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盒与导管的自动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09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盒与导管的自动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输液器调节盒的出料、装配工艺,特别是一种调节盒与导管的自动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医疗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器具,主要用于静脉输液,它是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重要的一次性医疗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药液过滤器、用于控制药液流速的调节盒、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各部件通过导管连接起来,药液从导管中流通;调节盒能够针对不同时间,不同人员调节不同的药液输入速度,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输液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在生产组装输液器时,需要将调节盒与导管进行装配。

中国发明专利号201510641573.7公开了“一种医用配件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装配包括如下步骤:a、上料;b、抓料;c、组装;d、下料;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了插杆的导向作用,插杆插接在导管的端口内后,导管能够容易的穿过医用配件,使得组装更加顺利;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对于调节器壳体的组装比较粗糙,无法做到精确组装等技术问题;其缺点是:(1)一次只能同时进行1-2根导管与调节盒装配,装配效率低;(2)装配过程中需要的动力源较多,影响调节盒的安装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调节盒与导管的自动装配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调节盒与导管的自动装配工艺,通过自动装配装置进行装配,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振动出料:在直振装置的作用下,调节盒从振盘进入送料板,送料板上设置六条料道槽,调节盒沿着料道槽到达出料装置;

B、导管放料:上述步骤进行的同时,导管通过导管定位装置,放置在导管缓存装置上,导管缓存装置设置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导管夹具,能将导管固定在导管缓存装置上;

C、装配:第五安装板在第四气缸和第三运行机构带动下,使第五安装板上的导管固定针穿过调节盒,扁平针尖将导管将暂时固定在导管固定针上,然后第五安装板带动导管固定针在第三运行机构上反向运动,使调节盒安放块与导管固定针之间能产生相对位移,导管在导管固定针的带动下,穿过调节盒,完成导管与调节盒的装配;

D、下料:导管定位装置将装配完成的导管和调节盒移动到下一装配装置上。

进一步的,步骤A和步骤B之间设置错位出料工序,调节盒在爪子带动下,从料道槽进入出料装置,出料装置上共设置十二个用于放置调节盒的料槽,出料装置和爪子分两次出料,使出料装置上的十二个料槽全部放满调节盒。

进一步的,步骤A和步骤B之间,错位出料工序之后设置检测程序,调节盒定位槽上的传感器检测调节盒定位槽内是否有调节盒,若传感器检测到调节盒定位槽没有全部填满调节盒,将再次执行错位出料工序,若检测到调节盒定位槽已经全部填满调节盒,将执行下一工序。

进一步的,步骤A和步骤B之间,检测工序之后设置调节盒移位工序,当出料装置上的十二个料槽全部放满调节盒时,调节盒移料装置用第一加紧夹具将出料装置上的调节盒夹起,在第二气缸的带动下,放入导管安装装置的调节盒安放块上,调节盒安放块设置十二个用于放置调节盒的安装槽,调节盒放置在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步骤A和步骤B之间,调节盒移位工序之后设置调节盒就位工序,调节盒安放块在第五气缸和第二运行机构的带动下,到达调节盒与导管的装配位置,等待与导管进行装配。

进一步的,步骤A和步骤B之间设置导管整理工序,通过导管缓存装置的第七气缸、第八气缸和导管对齐板,对导管的端部进行整理,将导管缓存装置上端部不对齐的导管,进行缓慢推挤,使定长的导管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等待与调节盒进行装配。

