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笔头的动力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69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工笔头的动力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头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笔头的动力头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圆珠笔笔头多为子弹头型笔头,子弹头型笔头,其传统的生产方法是用一根实心的不锈钢材料经过多道程序加工形成。具体地说,是将实心材料经底部倒角之后,从其内部开始钻中心孔,再经高速切削钻孔后,完成油墨通道以及切削后外圆,再经前端高速切削形成一定角度,并在顶端位置切削珠座孔及钻小孔,打通后端的油墨通道,最后将球珠嵌入球座孔。

然而上述笔头加工是将一根实心圆柱体金属杆加工成所需的笔头,经切削后会产生很多废料,造成材料浪费,生产成本高,并且加工复杂,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笔头的动力头装置,其能将空心金属管加工成笔头,节省了成本并且加工简单,工作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加工笔头的动力头装置,包括外套和主轴,所述主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外套内,所述主轴的上端设有锻造笔头的模具组件,所述主轴的下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传动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可沿主轴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模具体上设有第一锻槽,所述第二模具体上设有第二锻槽,第一锻槽和第二锻槽之间构成用于锻造笔头的锻槽,所述主轴与外套之间设有在主轴转动时可驱动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相互靠拢的驱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主轴转动设置在外套内,主轴的上端设有锻造笔头的模具组件,模具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沿主轴的直径方向设置,并能沿主轴的直径方向移动,在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相互靠拢时,第一模具体的第一锻槽与第二模具体的第二锻槽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锻槽,用于锻造笔头成型,第一锻槽和第二锻槽各成一半的锻槽设置,当主轴带动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转动至驱动块位置时,驱动块可驱动其中一个模具体向另一个模具体方向移动实现靠拢,驱动块也可同时驱动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相向移动实现靠拢,第一模具体的第一锻槽与第二模具体的第二锻槽相互配合,对空心金属管的端部进行旋锻加工,直至笔头成型,其能将空心金属管加工成笔头,节省了成本并且加工简单,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驱动块成偶数个设置,并沿主轴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块成偶数个设置,并沿主轴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两两驱动块相互对应,当主轴带动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转动至驱动块位置时,两块相互对应的驱动块分别抵压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驱动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相互靠拢,第一模具体的第一锻槽与第二模具体的第二锻槽相互配合,对空心金属管的端部进行旋锻加工,直至笔头成型;当主轴带动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转动至相邻两块驱动块之间的间隙位置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进行复位,便于下一对驱动块进行抵压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主轴的上端固定或一体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设有供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导向滑移的第一导向槽,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相反两侧的端部分别可与驱动块抵触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主轴的上端一体设置有安装座,外套成管状设置,便于空心金属管坯料伸入锻槽,安装座远离主轴的端面沿主轴的径向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的形状与第一导向槽适配,并能沿第一导向槽导向滑移,第一导向槽的两端部分别成开口设置,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的端部可伸出第一导向槽设置,便于驱动块抵压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驱动块成圆柱状或是球状设置,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设有若干个可容置驱动块的容置腔,所述保持架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外套上,所述保持架与固定架转动配合,所述外套对应安装座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固定架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一台阶的端面上,固定架的外侧面与外套的内壁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安装座上设有保持架,该保持架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外套上,外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台阶,固定架