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736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于强光手电筒及高容量移动电源的壳体,其传统做法是用车床人工或者自动加工。这种加工方式需耗费极大的时间及人工成本,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材料损失严重。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材料损耗。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包括凹模和凸模,所述凹模包括第一模具座,所述第一模具座上设置有若干凹模面,若干所述凹模面通过设置在第一模具座上的第一沟槽相互连通,所述凸模包括第二模具座,所述第二模具座上设置有与该凹模面相互配合的凸模面,若干所述凸模面通过设置在第二模具座上的第二沟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相互配合构成孔道。

进一步地,所述凹模面包括第一凹模面、第二凹模面、第三凹模面和第四凹模面;所述凸模面包括第一凸模面、第二凸模面、第三凸模面和第四凸模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模面、第二凹模面、第三凹模面、第四凹模面、第一凸模面、第二凸模面、第三凸模面和第四凸模面均为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模面、第二凹模面的顶部各设置有一矩形凹槽,所述第四凹模面的顶部设置有柱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凹模面的左侧及后侧各连通有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三凸模面上连接有与该条形凹槽相配合的条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座和第二模具座上均设置有分模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极大的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材料损失,并且一次成型,次品少,瑕疵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中的凹模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凹模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图1所示的凹模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图1所示的凹模的左视图;

图5是根据图1所示的凹模的右视图;

图6是根据图1所示的凹模的A向剖视图;

图7是根据图1所示的凹模的B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中的凸模的主视图;

图9是根据图8所示的凸模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图8所示的凸模的仰视图;

图11是根据图8所示的凸模的左视图;

图12是根据图8所示的凸模的右视图。

图中:

1、第一模具座;2、第一凹模面;3、第二凹模面;4、第三凹模面;5、第四凹模面;6、第一沟槽;7、第二沟槽;8、第二模具座;9、第一凸模面;10、第二凸模面;11、第三凸模面;12、第四凸模面;13、分模面;14、矩形凹槽;15、柱形凹槽;16、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强光手电筒高容量移动电源二合一制造模具,包括凹模和凸模,所述凹模包括第一模具座1,所述第一模具座1上设置有若干凹模面,若干所述凹模面通过设置在第一模具座1上的第一沟槽6相互连通,所述凸模包括第二模具座8,所述第二模具座8上设置有与该凹模面相互配合的凸模面,若干所述凸模面通过设置在第二模具座8上的第二沟槽7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沟槽6和第二沟槽7相互配合构成孔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模面包括第一凹模面2、第二凹模面3、第三凹模面4和第四凹模面5;所述凸模面包括第一凸模面9、第二凸模面10、第三凸模面11和第四凸模面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模面2、第二凹模面3、第三凹模面4、第四凹模面5、第一凸模面9、第二凸模面10、第三凸模面11和第四凸模面12均为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模面2、第二凹模面3的顶部各设置有一矩形凹槽14,所述第四凹模面5的顶部设置有柱形凹槽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模面4的左侧及后侧各连通有一条形凹槽16,所述第三凸模面11上连接有与该条形凹槽16相配合的条形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座1和第二模具座8上均设置有分模面13。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凹模面2、第二凹模面3用于制造强光手电筒壳体,第二凹模面3、第三凹模面4用于制造两种不同规格的移动电源壳体。

每个凹模面以及与其配合的凸模面共同构成一模锻腔,每个凹模面中均有一部分与第一模具座1的边缘连通,每个凸模面中均有一部分与第二模具座8的边缘相连,此种结构设计可使模锻腔与模具座的边缘连通,从而便于锻造过程中的排气以及多余锻坯的挤出。

多个模锻腔通过孔道相互连通,孔道用于使多个模锻腔内的气压保持一致,避免模具工作时,由于模锻腔内气压不同导致第一模具座1和第二模具座8上的一部分区域无法紧密接触,从而造成的部分壳体锻造失败的问题。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锻坯放入凹模面内,然后通过凸模面与凹模面的挤压作用使锻坯成型,多余的锻坯从第一模具座1和第二模具座8的边缘挤出,最后将多余的锻坯切掉后,将成型的锻坯移往下一道工序。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极大的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材料损失,并且一次成型,次品少,瑕疵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