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中心专用刀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2736阅读:2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中心专用刀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加工中心专用刀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加工中心主轴只能安装一把刀具,工件的外圆及倒角需要分开单独的工序加工,速度较慢,效率较低,且倒角加工需要人工操作,由于员工操作的误差,产品质量不一致,不易控制,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工中心专用刀柄,其可同时加工外圆及倒角,操作方便,节约了加工成本和时间,产品质量稳定。

一种加工中心专用刀柄,包括柄部及连接柄部的加工部,加工部包括托部及分别连接托部两侧的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之间设有加工槽;第一延伸端设有第一压紧螺钉及连接第一压紧螺钉的外圆刀具,外圆刀具伸出第一延伸端外部朝向加工槽;第二延伸端设有第二压紧螺钉及连接第二压紧螺钉的倒角刀具,倒角刀具伸出第二延伸端外部朝向加工槽。

上述加工中心专用刀柄,使用时,将柄部连接机床主轴,将工件置于加工槽内,外圆刀具的端部与工件需要加工外圆的预设位置对应,倒角刀具的端部与工件需要加工倒角的预设位置对应,机床主轴转动,带动柄部转动,进而带动加工部转动,外圆刀具与倒角刀具同时进行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加工成本和时间,且操作方便,无需人工加工外圆或倒角,产品质量一致,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托部、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连接后呈U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圆刀具为PCD刀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倒角刀具为PCD刀具。

一种加工中心专用刀柄,包括柄部及连接柄部的加工部,加工部包括托部及分别连接托部两侧的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之间设有加工槽,托部、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连接后呈U形,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相对设置;第一延伸端设有第一压紧螺钉及连接第一压紧螺钉的外圆刀具,外圆刀具伸出第一延伸端外部朝向加工槽;第二延伸端设有第二压紧螺钉及连接第二压紧螺钉的倒角刀具,倒角刀具伸出第二延伸端外部朝向加工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工中心专用刀柄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加工中心专用刀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加工中心专用刀柄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加工中心专用刀柄10,用于同时加工工件20的外圆及倒角。所述加工中心专用刀柄10包括柄部11及连接柄部11的加工部。

本实施例中,加工部包括托部12及分别连接托部12两侧的第一延伸端13及第二延伸端16,第一延伸端13及第二延伸端16之间设有加工槽19。托部12、第一延伸端13及第二延伸端16连接后呈U形,加工槽19位于U形的中间部分,第一延伸端13及第二延伸端16相对设置。如此,对工件20的加工作用力分散均匀,避免加工过程中仅对工件20的同一侧作用,致使工件20的某一侧受力过重而损坏的问题。

第一延伸端13设有第一压紧螺钉14及连接第一压紧螺钉14的外圆刀具15,外圆刀具15伸出第一延伸端13外部朝向加工槽19。第二延伸端16设有第二压紧螺钉17及连接第二压紧螺钉17的倒角刀具18,倒角刀具18伸出第二延伸端16外部朝向加工槽19。

本实施例中,外圆刀具15及倒角刀具18均选用PCD刀具,PCD刀具即金刚石刀具,具有硬度高、抗压强度高、导热性及耐磨性好等特性,可在高速切削中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加工时,工件20放置于加工槽19内后,将工件20上升至加工位置,并卡进外圆刀具15及倒角刀具18之间。

上述加工中心专用刀柄10,与定位模具配合使用,使用时,将柄部11连接机床主轴,将工件20放置于定位模具上,并将工件20定位置于加工槽19内。外圆刀具15的端部与工件20需要加工外圆的预设位置对应,倒角刀具18的端部与工件20需要加工倒角的预设位置对应。机床主轴转动,带动柄部11转动,进而带动加工部转动,外圆刀具15与倒角刀具18同时进行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加工成本和时间,且操作方便,无需人工加工外圆或倒角,产品质量一致,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当需要对工件20的其他位置进行外圆及倒角加工时,可更换相应的加工中心专用刀柄10,并按上述方式对准加工位置即可,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