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围板冲压成形的拉延模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023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围板冲压成形的拉延模面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前围板冲压成形的拉延模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冲压件主要采用冷冲压成形,其成形过程主要包括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艺内容,而冲压件拉延工艺将直接影响制件成形效果及产品最终质量,如冲压件是否有起皱、开裂、修边止口不齐等质量问题。

拉延模具通常是由凸模、凹模、压边圈三大部分构成,拉延过程中通过上模和压边圈先坯料周圈压紧,然后共同向下运动,凸模再将坯料拉伸变形,形成最终的产品形状。

修边模具通常由下模镶块、压料板、上模镶块等组成,修边过程中压料板将工序件压在下模镶块上,通过上模镶块与下模镶块作用完成修边。

翻边模具通常由下模镶块、压料板、上模镶块等组成,翻边过程中压料板将工序件压在下模镶块上,通过上模镶块与下模镶块作用完成翻边。

前围板通过拉延成形、修边、翻边工艺完成冲制,图1、图2为该冲压件的拉延模面结构,具体结构:制件01、第一圆角02、第二圆角05、顶部补充面03、第三圆角06、斜面04、第四圆角及压料面07。制件的翻边部分摊平在顶部补充面上,通过第一圆角和和二圆角与制件过度连接,顶部补充面与压料面之间通过第三圆角06、斜面04、第四圆角连接。

成形过程:板料通过拉延成型后,经过修边工序沿修边线将除制件外的补充部分修剪掉后,此后经过翻边工序沿第一圆角与第二圆角的下部切点进产品行翻边08,至此完成前围板的冲制。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在拉延工序的顶部补充面为按产品方向延伸,在修边工序中对于带豁口的翻边处处理时存在缺陷,其修边方向为冲压方向,此种方法使修边后的翻边立面即修边横向部位09边缘留出较锋利的尖角010,易划伤操作人员,且涂装后产品此处易发生锈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围板冲压成形的拉延模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翻边豁口处修边止口出现尖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前围板冲压成形的拉延模面结构,包括制件、第一圆角部、第二圆角部、顶部补充面、斜面及压料面;

所述制件、所述第一圆角部、所述第二圆角部、所述顶部补充面、所述斜面及所述压料面顺序平滑连接;

所述顶部补充面包括下凹部、修边平面及上凸部;所述下凹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角部平滑连接,所述下凹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修边平面的一端平滑连接,所述上凸部的一端与所述修边平面的另一端平滑连接,所述上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斜面平滑连接。

所述下凹部及所述上凸部均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下凹部与所述上凸部之间的修边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4度。

所述修边平面的宽度为以修边线为中心,且修边平面的一边距离所述修边线6mm。

还包括第三圆角部和第四圆角部;

所述第三圆角部设置于所述上凸部与所述斜面之间;

所述第四圆角部设置于所述斜面与所述压料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顶面补充面上设置下凹部、修边平面及上凸部,使得修边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减小,使得翻边豁口处修边止口的夹角增大,即提高了修边质量,也能够避免划伤及产生锈蚀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方案拉延模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方案拉延模面剖视图;

图3为修改边刃口示意图;

图4为修边横向部位修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延模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放大图;

图7为豁口处顶部补充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制件,02第一圆角,03顶部补充面,04斜面,05第二圆角,06第三圆角,07压料面,08产品翻边,09修边横向部位,010尖角,1制件,2顶部补充面,3压料面,4第二圆角部,5上凸部,6下凹部,7斜面,8第三圆角部,9第四圆角部,10修边平面,11第一圆角部,R1圆角,R2圆角,13原修边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前围板冲压成形的拉延模面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包括制件1、第一圆角部11、第二圆角部4、顶部补充面2、斜面7及压料面3。

制件1、第一圆角部11、第二圆角部4、顶部补充面2、斜面7及压料面3顺序平滑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

顶部补充面2包括下凹部6、修边平面10及上凸部5;下凹部6的一端与第二圆角部4平滑连接,下凹部6的另一端与修边平面10的一端平滑连接,上凸部的一端与修边平面的另一端平滑连接,上凸部5的另一端与斜面7平滑连接。

下凹部6及上凸部5均为圆弧形结构,其中下凹部的圆弧结构为圆角R1,上凸部的圆弧形结构为圆角R2。

下凹部与上凸部之间的修边平面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4度,这样修边刃口与修边平面10之间的夹角与原修边平面13与水平面的夹角相比增大,在修边后,修边横向部位修边止口的角度相对增加,这样减小了对操作人员伤害的风险。

修边平面10的宽度为以修边线为中心,且修边平面的一边距离修边线6mm,即修边平面的宽度为12mm。

还包括第三圆角部8和第四圆角部9;第三圆角部8设置于上凸部5与斜面7之间;第四圆角部9设置于斜面7与压料面3之间。

实施过程:

拉延成形时,坯料放在压边圈上,上模与压边圈先将坯料周圈压料面部分压紧,然后随着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凹模与压边圈共同向下运动,凸模与坯料接触开始成形,成形时将翻边豁口处顶部补充部位的下凹部、上凸部及修边平面拉出。

修边工序在修边平面部位对豁口处进行修边,翻边工序将修边后的豁口处翻下得到产品形状。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