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餐饮垃圾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9978发布日期:2020-01-17 20:4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餐饮垃圾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餐饮垃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餐饮垃圾,也叫餐厨垃圾,是指剩饭菜、餐桌废弃物及厨房下角料的总称,产生于居民日常生活、餐饮企业经营、企事业单位食堂、副食品集贸市场等场所,主要包括动植物油、果皮、蔬菜根叶、肉骨、鱼刺、蛋壳、米面食物残余等物质。餐厨垃圾从化学成分上,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其中以有机组分为主,含有大量的淀粉和纤维素,无机盐中氯化钠的含量较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钙、镁、钾、铁等微量元素。

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它的组成、性质和产量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所差别,其中所含的各种有机物质在夏天极易腐蚀,餐饮垃圾中剩菜汤、馊水等含量很大,容易在垃圾的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污染。同时餐饮垃圾又是垃圾填埋场所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污染和苍蝇滋生重要原因。由餐饮垃圾喂养的猪和提炼的泔水油流向市场已经严重危害了市民的健康,大量的餐饮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污染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来源,餐饮垃圾的科学暨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根本出路。

目前,餐饮垃圾在回收时都会有意识的进行一定的分类回收,包括固液分离、油水分离等针对性设备,有效降低了餐饮垃圾的危害。但是,现有的餐饮垃圾分离设备大多功能单一,且容易堵塞,本身也清洗不易,容易造成区域性的高污染地带,不利于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餐饮垃圾分离装置,可有效实现对餐饮垃圾的固液分离、油水分离,使用便捷,分离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清理防堵塞效果,综合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餐饮垃圾分离装置,包括进料机构、液体收集箱、固体收集箱,进料机构内设有滚筒,滚筒上端固定设有贯穿进料机构侧壁的进料斗,滚筒下端设有贯穿延伸至固体收集箱内的出料口,滚筒内转动设有螺旋绞龙,螺旋绞龙轴杆一端贯穿滚筒侧壁并转动连于进料机构内壁上,另一端转动贯穿延伸至进料机构外并连有驱动电机;

液体收集箱、固体收集箱并列设于进料机构底面,进料机构底部与液体收集箱顶部通过滤网板相连通,液体收集箱下部侧壁与固体收集箱上部侧壁间连通设有通管,通管一端贯穿延伸至固体收集箱内且下表面连通设有多个喷淋头,固体收集箱内倾斜设有滤板。

优选的,滚筒为网状结构或密布开孔设置。

优选的,进料机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由固体收集箱向液体收集箱方向倾斜向下,进料机构侧壁上对应于较低端开设有出口一,液体收集箱、固体收集箱底部侧壁分别开设有出口二、出口三,固体收集箱侧壁上对应于滤板较低端设有出口四。

优选的,液体收集箱、固体收集箱侧壁上均设有透明可视窗口,液体收集箱、固体收集箱底部均设有带刹滚轮。

优选的,进料机构上端设有水腔,水腔侧壁上连通有进水管,进料机构顶部设有多个与水腔相通的喷淋头二。

优选的,喷淋头一、喷淋头二均至少设有4个,进水管、通管上均设有压力泵、阀门。

优选的,延伸至滚筒外的螺旋绞龙轴杆侧壁上固定设有圆盘,圆盘侧壁上设有档杆,进料机构侧壁上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设有滑杆,滑杆在圆盘转动过程中与档杆相触,滑杆一侧通过弹簧丝与进料机构内壁相连,滑杆底端固定连有毛刷板,毛刷板上刷毛与滤网板相触。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固体收集箱、液体收集箱,可有效实现对餐饮垃圾的固液分离,且对于液体中的油水也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同时对分离出的固体杂物能够多次冲洗,充分将其中粘附的油污冲离回收,提高了回收效率,整体使用便捷,分离效果好,回收效率高;设有水腔和毛刷板,对进料机构具有良好的冲洗清理效果,有效避免了滤网板堵塞的问题,保证了分离效果,综合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盘、定位板、毛刷板等的侧视图;

