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拔模具及金属线的拉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8107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拔模具及金属线的拉拔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拔模具及金属线的拉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金属线进行拉拔处理时,所采用的金属线拉拔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放线盘、拉拔槽和牵引装置,其中拉拔槽位于放线盘与牵引装置之间,拉拔槽内设置若干个拉拔模具,金属线缠绕在放线盘上,在牵引装置的不断拉伸作用下,金属线穿过拉拔模具进而被拉细到所需直径的金属线。

拉拔系统对金属拉拔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拉拔模具的结构,拉拔模具的结构主要包括依次通过圆弧过渡连接的锥形入口区、锥形压缩区、定径区和锥形出口区。金属线在压缩区中被压缩并拉伸,在定径区形成所需直径的金属线。

现有技术中压缩区的锥形角2a通常为15°-20°之间,申请人发现,此范围的锥形角的角度较大,金属线在通过模具压缩区时,如果金属线的压缩率大,则牵引装置需要提供更大的牵引力以克服金属线与模具内壁面产生的摩擦力、模具内壁面对金属线的模压力,较大的牵引力容易造成金属材料的内部金相组织被过多地损伤,出现断线现象,难以实现继续拉拔的过程。即使不出现断线现象,也会使得拉拔出的金属线的性能差。

若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过小时,虽不对金属线的金相组织产生损伤,但在压缩区的相同的减面率条件下,需增大压缩区的长度,进而需要更多的模芯材料,导致模具制备成本高;另外,模具受到金属线的摩擦力和压力增大,容易造成模芯破裂,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拉拔模具的压缩区压缩角的角度不适宜,造成难以拉拔的现象或拉拔出的金属线的性能差,模具的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拔模具,包括通过圆弧过渡部依次连接的锥形入口区、润滑区、锥形压缩区、圆柱形定径区以及锥形出口区;

所述锥形入口区、润滑区、锥形压缩区、圆柱形定径区以及锥形出口区均具有供金属线穿过的内孔;

所述内孔的孔径从所述锥形入口区的入口处到所述压缩区的出口处逐渐减小,并从所述锥形出口区的进口处到其出口处逐渐增大;

模具的锥形角的角度从所述锥形入口区到所述压缩区逐渐减小,且所述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为5°-12°。

上述的拉拔模具,所述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并小于6°;或者

所述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大于6°且小于或等于12°。

上述的拉拔模具,所述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为7°-10°。

上述的拉拔模具,所述锥形入口区的锥形角的角度为50°-70°;和/或

润滑区的锥形角的角度为25-35°;和/或

所述锥形出口区的锥形角的角度为50°-80°;和/或

所述定径区的长度为定径区宽度的0.3-0.5倍。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线的拉拔系统,包括

放线装置,用于缠绕待拉拔的第一金属线;

拉拔箱体,具有空腔、进线口和出线口;

至少一个支撑座,倾斜设置在所述拉拔箱体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安装孔,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拉拔模具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牵引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金属线的一端不断地从所述放线装置上抽出,并经所述拉拔模具被拉拔成所需直径的第二金属线;

收线装置,用于收集拉拔后的所述第二金属线。

上述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还包括传动轴,沿所述拉拔模具的轴向可转动地设置在拉拔箱体内壁上,其上固定有驱动轮;

第一齿轮,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并围绕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同一支撑座上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拉拔模具插入所述安装孔和第一齿轮的内孔中,并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内孔中;

第二齿轮,与靠近所述拉拔箱体内壁处的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

链条,绕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形成闭环,以驱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上述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由两个塔轮形成的一个塔轮组,两个所述塔轮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座的两侧,设置在所述拉拔箱体外的牵引轮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牵引轮转动以固定速度比带动所述塔轮转动。

上述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沿所述拉拔模具的径向,每一个所述塔轮具有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传动轮,以形成两个环形台阶面,所述环形台阶面供所述第一金属线绕设;

两个所述塔轮上的环形台阶面和位于两个所述塔轮之间的支撑座上的一个安装孔内的拉拔模具一一相对;两个所述环形台阶面顶部的水平切线与该所述拉拔模具的轴线平齐。

上述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所述支撑座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安装孔内拉拔模具呈交错布置;和/或

