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车床加工是机械加工的一部份,主要有两种加工形式:一种是把车刀固定,加工旋转中未成形的工件;另一种是将工件固定,通过工件的高速旋转,车刀的横向和纵向移动进行精度加工。数控车床加工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
目前的车床加工设备多是固定结构,当需要对其高度进行调节时十分的不方便,且多数车床加工设备没有设置滚轮,当需要对设备进行移动时还需要借助其他的装置,从而导致工人不方便对设备进行使用,致使对工件的加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床加工设备,解决了目前的车床加工设备多是固定结构,当需要对其高度进行调节时十分的不方便,且多数车床加工设备没有设置滚轮,当需要对设备进行移动时还需要借助其他的装置,从而导致工人不方便对设备进行使用,致使对工件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床加工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板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的机身与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面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与连接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相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夹持板相互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的表面,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第二固定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三转轴的左端与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卡接在连接板的左侧面,所述连接板左侧面位于螺纹筒上方的位置卡接有两个第一滑套,且两个第一滑套内均套接有第一滑杆,且两个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滑杆均位于第一电动推杆的下方,所述连接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背面与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卡接在第二支撑板的正面,所述第二滑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刀具。
所述底板的下表面通过四个第三电动推杆与承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三电动推杆分别位于承载板上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承载块,且两个承载块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内套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底端与行走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机、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的尺寸大于承载板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形状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形状为矩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床加工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车床加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动推杆、夹持板、第二电机、螺纹筒、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第一电机工作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可以使第一转轴带动夹持板转动,从而便于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第一电动推杆工作时可以使两个夹持板相互远离或靠近,便于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可以使螺纹柱转动,从而可以使螺纹筒在螺纹柱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对刀具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电动推杆工作时可以控制刀具与工件接触或分离,从而可以对工件加工的深度进行控制,第三电动推杆伸长或缩短可以控制行走轮与地面的接触或分离,利用第三电动推杆的工作可以使底板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底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利用行走轮可以更方便的对底板进行移动,从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装置,从而可以使工人可以更方便的适应,从而可以提高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2)、该车床加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第一滑杆可以对连接板进行支撑,可以使螺纹筒更稳定的带动连接板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更稳定的对刀具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滑杆可以对刀具进行固定,当第二电动推杆工作时可以使刀具更稳定的与工件接触对工件进行加工。
(3)、该车床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承载板和摩擦垫,当摩擦垫与地面接触时可以更好的对承载板进行固定,利用承载板可以更好的对底板进行支撑和固定,同时当第三电动推杆工作时可以更好的对底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一轴承、5第一转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一电机、9支撑块、10第一电动推杆、11连接块、12第二轴承、13第二转轴、14夹持板、15第二电机、16第三齿轮、17第四齿轮、18第三转轴、19第三轴承、20螺纹柱、21螺纹筒、22连接板、23第一滑套、24第一滑杆、25第一支撑板、26第二支撑板、27第二电动推杆、28第二滑杆、29第二滑套、30刀具、31第三电动推杆、32承载板、33承载块、34第四轴承、35第四转轴、36行走轮、37蓄电池、38控制面板、39摩擦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床加工设备,包括底板1,通过设置底板1,可以对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进行支撑,可以更好的工件进行加工,底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底板1的形状为矩形,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的形状为矩形,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37,蓄电池37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板2的左侧面搭接,通过设置蓄电池37,方便第一电机8、第一电动推杆10、第二电机15、第二电动推杆27和第三电动推杆31用电进行工作,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工件进行加工,第一固定板2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4内套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板2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啮合,第二齿轮7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8输出轴,通过设置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齿轮7可以使第一齿轮6带动第一转轴5转动,从而可以使夹持板14转动,第一电机8的机身与支撑块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块9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板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3的左侧面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0与连接块1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推杆10,第一电动推杆10伸长或缩短时可以使两个夹持板14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工件夹紧固定,连接块11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12,第二轴承12内套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和第一转轴5相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夹持板14相互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夹持板14的形状为圆形。
