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丝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LED(发光二极管)照明产业、光通讯行业、健康医疗产业中,钨钼及其合金可以作为LED芯片的热传导材料,光通讯芯片的热传导材料、也可以作为医疗领域X射线的准直光栅、探测器通道材料,另外也可以替代铅板作为环保的射线屏蔽材料使用,故对钨钼及钨钼合金的需求越来越大。钨钼属于稀有难熔金属,熔点高,因而通常是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
烧结是粉末冶金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烧结性能对钨钼合金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升烧结过程中材料的受热均匀性非常关键。除了工艺温度,烧结炉炉保温性能对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性能有重要影响外,炉内的炉芯管的温度分布均匀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在隧道式窑炉的炉芯管上的发热体通常通过缠绕加热丝实现,因此,炉芯管的外壁上缠绕的加热丝是否均匀以及炉芯管的外壁与加热丝的贴合是否紧密对于窑炉内温度的均匀性有着重要影响,并会直接影响到烧结后的钨钼合金板坯的可塑性。
在目前生产中,会将加热丝的一端固定在炉芯管上并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加热丝缠绕在炉芯管的外壁上,因而导致生产效率和缠绕精度都不高,尤其是人工缠绕的加热丝在炉芯管上的分布间距无法有效控制,导致炉芯管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不佳,进而直接影响到所烧结的钨钼合金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炉芯管的外壁上缠绕的加热丝的分布间距无法有效控制,导致炉芯管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不佳,进而直接影响到所烧结的钨钼合金材料的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丝缠绕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加热丝缠绕装置,其用于将加热丝缠绕于炉芯管的外壁上,所述加热丝缠绕装置包括: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炉芯管;
绕线丝杆,所述绕线丝杆的相邻两个螺牙之间用于容纳所述加热丝;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机构和绕线丝杆,以用于驱动所述绕线丝杆与所述固定机构分别沿各自的中心线同步转动,所述固定机构的中心线与所述绕线丝杆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通过该加热丝缠绕装置,使绕线丝杆上的加热丝能够随着旋转机构的转动而沿着绕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旋转机构还同步带动固定机构以及其固定的炉芯管转动,因而使加热丝能够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持续地缠绕至炉芯管的外壁上并使相邻加热丝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较佳地,所述加热丝缠绕装置还包括装置框架,所述固定机构和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装置框架,所述绕线丝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装置框架。
通过使绕线丝杆能够从装置框架上拆下,可进而使该加热丝缠绕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加热丝规格以及间距大小等要求更换对应尺寸的绕线丝杆,从而提升加热丝缠绕装置的通用性。
较佳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前压盘和后压盘,所述旋转机构连接至所述前压盘,所述前压盘和后压盘对向设置且分别沿所述固定机构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旋转连接于所述装置框架,以用于分别从两端固定所述炉芯管并驱动所述炉芯管沿所述固定机构的中心线旋转。
该结构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并且通过夹紧炉芯管的两端实现固定,相较于从炉芯管的单边进行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设置于所述前压盘和后压盘朝向所述炉芯管的一侧,所述弹簧压板用于在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所述炉芯管时直接抵靠于所述炉芯管的两端。
固定装置的前压盘与后压盘可通过弹簧压板与炉芯管接触并抵靠,从而通过弹簧压板向炉芯管的两端施加预压力,使炉芯管能够被更牢固地固定在固定机构上。
