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上盖衬套自动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714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箱上盖衬套自动压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衬套压入工装,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上盖衬套自动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枯竭和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电动汽车因其使用电动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对石油能源的消耗,收到了各国人名的青睐,由此也推动了电动汽车技术的大踏步发展。电池箱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固定和承载装置,影响着整个电池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池箱一般主要由上盖、绝缘板、下箱体、吊耳等组成,上盖主要起到固定作用。电池箱上盖与下箱体主要通过螺栓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需要在电池箱上盖的连接孔中压人衬套。以往压衬套的工作大都是工人用锤子敲进孔内,效率非常低下,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衬套装配效率低的的缺点,提供一种电池箱上盖衬套自动压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电池箱上盖衬套自动压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固定有用于定位上盖的固定架,固定架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定位上盖的圆柱凸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压紧上盖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数量至少三个,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气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压杆,第一底座安装在固定架四周,第一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一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设定第一凹槽左右两侧壁为左侧板和右侧板,设定第一凹槽后侧壁为后侧板,第一气缸垂直固定在后侧板上,第一气缸内伸缩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伸入到第一凹槽内,第一伸缩杆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一连杆一端伸入到第二凹槽内与第一固定块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一连杆的两侧都设有第二连杆,左侧板上端端部与右侧板上端端部之间安装有销轴,销轴穿过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安装在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第二连杆中部垂直固定有压杆,压杆顶部为压头;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将衬套压入到上盖内的第一压入装置,第一压入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第一压入装置布置在固定架周边,工作台端面设有供第一压入装置安装用的安装孔,第一压入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二气缸、连杆组件、第一压板和第一压入杆,固定板包括竖板和横板,竖板与横板相互垂直,竖板与横板一体式,竖板通过安装孔伸出工作台,横板和第二气缸安装在安装孔内,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横板上,第二气缸内伸缩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顶端端部固定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连杆组件铰接连接,连杆组件另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第一压入杆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压入杆固定在第一压板上并垂直向下延伸,所有第一压入杆排成一列,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第二连杆外形为l形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二固定块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拐角处通过销轴与固定板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第四连杆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第三支杆一端与第一支杆连接,第三支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杆连接,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平行,第四支杆同时与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固定连接,并设定连接处为汇集部,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为一体式,第一支杆的端部通过销轴与固定板连接,第二支杆的端部也通过销轴与固定板连接,第三连杆的中部与汇集部铰接,第五连杆一端第四支杆铰接,第五连杆另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第五连杆平行于第三连杆;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将衬套压入到上盖内的第二压入装置,第二压入装置包括第二底座、第三气缸、第六连杆、第二压板和第二压入杆,第二压入装置布置在固定架的四周,第二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底座包括垂直向上的第一侧板,第三气缸与第二底座固定连接,第三气缸内伸缩有第三伸缩杆,第三伸缩杆顶端固定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与第六连杆铰接,第六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铰接,第二压板另一端下端面固定有延伸板,第二压入杆垂直固定在延伸板上,第二压入杆个数至少为三个,所有第二压入杆排成一列,第一侧板上端部开设有导向孔,第二压板上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伸入到导向孔内;工作台底部设有至少三个轮架,轮架上安装有轮子,工作台底部边角处设有升降脚垫,升降脚垫包括升降杆和垫块,升降杆一端与垫块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伸入到工作台内与对应的第三气缸连接,每个轮架对应安装一个升降脚垫。本发明可以自动将衬套压入到上盖衬套孔内,固定架上的圆柱凸台使得上盖定位更加的准确,固定架四周设有用于固定上盖的压紧装置,使得上盖能够牢牢的固定在固定架上,方便第一压入装置和第二压入装置将衬套压入到上盖衬套孔内,第一压入装置和第二压入装置配合使用,提高衬套压入的效率,缩短上盖衬套压入时间。

作为优选,第一压板上靠近第一压入杆处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有橡胶缓冲层。当第一压入杆将衬套压入到上盖衬套孔内时,橡胶缓冲层防止压板与磕到上盖边缘,保证上盖的边缘的完整性。

