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床及其刀具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钢切断刀架是金属切削刀具的辅助装夹工具,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广泛。目前,常见的切断刀具夹持装置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体结构设置,中部设置开槽结构;另一种是上下分离式结构。将切断刀具装入夹持机构,并利用螺钉实现夹紧。由于切断刀具与夹持装置之间可能存在配合间隙,并考虑到夹紧方式和刚性等问题,极易导致刀具装载时装载不稳或出现装载倾斜等偏差,在固定后出现挤压刀具或使刀具变形等情况,加工时由于刀具不稳还可能导致刀具颤动等问题,刀具损害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刀具装载不稳导致刀具颤动、损害刀具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床及其刀具夹持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刀具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设有第一装载部;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设有与第一装载部对应设置的第二装载部,第一装载部和第二装载部形成装载槽;及弹性件,弹性件设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弹性件的两端分别用于抵压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
上述刀具夹持装置,通过弹性件的设置,当需要夹持刀具时,调节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间距,使装载槽的槽口变大,这样使刀具更便于在装载槽内配合和卡位,弹性件抵压第一夹持件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始终可调,当刀具最终与装载槽配合卡固后,紧固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从而将刀具装载于装载槽,提高装载精度,避免刀具装载不稳导致后期加工时刀具颤动,损害刀具等问题。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的一端与第二夹持件可拆卸连接、并用于紧固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紧固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件可伸缩设置,紧固件另一端的端部还设有限位部。紧固件用于连接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刀具装载后紧固件紧固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未紧固时,第一夹持件可沿紧固件的径向移动,从而调节装载槽的大小,便于刀具配合安装,提高安装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设有伸缩孔,紧固件的另一端呈伸入伸缩孔设置,限位部的截面尺寸大于伸缩孔的半径。伸缩孔的设于便于第一夹持件沿紧固件的径向方向移动,限位部限制第一夹持件的移动、并顶压第一夹持件无法脱离紧固件,进而实现弹性件对第一夹持件的抵压、并实现装载槽的大小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槽口朝第一夹持件开设,弹性件的一端设于第二安装槽的槽内,弹性件的另一端呈抵压第一夹持件设置。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弹性件的一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还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对应设置,弹性件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安装槽内。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对应设置,使弹性件不容易产生倾斜,避免弹性件抵压第一夹持件使产生倾斜力导致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产生错位等问题影响刀具安装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设有至少两个,弹性件与第二安装槽对应设有至少两个。两个或多个第二安装槽及弹性件的设置提高抵压受力均匀性,提高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刀具装载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夹持件设有与第一定位部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提高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配位精度,使紧固后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无安装偏差等问题,提高安装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口,第二定位部包括与定位槽口对应设置的定位凸起。定位槽口和定位凸起加工简单方便,装配快捷,提高安装效率和配合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螺钉,弹性件包括弹簧。螺钉和弹簧不仅能够满足装配需求,还成本低廉。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机床,包括机床本体;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刀具夹持装置,刀具夹持装置设于机床本体;及刀具,刀具设于装载槽。
上述机床,通过刀具夹持装置的设置,刀具装载于装载槽,刀具的安装精度得到了提高,从而避免了机加工时刀具颤动、固定不稳等问题,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刀具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100、第一夹持件,110、第一装载部,120、伸缩孔,130、第一定位部,200、第二夹持件,210、第二装载部,220、紧固孔,230、第二定位部,300、弹性件,40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具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100,第一夹持件100设有第一装载部110;第二夹持件200,第二夹持件200设有与第一装载部110对应设置的第二装载部210,第一装载部110和第二装载部210形成装载槽;及弹性件300,弹性件300设于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之间,弹性件300的两端分别用于抵压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
通过弹性件300的设置,当需要夹持刀具时,调节第一夹持件100与第二夹持件200之间的间距,使装载槽的槽口变大,这样使刀具更便于在装载槽内配合和卡位,弹性件300抵压第一夹持件100使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之间的距离始终可调,当刀具最终与装载槽配合卡固后,紧固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从而将刀具装载于装载槽,提高装载精度,避免刀具装载不稳导致后期加工时刀具颤动,损害刀具等问题。
传统刀具安装时,刀具直接安装在机床的装载槽或夹持形成的装载槽,由于不可避免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等因素影响,刀具装载时会出现偏斜或安装不稳、与装载槽发生挤压卡位等问题,这种轻微的安装误差会在后续其他构件安装完成时进一步放大、并在加工时体现出来,如加工精度差、刀具转动产生倾斜、刀具颤动、损害刀具等问题,从而影响刀具的配合精度和机床加工精度,也增大了机床使用成本和刀具更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件300的设置,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在紧固时首先预固定,第一夹持件100能够相对第二夹持件200发生相对移动,即通过挤压弹性件300或弹性件300抵压第二夹持件200进行伸缩、从而调节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装载槽的槽口大小,当刀具在适合安装的装载槽内匹配完好并安装完成后,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紧固、并完成刀具的装载,从而避免了刀具安装不稳等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100与第二夹持件200可通过多种结构实现可伸缩及固定。如第二夹持件200设置有滑槽,第一夹持件100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轨,两者配合限位并滑移,第二夹持件200的滑槽端部设有可调节的限制第一夹持件100滑移距离的部位,弹性件300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之间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弹性件300的两端分别抵压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安装时,弹性件300抵压第一夹持件100使呈现出一定槽口大小的装载槽,进而安装刀具;刀具完成后,调节限制第一夹持件100滑移距离的部位并将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紧固,此时弹性件300进一步被压缩。
