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7530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对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的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机床在切削金属材料过程中需要用冷却液来冷却切削刀具,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一般需要1000~1500l/min的大流量冷却液,冷却液经使用后如直接排出扔掉十分可惜,而且增加了机械加工的成本,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通常会采用循环系统,即从喷头喷射出的冷却液喷溅到刀具后,又回落入到槽内,然后循环使用,但是在机加工的过程中刀具会把切削下来的切屑落入到装有冷却液的槽当中,这样就很容易将一些细小的切屑带入循环系统中,造成冷却循环系统的堵塞,对于机加工的精度也有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循环系统只是把冷却液收集起来,再直接重新使用,没有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既影响加工精度,又容易造成循环系统的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循环系统不能进行液渣分离、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能够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分离出冷却液中的废渣,从而避免冷却液循环系统堵塞;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优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蓄液箱、第一过滤箱、第二蓄液箱;所述第一蓄液箱上设有进液接口;所述第二蓄液箱前端面通过导液槽连通有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前端超出第二蓄液箱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从传动辊以及设有筛孔的输送带;所述主传动辊、从传动辊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前后两端;所述主传动辊的轴线位于第二蓄液箱前端面的外侧;所述第二过滤箱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磁性辊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过滤箱的两侧壁上;所述磁性辊位于导液槽出口下方,磁性辊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的轴心线与导液槽出口边缘所在铅垂面的距离不大于磁性辊的半径;所述磁性辊外侧设有接料板,接料板位于第二过滤箱上方,并位于所述主传动辊下方;沿着接料板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接触在磁性辊的圆周面上;所述主传动辊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磁性辊;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外壁设有排液接口,第二过滤箱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排出到排液接口中的排液装置。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主传动辊位于从传动辊斜上方;所述第一蓄液箱底面为平行于传送带的斜底面,所述斜底面下端设有位于传送带正上方的第一出液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箱下端为不设底面的敞口,从而通过敞口与第二蓄液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排液装置为水轮;所述水轮正对排液接口设置,水轮通过设置在第二过滤箱一侧的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还配合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磁性辊通过转轴与第二过滤箱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均外伸出第二过滤箱的两侧面,转轴与电机同侧的一端上配合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向第二带轮输送动力。

优选的,所述磁性辊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主传动辊与第三带轮同侧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第四带轮,第三带轮通过第二皮带向第四带轮输送动力;所述第一过滤箱前端相对于第四带轮的一侧连接有立板,主传动辊相对于第四带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立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箱内设有将其分隔为前箱与后箱的隔板,隔板上端设有连通前箱与后箱的第三出液口;所述排液装置安装在前箱内,所述磁性辊安装在靠近后箱的后端面处;所述排液接口设置在前箱的前端面。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上间隔设有挡板条,挡板条的长度方向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对冷却液进行多级过滤,采用传送带进行初级过滤,能够快速大量的过滤掉冷却液中的较大颗粒的废渣;采用磁性辊通过吸附的方式再次过滤,过滤掉冷却液中较小颗粒的废渣;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

2、本发明除采用传送带与磁性辊进行直接过滤外,还利用废渣与冷却液的比重差异,在第二蓄液箱以及第二过滤箱中对废渣进行沉降,进一步对冷却液进行间接过滤,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

3、传送带倾斜设置,并且冷却液能够从传送带下端开始过滤,一直到传送到上端,这样能够延长过滤周期,从而使得过滤得更加彻底:废渣中的冷却液含量更低,更多的冷却液流入第二蓄液箱中。

4、传送带不仅能对冷却液进行过滤,还能降废渣排放到接料板上;接料板上的刮板能够利用其与磁性辊之间的相对转动将磁性辊上吸附的废渣刮除,然后通过接料板排出循环系统;实现了边过滤边排渣,不仅提高了排渣效率,而且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排渣装置,并且简化了结构,大大节约了能源。

5、本发明采用带传动进行联动控制,传动平稳,噪声小,并且只需一台电机,节约了成本,简化了结构。

6、输送带上的挡板条使得废渣在从传送带下端向上端输送时,不会滑落到传送带下端,保证废渣能顺利输送到传送带上端,从而废渣能够从传送带上端跌落到接料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一个斜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另一斜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a;

图5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b;

图7为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图中第二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蓄液箱1、第一过滤箱4、第二蓄液箱9;所述第一蓄液箱1上设有进液接口2;所述第二蓄液箱9前端面通过导液槽92连通有第二过滤箱21;第一过滤箱4前端超出第二蓄液箱9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过滤箱4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7、从传动辊6以及设有筛孔的输送带5;所述主传动辊7、从传动辊6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4的前后两端;所述主传动辊7的轴线位于第二蓄液箱9前端面的外侧;所述第二过滤箱21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13,磁性辊1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过滤箱21的两侧壁上;所述磁性辊13位于导液槽92出口下方,磁性辊13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92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13的轴心线与导液槽92出口边缘所在铅垂面的距离不大于磁性辊13的半径;所述磁性辊13外侧设有接料板22,接料板22位于第二过滤箱21上方,并位于所述主传动辊7下方;沿着接料板22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221,所述刮板221接触在磁性辊13的圆周面上;所述主传动辊7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磁性辊13;所述第二过滤箱21的外壁设有排液接20口,第二过滤箱21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排出到排液接口20中的排液装置。