所述环形台阶面上开设供金属线绕设的周向滑槽。

上述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由两个塔轮形成的的塔轮组,所述塔轮组为至少两个,每一个所述塔轮组中的两个塔轮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座的两侧,设置在所述拉拔箱体外的牵引轮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牵引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塔轮转动;和/或

还包括

钝化槽,设置在所述收线装置与所述拉拔箱体之间,其内放置钝化溶液,所述第二金属线可移动地浸入所述钝化溶液中;

计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钝化槽内,根据所述第二金属线的移动速度和其直径的大小,来向所述钝化槽内加入所需量的钝化溶液。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拉拔模具,包括通过圆弧过渡部依次连接的锥形入口区、润滑区、锥形压缩区、圆柱形定径区以及锥形出口区;锥形入口区、润滑区、锥形压缩区、圆柱形定径区以及锥形出口区均具有供金属线穿过的内孔;内孔的孔径从所述锥形入口区的入口处到所述压缩区的出口处逐渐减小,并从锥形出口区的进口处到其出口处逐渐增大;模具的锥形角的角度从锥形入口区到压缩区逐渐减小,且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为5°-12°。

上述结构的拉拔模具,将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设计为5°-12°范围内。当金属线通过拉拔模具的压缩区时,与现有技术中的拉拔模具相比,若需要达到相同的金属线压缩率和减面率条件下,牵引装置所需提供的牵引力最小,对金属线材料的内部金相组织的损失很小,不会出现断线的现象,无需对金属线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第一金属线的直径拉拔的更细;同时,也不需要增大压缩区的长度,从而不会破坏模芯,延长拉拔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拉拔出的金属线表面光洁。另外,在申请人研发过程中发现,压缩区的锥形角的角度只能在5°-12°范围内,才能够保证金属线的内部金相组织不被破坏和模芯不被破坏,这取决于金属线的屈服强度、金属线的拉拔减面率、模芯的材质,以及金属线在拉拔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和模具内壁面受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2.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包括放线装置、拉拔箱体、至少一个支撑座、牵引装置和收线装置。其中,放线装置用于缠绕待拉拔的第一金属线的放线装置,拉拔箱体具有空腔、进线口和出线口;支撑座倾斜设置在所述拉拔箱体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安装孔,上述的拉拔模具设置在安装孔内;牵引装置用于将第一金属线的一端不断地从放线装置上抽出,并经拉拔模具被拉拔成所需直径的第二金属线;收线装置用于收集拉拔后的所述第二金属线。

此结构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在支撑座上设置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上述的任一项拉拔模具,在对第一金属线拉拔时,能够使得第一金属线材料的内部金相组织的损失很小,会出现断线的现象,无需对金属线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第一金属线的直径拉拔的更细,拉出的第二金属线的表面光洁,从而提高拉拔系统拉拔金属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所提供拉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提供的拉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提供的拉拔系统中拉拔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所提供的拉拔系统中塔轮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放线装置;2-拉拔箱体;3-拉拔模具;31-入口区;32-润滑区;33-压缩区;34-定径区;35-出口区;4-收线装置;5-塔轮;51-环形台阶面;511-轴向滑槽;6-电机;7-支撑座;71-安装孔;8-第一齿轮;9-传动轴;10-第二齿轮;11-链条;12-钝化槽;13-计量装置;2a-压缩区的锥形角;2b-锥形入口区的锥形角;2c-润滑区的锥形角;2d-锥形出口区的锥形角;14-牵引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拔模具3,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圆弧过渡部依次连接的锥形入口区31、润滑区32、锥形压缩区33、圆柱形定径区34以及锥形出口区35;

锥形入口区31、润滑区32、锥形压缩区33、圆柱形定径区34以及锥形出口区35均具有供金属线穿过的内孔;

内孔的孔径从锥形入口区31的入口处到压缩区33的出口处逐渐减小,并从锥形出口区35的进口处到其出口处逐渐增大;