另外,第一装载部110和第二装载部210可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置,如设置呈卡槽结构等,装载槽的设置需要根据刀具的装载部位进行对应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紧固件400,紧固件400的一端与第二夹持件200可拆卸连接、并用于紧固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紧固件400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件100可伸缩设置,紧固件400另一端的端部还设有限位部。紧固件400用于连接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在刀具装载后紧固件400紧固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未紧固时,第一夹持件100可沿紧固件400的径向移动,从而调节装载槽的大小,便于刀具配合安装,提高安装精度。
紧固件400的一端可采用多种可拆卸连接方式与第二夹持件200连接,如螺纹方式、卡扣方式等。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件200设有紧固孔220,紧固孔220设有内螺纹,紧固件400的一端外壁设有与紧固孔220配合的外螺纹,从而实现紧固件400一端与第二夹持件200的可拆卸配合。
更进一步地,紧固孔220为螺纹通孔,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装载槽槽口大小调节,不同的装载槽槽口用于安装不同大小和规格的刀具,提高刀具夹持装置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夹持件100设有伸缩孔120,紧固件400的另一端呈伸入伸缩孔120设置,限位部的截面尺寸大于伸缩孔120的半径。伸缩孔120的设于便于第一夹持件100沿紧固件400的径向方向移动,限位部限制第一夹持件100的移动、并顶压第一夹持件100无法脱离紧固件400,进而实现弹性件300对第一夹持件100的抵压、并实现装载槽的大小可调。
如图1所示,伸缩孔120呈通孔设置,紧固件400的限位部为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的半径大于伸缩孔120的孔径。
进一步地,伸缩孔120分内孔和外孔,内孔的半径与紧固件400的中部伸缩部分半径一致,外孔的半径大于内孔的半径、并与圆柱结构的半径保持一致。这样设置使紧固件400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件100融为一体,降低占用空间。由于限位部的圆柱结构半径大于伸缩孔120的内孔半径,同样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具体地,紧固件400为螺栓结构,限位部为螺栓的头部。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夹持件200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槽口朝第一夹持件100开设,弹性件300的一端设于第二安装槽的槽内,弹性件300的另一端呈抵压第一夹持件100设置。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弹性件300的一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弹性件300的一端可直接放入第二安装槽内即可,弹性件300的一端也可固设于第二安装槽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夹持件100还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对应设置,弹性件300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安装槽内。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对应设置,使弹性件300不容易产生倾斜,避免弹性件300抵压第一夹持件100使产生倾斜力导致第一夹持件100与第二夹持件200之间产生错位等问题影响刀具安装精度。
由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对应设置,弹性件30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弹性件300抵压时,不会产生倾斜等问题,不会倾斜的弹性件300也就不会在抵持第一夹持件100时施加出存在倾斜的抵压力,从而正常抵压第一夹持件100,使刀具在装载槽内装载。如果抵压力存在倾斜,则第一夹持件100可能在倾斜抵压力的抵压下与第二夹持件200之间发生相对水平向的移动,从而影响刀具的安装精度。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安装槽设有至少两个,弹性件300与第二安装槽对应设有至少两个。两个或多个第二安装槽及弹性件300的设置提高抵压受力均匀性,提高第一夹持件100与第二夹持件200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刀具装载精度。
多个第二安装槽和弹性件300的设置提高受力均匀性,避免出现只有一侧抵压产生倾斜抵压力,提高刀具安装精度。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槽为圆柱槽。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夹持件100设有第一定位部130,第二夹持件200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30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230。第一定位部130和第二定位部230提高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之间的配位精度,使紧固后的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无安装偏差等问题,提高安装精度。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定位部130包括定位槽口,第二定位部230包括与定位槽口对应设置的定位凸起。定位槽口和定位凸起加工简单方便,装配快捷,提高安装效率和配合精度。
如图1中所示,定位槽口和定位凸起均呈长条状设置,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多个呈间距设置的定位槽口和对应设置的定位凸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限位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紧固件400包括螺钉,弹性件300包括弹簧。螺钉和弹簧不仅能够满足装配需求,还成本低廉。
具体地,紧固件400为六角圆柱头螺钉,弹性件300为弹簧,弹簧的半径与第二安装槽的半径一致。
安装时,紧固件400通过伸缩孔120伸入,紧固件400的螺纹端与紧固孔220配合、并与第二夹持件200连接,紧固件400的端头抵持第一夹持件100、使其与第二夹持件200保持一定距离,弹性件300的一端伸入第二安装槽内,另一端抵压第一夹持件100,通过调整紧固件400螺纹部分与第一夹持件100的螺纹连接、进而调节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的间距,即调节了装载槽的槽口大小,此时,由于弹性件300一直抵压第一夹持件100,是装载槽始终处于张开状态,以便于刀具的安装,工作人员可进行刀具的安装,无需一手扶着第一夹持件100一手安装,提高了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具夹持结构可应用于学校金工实习等培训场所,由于学生操作不熟悉,主要为学习阶段,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刀具装载效果差、刀具损害率高、加工产品质量差等问题非常严重,采用本申请可大大改善该问题,降低实习成本,减少学校的实习经费支出,并提高实习效率。当然,根据需要,也可应用于企业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床,包括机床本体;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刀具夹持装置,刀具夹持装置设于机床本体;及刀具,刀具设于装载槽。
通过刀具夹持装置的设置,刀具装载于装载槽,刀具的安装精度得到了提高,从而避免了机加工时刀具颤动、固定不稳等问题,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