作为优选,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贯穿第一侧板,第二导向孔包括竖条形孔和横条形孔,竖条形孔垂直于横条形孔并向上延伸,竖条形孔与横条形孔连通;第二压板包括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之间夹角为α,90°<α<180°,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一体折弯形成,第一导向杆安装在第二折弯板的端部,延伸板安装在第二折弯板的另一端,第一折弯板端部固定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端部伸入到第二导向孔内,第二伸缩杆伸缩时,第二导向杆活动在第二导向孔内。第二导向杆活动在第二导向孔内,从而实现第二压入杆在第二压板的带动下向前和向下压入衬套,并将衬套压入到上盖衬套孔内。

作为优选,固定架包括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第四凸条、第五凸条、第六凸条、第七凸条和第八凸条,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第四凸条、第五凸条、第六凸条、第七凸条和第八凸条首尾相连接形成凸字形,第二凸条与第三凸条长度相等,第二凸条和第三凸条都垂直固定在第一凸条,第四凸条与第五凸条长度相等,第四凸条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二凸条,第四凸条另一端垂直固定在第六凸条,第五凸条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三凸条,第五凸条另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七凸条,第六凸条与第七凸条分别垂直固定在第八凸条的两端部。固定架由多条凸条组合而成,上盖放在固定架上更加的稳定,每个凸条上都设有圆柱凸台,使得上盖定位更加的准确。

作为优选,还包括给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提供气源的气泵,工作台内部安装有气压表、气压调节器和空气过滤器,气压调节器设在气压表的下部,气压表的两侧都设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与气泵连接,气泵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之间通过气路管道连接,工作台上设有控制气路管道通断的通气阀,通气阀伸出工作台端面并与工作台固定连接,通气阀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通气阀设在固定架前后两侧。通过气压调节器调节气泵压力的大小,从而调节压紧装置压紧上盖的压紧力和调节压入装置压入衬套时的压入力,保护上盖端面不会被压紧装置损伤和保护衬套压入到上盖内时不被损坏。