模具的锥形角的角度从锥形入口区31到压缩区33逐渐减小,且压缩区33的锥形角(压缩角)2a的角度为5°-12°。例如,5°、5.3°、5.8°、6°、6.5°,7°、7.2°、7.8°、8°、8.5°、9°、9.2°、9.6°、10°、10.2°、10.5°、11°、11.3°、11.6°、11.8°、12°等等。

上述结构的拉拔模具,将压缩区33的锥形角2a的角度设计为5°-12°范围内。当金属线通过拉拔模具3的压缩区33时,与现有技术中的拉拔模具相比,若需要达到相同的金属线压缩率和减面率条件下,牵引装置所需提供的牵引力最小,对金属线材料的内部金相组织的损失很小,不会出现断线的现象,无需对金属线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第一金属线的直径拉拔的更细;同时,也不需要增大压缩区33的长度,从而不会破坏模芯,延长拉拔模具3的使用寿命,并且拉拔出的金属线表面光洁。

另外,在申请人研发过程中发现,压缩区33的锥形角2a的角度只能在5°-12°范围内,才能够保证金属线的内部金相组织不被破坏和模芯不被破坏,若超出此范围时,要不金属线的内部金相组织被损坏,要不拉拔模具3的模芯被破坏,这取决于金属线的屈服强度、金属线的拉拔减面率、模芯的材质,以及金属线在拉拔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和模具内壁面受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申请人在综合了以上几方面的要素,得出拉拔模具的压缩区33的锥形角2a的角度必须在5°-12°范围内,才能够拔出表面光洁的金属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压缩区33的锥形角2a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并小于6°或者大于6°且小于或等于12°,例如5°、5.2°、5.8°、5.9°,或者8°、9°、10°、11°、12°等等。申请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在压缩区33的锥形角2a的角度为6°时,该拉拔模具3拉拔出的金属线的表面光洁度相对较低。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压缩区33的锥形角2a的角度为7°-10°。例如7°、7.5°、7.8°、8°、8.5°、9°、9.2°、9.6°、10°等等;更佳优选地,压缩区33的锥形角2a的角度为8°-9°,例如8°、8.2°、8.4°、8.7°、8.9°等等。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锥形入口区31的锥形角2b的角度为50°-70°;例如50°、52°、65°、68°、70°等等。锥形入口区31的锥形角2b的角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线的进线方向与材料的线性有关,当金属线的线性很直时,入口区31的锥形角2b的角度可以较小,否则容易刮伤金属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润滑区32的锥形角2c的角度为25-35°,例如25°、27°、28°、29°、31°、32.3°、34.6°、35°等等。润滑区32的锥形角2c的角度主要取决于拉丝油或拉丝粉的性质。金属线在压缩区33压缩时会产生热量,润滑区32的润滑剂可以对金属线和拉拔磨具3进行降温,同时起到润滑作用,降低金属线进入压缩区33所受到的摩擦力,对拉拔模具和金属线均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锥形出口区35的锥形角的角度为50°-80°,例如50°、52°、58°、62°、65°、68°、70°、73°、76°、78°、80°等等。锥形出口区35的锥形角2d的角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线的材质,角度太小不便于金属线加工过程中粉末的排出。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定径区34的长度为定径区34宽度的0.3-0.5倍,例如定径区34的直径为1毫米,优选地将拉拔模具31的定径区34长度设置为0.3毫米或0.5毫米、或者0.4毫米等等,定径区34的长度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大对金属线的摩擦力,并影响金属线的外观及对金属线的线径产生不稳定因素,对模具内孔表面的磨损增大;如果定径区34过短,模具定径区34容易磨损,而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线的拉拔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

放线装置1,用于缠绕待拉拔的第一金属线;

拉拔箱体2,具有空腔、进线口和出线口;

一个支撑座7,倾斜设置在拉拔箱体2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安装孔71,实施例1中记载的任一项拉拔模具3设置在安装孔71内;

牵引装置,用于将第一金属线的一端不断地从放线装置1上抽出,并经拉拔模具3被拉拔成所需直径的第二金属线;