进一步的,步骤A中用于将调节盒出料的调节盒上料装置包括振盘底座、平送底座、调节盒移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振盘底座上固设有振盘调节螺杆,振盘调节螺杆共设置八根,八根振盘调节螺杆垂直设置,每四根振盘调节螺杆为一组,八根振盘调节螺杆分为两组,每组振盘调节螺杆上活动设有振盘底板,振盘底板为长方体形,振盘底板四个角上都设置一根振盘调节螺杆,振盘底板与振盘调节螺杆能通过振盘调节螺杆上的螺纹调节振盘底板的高度,且每根振盘调节螺杆都相对独立,能单独调节每根振盘调节螺杆所在振盘底板一角的高度;振盘底板上固设有振盘,振盘共设置两个,两个振盘相互连接固定在一起,振盘能通过振动将振盘内的物料送出,振盘上固设有出料板,出料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振盘的上面并在两个振盘的连接处的中间位置,且出料板偏向调节盒移料装置的方向设置,使出料板所出的调节盒能到达送料板上,实现调节盒的无缝出料;振盘底座朝向调节盒移料装置方向的正前方固设有平送底座,平送底座上固设有平送底板,平送底板的横截面比平送底座大,平送底板为长方体形,平送底板上活动设有平送调节螺杆,平送调节螺杆共设置四根,四根平送调节螺杆均匀设置在平送底板的四个角上,平送调节螺杆上活动设有平送调节板,平送调节螺杆与平送调节板通过平送调节螺杆上的螺纹调节平送调节板的高度,且每根平送调节螺杆都相对独立,能单独调节每根平送调节螺杆所在平送调节板一角的高度;平送调节板上固设有直振装置,直振装置上固设有送料板,送料板与振盘上的出料板配合,送料板与出料板不连接,但送料板与出料板之间的缝隙很小,使调节盒能顺利从出料板到达送料板上;送料板上设置料道槽,料道槽共设置六条,六条料道槽均匀设置在送料板上,六条料道槽相互平行,六条料道槽截面为矩形,料道槽截面尺寸与调节盒配合,料道槽截面尺寸与比调节盒截面略大,使调节盒能沿着料道槽前进;送料板为矩形,将现有设备的梯形送料板改为矩形,有利于减小送料板的体积及与送料板配合部件的体积。

进一步的,步骤A和步骤B之间用于调节盒出料的出料装置包括导轨安装板,导轨安装板为长方体形,导轨安装板上固设有气缸安装板,气缸安装板固定在导轨安装板面积最小的其中一端面上,气缸安装板为L形,气缸安装板的宽度与导轨安装板一致,气缸安装板的较短的一面与气缸安装板固定,气缸安装板安装后用于安装气缸的水平面的高度高于导轨安装板上用于安装直线导轨的水平面高度;气缸安装板上固设有气缸,气缸水平固定在气缸安装板上,气缸只有2/5-1/2的长度固定在气缸安装板上,增加气缸的调整距离;气缸上活动设有过渡装置,过渡装置与定位槽安装板滑动连接,导轨安装板上面设置导轨安装槽,导轨安装槽贯穿整个导轨安装板,导轨安装槽的宽度与直线导轨配合,导轨安装槽的深度为1-5mm,使导轨安装槽内的直线导轨更加稳固,导轨安装槽内固设有一根直线导轨,直线导轨长度与导轨安装板长度一致,安装完成后的直线导轨一端与气缸安装板接触,使直线导轨不会产生左右偏移的现象,运行更加平稳;直线导轨上滑动设有滑块,滑块设置2-4个,滑块与直线导轨为滑动连接,使直滑块能在直线导轨上左右运动;滑块上固设有定位槽安装板,定位槽安装板长方体形,定位槽安装板安装完成后高度与过渡装置、气缸杆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气缸杆通过滑块和过渡装置带动过渡装置在直线导轨上运动;定位槽安装板上固设有调节盒定位槽,调节盒定位槽上固设有定位挡板,定位挡板固定在调节盒进入调节盒定位槽的对立面上,当调节盒进入调节盒定位槽时,定位挡板能将调节盒挡住,使进入调节盒定位槽的所有调节盒的端面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后续工位将调节盒取出;当气缸推动定位槽安装板在直线导轨上左右运动时,调节盒定位槽也跟随定位槽安装板一起左右运动;滑块和直线导轨的设置,使调节盒定位槽运行顺畅,定位精确。

