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3333发布日期:2020-08-18 19:5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灯具发光面一般使用侧发光和直发光模式,在侧发光灯具中,灯板或灯带安装工艺大多采用背胶工艺,即在灯板或灯带pcb背面贴上双面胶,然后再将灯板或灯带固定在散热盘上或灯头上。

上述工艺的不足之处是:灯板或灯带的背胶工艺及灯板或灯带的装配工艺复杂,装配效率较低,导致工时成本与材料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灯板或灯带的安装效率和节省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所述灯具包括灯头,所述灯头包括上盖、下盖和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或灯带嵌在所述散热组件中且二者相互固定,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相卡接固定。

本安装结构中,灯板或灯带通过嵌在散热件中的方式与散热组件相固定,而散热组件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上盖和下盖相固定,该装配方式操作方便,安装效率和节省材料成本,这样灯板或灯带无须通过贴双面胶的方式固定在灯头上,省去贴胶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不用保护背胶,没有额外的包装处理工艺,也不用去除双面胶保护纸,降低后包装处理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散热组件为金属件或塑胶件,散热组件的顶壁上具有固定灯板或灯带的第一凹槽,散热组件的底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沿,所述灯板或灯带的一个边沿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灯板或灯带的另一个边沿能够与所述凸沿相抵靠。第一凹槽形成第一定位结构,它在水平方向上对灯板或灯带进行水平方向定位,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此外凸沿对灯板或灯带起到阻挡作用,能够防止灯板或灯带从散热组件上脱落。第一凹槽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0.5-3.0mm。

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下盖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散热组件的凸沿位于第二凹槽内。该结构中,第二凹槽形成第二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对灯板或灯带的上半部分进行水平方向定位。第二凹槽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1.0-4.0mm。当灯具的下盖扣合到散热组件上之后,形成一个封闭的槽状结构,可以实现稳固的固定灯板或灯带。

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上盖的顶部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散热组件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中。该结构中,通过散热组件的第一定位孔与上盖的第一定位柱定位,能够方便的将散热组件和上盖进行组装,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下盖的底部具有第二定位柱,所述散热组件的凸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插接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中。该结构中,通过散热组件的第二定位孔与下盖的第二定位柱定位,能够方便的将散热组件和下盖进行组装,更好的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顶部具有直倒角。该结构中,第二定位柱的横截面为五边形结构,在散热组件和下盖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第二定位柱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灯板或灯带由pbc材料制成,所述灯板或灯带上设置有铜箔。该结构的灯板或灯带能够使led灯珠上的热量有效通过散热组件把热量散发出去,降低led灯珠的工作温度,延长led灯珠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散热组件和下盖之间依次固定有反射膜、导光板和遮光板。

作为安装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灯头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相卡接固定,所述上盖上固定有散热组件,所述灯板或灯带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嵌在所述上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采用本安装结构,装配方式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

2、节省材料成本,灯板或灯带固定面无须贴双面胶,省去了双面胶材料成本。

3、因为不用双面胶,也就更进一步地省去了保护双面胶的材料成本。

4、简化生产工艺。因为不用双面胶,不用保护双面胶,就没有去除双面胶的包装保护处理工艺,节省工位,简化生产工艺;

5、灯板或灯带无须贴双面胶固定,省去了将灯板或灯带粘到散热组件上的工位,节省了生产工位。此工位通常灯头生产过程中最费时费力,效率最低下的;

6、简化了生产安装工艺。优化了灯头组装工艺,节省灯头组装工位,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灯头的爆炸图。

