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前后壳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变速箱壳体生产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组合机床自动生产线,另一种是加工中心生产线。
组合机床自动生产线为多轴加工,生产效率较高,生产品种单一,零件加工成本低,生产能力大,投入成本高,满足不了产品换型。
数控加工是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是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加工中心生产线可以满足多品种混合生产,适合大、中、小批量生产。
目前,壳体的混合生产加工基本上都是同种类型的零件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其主要区别在规格大小的变化。对于变速箱的前壳体和后壳体而言,如果按照常规的生产方式,一般会布置2条生产线,分别为变速箱前壳体生产线及变速箱后壳体生产线。虽也有见立式加工和卧式加工中心组成的重型变速箱的生产线,但未见有一条生产线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壳体混流生产的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和生产方法,能够实现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混流生产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的中央设置有环形的输送滚道,所述输送滚道上设置有运送待加工的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往复移动小车,所述生产线沿所述输送滚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一组立式铣床、一台数控立式车床、二组立式加工中心、一组卧式加工中心及一台气动标记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组立式铣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立式铣床、第二立式铣床、第三立式铣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二组立式加工中心其中一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立式加工中心、第二立式加工中心、第三立式加工中心,所述二组立式加工中心的另一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立式加工中心、第五立式加工中心、第六立式加工中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立式铣床、所述第二立式铣床、所述第三立式铣床为X53K立式铣床,所述第一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二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三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四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五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六立式加工中心为F650/50立式加工中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二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三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四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五立式加工中心、所述第六立式加工中心的参数如下:X轴1400mm,Y轴660mm,Z轴635mm,刀库设24把刀具,最高转速6000rpm。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一组立式铣床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和/或粗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其相背面;
所述一台数控立式车床加工前壳体发动机结合的止口面;
所述二组立式加工中心其中一组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以及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上孔系,和/或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中壳结合面上各孔;
所述二组立式加工中心的另一组铣前壳体的止口面及止口面上各孔,和/或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相背面及镗各面;
所述一组卧式加工中心铣前壳体的侧面、钻孔、攻丝及铣前壳体通风窗口面,和铣后壳体的侧面及加工后壳体的螺纹孔系;
所述一台气动标记机标记前壳体和/或后壳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组立式铣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立式铣床(1)、第二立式铣床(2)、第三立式铣床(3),其中,
所述第一立式铣床(1)粗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和/或粗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其相背面(B’);
所述第二立式铣床(2)半精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和/或半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其相背面(B’);
所述第三立式铣床(3)半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其相背面(B’)。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二组立式加工中心其中一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立式加工中心(5)、第二立式加工中心(6)、第三立式加工中心(7),所述二组立式加工中心的另一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立式加工中心(8)、第五立式加工中心(9)、第六立式加工中心(10),其中,
所述第一立式加工中心(5)、所述第二立式加工中心(6)、所述第三立式加工中心(7)精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以及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上孔系,和/或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中壳结合面(A’)上各孔;
