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涨式刮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147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内涨式刮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封闭的空间中,孔口去除毛刺的内涨式刮刀。



背景技术:

钻孔后孔口毛刺的去除,本十分简单,但对于封闭空间中孔口毛刺的去除则比较困难,现主要采取弯式小刮刀,伸入孔中,若工件体积小,可转动工件,若工件体积大,则可转动小刮刀,来完成孔口毛刺的去除。这样做,需去除毛刺的工件或者小刮刀均需旋转一圈以上才能去除毛刺,并且小刮刀受到长度的限制及弹性大小的影响,毛刺去除不均匀,需要的时间长,且难以实现较深孔口部毛刺的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涨式刮刀,解决孔口毛刺的去除,特别是解决封闭空间中孔口毛刺的去除,实现省时、省力。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涨式刮刀,其包括:撑压杆1、弹性刀夹2、限位套3和紧定螺钉4,限位套3和弹性刀夹2套设在撑压杆1上;

撑压杆1右端为第一手持部,左端头部为外锥头部,中部外圆上加工长条状凹槽,长条状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撑压杆1轴向相平行;

限位套3位于长条状凹槽和第一手持部之间;

弹性刀夹2右端为第二手持部,在第二手持部外圆任意角度圆周上加工一个径向内螺纹孔,内螺纹孔内安装紧定螺钉4,弹性刀夹2与撑压杆1装配后,紧定螺钉4固定在撑压杆1的长条状凹槽中;弹性刀夹2沿其中心轴向开通孔,弹性刀夹2通过该通孔套设在撑压杆1上,位于限位套3左侧;通孔包括直孔和位于左端头部的内锥孔,内锥孔与撑压杆外锥头部相配合,由撑压杆外锥头部对内锥孔起撑开作用;

在弹性刀夹2的左端工作部,沿轴向开有具有间隙的十字槽,在弹性刀夹2左端形成一个十字槽型可涨式锥形刀齿。

其中,所述撑压杆1的硬度在HRC58~62之间。

其中,所述内锥孔为70°内锥孔,所述撑压杆外锥头部锥角为50°。

其中,所述十字槽的长度为弹性刀夹总长度的40%~60%。

其中,所述十字槽的长度为弹性刀夹总长度的50%。

其中,所述锥形刀齿顶角为90°、前角为0°、后角为12°。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内涨式刮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能实现对较深孔口部,特别是封闭空间孔口毛刺的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涨式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撑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刀夹的结构示意图。其中,b图为a图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定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撑压杆;2-弹性刀夹;3-限位套;4、紧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内涨式刮刀包括撑压杆1、弹性刀夹2、限位套3和紧定螺钉4。

参照图2所示,撑压杆1右端为第一手持部,无硬度要求,左端是起撑压作用的工作部,撑压杆1中部外圆上加工长条状凹槽,长条状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撑压杆1轴向相平行。弹性刀夹2和紧定螺钉4设置在撑压杆1上之后,紧定螺钉4端部嵌入长条状凹槽内,以限制弹性刀夹周向旋转,同时沿轴向长度控制其移动行程,即通过紧定螺钉4,控制弹性刀夹2相对撑压杆1的伸缩量和相对转动。

撑压杆1左端头部为外锥头部,本实施例设置的锥角为50°,其硬度要求在HRC58~62之间,用于撑开弹性刀夹。

限位套3套设在撑压杆1上,位于长条状凹槽和第一手持部之间。

参照图3所示,弹性刀夹2右端为第二手持部,在第二手持部外圆任意角度圆周上加工一个径向内螺纹孔,内螺纹孔内安装紧定螺钉4,弹性刀夹2与撑压杆1装配后,紧定螺钉4固定在撑压杆1的长条状凹槽中。弹性刀夹2沿其中心轴向开通孔,弹性刀夹2通过该通孔套设在撑压杆1上,位于限位套3左侧。

通孔包括直孔和位于左端头部的内锥孔,内锥孔与撑压杆外锥头部相配合,本实施例将内锥孔设置为70°内锥孔,与撑压杆50°锥度配合运动,起撑开作用。另外,在弹性刀夹2的左端工作部,沿轴向开有具有间隙的十字槽,十字槽的长度为弹性刀夹总长度的40%~60%,优选50%,这样,弹性刀夹头部平分为四等分,每一等分均为锥形刀齿,在弹性刀夹2左端形成一个十字槽型可涨式锥形刀齿,锥形刀齿顶角为90°、前角为0°、后角为12°。

参照图4所示,限位套3中心加工成通孔,孔径与撑压杆1外圆相配合,起限位作用。

使用时,首先将限位套3套在支撑杆1上,然后将撑压杆1的左端插入弹性刀夹2的通孔中,将紧定螺钉4旋入弹性刀夹2手柄部位内螺纹孔中,固定在撑压杆长条状凹槽中,防止撑压杆1与弹性刀夹2的相互旋转和脱离,将撑压杆1的第一手持部握入手心,两手指勾住弹性刀夹2的第二手持部,将弹性刀夹2左端切削部分插入需去除毛刺的零件孔中,手指慢慢回拉弹性刀夹2的第二手持部,使撑压杆1左端外锥度部分压入弹性刀夹2左端内锥孔,随着手指不断回拉,撑压杆1进一步右移,使弹性刀夹2左端的锥形刀齿涨开,拉至弹性刀夹2的第二手持部与限位套3接触,弹性刀夹2左端锥形刀齿涨至最大,这时,将刮刀整体回拉,使弹性刀夹2左端的锥形刀齿与孔口接触,并整体顺时针旋转内涨式刮刀,即可实现对孔口毛刺的去除。去除后,两手指放开弹性刀夹2的第二手持部,撑压杆1左端外锥杆部分从弹性刀夹2左端的内锥孔中退出,弹性刀夹2左端涨开的锥形刀齿恢复至正常状态,这时,即可将弹性刀夹部分从零件孔中取出,完成孔口去毛刺的过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能实现对较深孔口部,特别是封闭空间孔口毛刺的去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