进一步的,步骤A和步骤B之间,检测工序之后用于移动调节盒位置的调节盒移料装置包括第六安装板,第六安装板上固设有第一运行机构,第一运行机构朝上设置,第一运行机构上滑动设有第一安装板,使第一安装板能跟随第一运行机构运动,第一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垂直朝下安装,第一导向装置为两根导向杆,两根导向杆垂直朝下安装且和第一气缸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气缸安装在第一导向装置的两根导向杆的中间,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一气缸的气缸杆上固设有第二安装板,使第二安装板能在第一气缸的带动下,沿着第一导向装置上下垂直运动;第二安装板上垂直向下、均匀安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共设置十二个,十二个第三气缸朝向调节盒上料装置安装,第三气缸上垂直朝向安装有第一加紧夹具,第一加紧夹具为“凵”形,第一加紧夹具的“凵”形中间能分开,用于夹取调节盒,第一加紧夹具的“凵”形尺寸与调节盒截面尺寸配合,便于将调节盒固定在第一加紧夹具上;第六安装板上固设有第一限位开关,第一限位开关安装在第六安装板的左边,第一限位开关共设置两个,第一安装板上固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左边,限位块为L形,便于减小限位块的体积,控制限位距离,第一限位开关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用于控制第一运行机构的行程;第六安装板上还固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安装在第六安装板的一端,第二气缸与第一运行机构配合,第二气缸使第一安装板在第一运行机构上运动;第六安装板下方固设有上下运行气缸,上下运行气缸设置在料道板上方,上下运行气缸垂直设置,上下运行气缸上固设有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上固设有左右运行气缸,左右运行气缸水平设置,左右运行气缸上固设有过度板,过度板垂直设置,使调节盒移料装置结构更加紧凑;过度板上固设有爪子安装板,爪子安装板为长条形,爪子安装板上固设有爪子,爪子共设置六个,爪子均匀固定在爪子安装板上,爪子与爪子之间的距离和料道槽与料道槽之间的距离相同,爪子的前端伸入料道槽内,并能在料道槽内沿着料道槽运动。

进一步的,步骤C中用于将导管与调节盒装置进行装配的导管安装装置包括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和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上固设有第二运行机构,第二运行机构朝上设置,第二运行机构上滑动设有第四安装板,使第四安装板能跟随第二运行机构运动,第五气缸固设在第三安装板的下面,第五气缸水平安装,第五气缸的气缸杆上固设有第四安装板,第四安装板上固设有第三运行机构,第三运行机构朝上设置,第三运行机构上滑动设有第五安装板,第五安装板上固设有导管固定针,导管固定针共设置十二根,十二根导管固定针均匀、水平安装在第五安装板上,第五安装板带动导管固定针在第三运行机构上运动,使调节盒安放块与导管固定针之间能产生相对位移,用于将导管穿进调节盒内;第四气缸固定在第四安装板的下面,第四气缸水平安装,第四气缸的气缸杆上固设第五安装板,使第四气缸能推动第五安装板在第三运行机构上运动;第三安装板上还固设有第二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安装在第三安装板一侧,第二限位开关共安装两个,第二限位开关用于控制第四安装板的行程;第四安装板上还固设有调节盒安放块,调节盒安放块用于放置调节盒,调节盒安放块固定在第四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步骤B中用于放置导管的导管缓存装置包括第七安装板,第七安装板上固设有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分别安装在第七安装板的两端,第二固定机构安装在导管安装装置与导管缓存装置连接处,第一固定机构安装在第七安装板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对称安装并相互配合,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和用于放置导管;第七安装板上还固设有第六气缸,第六气缸安装在第二固定机构一端,第六气缸安装在第七安装板上面,第六气缸上活动设有导管夹具,导管夹具用于夹紧导管,便于导管与调节盒的安装;第七安装板上还固设有第七气缸,第七气缸安装在第一固定机构一端,第七气缸安装在第七安装板下面,第七气缸水平安装,第七气缸的气缸杆朝着导管安装装置的相反方向,第七气缸的气缸杆上固设有第八气缸,第八气缸垂直安装,第八气缸的气缸杆朝上设置,第八气缸的气缸杆上固设有导管对齐板,导管对齐板为L形,导管对齐板长度与第一固定机构的长度一致,第七气缸能带动第八气缸运动,第八气缸能带动导管对齐板,导管对齐板能使导管的端部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步骤B中用于放置导管的导管缓存装置的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四块锯齿板,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两块锯齿板,锯齿板上均匀设置V形凹槽,V形凹槽的开口角度为45-70°,便于导管放进V形凹槽内,V形凹槽共设置十二个,V形凹槽朝上设置,V形凹槽底部设置凹槽导圆,凹槽导圆半径与导管外圆半径相同,使导管放置在锯齿板上时不会左右跑偏,相邻V形凹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导管固定针之间的距离相同;六块锯齿板上的凹槽导圆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块锯齿板上的十二个V形凹槽与其他的锯齿板上的十二个V形凹槽都在同一直线上,使十二根导管放置在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上时,十二根导管能保持水平且十二根导管能保持相互平行,便于后续的安装。