作为优选,工作台上设有防护窗,防护窗设在工作台的两侧,防护窗顶端固定有给工作台照明的照明灯,防护窗包括窗架和窗板,窗板为不锈钢板,窗板侧边与窗架侧边铰接,窗架上固定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到窗板安装位置,第三固定块一侧面镶嵌有磁性块,窗板关闭时,窗板上端部与磁性块吸合连接。照明灯使得该装置在光线昏暗的条件也能正常的工作,防护窗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第三固定块内的磁性块可以吸附窗板,窗板打开或者关闭反映快,操作简单,提高操作员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装置设置有压入装置,可以实现衬套的自动压人,大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上盖通过圆柱凸台安装在固定架上,定位准确,同时工作台上还设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用于压紧上盖端部,防止上盖移动,提高衬套装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一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四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第二压入装置第一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第二压入装置第二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工作台、11—固定架、12—圆柱凸台、13—压紧装置、14—第一压入装置、15—气泵、16—气压表、17—气压调节器、18—空气过滤器、19—通气阀、20—防护窗、21—照明灯、22—轮架、23—轮子、24—升降脚垫、25—第二压入装置、101—安装孔、111—第一凸条、112—第二凸条、113—第三凸条、114—第四凸条、115—第五凸条、116—第六凸条、117—第七凸条、118—第八凸条、131—第一底座、132—第一气缸、133—第一连杆、134—第二连杆、135—压杆、136—第一固定块、137—销轴、141—固定板、142—第二气缸、143—连杆组件、144—第一压板、145—第一压入杆、146—第二固定块、147—橡胶缓冲层、201—窗架、202—窗板、203—第三固定块、241—升降杆、242—垫块、251—第二底座、252—第三气缸、253—第六连杆、254—第二压板、255—第二压入杆、256—第三固定块、257—延伸板、258—导向杆、1311—第一底座的上端面、1312—第一凹槽、1313—左侧板、1314—右侧板、1315—后侧板、1321—第一伸缩杆、1351—压头、1361—第二凹槽、1411—竖板、1412—横板、1421—第二伸缩杆、1431—第一连杆、1432—第二连杆、1433—第三连杆、1434—第四连杆、1435—第五连杆、1441—卡槽、2511—第一侧板、2512—导向孔、2513—第二导向孔、2521—第三伸缩杆、2541—第一折弯板、2542—第二折弯板、14341—第一支杆、14342—第二支杆、14343—第三支杆、14344—第四支杆、25131—竖条形孔、25132—横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池箱上盖衬套自动压入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上固定有用于定位上盖的固定架11,固定架11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定位上盖的圆柱凸台12,圆柱凸台12的数量与上盖衬套孔的数量相同,工作台10上设有用于压紧上盖的压紧装置13,压紧装置13的数量至少三个,本实施例压紧装置13的数量为四个,压紧装置13包括第一底座131、第一气缸132、第一连杆133、第二连杆134和压杆135,第一底座131安装在固定架11四周,第一底座131与工作台10固定连接,第一底座的上端面1311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1312,设定第一凹槽1312左右两侧壁为左侧板1313和右侧板1314,设定第一凹槽1312后侧壁为后侧板1315,第一气缸132垂直固定在后侧板1315上,第一气缸132内伸缩有第一伸缩杆1321,第一伸缩杆1321伸入到第一凹槽1312内,第一伸缩杆1321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36,第一固定块136上设有第二凹槽1361,第一连杆133一端伸入到第二凹槽1361内与第一固定块136铰接,第一连杆133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34铰接,第一连杆133的两侧都设有第二连杆134,左侧板1313上端端部与右侧板1314上端端部之间安装有销轴137,销轴137穿过第二连杆134,第二连杆134安装在左侧板1313与右侧板1314之间,第二连杆134中部垂直固定有压杆135,压杆135顶部为压头1351,启动第一气缸132,带动第一伸缩杆1321向外伸长,第一连杆133驱动第二连杆134绕着销轴137转动,第二连杆134上的压杆135也随着转动并压合在上盖边缘位置,防止上盖移动;工作台10上还设有用于将衬套压入到上盖内的第一压入装置14,第一压入装置14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本实施例第一压入装置14的数量为十六个,所有第一压入装置14布置在固定架11周边,工作台10端面设有供第一压入装置14安装用的安装孔101,第一压入装置14包括固定板141、第二气缸142、连杆组件143、第一压板144和第一压入杆145,固定板141包括竖板1411和横板1412,竖板1411与横板1412相互垂直,竖板1411与横板1412一体式,竖板1411通过安装孔101伸出工作台10,横板1412和第二气缸142安装在安装孔101内,第二气缸142固定安装在横板1412上,第二气缸142内伸缩有第二伸缩杆1421,第二伸缩杆1421顶端端部固定有第二固定块146,第二固定块146与连杆组件143铰接连接,连杆组件143另一端与第一压板144铰接,第一压入杆145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压入杆145固定在第一压板144上并垂直向下延伸,所有第一压入杆145排成一列,连杆组件143包括第一连杆1431、第二连杆1432、第三连杆1433、第四连杆1434和第五连杆1435,第二连杆1432外形为l形连杆,第一连杆1431一端与第二固定块146铰接,第一连杆1431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432铰接,第二连杆1432拐角处通过销轴与固定板141连接,第二连杆1432另一端与第三连杆1433铰接,第三连杆1433另一端与第一压板144铰接,第四连杆1434包括第一支杆14341、第二支杆14342、第三支杆14343和第四支杆14344,第三支杆14343一端与第一支杆14341连接,第三支杆14343另一端与第二支杆14342连接,第一支杆14341与第二支杆14342平行,第四支杆14344同时与第二支杆14342、第三支杆14343固定连接,并设定连接处为汇集部,第一支杆14341、第二支杆14342、第三支杆14343和第四支杆14344为一体式,第一支杆14341的端部通过销轴与固定板141连接,第二支杆14342的端部也通过销轴与固定板141连接,第三连杆1433的中部与汇集部铰接,第五连杆1435一端第四支杆14344铰接,第五连杆1435另一端与第一压板144铰接,第五连杆1435平行于第三连杆1433;工作台10上还设有用于将衬套压入到上盖内的第二压入装置25,本实施例第二压入装置25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压入装置25包括第二底座251、第三气缸252、第六连杆253、第二压板254和第二压入杆255,所有第二压入装置25布置在固定架11的四周,第二底座251与工作台10固定连接,第二底座251包括垂直向上的第一侧板2511,第三气缸252与第二底座251固定连接,第三气缸252内伸缩有第三伸缩杆2521,第三伸缩杆2521顶端固定有第三固定块256,第三固定块256与第六连杆253铰接,第六连杆253另一端与第二压板254铰接,第二压板254另一端下端面固定有延伸板257,第二压入杆255垂直固定在延伸板257上,第二压入杆255个数至少为三个,所有第二压入杆255排成一列,第一侧板2511上端部开设有导向孔2512,第二压板254上固定有导向杆258,导向杆258伸入到导向孔2512内;工作台10底部设有至少三个轮架22,轮架22上安装有轮子23,工作台10底部边角处设有升降脚垫24,升降脚垫24包括升降杆241和垫块242,升降杆241一端与垫块24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伸入到工作台10内与对应的第三气缸连接,每个轮架22对应安装一个升降脚垫24。