冷却液从第一蓄液箱1的进液接口2进入第一蓄液箱1,经第一过滤箱4的传送带过滤后进入第二蓄液箱9中,第二蓄液箱9中的冷却液通过位于第二过滤箱21进液口上方的导液槽92流入第二过滤箱21中;冷却液的整个流动过程完全依靠重力作用,从高到低往下流,无需额外提供动力输送,大大的节约了能耗。

对于从冷却液中分离出的废渣,则利用传送带与磁性辊13两个过滤部件进行边过滤边排渣:传送带不仅能对冷却液进行过滤,还能将废渣排放到接料板22上;接料板22上的刮板221能够利用其与磁性辊13之间的相对转动将磁性辊13上吸附的废渣刮除,然后通过接料板22排出循环系统;实现了边过滤边排渣,不仅提高了排渣效率,而且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排渣装置,并且简化了结构,大大节约了能源。

磁性辊13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92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13的轴心线与导液槽92出口边缘所在铅垂面的距离不大于磁性辊13的半径。这样,能够保证从导液槽92出来的冷却液直接流淌在磁性辊13上进行过滤。

主传动辊7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磁性辊13。这样,能够避免传送带与磁性辊13直接产生漏隙,避免废渣从漏隙中进入第二过滤箱21中,并且是保证废渣能着落到接料板22上的前提。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性辊13的轴线位于主传动辊7轴线的内侧。这样,从传送带上落下的废渣能够直接落在接料板22上,而不会落在磁性辊13上,减轻磁性辊13的负担,避免重复过滤。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主传动辊7位于从传动辊6斜上方;所述第一蓄液箱1底面为平行于传送带的斜底面,所述斜底面下端设有位于传送带正上方的第一出液口3。这样,第一蓄液箱1的斜底面对冷却液起到导流的作用,斜底面上的第一出液口3则起到限流的作用,使得冷却液能够平缓定量的流动到第一过滤箱4的传送带上,使得传送带能够规律有序的对冷却液进行过滤。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滤箱4下端为不设底面的敞口,从而通过敞口与第二蓄液箱9连通。这样,使得冷却液能够快速大量的进入第二蓄液箱9内,使第二蓄液箱9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积累较多冷却液,以满足机床对冷却液的供应量需求。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蓄液箱9前端面上端设有第二出液口91;所述导液槽92为开口向上的凹槽,且位于第二出液口91下方;导液槽92从第二蓄液箱9到第二过滤箱21方向往下倾斜。第二蓄液箱9能够通过沉降废渣对冷却液进行间接过滤,由于第二出液口91位于第二蓄液箱前端面上端,那么从第二出液口91流出的便是上层更为清澈的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导液槽92泻流到磁性辊13上,再经过磁性辊13的吸附过滤,能够获得优良的过滤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液装置为水轮19;所述水轮19正对排液接口20设置,水轮19通过设置在第二过滤箱21一侧的电机18驱动;所述电机18的输出轴17上还配合连接有第一带轮16;所述磁性辊13通过转轴12与第二过滤箱2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2两端均外伸出第二过滤箱21的两侧面,转轴12与电机18同侧的一端上配合连接有第二带轮15,第一带轮16通过第一皮带14向第二带轮15输送动力。这样,采用水轮19作为排液装置,与水泵相比,不会造成堵塞;电机18在驱动水轮19转动的同时,也一并驱动第一带轮16转动,从而带动磁性辊13同步转动,实现了水轮与磁性辊的联动,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性辊13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有第三带轮11;所述主传动辊7与第三带轮11同侧的一端配合连接有第四带轮8,第三带轮11通过第二皮带10向第四带轮8输送动力;所述第一过滤箱4前端相对于第四带轮8的一侧连接有立板,主传动辊7相对于第四带轮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立板上。这样,在磁性辊13转动的同时,第三带轮11也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四带轮8转动,第四带轮8再带动主传动辊7转动,实现了磁性辊13与主传动辊7的联动,也即是磁性辊13与传送带的联动,再加上水轮19与磁性辊13的联动,实现了采用一台电机进行联动控制,约了成本,简化了结构,并且全部采用带传动,传动平稳,噪声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过滤箱21内设有将其分隔为前箱与后箱的隔板,隔板上端设有连通前箱与后箱的第三出液口;所述排液装置安装在前箱内,所述磁性辊13安装在靠近后箱的后端面处;所述排液接口20设置在前箱的前端面。这样,通过隔板将第二过滤箱21分隔为前箱与后箱,冷却液经磁性辊13过滤后不会直接被排液装置排出,还需先在后箱中通过沉降作用进行间接过滤,然后再通过第三出液口排入到前箱中,再由前箱中的排液装置排出,大大提高对冷却液的过滤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箱上端为敞口,接料板22遮盖并固定在敞口上;所述前箱上可拆卸连接有箱盖。这样,接料板22能作为后箱的箱盖,起到阻挡废渣进入后箱的作用,后箱上无需再设置单独的箱盖;前箱上设置箱盖可避免冷却液受到外界污染,箱盖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清理和维修内部的排液装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带5上间隔设有挡板条51,挡板条51的长度方向沿着输送带5的宽度方向。输送带5上的挡板条51使得废渣在从传送带下端向上端输送时,不会滑落到传送带下端,保证废渣能顺利输送到传送带上端,从而废渣能够从传送带上端跌落到接料板22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接口2以及排液接口20均为管状。这样,方便采用管路来连接进液接口和排液接口,十分清洁卫生。

本发明的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多级过滤,并且将直接过滤与间接过滤相结合,过滤效果优良,同时还实现了边过滤边排渣,过滤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