收线装置4,用于收集拉拔后的第二金属线。

此结构的金属线的拉拔系统,在支撑座7上设置多个安装孔71,安装孔71内设置实施例1中记载的任一项拉拔模具3,在对第一金属线拉拔时,能够使得第一金属线材料的内部金相组织的损失很小,会出现断线的现象,无需对金属线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第一金属线的直径拉拔的更细,拉出的第二金属线的表面光洁,从而提高拉拔系统拉拔金属线的质量。

作为变形,支撑座7的个数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多个支撑座7倾斜并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拉拔箱体2的内壁面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拉拔箱体2内的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拉拔模具3在安装孔71内转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组件包括

传动轴9,沿拉拔模具3的轴向可转动地设置在拉拔箱体2内壁上,其上固定有驱动轮;

第一齿轮8,与安装孔71一一对应,设置在支撑座7的侧壁上,并围绕在安装孔71的周围,同一支撑座7上的相邻两个第一齿轮8啮合;拉拔模具3插入安装孔71和第一齿轮8的内孔中,并固定在第一齿轮8的内孔中;

第二齿轮10,与靠近拉拔箱体2内壁处的第一齿轮8同轴连接;

链条11,绕设在传动轴9上的驱动轮和第二齿轮10上形成闭环,以驱动第二齿轮10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

此结构的转动组件,传动轴9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再带动链条11转动以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齿轮10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8转动,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8均转动,最终带动固定在第一齿轮8内孔的拉拔模具3转动。在第一金属线拉拔过程中,拉拔模具3相对于第一金属线在不停的转动,使得第一金属线沿其周向上不同位置处受到拉拔模具3的作用力均一致,形成的第二金属线表面光洁度一致,不会在第一金属线的外表面上留下划痕。

作为变形,上述的转动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转动装置,只需驱动拉拔模具3在安装孔71内转动即可。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牵引装置包括由两个塔轮5形成的一个塔轮组,两个塔轮5设置在一个支撑座7的两侧,设置拉拔箱体2外的牵引轮14和电机6,电机6驱动牵引轮14转动以固定速度比带动两个塔轮5转动。对于固定速度比而言,是指出线牵引轮的转速与拉拔箱体1内的塔轮组的两个塔轮的转速之间的比例,此比例也是设备设计时的延伸比,也是配模时的减面率参数。另外,塔轮组中的两个塔轮5,靠近出线处的塔轮的转速大于进线一侧塔轮的转动,使得金属线在拉拔过程中保持相同的体积变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沿拉拔模具3的径向,每一个塔轮5具有两个直径不同的传动轮,以形成两个环形台阶面51,环形台阶面51供第一金属线绕设;

两个塔轮5上的环形台阶面51和位于两个塔轮5之间的支撑座7上的一个安装孔71内的拉拔模具3一一相对;两个环形台阶面51顶部的水平切线与该拉拔模具3的轴线平齐。

此实施方式中,两个塔轮5(分别为左塔轮和右塔轮),优选地两个塔轮5之间有一个支撑座7,从内向外两个环形台阶面51分别为第一环形台阶面和第二环形台阶面。在拉拔第一金属线时,第一金属线在两个塔轮5上的绕线方式为:

第一金属线从拉拔箱体2的进线口水平走线至第一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开始绕线一圈,从第一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水平抽出,经过与两个第一环形台阶面相对应的安装孔71内的拉拔模具3进行第一次拉拔,拉拔后的第一金属线再沿水平方向走线至右塔轮的第一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并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半,从右塔轮的第一环形台阶面的底部水平抽出,在水平方向上呈倾斜走线,并从支撑座7的底部下方,直接走至左塔轮5的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底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半,再从左塔轮的第二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水平抽出,并穿过两个第二环形台阶面对应的安装孔71内的拉拔模具3,对第一金属线进行第二次拉拔,拉拔后形成的第二金属线沿水平方向走线至右塔轮的第二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从该第二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水平抽出,水平走线穿过拉拔箱体2的出线口,缠绕在驱动轮14上,最后再缠绕在收线装置4上。也即,塔轮5设置两个环形台阶面51,就能够对第一金属线进行两次的拉拔过程,形成逐次拉拔方式。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座7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座7和右支撑座7),两个塔轮5(分别左塔轮5和右塔轮5)位于两个支撑座7的两侧,相邻两个支撑座7上安装孔71内拉拔模具3呈交错布置。