出料时,组装设备的料道槽、上下运行气缸、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爪子安装板、左右运行气缸、爪子和过度板会辅助出料装置出料;上下运行气缸上设置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上设置左右运行气缸,左右运行气缸上设置过度板,过度板上设置爪子安装板,爪子安装板上设置爪子,爪子和料道槽都设置六个;首先,调节阀定位槽和气缸都处于初始状态;然后,左右运行气缸带动爪子将调节阀从料道槽中推入调节阀定位槽的调节阀定位孔,传感器会检测6个调节阀定位孔中是否存在调节阀;当传感器检测到调节阀时,气缸回缩,带动调节阀定位槽运动,使调节阀定位槽中还没安放调节阀的6个调节阀定位孔对准料道槽,然后,左右运行气缸再次带动爪子将调节阀从料道槽中推入调节阀定位槽的调节阀定位孔,传感器会再次检测6个调节阀定位孔中是否存在调节阀;如果传感器检测到调节阀,出料动作结束,等待上料装置将出料装置中的调节阀取走后,气缸将回复到初始状态,若传感器没有检测到初节阀,组装设备会发出警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同时能进行十二根导管和十二个调节盒进行装配,装配效率高,而且装配过程中需要的动力源较少,提高了调节盒与导管的装配精度;

(2)调节盒在安装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简化设备结构,减少了设备的装配误差,导管安装用的导管固定针上设置扁平针尖,扁平针尖上设置两扁平面,两扁平面对称设置,扁平面能使导管在需要脱离导管固定针时更加容易,不至于出现导管将导管固定针吸住拔不出来的现象,使导管安装更加顺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自动装配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中自动装配装置的一种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自动装配装置的一种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中导管安装装置的一种立体图之一。

图5是实施例中导管安装装置的一种立体图之二。

图6是实施例中调节盒移料装置的一种主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中调节盒移料装置的一种右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中调节盒移料装置的一种立体图。

图9是实施例中出料装置的一种立体图。

图10是实施例中导管缓存装置的一种主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中导管缓存装置的一种立体图。

