的灯杯、设于腔体内的光源板,所述灯罩面底部的灯罩面端面设置有一对与灯杯外壁卡扣连接的外耳扣;在灯罩面端面有一对与灯杯内壁贴合的内子扣,灯杯扣合在内子扣与外耳扣之间。整个灯珠结构整体仅由三部分构成,结构简单;灯罩和灯杯以外耳扣卡接扣合,连接方式简单、利于组装、提供了抗拉拔力,结构可靠;组装时,内子扣插入并紧贴灯杯内壁,配合外耳扣,确保灯罩与灯杯配合稳定、牢靠,不会晃动,且在腔体内部卡接,兼顾功能性和装饰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子扣与外耳扣相错设置。两者相错设置,在不同的方向提供了稳定的力,两者相配合,使得该灯珠结构能受不同方向上的水平外力而不会晃动,进一步确保了灯罩与灯杯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灯罩外壁延伸形成所述的外耳扣,外耳扣的内壁面设置有凸起的扣条;所述灯杯外壁上设置有与外耳扣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上设置有与扣条配合的外耳扣槽。外耳扣为灯罩外壁的延伸,在灯杯上有配合的卡槽,在连接时外耳扣的外壁面与灯罩的外壁面和灯杯的外壁面在同一个面,保证了美观性;外耳扣内壁的凸起的扣条与卡槽上的外耳扣槽,使用卡扣连接,提供更强的抗拉拔力,不会被拉脱,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源板集光源与驱动一体,包括上端的光源部和下端的驱动部。把光源和光源的驱动集成在一块光源板上,减少了一个部分,能够减少体积,把整个灯珠结构做得小巧、美观;

作为优选,所述的灯罩内壁设置有长条形的灯板槽,光源板的光源部卡接在灯板槽中。光源板的光源部分卡接在灯板槽中,对光源板进行一个限位与定位,使其不会再腔体内的位置发生改变,确保使用时光源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灯杯内壁设置有长条形的驱动槽,光源板的驱动部卡接在驱动槽中。光源板的驱动部分卡接在驱动槽中,对光源板进行一个限位、定位和引导,在安装时,方便在腔体中安装光源板,且能够保证光源板不会发生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源部的宽度小于驱动部的宽度,光源部和驱动部的连接处形成光源板肩部;光源板肩部在灯罩与灯杯卡接时顶住灯罩端面。光源板的光源部和驱动部宽度不同,形成的光源板肩部顶住灯罩的灯罩端面,能够使光源板在腔体中保持在一定为位置;灯罩面端面压住光源板的光源板肩部,使光源板不会因为灯珠结构插入灯座时针脚受力而被顶得上下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源板上设置有一对灯脚,灯脚的轴向确定的平面与光源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灯杯底部设置有一对出针孔,出针孔与灯脚相适配,灯脚穿过出针孔露在腔体外。减小灯珠结构的体积,使得灯珠结构小巧、美观。

作为优选,所述的灯罩与灯杯为筒形。外形做成圆筒形,使得光线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灯杯为陶瓷材料。灯杯选用陶瓷制造,使其具有优良的散热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灯罩与灯杯通过外耳扣和内子扣卡扣连接,结构简单,方便组装,连接稳固、牢靠;

2.灯罩与灯杯通过外耳扣和内子扣卡扣连接,兼顾功能性和装饰性;

3.光源板在腔体内,插入灯板槽和驱动槽,对光源板进行限位、定位与引导,使光源板在腔体内不会发生位置的变化,光源更加稳定;

4.光源板设计有光源板肩部,在灯珠结构插入灯座时,光源板不会因为灯脚受力发生向上的位移,使光源板在腔体内的位置确保稳定;

