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去除材料加工钣金类带孔零件上孔的倒角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688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金属塑性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非去除材料加工钣金类带孔零件上孔的倒角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钣金类带零件上孔的倒角通常都是通过去除材料后加工成型的,通常采用车床车削或钻床钻削或铣床铣削或镗床来加工,在车床上加工时,需将车削工装装夹在车床的三爪卡盘上,再将工件通过螺栓与车削工装连接后进行车削加工,加工完成后再用扳手将螺栓卸下后才能工件卸下,而对于外形复杂的工件加工起来更加困难,尤其是形状不规则的孔的倒角加工起来更加难上加难,不仅加工繁琐、装卸不方便、工作效率低、加工成本高而且工件加工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重量轻、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工作效率高、外形美观用非去除材料加工钣金类带孔零件上孔的倒角的成型模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非去除材料加工钣金类带孔零件上孔的倒角的成型模具,设有冲模,其包括模柄、上模板、上模、下模和下模板组成,模柄通过螺纹连接紧固在上模板上,上模通过螺栓连接紧固在上模板上,下模通过螺栓连接紧固在下模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设有导向定位轴和成型面,所述导向定位轴呈圆柱状,以达到定位零件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上下模导向的作用,所述成型面呈锥台形,所述成型面大径端与下模固定连接,小径端与导向定位轴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上模向下移动的冲压力将零件上孔的倒角直接冲压成型。本发明可在下模上设有卸料棒,所述卸料棒为弹性部件,所述下模上设有卸料棒定位孔,所述卸料棒放置在下模的卸料棒定位孔内,以利于将冲压后的零件直接弹起,达到操作方便的作用。本发明所述成型面呈锥体,所述成型面的椎体在C5以内,以利于通过上模向下移动的冲压力将零件上孔的倒角直接冲压成型。本发明所述成型面外壁还可呈腰形椎体,所述成型面的腰形椎体的圆弧可设置在R5以内,以达到冲压通过上模向下移动的冲压力将零件上孔的倒圆角直接冲压成型。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重量轻、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工作效率高、外形美观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模柄1、上模板2、上模3、下模4、下模板5、导向定位轴6、成型面7、卸料棒8、工件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非去除材料加工钣金类带孔零件上孔的倒角的成型模具,设有冲模,其包括模柄1、上模板2、上模3、下模4和下模板5组成,模柄1通过螺纹连接紧固在上模板2上,上模3通过螺栓连接紧固在上模板2上,下模4通过螺栓连接紧固在下模板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4上设有导向定位轴6和成型面7,所述导向定位轴6呈圆柱状,以达到定位零件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上下模导向的作用,所述成型面7呈锥台形,所述成型面7大径端与下模4固定连接,小径端与导向定位轴6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上模3向下移动的冲压力将零件上孔的倒角直接冲压成型。本发明可在下模4上设有卸料棒8,所述卸料棒8为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可以采用聚氨酯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所述下模4上设有卸料棒定位孔,所述卸料棒8放置在下模4的卸料棒定位孔内,以利于将冲压后的零件直接弹起,达到操作方便的作用。本发明所述成型面7呈锥体,所述成型面7的椎体在C5以内,以利于通过上模向下移动的冲压力将零件上孔的倒角直接冲压成型。本发明所述成型面7外壁还可呈腰形椎体,所述成型面7的腰形椎体的圆弧可设置在R5以内,以达到冲压通过上模3向下移动的冲压力将零件上孔的倒圆角直接冲压成型。本发明在冲压时,将冲模上模3通过模柄1固定在冲床上,下模4通过下模板5固定在冲床工作平台上后,将工件9待加工倒角的孔套入下模4的导向定位轴6中,踏下冲床踏板,通过上模3向下移动的冲压力将零件上孔的倒角直接冲压成型,成型后,靠卸料棒8将工件直接弹起,完成操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重量轻、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工作效率高、外形美观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