图12是实施例中锯齿板的一种立体图。

图13是实施例中料道槽与调节盒定位槽位置关系的一种立体图。

图14是实施例中出料装置的一种错位出料流程图。

图中:1、振盘底座;2、振盘调节螺杆;3、振盘底板;4、振盘;5、平送底座;6、平送底板;7、平送调节螺杆;8、平送调节板;9、直振装置;10、送料板;13、出料装置;14、料道槽;15、上下运行气缸;16、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17、爪子安装板;18、左右运行气缸;19、爪子;20、过度板;21、导轨安装板;22、气缸安装板;23、气缸;24、过渡装置;25、定位槽安装板;26、定位挡板;27、传感器;28、调节盒定位槽;29、调节盒;30、直线导轨;31、导轨安装槽;32、滑块;40、调节盒上料装置;41、调节盒移料装置;42、导管安装装置;43、导管缓存装置;410、第一运行机构;4101、第六安装板;411、第一安装板;412、第一导向装置;413、第一气缸;414、限位块;415、第一限位开关;416、第二气缸;417、第二安装板;418、第三气缸;419、第一加紧夹具;420、第三安装板;421、第二运行机构;422、第四安装板;423、第三运行机构;424、第五安装板;425、第四气缸;426、第五气缸;427、第二限位开关;428、调节盒安放块;429、导管固定针;430、第一固定机构;431、第二固定机构;432、导管夹具;433、第六气缸;434、第七气缸;435、第八气缸;436、导管对齐板;437、第七安装板;44、锯齿板;440、V形凹槽;441、凹槽导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调节盒与导管的自动装配工艺,如图1所示,通过自动装配装置进行装配,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振动出料:在直振装置9的作用下,调节盒29从振盘4进入送料板10,送料板10上设置六条料道槽14,调节盒29沿着料道槽14到达出料装置13;

B、导管放料:上述步骤进行的同时,导管通过导管定位装置,放置在导管缓存装置43上,导管缓存装置43设置第一固定机构430、第二固定机构431和导管夹具432,能将导管固定在导管缓存装置43上;

C、装配:第五安装板424在第四气缸425和第三运行机构423带动下,使第五安装板424上的导管固定针429穿过调节盒,扁平针尖将导管将暂时固定在导管固定针429上,然后第五安装板424带动导管固定针429在第三运行机构423上反向运动,使调节盒安放块428与导管固定针429之间能产生相对位移,导管在导管固定针429的带动下,穿过调节盒,完成导管与调节盒的装配;

D、下料:导管定位装置将装配完成的导管和调节盒移动到下一装配装置上。

如图13所示,步骤A和步骤B之间设置错位出料工序,调节盒在爪子19带动下,从料道槽14进入出料装置13,出料装置13上共设置十二个用于放置调节盒的料槽,出料装置13和爪子19分两次出料,使出料装置13上的十二个料槽全部放满调节盒。

步骤A和步骤B之间,错位出料工序之后设置检测程序,调节盒定位槽28上的传感器27检测调节盒定位槽28内是否有调节盒,若传感器27检测到调节盒定位槽28没有全部填满调节盒,将再次执行错位出料工序,若检测到调节盒定位槽28已经全部填满调节盒,将执行下一工序。

步骤A和步骤B之间,检测工序之后设置调节盒移位工序,当出料装置13上的十二个料槽全部放满调节盒时,调节盒移料装置41用第一加紧夹具419将出料装置13上的调节盒夹起,在第二气缸416的带动下,放入导管安装装置42的调节盒安放块428上,调节盒安放块428设置十二个用于放置调节盒的安装槽,调节盒放置在安装槽内。

步骤A和步骤B之间,调节盒移位工序之后设置调节盒就位工序,调节盒安放块428在第五气缸426和第二运行机构421的带动下,到达调节盒与导管的装配位置,等待与导管进行装配。

步骤A和步骤B之间设置导管整理工序,通过导管缓存装置43的第七气缸434、第八气缸435和导管对齐板436,对导管的端部进行整理,将导管缓存装置43上端部不对齐的导管,进行缓慢推挤,使定长的导管的端部处在同一直线上,等待与调节盒进行装配。

