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灯引线降温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4536发布日期:2021-08-17 13:5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灯引线降温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灯引线降温盖。



背景技术:

任何物体在发出辐射能的同时,也会不断吸收周围物体发来的辐射能。物体的辐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增加很快。一般说来,当一物体受到其他物体投来的辐射,其中一部分辐射转化为热能,一部分转化为反射热能。现有的舞台灯具上,一般都具有隔热滤光片和颜色片。隔热片可以吸收红外辐射然后通过玻璃材料进行散热。颜色片可以让透过颜色片的光呈现出指定的颜色。

灯泡在射出光源时,伴随着较高的辐射能。这些辐射能穿过隔热滤光片和颜色片时,会反射部分能量到引线上(这部分反射的能量可以理解成反射光),导致引线温度升高。在现有的技术中,通常会使用灯泥包裹引线,阻挡反射到引线的光,从而来达到降温的效果。由于灯泥本身材料的问题,并不能完全阻挡光的穿透,再加上引线自身的发热,容易产生碳化、密封剂泄漏;而一旦碳化后,会急剧吸热,进而导致引线烧断,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灯引线降温盖,其能降低引线温度,减小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灯引线降温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所述第一通孔底部的面积大于第二通孔顶部的面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的顶部形成一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上设置有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通孔顶部的反射镜,所述承托面与所述反射镜底面之间设置有粘接剂,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与所述反射镜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粘接剂,所述反射镜的反射率在90%以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自所述第二通孔的底部向顶部延伸,所述第二缺口用于穿过引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上还开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自所述第二通孔的底部向顶部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缺口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呈圆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为同轴设置的圆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通孔周向方向均匀开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缺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通孔周向方向均匀开设。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镜为全介质反射镜。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承托面上设置反射镜,且反射镜的反射面朝向第一通孔的顶部,且反射镜的反射率在90%以上,可以将朝向盖体内部引线的光再次反射出去,进而可以降低引线温度,达到降温的目的。另外,通过在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开设第一缺口,可以方便反射镜安装进第一通孔,并且由于第一缺口的存在使得多余粘接剂可以从第一缺口中挤出,而不会溢出到反射镜的镜面上,导致难以清洁甚至损坏反射镜的问题;而通过第二缺口可以方便引线从盖体内穿出,并且第二缺口也能起到方便盖体安装在灯泡上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灯引线降温盖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灯引线降温盖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去除反射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灯引线降温盖与引线配合的示意图。

图中:1、盖体;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承托面;14、第一缺口;15、第二缺口;16、第三缺口;2、反射镜;31、内线;32、外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4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灯引线降温盖,其至少包括:盖体1;盖体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以及第二通孔12;第一通孔11位于第二通孔12上方;第一通孔11底部的面积大于第二通孔12顶部的面积,以在第二通孔12的顶部形成一承托面13;承托面13上设置有反射面朝向第一通孔11顶部的反射镜2,承托面13与反射镜2底面之间设置有粘接剂,第一通孔11的孔壁与反射镜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粘接剂,反射镜2的反射率在90%以上;第一通孔11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一缺口14,第一缺口14的高度等于第一通孔11的长度;第二通孔12的孔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二缺口15,第二缺口15自第二通孔12的底部向顶部延伸,第二缺口15用于穿过引线。具体地,反射镜2可以为全介质反射镜2。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4,引线包括内线31以及外线32,内线31位于电灯本体(图未示)内,外线32则通过第二缺口15穿出。

通过在承托面13上设置反射镜2,且反射镜2的反射面朝向第一通孔11的顶部,且反射镜2的反射率在90%以上,可以将朝向盖体1内部引线的光再次反射出去,进而可以降低引线温度,达到降温的目的,从而也可以起到保证安全性的作用。另外,通过在第一通孔11的孔壁上开设第一缺口14,可以方便反射镜2安装进第一通孔11,并且由于第一缺口14的存在使得多余粘接剂可以从第一缺口14中挤出,而不会溢出到反射镜2的镜面上,导致难以清洁甚至损坏反射镜2的问题;而通过第二缺口15可以方便引线从盖体1内穿出,并且第二缺口15也能起到方便盖体1安装在灯泡上的作用。而承托面13与反射镜2底面之间设置有粘接剂,第一通孔11的孔壁与反射镜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粘接剂,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反射镜2粘接的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通孔12的孔壁上还开设有第三缺口16,第三缺口16自第二通孔12的底部向顶部延伸。通过第三缺口16可以进一步方便盖体1安装在电灯本体上。

优选地,第三缺口16的长度小于第二缺口15的长度。通过这样设置方式,可以减轻对盖体1强度的影响,保证本实用新型电灯引线降温盖的使用时的可靠性。

优选地,盖体1呈圆柱状。圆柱状的盖体1可以适应市面上大多数电灯本体,适用性更强。

优选地,第一通孔11以及第二通孔12为同轴设置的圆孔,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2的孔径。即本实用新型中,承托面13具体是通过上述的方式形成的。

优选地,第一缺口14为多个且沿第一通孔11周向方向均匀开设。第三缺口16为多个且沿第二通孔12周向方向均匀开设。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的便于安装(便于反射镜2安装在一通孔内,以及便于第二通孔12与电灯本体的配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