较佳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手柄和连接轴,所述旋转手柄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至所述前压盘,所述连接轴旋转连接至所述装置框架。
该旋转机构通过连接轴使前压盘实现与装置框架之间的连接与旋转,而旋转手柄则用于使固定机构和绕线丝杆同步转动。
较佳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链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固定机构,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绕线丝杆,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配合,以使所述绕线丝杆与所述固定机构同步转动。
相较于其他的传动方式,链条传动具有传动效果稳定且精确的特点,十分适合运用在该加热丝缠绕装置上。
较佳地,所述装置框架包括轴承座,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轴承座。
通过设置轴承座可提高旋转机构驱动固定机构转动的顺滑程度,提升该加热丝缠绕装置的使用便捷度。
较佳地,所述加热丝缠绕装置还包括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装置框架并连接至所述后压盘,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后压盘相对所述前压盘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杆和螺纹座,所述螺纹座固定于所述装置框架,所述调整螺杆旋转连接于所述后压盘并与所述螺纹座啮合,通过旋转所述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驱动所述后压盘沿所述固定机构的中心线的方向前后移动。
该结构通过调整螺杆与螺纹座之间相啮合的方式调整调整螺杆相对于装置框架的距离,进而实现对后压板前后距离的调整,由于螺杆具有自锁的特性,因此在没有外力转动调整螺杆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调整螺杆以及后压盘对前压盘的压紧力,使前压盘与后压盘对炉芯管保持夹紧状态,从而使该固定机构的可靠性更高。
较佳地,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直线导轨和直线滑块,所述直线导轨固定于所述装置框架,所述直线滑块沿所述固定机构的中心线的方向滑设于所述直线导轨且所述调整螺杆通过所述直线滑块连接至所述后压盘。
调整螺杆通过直线滑块连接至后压盘,使直线滑块实现对后压盘进行定位。该结构可避免后压盘直接连接在的调整螺杆上时,由于调整螺杆与螺纹座之间的啮合间隙而导致调整螺杆沿调整方向以外的方向发生窜动,进而影响后压盘稳定性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加热丝缠绕装置通过使绕线丝杆上的加热丝能够随着旋转机构的转动而沿着绕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旋转机构还同步带动固定机构以及其固定的炉芯管转动,使加热丝能够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持续地缠绕至炉芯管的外壁上并使相邻加热丝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从而可提升炉芯管的温度分别均匀性,进而提高所烧结的钨钼合金材料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丝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炉芯管安装在加热丝缠绕装置上。
附图标记说明:
加热丝缠绕装置1
固定机构2,前压盘21,后压盘22,直线导轨23,直线滑块24
绕线丝杆3,丝杆座31
旋转机构4,旋转手柄41,连接轴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
装置框架5,轴承座51
调整机构6,调整螺杆61,螺纹座62
加热丝7
炉芯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丝缠绕装置1,其用于在加热丝7的一端固定在炉芯管8上之后,将该加热丝7均匀地缠绕在炉芯管8的外壁上,该加热丝缠绕装置1包括有固定机构2、绕线丝杆3以及旋转机构4。其中,固定机构2用于固定炉芯管8,而绕线丝杆3上任意相邻的两个螺牙之间用于容纳带缠绕的加热丝7,旋转机构4则分别连接在固定机构2和绕线丝杆3上,从而驱动绕线丝杆3与固定机构2分别沿着各自的中心线同步转动,而固定机构2的中心线与绕线丝杆3的中心线之间相互平行。
通过该加热丝缠绕装置1,使绕线丝杆3上的加热丝7能够随着旋转机构4的转动而沿着绕线丝杆3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旋转机构4还同步带动固定机构2以及其固定的炉芯管8转动,因而使加热丝7能够在旋转机构4的带动下持续地缠绕至炉芯管8的外壁上并使相邻加热丝7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此外,在通过加热丝缠绕装置1来缠绕加热丝7时,还可通过外力预先将加热丝7拉紧,这样,所缠绕在炉芯管8上的加热丝7能够保持紧密贴合在炉芯管8的外壁上,从而进一步提升加热丝7的缠绕质量。