第一压板144上靠近第一压入杆145处设有卡槽1441,卡槽1441内固定有橡胶缓冲层147。

第一侧板2511上设有第二导向孔2513,第二导向孔2513贯穿第一侧板2511,第二导向孔2513包括竖条形孔25131和横条形孔25132,竖条形孔25131垂直于横条形孔25132并向上延伸,竖条形孔25131与横条形孔25132连通;第二压板254包括第一折弯板2541和第二折弯板2542,第一折弯板2541和第二折弯板2542之间夹角为α,90°<α<180°,本实施例α为120°,第一折弯板2541和第二折弯板2542一体折弯形成,第一导向杆258安装在第二折弯板2542的端部,延伸板257安装在第二折弯板2542的另一端,第一折弯板2541端部固定有第二导向杆259,第二导向杆259的端部伸入到第二导向孔2513内,第二伸缩杆2521伸缩时,第二导向杆259活动在第二导向孔2513内。

固定架11包括第一凸条111、第二凸条112、第三凸条113、第四凸条114、第五凸条115、第六凸条116、第七凸条117和第八凸条118,第一凸条111、第二凸条112、第三凸条113、第四凸条114、第五凸条115、第六凸条116、第七凸条117和第八凸条118首尾相连接形成凸字形,第二凸条112与第三凸条113长度相等,第二凸条112和第三凸条113都垂直固定在第一凸条111,第四凸条114与第五凸条115长度相等,第四凸条114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二凸条112,第四凸条114另一端垂直固定在第六凸条116,第五凸条115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三凸条113,第五凸条115另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七凸条117,第六凸条116与第七凸条117分别垂直固定在第八凸条118的两端部,第一凸条111的上端面、第二凸条112的上端面、第三凸条113的上端面、第四凸条114的上端面、第五凸条115的上端面、第六凸条116的上端面、第七凸条117的上端面和第八凸条118的上端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每条凸条上都安装有圆柱凸台12。

还包括给第一气缸132和第二气缸142提供气源的气泵15,工作台10内部安装有气压表16、气压调节器17和空气过滤器18;气压表16可以显示管路内当前气压值,气压调节器17可以根据气压表16的压力值调节气压大小,即控制第一压入装置14压入衬套时力的大小,以免损坏工件;空气过滤器18用来过滤气泵的空气,起到净化作用;气压调节器17设在气压表16的下部,气压表16的两侧都设有空气过滤器18,空气过滤器18与气泵15连接,气泵15与第一气缸132、第二气缸142之间通过气路管道连接,工作台10上设有控制气路管道通断的通气阀19,通气阀19伸出工作台10端面并与工作台10固定连接,通气阀19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通气阀19设在固定架11前后两侧。

工作台10上设有防护窗20,待设备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躲到防护窗20外,起到安全防护作用,防护窗20设在工作台10的两侧,防护窗20顶端固定有给工作台10照明的照明灯21,照明灯21可以在照明条件不好或者夜间环境下工作,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防护窗20包括窗架201和窗板202,窗板202为不锈钢板,窗板202侧边与窗架201侧边铰接,窗架201上固定有第三固定块203,第三固定块203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到窗板202安装位置,第三固定块203一侧面镶嵌有磁性块,窗板202关闭时,窗板202上端部与磁性块吸合连接,通过磁性吸合方式来打开或者关闭窗板202,可以实现窗板202快速打开或者关闭,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