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5982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定位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工件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先利用夹具将工件固定住,然后再配合加工机台对工件进行加工,在加工厚度超薄的工件时,由于传统的夹具设计不合理,工件极易变形起翘,致使工件成为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定位机构,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起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件定位机构,包括底板,装设于底板的通气板及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杠杆气缸,通气板位于两个杠杆气缸之间,通气板设有凹槽,通气板装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气阀,所述通气板装设有用于遮盖凹槽的容置板,容置板用于承载工件,容置板设有与凹槽连通的多个吸取孔,吸取孔贯穿容置板,每一杠杆气缸的活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压块,两个杠杆气缸的压块分别压持容置板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通气板设有三个彼此间隔的定位销,三个定位销的连线形成三角形,容置板设有与三个定位销配合的三个定位孔,多个吸取孔位于三个定位孔之间。

优选地,所述杠杆气缸的缸体装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压块的中部之间连接有过渡板,过渡板的两端分别枢接于固定块及压块的中部,压块的一端枢接于杠杆气缸的活塞杆,压块的另一端用于压持容置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通气阀与外界的气泵接通,将工件放置在容置板上,使得工件遮盖吸取孔,再将容置板放置在通气板上,杠杆气缸驱动压块压住容置板,启动气泵抽气,吸取孔将产品紧紧吸附在容置板上,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起翘,大大提升工件的加工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1—底板 12—通气板 13—杠杆气缸

14—凹槽 15—通气阀 16—容置板

17—吸取孔 18—压块 19—定位销

20—固定块 21—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件定位机构,包括底板11,装设在底板11上的通气板12及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杠杆气缸13,底板11与通气板12均大致为矩形平板,通气板12位于两个杠杆气缸13之间,通气板12设有凹槽14,凹槽14自通气板12的顶面凹设而成,通气板12装设有与凹槽14连通的通气阀15,通气阀15安装在通气板12的侧壁上;所述通气板12装设有用于遮盖凹槽14的容置板16,容置板16大致为矩形平板,容置板16用于承载工件,容置板16设有与凹槽14连通的多个吸取孔17,吸取孔17沿上下方向贯穿容置板16,当工件放置在容置板16上之后,工件遮盖吸取孔17,每一杠杆气缸13的活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压块18,两个杠杆气缸13的压块18分别压持容置板16的两端。

实际使用时,将通气阀15与外界的气泵接通,使得气泵可以抽取凹槽14内的空气,将工件放置在容置板16上,使得工件遮盖吸取孔17,再将容置板16放置在通气板12上,然后杠杆气缸13驱动压块18将容置板16压持在通气板12上,启动气泵抽气,吸取孔17将产品紧紧吸附在容置板16上,此时多个吸取孔17分别吸住工件的不同部位,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起翘,大大提升工件的加工良品率。

所述通气板12设有三个彼此间隔的定位销19,三个定位销19的连线形成三角形,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销19位于通气板12的一端,另一定位销19位于通气板12的另一端,容置板16设有与三个定位销19配合的三个定位孔,当容置板16放置在通气板12上之后,定位销19插入定位孔中,多个吸取孔17位于三个定位孔之间。通过定位销19与定位孔的配合,确保容置板16可以快速地放置到通气板12上的正确位置,防止容置板16摆放颠倒。优选地,通气板12上装设有围绕凹槽14设置的密封圈,当容置板16放置在通气板12上之后,密封圈密封通气板12与容置板16之间的间隙,避免通气板12与容置板16之间漏气。

所述杠杆气缸13的缸体装设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与压块18的中部之间连接有过渡板21,过渡板21的两端分别枢接在固定块20上及压块18的中部上,压块18的一端枢接在杠杆气缸13的活塞杆上,压块18的另一端用于压持容置板16。当容置板16放置在通气板12上后,杠杆气缸13驱动压块18的一端向上移动,由于压块18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在缸体上,压块18的另一端就会向下移动进而将容置板16压持在通气板12上。本实施例中,过渡板21枢接在杠杆气缸13的缸体上,相较于过渡板21枢接在通气板12或底板11上,方便随时更换杠杆气缸13。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