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除废料的抖动滑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240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清除废料的抖动滑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机床,具体是冲压机床上的一种用于清除废料的抖动滑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模具在冲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的排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落在下安装板或机台上,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通过人工清除掉,这种方式的废料清除效率极其低下,如果是连续模的话,还得派一个人专门守在机床旁边,投入的劳动量较大;另一种方式是在下垫脚之间放置特制的传送带,废料落在传送带上,然后通过其转动排出来,这种方式的废料清除效率极高,但成本和使用条件较高,因为传送带需要专门配置一个电动机,还使能耗提高,而且本方式要求模具下垫脚高度要大,否则,传送带伸不进到垫脚里面,无法使用。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实现全自动无人智能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的用于清除废料的抖动滑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清除废料的抖动滑料结构,包括凹模和浮料板,浮料板上下运动在凹模上,凹模上设有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下方设置有抖动除料组件,该抖动除料组件包括滑料槽,滑料槽上设有向外侧倾斜的滑料部,冲孔与滑料部上下对应;所述滑料槽传动连接浮料板,并随浮料板上下复位运动产生抖动;浮料板至少向上复位,并在复位状态下突起于凹模表面。冲压产生的废料从冲孔掉落在滑料槽上,在开合模的循环作用下,滑料槽上下往复运动产生抖动,从而使落在滑料槽上的废料排出,达到自动清除废料的功能。

所述浮料板下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以作用浮料板相对凹模向上弹性复位运动。

具体有以下方案:

方案一,所述浮料板与滑料槽之间设置有过渡杆,浮料板通过过渡杆作用滑料槽向下运动;所述滑料槽下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滑料槽通过第二弹性件向上复位运动。所述过渡杆顶端与浮料板相互触碰作用,过渡杆底端与滑料槽之间通过第一紧固单元相互连接。所述滑料槽下方固定有固定块,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滑料槽与固定块之间,并作用滑料槽向上弹性复位运动。

方案二,所述浮料板与滑料槽之间通过第二紧固单元相互连接,以使滑料槽随浮料板上下运动产生抖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抖动除料组件,实现冲压机床的全自动清除废料效果,而该抖动除料组件具体包括传动连接浮料板的滑料槽,借助浮料板在冲压过程中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滑料槽同样做上下往复运动,使其不停抖动,从而使落在滑料槽上的废料能通过抖动作用自动排出模具外,实现全自动清除废料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上述的抖动除料组件,可以取消专门的除料人员,使冲压机床完全实现全自动无人智能生产,降低劳动投入量,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冲压模具合模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上模组件局部剖视)。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下模组件合模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下模组件合模状态下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下模组件合模状态下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下模组件开模状态下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下模组件合模状态下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下模组件合模状态下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下模组件开模状态下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压料板7,压料板7上设置有冲头T;下模组件包括垫板1、凹模2、下模座11、垫脚12和安装板15,垫板1设置于凹模2与下模座11之间,垫脚12设置于下模座11与安装板15之间,并使下模座11与安装板15之间有间隙,凹模2上设有与冲头T上下对应的冲孔K,该冲孔K竖直连通下模座11与安装板15之间的间隙;凹模2上设置于浮料板3,该浮料板3上下往复运动设置。

参见图2-图5,下模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清除废料的抖动滑料结构,具体是:凹模2下方的间隙内设置有抖动除料组件,该抖动除料组件包括滑料槽16,滑料槽16两侧分别向外侧倾斜形成两滑料部1601,冲孔K与相应的滑料部1601上下对应,使冲压产生的废料F直接落在滑料部1601上;滑料槽16传动连接浮料板3,并随浮料板3上下运动产生抖动;浮料板3向上复位,并在复位状态下突起于凹模2表面,使压料板7可直接向下按压浮料板3。滑料槽16随浮料板3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形成抖动,抖动动作使滑料部1601上的废料F排出,实现自动清除废料F的效果。

进一步地,浮料板3底面贴合在下模座11表面,下模座11上加工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底部封闭有螺塞5,浮料板3下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以作用浮料板3相对凹模2向上弹性复位运动,该第一弹性件4为螺旋弹簧,其装配于上述第一通孔内,且至少部分突出下模座11表面与浮料板3接触;螺塞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于第一通孔内,通过转动螺塞5可调节第一弹性件4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调节弹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下模座11上加工有第二通孔,浮料板3与滑料槽16之间设置有过渡杆8,该过渡杆8贯穿在第二通孔内,且可上下滑动;合模时,浮料板3通过过渡杆8作用滑料槽16向下运动;滑料槽16下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0,开模时,滑料槽16通过第二弹性件10向上复位运动,此时滑料槽16通过过渡杆8顶起作用浮料板3。

进一步地,过渡杆8顶端与浮料板3相互触碰作用,过渡杆8底端与滑料槽16之间通过第一紧固单元18相互连接;该第一紧固单元18为螺钉,其由下往上插设于一套筒14内,套筒14顶端与滑料槽16之间设置有垫圈9,第一紧固单元18依次贯穿套筒14、垫圈9和滑料槽16后与过渡杆8底端螺接,第二弹性件10套设于套筒14外侧。

进一步地,安装板15对应滑料槽16下方的位置固定有固定块13,第二弹性件10设置于滑料槽16与固定块13之间,并作用滑料槽16向上弹性复位运动,第一紧固单元18贯穿固定块13,并相对往复滑动,固定块13通过第三紧固单元17固定在安装板15上。

工作原理

合模时,压料板7传力给浮料板3,浮料板3再传力到过渡杆8,使得过渡杆8连同滑料槽16一起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10分别压缩储能;开模时,在第一弹性件4作用下,使得浮料板3向上运动,在第二弹性件10作用下,使得滑料槽16和过渡杆8同时向上运动;通过开合模的循环作用,由于惯性,再加上滑料槽16的支点在中间,悬臂(滑料部1601)较长,使得滑料槽16不停抖动 ,从而致使掉落在滑料部1601上的废料F滑出。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图8,本用于清除废料的抖动滑料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浮料板3与滑料槽16之间通过第二紧固单元19相互连接,以使滑料槽16随浮料板3上下运动产生抖动。

具体是,下模座11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二紧固单元19由下往上依次贯穿滑料槽16和第三通孔后与浮料板3螺接,使彼此连接在一起。

工作原理

合模时,压料板7传力给浮料板3,浮料板3再传力到第二紧固单元19,使得第二紧固单元19连同滑料槽16一起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压缩储能;开模时,在第一弹性件4作用下,使得浮料板3、第二紧固单元19和滑料槽16同时向上运动;通过开合模的循环作用,由于惯性,再加上滑料槽16的支点在中间,悬臂(滑料部1601)较长,使得滑料槽16不停抖动 ,从而致使掉落在滑料部1601上的废料F滑出。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