更佳优选地,如图3所示,两个塔轮5分别由三个传动轮形成,从而形成三个环形台阶面51,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一环形台阶面、第二环形台阶面和第三环形台阶面,左支撑座7和右支撑座7上都开设四个安装孔71,从内到外分别为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每个安装孔71对应一个第一齿轮8,左支撑座7上设置两个拉拔模具3,右支撑座7上设置一个拉拔模具3,沿支撑座7的长度方向,三个拉拔模具3呈交错设置。

此实施方式中,在拉拔第一金属线时,第一金属线在两个塔轮5上的绕线方式为:

第一金属线从拉拔箱体2的进线口走线至第一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从第一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水平抽出,经过两个第一环形台阶面对应的左支撑座7上的第二安装孔内的拉拔模具3进行第一次拉拔,拉拔后的第一金属线水平走线,穿过右支撑座7上的第二安装孔(此安装孔71内不设置拉拔模具3),沿水平走线至右塔轮的第一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半,从右塔轮的第一环形台阶面的底部水平抽出,在水平方向上呈倾斜走线,并从支撑座7的底部下方,直接走至左塔轮5的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底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半;

再从左塔轮的第二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水平抽出,水平穿过两个第二环形台阶面对应的左支撑上的第三安装孔(此安装孔71内不设置拉拔模具3),水平走线经右支撑座7的第三安装孔71内的拉拔模具3,进行第二次拉拔过程,拉拔后的第一金属线水平走线至右塔轮的第二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半,从右塔轮的第二环形台阶面的底部水平抽出,在水平方向上呈倾斜走线,并从支撑座7的底部下方,直接走至左塔轮5的第三环形台阶面的底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半;

再从左塔轮的第三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水平抽出,经过两个第一环形台阶面对应的左支撑座7上的第四安装孔内的拉拔模具3进行第三次拉拔,拉拔后形成的第二金属线水平走线,穿过右支撑座7上的第四安装孔(此安装孔71内不设置拉拔模具3),沿水平走线至右塔轮的第一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开始绕线不少于一圈,从该第三环形台阶面的顶部表面水平抽出,水平走线穿过拉拔箱体2的出线口,缠绕在驱动轮14上,最后再缠绕在收线装置4上。此绕线方式,主要是相邻两个支撑座7上对应的安装孔内只设置一个拉拔模具3,将多个拉拔模具3分散设置在多个支撑座7上,防止在一个支撑座7上设置多个拉拔模具3时,拉拔过程中对支撑座的作用力大。

作为变形,上述的支撑座7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等,相邻两个支撑座7上安装孔71内拉拔模具3呈交错布置,两个塔轮5上的绕线方式和上述相同。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塔轮5的环形台阶面51上开设供金属线绕设的周向滑槽511,防止缠绕在环形台阶面51上的金属线滑落。

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牵引装置的塔轮组为两个,每一个塔轮组中的两个塔轮5设置在至少一个支撑座7的两侧。作为变形,塔轮组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等。通过设置多个塔轮组来对金属线进行多次的拉伸,提高拉拔系统的工作效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金属线的拉拔系统,还包括钝化槽12和计量装置13,钝化槽12设置在收线装置4与拉拔箱体2之间,其内放置钝化溶液,第二金属线可移动地浸入钝化溶液中;计量装置13设置在钝化槽12内,根据第二金属线的移动速度和其直径的大小,来向钝化槽12内加入所需量的钝化溶液。

钝化槽12的设置,便于及时在第二金属线的外表面上形成钝化膜,防止第一金属线的表面被外界氧化或者磨损,影响其性能;另外在钝化槽12内设置计量装置13,可以随时调整向钝化槽12内加入的钝化溶液量,保证第二金属线表面上形成的钝化膜的量一致。

作为优选,计量装置13为计量泵,或者现有技术中在线计量装置13或设备。

另外,在拉拔过程中,拉拔箱体2内一直放置润滑剂,拉拔模具31均浸入在润滑剂中,且拉拔箱体2内的润滑剂的温度最好保持在零度以上,主要起到降温和润滑作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