所述第四立式加工中心(8)、所述第五立式加工中心(9)、所述第六立式加工中心(10)精铣前壳体的止口面(B)及止口面(B)上各孔,和/或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相背面(B’)及镗各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立式加工中心(5)、所述第二立式加工中心(6)、所述第三立式加工中心(7)的转速设定在1500~3500rpm,进给速度设定在50~300mm/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及生产方法,能够实现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混流生产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可以实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不同时段、不同班次按需生产,而且换型不需要进行工装、刀具的更换,没有换型时间,设备投资更优化、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变速箱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变速箱前壳体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的变速箱后壳体的后视图。
图5为变速箱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变速箱后壳体的主视图。
图7为图5中的变速箱后壳体的后视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第一立式铣床1、第二立式铣床2、第三立式铣床3、数控立式车床4、第一立式加工中心5、第二立式加工中心6、第三立式加工中心7、第四立式加工中心8、第五立式加工中心9、第六立式加工中心10、第一卧式加工中心11、气动标记机12、第二卧式加工中心13、输送滚道14、往复移动小车15、前壳体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前壳体发动机结合的止口面B、通风窗口面C、后壳体中壳结合面A’、后壳体中壳结合面相背面B’。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沿生产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三台立式铣床(依次为第一立式铣床1、第二立式铣床2、第三立式铣床3)、一台数控立式车床4、六台立式加工中心(第一立式加工中心5、第二立式加工中心6、第三立式加工中心7、第四立式加工中心8、第五立式加工中心9、第六立式加工中心10)、一台第一卧式加工中心11、一台气动标记机12及一台第二卧式加工中心13。
生产线的中央设置有环形的输送滚道14,输送滚道14上设置有往复移动小车15,往复移动小车15沿输送滚道14运动输送加工零件(前壳体、后壳体)。
六台立式加工中心5、6、7、8、9、10中,三台立式加工中心5、6、7加工同一工序,另三台立式加工中心8、9、10加工下一相同工序。在不考虑产能的情况下,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可仅设置二台立式加工中心(第一立式加工中心5和第四立式加工中心8,或者第二立式加工中心6和第五立式加工中心9,或者第三立式加工中心7和第六立式加工中心10)即可。在图实施例中,为达到一定的设定产能,设置有三套二台立式加工中心,提高混流生产线的整体产能。
表1各加工设备与加工工序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表可知,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中,前壳体、后壳体的生产工序和关键设备。
第1组前壳体生产的关键设备流转顺序如下:
第一立式铣床1→第二立式铣床2→数控立式车床4→立式加工中心5、6、7→立式加工中心8、9、10→第一卧式加工中心11→气动标记机12;
第2组后壳体生产的关键设备及工序如下:
第一立式铣床1→第二立式铣床2→第三立式铣床3→立式加工中心5、6、7→立式加工中心8、9、10→第二卧式加工中心13→气动标记机12。
每一台立式加工中心5、6、7、8、9、10上分别布置变速箱前壳体、后壳体同一工序的夹具,分别完成变速箱前壳体、后壳体的同一工序的加工。生产换型通过在同一台立式加工中心上的二个不同的前壳体/后壳体夹具实现,即生产前壳体时选择将前壳体放置在前壳体夹具上,生产时,只需调用前壳体生产的数控程序即可,实现程序、夹具、刀具联动完成壳体的加工,后壳体生产同理。
同一台立式加工中心5、6、7刀库中所装刀具的数量为24把,同时满足前壳体/后壳体同一工序的加工。立式加工中心8、9、10亦同理。
每一台卧式加工中心11、13带有交换工作台,可通过工作台的切换实现生产换型。
在优选实施例中,立式铣床1、2、3为X53K立式铣床;立式加工中心5、6、7、8、9、10为F650/50立式加工中心,主要参数为X轴1400mm,Y轴660mm,Z轴635mm,刀库24把,最高转速6000rpm。
上述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可扩大到实现类似零件生产,零件的尺寸范围:700×700×350mm,刀库数量可扩展至24~64把,加工中心数量可按生产需求进行扩展。
本发明的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方法包括变速箱前壳体的加工方法和变速箱后壳体的加工方法,其中:
(1)变速箱前壳体的加工方法具体如下:
采用第一立式铣床1粗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
采用第二立式铣床半精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
采用数控立式车床4加工前壳体的发动机结合的止口面B,转速设定在1500-3500rpm范围之内,进给速度设定在50-300mm/min范围之内;
采用立式加工中心5、6、7精铣前壳体的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以及中壳结合面及发动机结合面A上孔系;
采用立式加工中心8、9、10精铣前壳体的止口面B及止口面B上各孔;
采用第一卧式加工中心11铣侧面、钻孔、攻丝,铣通风窗口面C;
采用气动标记机12标记前壳体标记。
(2)变速箱后壳体的加工方法具体如下:
采用第一立式铣床1粗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其相背面B’;
采用第二立式铣床2半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其相背面B’;
采用第三立式铣床3半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其相背面B’;
采用立式加工中心5、6、7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A’及中壳结合面A’上各孔,转速范围在1500~3500rpm范围之内,进给速度范围设定在50~300mm/min范围之内;
采用立式加工中心8、9、10精铣后壳体的中壳结合面相背面B’及镗各面;
采用第二卧式加工中心13铣侧面,加工螺纹孔系;
采用气动标记机11标记后壳体标记。
本发明的变速箱前壳体和后壳体混流生产线和生产方法可以实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不同时段、不同班次按需生产,实现混流生产;换型不需要进行工装、刀具的更换,没有换型时间,这样设备投资最优,成本最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