图中:1进料机构、101出口一、102定位板、103滑槽、104滑杆、105弹簧丝、106毛刷板、2液体收集箱、201出口二、3固体收集箱、301滤板、302出口三、303出口四、4滚筒、401进料斗、402出料口、403螺旋绞龙、404驱动电机、405圆盘、406档杆、5滤网板、6通管、601喷淋头一、7透明可视窗口、8带刹滚轮、9水腔、901进水管、902喷淋头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结合实际应用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一种多功能餐饮垃圾分离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进料机构1、液体收集箱2、固体收集箱3(进料机构底面与液体收集箱、固体收集箱地面共面设计),进料机构1内设有滚筒4,滚筒4上端固定设有贯穿进料机构1侧壁的进料斗401,滚筒4下端设有贯穿延伸至固体收集箱3内的出料口402,进料斗、出料口均为固定贯穿(进料斗也贯穿水腔设置),滚筒4内转动设有螺旋绞龙403,螺旋绞龙403轴杆一端贯穿滚筒4侧壁并转动连于进料机构1内壁上,具体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贯穿延伸至进料机构1外并连有驱动电机404;具体的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轴杆相连,转动贯穿处设置转动连接间,如滚珠轴承等常见部件结构;

液体收集箱2、固体收集箱3并列设于进料机构1底面,进料机构1底部与液体收集箱2顶部通过滤网板5相连通,液体收集箱2下部侧壁与固体收集箱3上部侧壁间连通设有通管6,通管6一端贯穿延伸至固体收集箱3内且下表面连通设有多个喷淋头一601,通管左端与液体收集箱相连通,右端为盲端,通过喷淋头一出液,固体收集箱3内倾斜设有滤板301。

优选的,滚筒4为网状结构或密布开孔设置。具体的,餐饮垃圾从进料斗滚筒内,由螺旋绞龙从左端送至右端,由于滚筒为网状(或密布开孔)设计,垃圾中的液态油水下落,由滤网板进入液体收集箱内,而固体残渣则通过出料口进入固体收集箱中。

优选的,进料机构1底面为倾斜设置,且由固体收集箱3向液体收集箱2方向倾斜向下,有利于液态油水流向滤网板方向,进料机构1侧壁上对应于较低端开设有出口一101,通过滚筒散落的少量固体杂物通过出口一排出,液体收集箱2、固体收集箱3底部侧壁分别开设有出口二201、出口三302,由于油的比重较水轻,配合透明可视窗口,可从出口二、出口三将油水分步排出收集(类似萃取分层后的液态从下方分离),固体收集箱3侧壁上对应于滤板301较低端设有出口四303,大部分固体杂物由出口四排出收集。

优选的,液体收集箱2、固体收集箱3侧壁上均设有透明可视窗口7,可直观观察油水分层情况,液体收集箱2、固体收集箱3底部均设有带刹滚轮8。

优选的,进料机构1上端设有水腔9,水腔9侧壁上连通有进水管901,进料机构1顶部设有多个与水腔9相通的喷淋头二902。当需要清洗时,可通过进水管与水塔或水龙头接通,向其中喷洒清水冲洗,简单方便。

优选的,喷淋头一601、喷淋头二902均至少设有4个,进水管901、通管6上均设有压力泵、阀门。通过压力泵调节水压,实现快速冲洗。将液体收集箱底部与固体收集箱底部相连通,可将液体收集箱底部的水分二次利用,喷淋于固体杂质上,然后落入固体收集箱滤板下方空间,有利于再次降低固体杂物上的油污携带率,提高回收分离效果,同理可通过注入适量清水,多次冲刷固体杂物,实现油水的充分回收。

优选的,延伸至滚筒4外的螺旋绞龙403轴杆侧壁上固定设有圆盘405,圆盘405侧壁上设有档杆406,进料机构1侧壁上设有定位板102,定位板102上开设有滑槽103,滑槽103内滑动设有滑杆104,滑杆104在圆盘405转动过程中与档杆406相触,滑杆104一侧通过弹簧丝105与进料机构1内壁相连,滑杆104底端固定连有毛刷板106,毛刷板106上刷毛与滤网板5相触。当驱动电机工作时,带动圆盘也随之转动,此时,档杆转动到下方一定位置时,与滑杆相触,并推动滑杆滑动,此时,刷毛版也随之活动对下方的滤网板进行清理,当档杆向上转动至一定高度时,档杆与滑杆脱离,在弹簧丝的作用下,滑杆回复原位,依次反复。

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固体收集箱、液体收集箱,可有效实现对餐饮垃圾的固液分离,且对于液体中的油水也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同时对分离出的固体杂物能够多次冲洗,充分将其中粘附的油污冲离回收,提高了回收效率,整体使用便捷,分离效果好,回收效率高;设有水腔和毛刷板,对进料机构具有良好的冲洗清理效果,有效避免了滤网板堵塞的问题,保证了分离效果,综合实用性强。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