底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机15的机身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5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6,通过设置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第三齿轮16可以使第四齿轮17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三转轴18带动螺纹柱20转动,从而可以使螺纹筒21在螺纹柱20的表面进行移动,第三齿轮16与第四齿轮17啮合,第四齿轮17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18的表面,第三转轴18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19,第三轴承19卡接在第二固定板3的左侧面,第三转轴18的左端与螺纹柱20的右端固定连接,螺纹柱20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筒21,通过设置螺纹柱20和螺纹筒21,当螺纹柱20转动时螺纹筒21可以在螺纹柱20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螺纹筒21带动连接板22进行移动,控制第二电机15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可以控制螺纹筒21的移动方向,螺纹筒21卡接在连接板22的左侧面,连接板22左侧面位于螺纹筒21上方的位置卡接有两个第一滑套23,且两个第一滑套23内均套接有第一滑杆24,且两个第一滑杆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滑杆24均位于第一电动推杆10的下方,通过设置第一滑杆24,第一滑杆24可以对连接板22进行支撑,可以使螺纹筒21更稳定的带动连接板2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更稳定的对刀具30的位置进行调节,连接板2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5和第二支撑板26,第一支撑板25和第二支撑板26的形状为矩形,第一支撑板25的背面与第二电动推杆2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推杆27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28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27,第二电动推杆27伸长或缩短时可以带动第二滑杆28移动,从而可以控制刀具30与工件的接触或分离,第二滑杆28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滑套29,第二滑套29卡接在第二支撑板26的正面,第二滑杆28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刀具30。
底板1的下表面通过四个第三电动推杆31与承载板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电动推杆31,第三电动推杆31伸长或缩短时可以控制行走轮36与地面的接触或分离,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底板1进行移动,同时可以对底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承载板32的下表面设置有摩擦垫39,摩擦垫39的尺寸大于承载板32的尺寸,通过设置承载板32和摩擦垫39,当摩擦垫39与地面接触时可以更好的对承载板32进行固定,利用承载板32可以更好的对底板1进行支撑和固定,同时当第三电动推杆31工作时可以更好的对底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且四个第三电动推杆31分别位于承载板32上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底板1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承载块33,且两个承载块33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第四轴承34,第四轴承34内套接有第四转轴35,第四转轴35的底端与行走轮3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3的右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38,控制面板38的输入端与蓄电池37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面板3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8、第一电动推杆10、第二电机15、第二电动推杆27和第三电动推杆3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控制面板38,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一电机8、第一电动推杆10、第二电机15、第二电动推杆27和第三电动推杆31的工作,从而可以更方便的对工件进行加工。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工件加工时,使工件处于两个夹持板14之间的位置,然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0伸长,从而可以使两个夹持板14相互靠近,当两个夹持板14对工件夹紧固定时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0停止工作,然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二电机15工作,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第三齿轮16带动第四齿轮17转动,从而可以使第四齿轮17啮合第三转轴18转动,从而可以使螺纹柱20转动,从而螺纹筒21可以在螺纹柱20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刀具30的位置进行移动,控制第二电机15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可以控制螺纹筒21在螺纹柱20表面的左右移动,从而可以使刀具30左右移动对刀具30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对刀具30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二电机15停止工作,然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一电机8工作,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齿轮7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转轴5带动夹持板14转动,从而可以使工件转动,然后通过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7伸长,第二电动推杆27使第二滑杆28在第二滑套29内向后移动,从而可以使刀具30与工件接触对工件进行加工,根据对工件加工的深度可以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电动推杆缩短,当对刀具30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7停止工作,当对工件加工完毕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一电机8停止工作,然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0缩短,当可以将工件取下时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0停止工作,当需要对底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三电动推杆31工作,第三电动推杆31缩短时可以使底板1向下移动,第三电动推杆31伸长时可以使底板1向上移动,当对底板1的位置调节完毕后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三电动推杆31停止工作,同时,当需要对底板1进行移动时,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三电动推杆31缩短使底板1向下移动,当行走轮36与地面接触且摩擦垫39与地面分离时通过控制面板38控制第三电动推杆31停止工作。
综上可得,该车床加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电机8、第一电动推杆10、夹持板14、第二电机15、螺纹筒21、第二电动推杆27和第三电动推杆31,第一电机8工作时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可以使第一转轴5带动夹持板14转动,从而便于刀具30对工件进行加工,第一电动推杆10工作时可以使两个夹持板14相互远离或靠近,便于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可以使螺纹柱20转动,从而可以使螺纹筒21在螺纹柱20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对刀具30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电动推杆27工作时可以控制刀具30与工件接触或分离,从而可以对工件加工的深度进行控制,第三电动推杆31伸长或缩短可以控制行走轮36与地面的接触或分离,利用第三电动推杆31的工作可以使底板1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底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利用行走轮36可以更方便的对底板1进行移动,从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装置,从而可以使工人可以更方便的适应,从而可以提高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同时,该车床加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滑杆24和第二滑杆28,第一滑杆24可以对连接板22进行支撑,可以使螺纹筒21更稳定的带动连接板2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更稳定的对刀具30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滑杆28可以对刀具30进行固定,当第二电动推杆27工作时可以使刀具30更稳定的与工件接触对工件进行加工。
同时,该车床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承载板32和摩擦垫39,当摩擦垫39与地面接触时可以更好的对承载板32进行固定,利用承载板32可以更好的对底板1进行支撑和固定,同时当第三电动推杆31工作时可以更好的对底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