5.灯杯使用陶瓷制成,有优良的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源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杯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子扣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耳扣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灯罩,11.灯罩面,12.灯罩面端面,13灯板槽,14.外耳扣,15.内子扣,2.光源板,21.光源板肩部,3.灯杯,31.杯体,32.杯体端面,33.驱动槽,34.外耳扣槽,35.灯杯内壁,36.出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小型插脚式灯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灯罩1、与灯罩1卡扣连接形成腔体的灯杯3和设置在腔体中的光源板2。

如图2所示,灯罩1包括筒形的灯罩面11,灯罩面11的内壁截面为椭圆形,筒形的灯罩面能够使光源更加均匀地照射向四周;在本实施例中为灯罩1,也可以选择其他光学部件或组合件。在图中灯罩面11的下底面为灯罩面端面12,在灯罩面端面12上,与灯罩1外壁面相连的,设置有一对凸起的外耳扣14,外耳扣14在灯罩面端面12上相对设置,外耳扣1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长条形的凸起的卡条,增强灯罩1与灯杯3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且确保外观的美观简洁;在灯罩面端面12上,垂直于外耳扣14水平连线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内子扣15,内子扣15为有弧度的长条形凸起,内子扣15设置在灯罩端面1的内侧,与灯罩1的外壁存在一定距离,内子扣15与外耳扣14相互配合,即有了抗拉拔力,防止灯罩面浮高等问题,有能保证在灯杯3上灯罩1稳固不晃动;在灯罩1的内壁上,两外耳扣14水平连线的方向上设置有条形的灯板槽13。

如图3所示,光源板2包括光源部22和驱动部23,光源部22在上端,驱动部23在下端;光源部22的宽度小于驱动部23的宽度,光源部22和驱动部23的连接处形成光源板肩部21,方便光源板2在腔体中固定与安装;在驱动部23的下端,设置有一对圆柱形灯脚24,两灯脚24轴向方向确定的平面与光源板2的板面平行。

如图4和图5所示,灯杯3包括筒形杯体31,图中杯体31的上端面为杯体端面32,在杯体31的地端上有适配灯脚24的出针孔36,出针孔根据灯脚24的不同,对形状和尺寸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杯体31的外壁面上,从杯体端面32往下,设置有适配外耳扣14的卡槽,在卡槽上设置有配合外耳扣14卡条的外耳扣槽34,在两外耳扣槽34的水平连线上,在灯杯3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条形凹槽,为驱动槽33,垂直于外耳扣槽34的水平连线的位置,灯杯3的内壁面为灯杯内壁35,适配于内子扣15。灯杯3由陶瓷制造,拥有优良的散热性能,也可以选择导热塑料等其他绝缘材料。

如图6所示,将各部分组装后,光源板2的灯脚24穿过灯杯的出针孔36,露出在腔体外;光源板2驱动部插入在驱动槽33中,光源板2的光源部插入在灯板槽13中,驱动槽33和灯板槽13把光源板定位,限位在一个地方,使其不会位置发生改变,工作时光源稳定,且能够引导光源板2的安装;

如图7所示,内子扣15插入并紧贴灯杯内壁35,灯罩面端面12与灯杯端面32紧贴,如图8所示,灯罩1和灯杯3通过外耳扣14卡扣连接,灯罩1的外耳扣14进入灯杯3外壁的卡槽中,扣接并紧贴在灯杯3的外耳扣槽34上,外耳扣14的卡扣连接能够提供一个抗拉拔力,不会被拉脱;在连接时,灯罩端面12宽于灯杯端面32,光源板2的光源板肩部21顶住灯罩端面12,使得在灯珠结构插入灯座时,光源板2不会被灯脚顶起,而存在上下位移的情况;内子扣15配合外耳扣14,共同加紧灯杯3的杯壁,使灯罩稳固不晃动;此外,对于小型插脚式灯珠来说,内部空间狭小,模具上很难实现内部的卡扣结构,本实施例选择外部做出兼顾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外扣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可靠性强;灯罩面端面12紧贴压住光源板肩部21,在灯珠结构安装在灯座上时,不会因为灯脚的受力而使得光源板2向上发生位移,增强灯珠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