图3是灯具的剖视图。

图4是灯板或灯带安装在散热组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散热组件与下盖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安装结构应用于吸顶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安装结构应用于平板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头;2、灯臂;3、底座;4、上盖;5、散热组件;6、灯带;7、反射膜;8、导光板;9、遮光板;10、下盖;11、第一凹槽;12、凸沿;13、第二凹槽;14、第一定位柱;15、第二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安装结构中,灯具包括灯头1,灯臂2和底座3,灯头1设置在灯臂2的顶部,灯座设置在灯臂2的底部,灯头1包括上盖4、下盖10和散热件5,灯板或灯带6嵌在散热件5中且二者相固定,上盖4和下盖10分别与散热件5相卡接固定。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件5呈圆盘形,散热件5的顶壁上具有呈环形的第一凹槽11,散热件5的底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沿12,灯板或灯带6呈环形,灯板或灯带6的一个边沿插接在第一凹槽11内,灯板或灯带6的另一个边沿能够与凸沿12相抵靠。第一凹槽11形成第一定位结构,它在径向上对灯板或灯带6进行定位,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此外凸沿12对灯板或灯带6起到阻挡作用,能够防止灯板或灯带6从散热件5上脱落。第一凹槽11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0.5-3.0mm。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盖10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3,散热件5的凸沿12位于第二凹槽13内。该结构中,第二凹槽13形成第二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对灯板或灯带6进行径向定位。第二凹槽13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1.0-4.0mm。当灯头1的下盖10扣合到散热件5上之后,形成一个封闭的槽状结构,可以实现稳固的固定灯板或灯带6。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上盖4的顶部具有第一定位柱14,散热件5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14插接在第一定位孔中。该结构中,通过散热件5的第一定位孔与上盖4的第一定位柱14定位,能够方便的将散热件5和上盖4进行组装,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盖10的底部具有第二定位柱15,散热件5的凸沿12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15插接在第二定位孔中。该结构中,通过散热件5的第二定位孔与下盖10的第二定位柱15定位,能够方便的将散热件5和下盖10进行组装,更好的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15的顶部具有直倒角。该结构中,第二定位柱15的横截面为五边形结构,在散热件5和下盖10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第二定位柱15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例,灯板或灯带6由pbc材料制成,灯板或灯带6上设置有铜箔。该结构的灯板或灯带6能够使led灯珠上的热量有效通过散热件5把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灯头1散热能力,延长led灯珠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件5和下盖10之间依次固定有反射膜7、导光板8和遮光板9。

图1是以台灯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还适用于吸顶灯、平板灯等多种灯具,分别如图6和7所示。

在具体的灯具产品中,可以将散热件5的功能整合到上盖4中,如图6所示。这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是:散热组件5固定在上盖4上,散热组件5位于上盖4和下盖10之间的空腔内,灯板或灯带6通过散热组件5嵌在上盖4上。在该结构中,上盖4本身就相当于一个散热件,散热组件5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上盖4上,散热组件5与上盖4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本灯板或灯带6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灯板或灯带6安装在散热件5中,使灯板或灯带6的一个边沿插接在散热件5的第一凹槽11内,且使灯板或灯带6的另一个边沿与散热件5的凸沿12相抵靠;

b、将反射膜7、导光板8和遮光板9依次安装在散热件5中;

c、将上盖4与散热件5相固定,并使上盖4上的第一定位柱14插接在散热件5的顶壁上的第一定位孔中;

d、将下盖10与散热件5相固定,并使上盖4上的第二定位柱15插接在散热件5的凸沿12上的第二定位孔中。

该安装方法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灯板或灯带6无须通过贴双面胶的方式固定在灯头1上,省去贴胶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不用保护背胶,没有额外的包装处理工艺,也不用去除双面胶保护纸,降低后包装处理成本,能够优化灯头1组装工艺,节省灯头1组装工位,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验证本实用新型上述灯具结构的实际散热效果,并采用热分析公式进行散热分析计算:

tj≧ta+(rthb-a×p)+(rthj-sp×pled)-----公式(1)

式中:

tj--led理论结点温度,单位:℃;ta--使用环境温度,单位:℃;

pled--单颗led功率,单位:w;rthb-a--灯具散热部件总热阻,单位:℃/w;

p--led总功率,单位:w;rthj-sp--单颗led热阻,单位:℃/w;

tmax--led实际最大结点温度,单位:℃;

tsj--led实际测量结点温度,单位:℃;

验证计算环境为,led灯珠使用2835灯珠0.2w,4000k,电压2.8-3.1v,60ma,24-26lm,ra>90,数量为84颗;散热组件为6063铝合金,板厚0.5mm,最大直径180;测试环境温度ta=25℃。

查询相关设计手册,散热组件的rthb-a=3.5;

按公式(1)进行计算。验证结果为:

tj=ta+(rthb-a×p)+(rthj-sp×pled)

=25+(3.5x3.1x0.06x84)+(35x3.1x0.06)=86.19℃

查资料,led灯珠tmax最大实际理论结点温度为125℃

计算结果表明tj<tmax,理论上上述结构符合led灯珠要求。

实际测量led结点温度tsj=83.6~85.8℃,实际上上述结构也符合led灯珠要求。

经实际测量验证灯具进行对比验证测试,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由此可得出,采用本散热结构比传统背胶结构能更有效将led灯珠的热量散发出去,降低led灯珠工作温度,延长led灯珠的使用寿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