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错装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但是现有的模具设备在组装的过程中,一般不具有防错功能,由于上模板和上垫板形状体积类似,容易导致上垫板和上模板顺序装反,由于模具一般体积较大,组装比较麻烦,一但发生组装错误,会严重影响到其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错装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错装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内部卡接有蓄电池组,所述上模座的一侧中部嵌接有警示灯,所述上模座与上模体之间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的顶端通过固定盘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导柱贯穿于上模体上开设的导柱孔中,所述上模体包括卸料板、上垫板、上模板和凸模板,所述卸料板、上垫板、上模板和凸模板之间相互分层叠加,所述导柱顶端的内壁嵌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警示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设置于上模体的顶端,所述凸模板设置于上模体的底端,所述上垫板和上模板设置于卸料板与凸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上垫板、上模板和凸模板上均开设有导柱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孔共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为第一导柱孔、第二导柱孔、第三导柱孔和第四导柱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柱孔到上模体的两个相邻边的最短边距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柱孔到上模体的最短边距比第二导柱孔、第三导柱孔和第四导柱孔到上模体的最短边距大50mm。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体的拐角处设置有圆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对上模体导柱孔进行合理的改进,即将其中一个导柱孔与上模体的边距多偏移50mm,为此可以有效防止上模体上的上模板和上垫板组装错误,并在压力传感器和和警示灯的配合下,在发生组装错误时,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为此可以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大大节省了组装时间,功能实用,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体;2、导柱孔;3、导柱;4、蓄电池组;5、警示灯;6、固定盘;7、上模座;8、压力传感器;9、圆角;101、卸料板;102、上垫板;103、上模板;104、凸模板;201、第一导柱孔;202、第二导柱孔;203、第三导柱孔;204、第四导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防错装模具,包括上模体1和上模座7,所述上模座7的内部卡接有蓄电池组4,所述上模座7的一侧中部嵌接有警示灯5,所述上模座7与上模体1之间连接有导柱3,所述导柱3的顶端通过固定盘6与上模座7固定连接,所述导柱 3贯穿于上模体1上开设的导柱孔2中,所述上模体1包括卸料板101、上垫板102、上模板103和凸模板104,所述卸料板101、上垫板102、上模板103和凸模板104之间相互分层叠加,所述导柱3顶端的内壁嵌接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警示灯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为此可以有效起到防错装的作用。
其中,所述卸料板101设置于上模体1的顶端,所述凸模板 104设置于上模体1的底端,所述上垫板102和上模板103设置于卸料板101与凸模板104之间。
其中,所述卸料板101、上垫板102、上模板103和凸模板 104上均开设有导柱孔2,实现部件之间的传动。
其中,所述导柱孔2共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为第一导柱孔201、第二导柱孔202、第三导柱孔203和第四导柱孔204。
其中,每个所述导柱孔2到上模体1的两个相邻边的最短边距均相等,使其受力安全,防止上模体1损坏。
其中,所述第一导柱孔201到上模体1的最短边距比第二导柱孔202、第三导柱孔203和第四导柱孔204到上模体1的最短边距大50mm,起到防错作用。
其中,所述上模体1的拐角处设置有圆角9,提高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错装模具,使用时,由于通过对上模体1上的导柱孔2进行合理的改进,即将第一导柱孔201与上模体1的边距多偏移50mm,若出现组装错误时,第一导柱孔201将不在一条直线上,导柱3将无法滑入,为此可以有效防止上模体1上的上模板103和上垫板104组装错误,并在压力传感器8和警示灯5的配合下,在发生组装错误时,起到一种警示作用,防止组装错误,为此可以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