该加热丝缠绕装置1还包括有一装置框架5,固定机构2和旋转机构4均固定在该装置框架5上,而绕线丝杆3则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装置框架5上,通过使绕线丝杆3能够从装置框架5上拆下,进而使该加热丝缠绕装置1能够适应不同的加热丝7规格以及间距大小等要求更换对应尺寸的绕线丝杆3,从而提升加热丝缠绕装置1的通用性。此外,绕线丝杆3与装置框架5之间的连接固定位置也能过根据需要改变,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绕线丝杆3的丝杆座31与装置框架5之间通过若干的长腰孔连接,通过固定在长腰孔不同的位置上,使绕线丝杆3与固定装置及炉芯管8之间间距能够改变,以适应于不同直径的炉芯管8,提升该加热丝缠绕装置1的加热丝7缠绕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包括有前压盘21和后压盘22,旋转机构4连接在前压盘21上,且前压盘21和后压盘22对向设置并分别沿固定机构2的中心线方向旋转连接至装置框架5上,从而使固定机构2通过前压盘21和后压盘22实现对炉芯管8的夹紧固定,并使其能够随固定机构2一起相对装置框架5转动。该结构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并且通过夹紧炉芯管8的两端实现固定,相较于从炉芯管8的单边进行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该固定装置还包括有弹簧压板(图中未示出),弹簧压板共两块,分别设置在前压盘21上朝向于后压盘22的一侧以及后压盘22上朝向于前压盘21的一侧,从而使前压盘21与后压盘22通过夹紧的方式固定炉芯管8的两端时,前压盘21与后压盘22能够通过弹簧压板与炉芯管8接触并抵靠,从而通过弹簧压板向炉芯管8的两端施加预压力,使炉芯管8能够被更牢固地固定在固定机构2上。此外,该固定装置的弹簧压板也可被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替代,例如橡胶垫等。
旋转机构4则包括有旋转手柄41和连接轴42,旋转手柄41通过连接轴42连接至前压盘21,且连接轴42旋转连接至装置框架5。该旋转机构4通过连接轴42使前压盘21实现与装置框架5之间的连接与旋转,而旋转手柄41则用于使固定机构2和绕线丝杆3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4是采用旋转手柄41的形式实现手动转动炉芯管8的功效,然而还存在其他用于驱动固定机构2和绕线丝杆3转动的现有技术,并且这些实现转动的方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该旋转机构4还包括有链条(图中未示出)、第一齿轮43和第二齿轮44,其中,第一齿轮43连接在固定机构2上,而第二齿轮44连接在绕线丝杆3上,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齿轮43和第二齿轮44上,通过链条对第一齿轮43和第二齿轮44的配合,实现绕线丝杆3与固定机构2同步转动的效果。相较于其他的传动方式,链条传动具有稳定且精确等特点,十分适合运用在该加热丝缠绕装置1上。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框架5包括轴承座51,旋转机构4的连接轴42通过穿在轴承座51内实现与装置框架5的旋转连接。通过设置轴承座51可提高旋转机构4驱动固定机构2转动的顺滑程度,提升该加热丝缠绕装置1的使用便捷度。
加热丝缠绕装置1还包括有调整机构6,调整机构6设置在装置框架5并连接在后压盘22上,该调整机构6用于调整后压盘22相对于前压盘21的距离,从而实现前压盘21和后压盘22对炉芯管8的固定。
其中,调整机构6包括有调整螺杆61和螺纹座62,螺纹座62固定在装置框架5上,而调整螺杆61则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连接至后压盘22并与螺纹座62啮合。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旋转调整螺杆61,可改变调整螺杆61相对于螺纹座62以及装置框架5的前后距离,从而使调整螺杆61驱动后压盘22沿着固定机构2中心线的方向前后移动,以实现对后压盘22前后距离的调整。该结构通过调整螺杆61与螺纹座62之间相啮合的方式调整调整螺杆61相对于装置框架5的距离,进而实现对后压板前后距离的调整,由于螺杆具有自锁的特性,因此能够没有外力旋转调整螺杆61的情况下保持调整螺杆61以及后压盘22对前压盘21的压紧力,从而使该固定机构2的可靠性更高。
此外,固定机构2还可包括有直线导轨23和直线滑块24,直线导轨23固定在装置框架5上,而直线滑块24则沿固定机构2中心线的方向在直线导轨23上滑动。调整螺杆61通过直线滑块24连接至后压盘22,使直线滑块24实现对后压盘22进行定位。该结构可避免后压盘22直接连接在的调整螺杆61上时,由于调整螺杆61与螺纹座62之间的啮合间隙而导致调整螺杆61沿调整方向以外的方向发生窜动,进而影响后压盘22稳定性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