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筒翻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637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筒翻边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筒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风筒翻边机。



背景技术:

通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通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通风机一般包括圆筒形的风筒和位于风筒内的电机、扇叶等构成。

公告号为2018411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半自动风筒翻边机,它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其上的主轴、动力装置、支撑装置、限位装置和加工机构,所述主轴与动力装置连接,主轴上设置有摩擦轮,所述加工机构包括支架、支撑杆和翻边压辊,其特点在于,所述支架上横向铰接设置有一个位于主轴上方的连接块,支撑杆贯穿连接块并与连接块螺纹配合,所述翻边压辊靠压辊座安装在支撑杆端头上。当需要对长度不同的风筒进行加工时,通过转动顶杆与尾座之间螺纹连接的方式改变顶轮与翻边压辊之间距离,实现对不同长度风筒的压持固定。

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在风筒加工的过程中,风筒之间的长度出现较大的差距时,需要对顶轮与翻边压辊之间的距离进行大幅的调节;而通过手动转动顶杆一圈的方式只能实现对顶杆上一个螺距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导致该种方式在进行距离之间的大幅调节时,会导致调节效率低下;且尾座与基座之间固定的连接方式限定了顶轮与翻边压辊的之间的距离,缩小了翻边机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尾座与基座之间滑移连接的方式,在保证精准调节的前提下,实现顶轮与翻边压辊之间的大距离调节,提升调节效率并增加调节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风筒翻边机,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位于翻边压辊朝向一侧的尾座,所述尾座上螺纹连接有朝向翻边压辊移动的螺杆,所述螺杆朝向翻边压辊的一端设有顶轮,所述基座上设有供尾座朝向翻边压辊往复滑移的滑轨,所述基座朝向滑移方向间隔排列有若干固定块,所述尾座上设有抵触固定块朝向翻边压辊一面用于定位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加工风筒的长度,通过滑移设置在滑轨上的尾座,调节翻边压辊与顶轮之间用于容纳风筒的大致距离,并通过调节件抵触固定块朝向翻边压辊的一面限制滑轨的单侧移动;并通过螺杆与尾座螺纹连接的方式带动顶轮抵触在风筒的端面,实现顶轮与风筒之间的精确调节并抵触风筒端面,并与固定块之间形成相对方向的反向作用力,实现对尾座的固定;先通过大致的位置调节,减少转动螺杆上的时间浪费,增加调节效率,并通过尾座的滑移方式增加翻边压辊与顶轮之间的距离,提升翻边机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为与尾座转动连接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围绕于尾座之间的转动处转动抵触所述的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尾座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转动块使转动块不与固定块之间发生抵触,对尾座进行正常的滑移;当将尾座滑移到指定位置需要实现定位时,通过转动转动块使转动块与固定块抵触,实现对尾座的单侧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块上设有抵触固定块且与基座上表面抵触的平行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轮抵触在风筒端面实现对风筒的加工,风筒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以及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通过顶轮并经过螺杆以及尾座传递到转动块上,通过平行面的设置增加转动块与基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振动力能更加快速的通过接触面将力传导到基座上进行力的承载,实现对尾座更好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块上设有握持驱动转动块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部握持把手增加手部与转动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手部施加的作用力能更加快速的传导向转动块并带动转动块实现转动;通过把手的设置增加力臂的长度,使手部施加更加少的作用力就能带动转动块实现转动,使操纵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朝向翻边压辊的一面均设有缓冲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筒的端面抵触顶板带动尾座上的转动块朝向固定块移动并抵触在固定块,固定块与转动块之间的刚性接触会对固定块与转动块之间产生相互的磨损,影响固定块以及转动的使用寿命;通过缓冲片的设置对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力实现缓冲的作用并对转动块与固定块起到保护与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并通过缓冲片的弹性伸缩空间实现转动块与固定块之间的过盈配合,使顶轮与翻边压辊之间实现对风筒更好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设有抵触尾座用于限制顶轮接触翻边压辊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使尾座在朝向翻边压辊滑移的过程中,对尾座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尾座在滑移的过程中不会使顶轮与翻边压辊发生接触,对顶轮以及翻边压辊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沿螺杆轴向对称设置的托架组,所述托架组沿螺杆轴向间隔设置为两个托架组,其中一靠近尾座的托架组设置在所述的滑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其中一托架设置在滑轨上,通过尾座滑移的位置不同对托架组的所在位置进行调节,减少托架组与尾座之间的距离,使力的施加点到力的受力点之间距离减少;使顶轮施加在风筒上的作用力能更加快速的传导向托架组进行力的承载,对风筒实现更好的固定;且通过其中一托架组的滑移方式,可改变两托架组之间的距离,对长度较长的风筒两端施加均匀的支撑力,减少风筒上的局部受力,实现对风筒更好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沿固定块的排列方向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称设置的方式增加滑轨与尾座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对尾座更好的滑动,固定块抵触转动块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尾座将力传导到两个滑轨上,实现对尾座更好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座顶部设有连通螺杆表面的注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与尾座之间螺纹连接的方式在受到外界的腐蚀时,很容易导致螺纹连接处发生生锈,从而影向螺杆与尾座之间的正常转动;通过注油孔的设置将润滑油灌注进尾座与螺杆之间的螺纹连接处,对螺纹连接处起到润滑的作用,减少螺杆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使操作更加简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尾座与滑轨之间滑移连接的方式实现对翻边压辊与顶轮之间距离的大致调节,再通过螺杆与尾座之间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对风筒的夹持,提升调节效率并增加翻边机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风筒翻边机的立体图;