如图2、图3所示,步骤A中用于将调节盒出料的调节盒上料装置40包括振盘底座1、平送底座5、调节盒移料装置41和出料装置13,振盘底座1上固设有振盘调节螺杆2,振盘调节螺杆2共设置八根,八根振盘调节螺杆2垂直设置,每四根振盘调节螺杆2为一组,八根振盘调节螺杆2分为两组,每组振盘调节螺杆2上活动设有振盘底板3,振盘底板3为长方体形,振盘底板3四个角上都设置一根振盘调节螺杆2,振盘底板3与振盘调节螺杆2能通过振盘调节螺杆2上的螺纹调节振盘底板3的高度,且每根振盘调节螺杆2都相对独立,能单独调节每根振盘调节螺杆2所在振盘底板3一角的高度;振盘底板3上固设有振盘,振盘共设置两个,两个振盘相互连接固定在一起,振盘能通过振动将振盘内的物料送出,振盘上固设有出料板,出料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振盘的上面并在两个振盘的连接处的中间位置,且出料板偏向调节盒移料装置41的方向设置,使出料板所出的调节盒能到达送料板10上,实现调节盒的无缝出料;振盘底座1朝向调节盒移料装置41方向的正前方固设有平送底座5,平送底座5上固设有平送底板6,平送底板6的横截面比平送底座5大,平送底板6为长方体形,平送底板6上活动设有平送调节螺杆7,平送调节螺杆7共设置四根,四根平送调节螺杆7均匀设置在平送底板6的四个角上,平送调节螺杆7上活动设有平送调节板8,平送调节螺杆7与平送调节板8通过平送调节螺杆7上的螺纹调节平送调节板8的高度,且每根平送调节螺杆7都相对独立,能单独调节每根平送调节螺杆7所在平送调节板8一角的高度;平送调节板8上固设有直振装置9,直振装置9上固设有送料板10,送料板10与振盘上的出料板配合,送料板10与出料板不连接,但送料板10与出料板之间的缝隙很小,使调节盒能顺利从出料板到达送料板10上;送料板10上设置料道槽14,料道槽14共设置六条,六条料道槽14均匀设置在送料板10上,六条料道槽14相互平行,六条料道槽14截面为矩形,料道槽14截面尺寸与调节盒配合,料道槽14截面尺寸与比调节盒截面略大,使调节盒能沿着料道槽14前进;送料板10为矩形,将现有设备的梯形送料板10改为矩形,有利于减小送料板10的体积及与送料板10配合部件的体积。

如图9、图13所示,步骤A和步骤B之间用于调节盒出料的出料装置13包括导轨安装板21,导轨安装板21为长方体形,导轨安装板21上固设有气缸安装板22,气缸安装板22固定在导轨安装板21面积最小的其中一端面上,气缸安装板22为L形,气缸安装板22的宽度与导轨安装板21一致,气缸安装板22的较短的一面与气缸安装板22固定,气缸安装板22安装后用于安装气缸的水平面的高度高于导轨安装板21上用于安装直线导轨30的水平面高度;气缸安装板22上固设有气缸,气缸水平固定在气缸安装板22上,气缸只有2/5-1/2的长度固定在气缸安装板22上,增加气缸的调整距离;气缸上活动设有过渡装置24,过渡装置24与定位槽安装板25滑动连接,导轨安装板21上面设置导轨安装槽31,导轨安装槽31贯穿整个导轨安装板21,导轨安装槽31的宽度与直线导轨30配合,导轨安装槽31的深度为1-5mm,使导轨安装槽31内的直线导轨30更加稳固,导轨安装槽31内固设有一根直线导轨30,直线导轨30长度与导轨安装板21长度一致,安装完成后的直线导轨30一端与气缸安装板22接触,使直线导轨30不会产生左右偏移的现象,运行更加平稳;直线导轨30上滑动设有滑块32,滑块32设置2-4个,滑块32与直线导轨30为滑动连接,使直滑块32能在直线导轨30上左右运动;滑块32上固设有定位槽安装板25,定位槽安装板25长方体形,定位槽安装板25安装完成后高度与过渡装置24、气缸杆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气缸杆通过滑块32和过渡装置24带动过渡装置24在直线导轨30上运动;定位槽安装板25上固设有调节盒定位槽28,调节盒定位槽28上固设有定位挡板26,定位挡板26固定在调节盒进入调节盒定位槽28的对立面上,当调节盒进入调节盒定位槽28时,定位挡板26能将调节盒挡住,使进入调节盒定位槽28的所有调节盒的端面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后续工位将调节盒取出;当气缸23推动定位槽安装板25在直线导轨30上左右运动时,调节盒定位槽28也跟随定位槽安装板25一起左右运动;滑块32和直线导轨30的设置,使调节盒定位槽28运行顺畅,定位精确。