的下端面可抵靠在第一台阶的端面上,并且固定架的外侧面与外套的内壁过盈配合,实现固定架与外套的固定连接,保持架与固定架转动配合,保持架内设有若干个容置腔,驱动块分别设置在容置腔内,驱动块成圆柱状设置,也可成球状设置,驱动块在抵压模具体时,由于驱动块本身能够进行转动,驱动块在转动时,其可与固定架的内侧壁滚动配合,并能够带动保持架转动,不会出现驱动块卡死主轴的情况,不会影响主轴的转动,驱动块圆弧状的抵压侧面与模具体接触更加平滑,当完成一个旋锻操作后,立刻能进入下一个旋锻操作,加工稳定,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模具体包括第一锻模和第一锻子,所述第二模具体包括第二锻模和第二锻子,第一锻子,第一锻模,第二锻模和第二锻子沿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锻槽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分别设置在第一锻模的各个侧边上,第二锻槽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分别设置在第二锻模的各个侧边上,所述安装座与第一锻子之间设有限制第一锻子移动距离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安装座与第二锻子之间设有限制第二锻子移动距离的第二限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模具体包括第一锻模和第一锻子,第二模具体包括第二锻模和第二锻子,第一锻子,第一锻模,第二锻模和第二锻子沿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锻子与第一锻模相抵触,第二锻子与第二锻模相抵触,第一锻模和第二锻模成矩形块设置,第一锻模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有不同规格的第一锻槽,第二锻模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有不同规格的第二锻槽,需要加工不同尺寸的笔头时,可转动第一锻模和第二锻模,选择合适规格的第一锻槽和第二锻槽,第一锻子远离第一锻模的端部成弧形状设置,第二锻子远离第二锻模的端部成弧形状设置,使得驱动块抵压更加平滑,第一限位结构可限制第一锻子的滑移距离,避免第一锻子受离心力复位时,滑移的距离较远,不利于下一个驱动块与第一锻子抵压配合;第而限位结构可限制第而锻子的滑移距离,避免第而锻子受离心力复位时,滑移的距离较远,不利于下一个驱动块与第而锻子抵压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锻子上的第一凸块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直槽,所述第一直槽垂直于第一导向槽设置,并与第一导向槽相导通,所述第一凸块可沿第一直槽滑移,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锻子上的第二凸块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二直槽,所述第二直槽垂直于第一导向槽设置,并与第一导向槽相导通,所述第二凸块可沿第二直槽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锻子上的第一凸块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直槽,第一凸块分别由第一锻子的两侧面延伸设置,第一直槽垂直于第一导向槽,并与第一导向槽相导通,第一直槽的宽度大于第一凸块的宽度,第一凸块可沿第一直槽滑移,只需调整第一直槽的宽度即可调整第一锻子的滑移范围;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锻子上的第二凸块以及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二直槽,第二凸块分别由第二锻子的两侧面延伸设置,第二直槽垂直于第一导向槽,并与第一导向槽相导通,第二直槽的宽度大于第二凸块的宽度,第二凸块可沿第二直槽滑移,只需调整第二直槽的宽度即可调整第二锻子的滑移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限制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脱离安装座的主轴盖,所述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露出安装座的端面设置,所述主轴盖靠近安装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相适配的第二导向槽,所述主轴盖对应锻槽位置设有可供笔头伸入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主轴盖可通过旋接螺钉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露出安装座的端面设置,主轴盖靠近安装座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可沿第二导向槽滑移,主轴盖可限制第一模具体和第二模具体脱离安装座,空心金属管坯料可从主轴盖的通孔处伸入,进行旋锻加工,各部件安装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外套与主轴之间在靠近主轴的上端位置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外套与主轴之间在靠近主轴的下端位置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抵靠在安装座的下端面上,所述主轴上旋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设置在第一轴承远离安装座的一侧并抵靠在第一轴承的端面上,所述主轴上设有第二台阶,所述外套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二轴承移动的后盖,所述后盖将第二轴承抵靠在第二台阶的端面上,所述后盖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轴承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外套与主轴之间在靠近主轴的上端位置套设有第一轴承,外套与主轴之间在靠近主轴的下端位置套设有第二轴承,主轴的杆部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外套内,主轴上旋接有锁紧螺母,第一轴承一侧抵靠在锁紧螺母上,另一侧抵靠在安装座的下端面上,实现第一轴承的定位安装,主轴上设有第二台阶,第二轴承的一侧抵靠在第二台阶的端面上,第二轴承的另一侧抵压有后盖,实现对第二轴承的定位安装,后盖可随主轴一起转动,后盖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轴承垫片,起到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