图2为风筒翻边机中尾座的立体图。

图中:1、基座;2、翻边压辊;3、尾座;4、螺杆;5、顶轮;6、滑轨;7、固定块;8、转动块;9、平行面;10、把手;11、缓冲片;12、限位块;13、托架组;14、注油孔;15、摩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一种风筒翻边机,包括基座1、设在基座1上相位于翻边压辊2朝向一侧的尾座3,基座1与翻边压辊2之间设有驱动风筒转动的摩擦轮15,翻边压辊2、摩擦轮15与基座1持平设置;沿摩擦轮15轴向两侧对称设置有托架组13,托架组13沿摩擦轮15轴向设置为两个托架组13。

参考图1,尾座3上螺纹连接有端面朝向翻边压辊2的螺杆4,尾座3顶部设有连通螺杆4表面的注油孔14,螺杆4朝向翻边压辊2的端面设有顶轮5。

参考图1和图2,基座1上对称设有供尾座3朝向翻边压辊2滑移的滑轨6且两滑轨6之间设有间隙,靠近基座1的一托架组13设置在滑轨6上;两滑轨6的中部沿滑移方向间隔排列有若干固定块7,固定块7朝向翻边压辊2的一面均设有缓冲片11;基座1上设有限制顶轮5抵触翻边压辊2的限位块12;尾座3远离翻边压辊2的一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块8,转动块8上设有驱动转动块8转动的把手10;转动块8围绕转动点转动抵触缓冲片11,转动块8上设有抵触缓冲片11时与基座1上表面面接触的平行面9。

参考图1和图2,根据待加工风筒的长度,通过手动调节滑轨6上尾座3与翻边压辊2之间的距离,将尾座3与翻边压辊2之间的距离调节到大于风筒长度的位置;通过手部握持把手10的方式,增大手部到转动块8之间的力臂,用更少的作用力带动转动块8围绕转动处转动并抵触在缓冲片11上,并使平行面9与基座1的上表面之间实现面接触,达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将位于滑轨6上的托架组13朝向尾座3的一侧滑移,将待加工的风筒放置在托架组13之间并抵触摩擦轮15;转动螺杆4并可通过注油孔14增加润滑剂更好的实现对螺杆4转动,驱动顶轮5朝向风筒的端面移动并带动顶轮5朝向翻边压辊2移动;当风筒抵触在翻边压辊2上时,翻边压辊2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风筒带动尾座3朝向相对于翻边压辊2的另一侧移动,使尾座3上的转动块8抵触在缓冲片11上并对缓冲施加挤压的作用力;通过缓冲片11产生的反作用力使顶轮5与翻边压辊2更好的实现对风筒的夹持,摩擦轮15与风筒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风筒转动,实现对风筒的翻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