如图6~8所示,步骤A和步骤B之间,检测工序之后用于移动调节盒位置的调节盒移料装置41包括第六安装板4101,第六安装板4101上固设有第一运行机构410,第一运行机构410朝上设置,第一运行机构410上滑动设有第一安装板411,使第一安装板411能跟随第一运行机构410运动,第一安装板4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装置412和第一气缸413,第一气缸413垂直朝下安装,第一导向装置412为两根导向杆,两根导向杆垂直朝下安装且和第一气缸413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气缸413安装在第一导向装置412的两根导向杆的中间,第一导向装置412和第一气缸413的气缸杆上固设有第二安装板417,使第二安装板417能在第一气缸413的带动下,沿着第一导向装置412上下垂直运动;第二安装板417上垂直向下、均匀安装有第三气缸418,第三气缸418共设置十二个,十二个第三气缸418朝向调节盒上料装置40安装,第三气缸418上垂直朝向安装有第一加紧夹具419,第一加紧夹具419为“凵”形,第一加紧夹具419的“凵”形中间能分开,用于夹取调节盒,第一加紧夹具419的“凵”形尺寸与调节盒截面尺寸配合,便于将调节盒固定在第一加紧夹具419上;第六安装板4101上固设有第一限位开关415,第一限位开关415安装在第六安装板4101的左边,第一限位开关415共设置两个,第一安装板411上固设有限位块414,限位块414设置在第一安装板411的左边,限位块414为L形,便于减小限位块414的体积,控制限位距离,第一限位开关415与限位块414配合使用,用于控制第一运行机构410的行程;第六安装板4101上还固设有第二气缸416,第二气缸416安装在第六安装板4101的一端,第二气缸416与第一运行机构410配合,第二气缸416使第一安装板411在第一运行机构410上运动;第六安装板4101下方固设有上下运行气缸15,上下运行气缸15设置在料道板上方,上下运行气缸15垂直设置,上下运行气缸15上固设有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16,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16上固设有左右运行气缸18,左右运行气缸18水平设置,左右运行气缸18上固设有过度板20,过度板20垂直设置,使调节盒移料装置41结构更加紧凑;过度板20上固设有爪子安装板17,爪子安装板17为长条形,爪子安装板17上固设有爪子,爪子共设置六个,爪子均匀固定在爪子安装板17上,爪子与爪子之间的距离和料道槽14与料道槽14之间的距离相同,爪子的前端伸入料道槽14内,并能在料道槽14内沿着料道槽14运动。

如图4~5所示,步骤C中用于将导管与调节盒装置进行装配的导管安装装置42包括第四气缸425、第五气缸426和第三安装板420,第三安装板420上固设有第二运行机构421,第二运行机构421朝上设置,第二运行机构421上滑动设有第四安装板422,使第四安装板422能跟随第二运行机构421运动,第五气缸426固设在第三安装板420的下面,第五气缸426水平安装,第五气缸426的气缸杆上固设有第四安装板422,第四安装板422上固设有第三运行机构423,第三运行机构423朝上设置,第三运行机构423上滑动设有第五安装板424,第五安装板424上固设有导管固定针429,导管固定针429共设置十二根,十二根导管固定针429均匀、水平安装在第五安装板424上,第五安装板424带动导管固定针429在第三运行机构423上运动,使调节盒安放块428与导管固定针429之间能产生相对位移,用于将导管穿进调节盒内;第四气缸425固定在第四安装板422的下面,第四气缸425水平安装,第四气缸425的气缸杆上固设第五安装板424,使第四气缸425能推动第五安装板424在第三运行机构423上运动;第三安装板420上还固设有第二限位开关427,第二限位开关427安装在第三安装板420一侧,第二限位开关427共安装两个,第二限位开关427用于控制第四安装板422的行程;第四安装板422上还固设有调节盒安放块428,调节盒安放块428用于放置调节盒,调节盒安放块428固定在第四安装板422上。

