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穿式挤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873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贯穿式挤齿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精密锻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贯穿式挤齿模具。



背景技术:

齿形类产品的加工方法有许多,比如插齿,滚齿,锻造等方法,其中锻造齿形又有分流锻造,闭塞挤齿,贯穿挤齿等。

贯穿挤齿是锻造齿形工艺中比较常用、方便的一种齿形加工方法,其所述采用的挤压锻造模具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贯穿挤齿模具的出料口与料框有一定距离,自动出料过程中,齿形产品落入料框中时容易发生碰撞,从而损坏齿形部分。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贯穿挤齿模具,以解决齿形产品在出料时容易被碰伤的技术问题,以降低齿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贯穿式挤齿模具,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贯穿式挤齿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固定连接在上模座上的环形冲头;

活动穿设在所述环形冲头内的芯棒冲头;

位于所述芯棒冲头与所述上模座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压力方向上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芯棒冲头的末端受到压迫后,其顶端将压迫所述弹性部件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弹性收缩,芯棒冲头的末端的压迫消失后,所述弹性部件恢复原有长度,所述弹性部件的收缩程度越大,所述芯棒冲头露出所述环形冲头的尺寸越短;

连接在下模座上的凹模,所述凹模内形成有与所述齿形锻件相匹配的模腔;

位于所述模腔下方的并与所述模腔贯通连接的出料腔,所述出料腔内穿设有与所述芯棒冲头同轴设置的出料棒,所述出料棒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模座上,所述出料棒的上端与所述芯棒冲头的末端相抵触,所述出料棒的外径小 于所述齿形锻件的内孔的孔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弹性部件保持原有长度时,所述芯棒冲头露出所述述环形冲头,当所述弹性部件的收缩程度达到最大时,所述芯棒冲头全部缩回所述环形冲头的内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棒的下端套设有带有缺口的出料棒压板,所述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料棒的外径,所述出料棒压板的上表面覆盖有橡胶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料腔的内壁上靠近所述出料棒的上端的位置处设有感应探头,所述感应探头与所述挤压模具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为聚氨酯弹性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层为聚氨酯橡胶层。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贯穿式挤齿模具,齿形锻件被挤压成形后能够自动套入所述出料棒上,当出料棒上套满挤压成形的齿形锻件后,能够方便地取下出料棒,并将挤压成形的齿形锻件置入转运箱中。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贯穿式挤齿模具,能够防止齿形锻件在出料过程中被碰伤,显著地降低了齿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述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描述,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贯穿式挤齿模具挤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贯穿式挤齿模具挤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贯穿式挤齿模具的出料棒与出料棒压板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穿式挤齿模具包括一种贯穿式挤齿模具,其包括:连接在上模座上的环形冲头3;活动穿 设在所述环形冲头3内的芯棒冲头2;位于所述芯棒冲头2与所述上模座之间的弹性部件1,所述弹性部件1在压力方向上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芯棒冲头2的末端受到压迫后,其顶端将压迫所述弹性部件1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1弹性收缩,芯棒冲头2的末端的压迫消失后,所述弹性部件1恢复原有长度,所述弹性部件1的收缩程度越大,所述芯棒冲头2露出所述环形冲头3的尺寸越短;连接在下模座上的凹模3,所述凹模3内形成有与所述齿形锻件100相匹配的模腔;位于所述模腔下方的并与所述模腔贯通连接的出料腔10,所述出料腔10内穿设有与所述芯棒冲头2同轴设置的出料棒5,所述出料棒5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出料棒5的上端与所述芯棒冲头2的末端相抵触,所述出料棒5的外径小于所述齿形锻件100的内孔的孔径。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贯穿式挤齿模具,齿形锻件100被挤压成形后能够自动套入所述出料棒5上,当出料棒5上套满挤压成形的齿形锻件100后,能够方便地取下出料棒5,并将挤压成形的齿形锻件100置入转运箱中。本实用新型的贯穿式挤齿模具,可有效防止齿形锻件100在出料过程中被碰伤,降低齿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率。

当所述弹性部件1保持原有长度时,所述芯棒冲头2露出所述述环形冲头3,当所述弹性部件1的收缩程度达到最大时,所述芯棒冲头2全部缩回至所述环形冲头3的内部。上述设置,使得齿形锻件100被挤压成形后能够方便地从芯棒冲头2上转移至所述出料棒5上。

请参见图3,所述出料棒5的下端套设有带有缺口的出料棒压板6,所述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料棒5的外径。基于所述缺口,所述出料棒5可以方便地安装至下模座及从下模座上被拆卸下来。

所述出料棒压板6的上表面覆盖有橡胶层7,能够有效防止所述齿形锻件100在坠落中被碰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1为聚氨酯弹性体,所述橡胶层7为聚氨酯橡胶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腔10的内壁上靠近所述出料棒5的上端位置设有感应探头8,所述感应探头8与所述挤压模具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所述出料棒5的上端位置处存在齿形锻件100时,所述感应探头8产生感应信号并将信号发 送至贯穿式挤齿模具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断开上模座的行程开关,上模座无法继续下压。

所述出料腔10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出料板9,打开出料板9,可以方便地取出出料棒5。

本实施例中的贯穿式挤齿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弹性部件1保持原有长度,环形冲头3的下端位于凹模4的模腔内,芯棒冲头2与出料棒5的上端接触,

上模座向上移动,环形冲头3离开凹模4的模腔,芯棒冲头2与出料棒5分开,此时将待挤压的齿形锻件100置入凹模4的模腔内。

上模座向下移动,环形冲头3及芯棒冲头2同步向下移动,芯棒冲头2穿过齿形锻件100的内孔并与所述出料棒5的上端接触,环形冲头3与所述齿形锻件100接触。此时,本实施例的贯穿式挤齿模呈现出如附图1所示的结构状态。

上模座继续向下挤压,环形冲头3开始挤压齿形锻件100以完成对所述齿形锻件100的挤压成形。同时,弹性部件1在芯棒冲头2的挤压下产生弹性收缩,芯棒冲头2相对于环形冲头3向上运动。请参见附图2,当弹性部件1的收缩程度达到最大值时,所述芯棒冲头2全部缩回至所述环形冲头3内部,挤压成形的齿形锻件100完全脱离芯棒冲头2并套入到出料棒5上。由于出料棒5的外径小于齿形锻件100的内孔的孔径,在重力作用下,齿形锻件100沿着所述出料棒5向下坠落。由于出料棒压板6上覆盖有聚氨酯材质的橡胶层7,可减小齿形锻件100的坠落冲击,防止齿形锻件100被碰伤。

完成当前的齿形锻件100的挤压成形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个齿形锻件100的挤压成形。当出料棒5上套满齿形锻件100时,也就是说出料棒5的上端位置也套有齿形锻件100时,设置在所述出料腔10的内壁上的感应探头8产生感应信号并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贯穿式挤齿模具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断开上模座的行程开关,上模座无法下压。

此时,打开所述出料腔10的上端开口处的出料板9,将套满挤压成形的齿形锻件100的出料棒5取出,换上新的出料棒5,控制系统重新连接上模座的行程开关,上模座开始下一轮的挤压流程。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