传动件为套设在主轴上的皮带轮,主轴通过旋接螺母实现对皮带轮的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皮带轮设于外套外,可由皮带带动,从而带动主轴转动,主轴的端部旋接有螺母,该螺母可将皮带轮抵压在后盖上,实现皮带轮随主轴一起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主轴沿其轴向设有通道,所述通孔和通道相互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主轴的通道与主轴盖的通孔相互导通,在旋锻时,会产生废料,对通道进行吹气操作,可将废料吹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组件与驱动块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轴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用于加工笔头的动力头装置,包括外套1和主轴2,主轴2可转动的设置在外套1内,主轴2的上端设有锻造笔头的模具组件,主轴2的下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传动件,模具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可沿主轴2的径向移动,主轴2的上端一体设置有安装座21,安装座21远离主轴2杆部的端面沿主轴的径向设有供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导向滑移的第一导向槽211,第一导向槽211的两端成开口设置,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相反两侧的端部分别伸出第一导向槽211设置,第一模具体上31设有第一锻槽311,第二模具体32上设有第二锻槽321,第一锻槽311和第二锻槽321之间构成用于锻造笔头的锻槽33,安装座21与外套1之间设有在主轴2转动时可驱动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相互靠拢的驱动块4,驱动块4可驱动其中一个模具体向另一个模具体方向移动实现靠拢,驱动块4也可同时驱动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相向移动实现靠拢,驱动块4成偶数个设置,并沿主轴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驱动块4两两相互对应,驱动块4成圆柱状设置,也可成球状设置,安装座21上设有保持架51,安装座21上设有供保持架51放置的凸台212,保持架51内设有若干个可容置驱动块4的容置腔511,保持架51通过固定架52安装在外套1上,保持架51与固定架52转动配合,外套1对应安装座2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台阶11,固定架52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一台阶11的端面上,固定架52的外侧面与外套1的内壁过盈配合,该驱动块4、保持架51和固定架52的结合可看作圆柱滚子轴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体31包括第一锻模312和第一锻子313,第二模具体32包括第二锻模322和第二锻子323,第一锻子313,第一锻模312,第二锻模322和第二锻子323沿第一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锻模312和第二锻模322成矩形块设置,第一锻模312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有不同规格的第一锻槽311,第二锻模322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有不同规格的第二锻槽321,安装座21与第一锻子313之间设有限制第一锻子313移动距离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锻子313上的第一凸块3131以及设置在安装座21上的第一直槽213,第一直槽213垂直于第一导向槽211设置,并与第一导向槽211相导通,第一凸块3131可沿第一直槽213滑移,安装座21与第二锻子323之间设有限制第二锻子323移动距离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锻子323上的第二凸块3231以及设置在安装座21上的第二直槽214,第二直槽214垂直于第一导向槽211设置,并与第一导向槽211相导通,第二凸块3231可沿第二直槽214滑移。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1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限制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脱离安装座21的主轴盖6,安装座21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214,主轴盖6可通过旋接螺钉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安装座21上,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露出安装座21的端面设置,主轴盖6靠近安装座21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模具体31和第二模具体32相适配的第二导向槽61,主轴盖6对应锻槽33位置设有可供空心金属管伸入的通孔62,主轴2沿其轴向设有通道22,通孔62和通道22相互导通,在旋锻时,会产生废料,对通道22进行吹气操作,可将废料吹掉。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1与主轴2之间在靠近主轴2的头部位置套设有两个第一轴承71,这两个第一轴承71相互抵触,第一轴承71为角接触球轴承,外套1与主轴2之间在靠近主轴2的尾部位置套设有第二轴承72,第二轴承72为深沟球轴承,第一轴承71抵靠在安装座21的端面上,主轴2上旋接有锁紧螺母81,锁紧螺母81设置在第一轴承71远离安装座21的一侧并抵靠在第一轴承71的端面上,主轴2上设有第二台阶23,外套1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二轴承72移动的后盖82,后盖82将第二轴承72抵靠在第二台阶23的端面上,后盖82与第二轴承72之间设有轴承垫片83。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为套设在主轴2上的皮带轮9,该皮带轮9设于外套1外,可由皮带带动,从而带动主轴2转动,主轴2的端部旋接有螺母84,该螺母84可将皮带轮9抵压在后盖82上,实现皮带轮9随主轴2一起转动。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