如图10、图11所示,步骤B中用于放置导管的导管缓存装置43包括第七安装板437,第七安装板437上固设有第一固定机构430和第二固定机构431,第一固定机构430和第二固定机构431分别安装在第七安装板437的两端,第二固定机构431安装在导管安装装置42与导管缓存装置43连接处,第一固定机构430安装在第七安装板437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机构430和第二固定机构431对称安装并相互配合,第一固定机构430和第二固定机构431和用于放置导管;第七安装板437上还固设有第六气缸433,第六气缸433安装在第二固定机构431一端,第六气缸433安装在第七安装板437上面,第六气缸433上活动设有导管夹具432,导管夹具432用于夹紧导管,便于导管与调节盒的安装;第七安装板437上还固设有第七气缸434,第七气缸434安装在第一固定机构430一端,第七气缸434安装在第七安装板437下面,第七气缸434水平安装,第七气缸434的气缸杆朝着导管安装装置42的相反方向,第七气缸434的气缸杆上固设有第八气缸435,第八气缸435垂直安装,第八气缸435的气缸杆朝上设置,第八气缸435的气缸杆上固设有导管对齐板436,导管对齐板436为L形,导管对齐板436长度与第一固定机构430的长度一致,第七气缸434能带动第八气缸435运动,第八气缸435能带动导管对齐板436,导管对齐板436能使导管的端部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12所示,步骤B中用于放置导管的导管缓存装置43的第一固定机构430包括四块锯齿板44,第二固定机构431包括两块锯齿板44,锯齿板44上均匀设置V形凹槽440,V形凹槽440的开口角度为45-70°,便于导管放进V形凹槽440内,V形凹槽440共设置十二个,V形凹槽440朝上设置,V形凹槽440底部设置凹槽导圆441,凹槽导圆441半径与导管外圆半径相同,使导管放置在锯齿板44上时不会左右跑偏,相邻V形凹槽440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导管固定针429之间的距离相同;六块锯齿板44上的凹槽导圆441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块锯齿板44上的十二个V形凹槽440与其他的锯齿板44上的十二个V形凹槽440都在同一直线上,使十二根导管放置在第一固定机构430和第二固定机构431上时,十二根导管能保持水平且十二根导管能保持相互平行,便于后续的安装。

如图14所示,出料时,组装设备的料道槽14、上下运行气缸15、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16、爪子安装板17、左右运行气缸18、爪子和过度板20会辅助出料装置13出料;上下运行气缸15上设置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16,左右运行气缸安装板16上设置左右运行气缸18,左右运行气缸18上设置过度板20,过度板20上设置爪子安装板17,爪子安装板17上设置爪子,爪子和料道槽14都设置六个;首先,调节阀定位槽和气缸都处于初始状态;然后,左右运行气缸18带动爪子将调节阀从料道槽14中推入调节阀定位槽的调节阀定位孔,传感器27会检测6个调节阀定位孔中是否存在调节阀;当传感器27检测到调节阀时,气缸回缩,带动调节阀定位槽运动,使调节阀定位槽中还没安放调节阀的6个调节阀定位孔对准料道槽14,然后,左右运行气缸18再次带动爪子将调节阀从料道槽14中推入调节阀定位槽的调节阀定位孔,传感器27会再次检测6个调节阀定位孔中是否存在调节阀;如果传感器27检测到调节阀,出料动作结束,等待上料装置将出料装置13中的调节阀取走后,气缸将回复到初始状态,若传感器27没有检测到初节阀,组装设备会发出警报。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