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锥面硬车刀片的对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6564发布日期:2020-01-21 23:3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锥面硬车刀片的对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齿轮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锥面硬车刀片的对刀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箱齿轮的外锥面需要与同步环配合,齿轮外锥精度要求高,在加工过程中对外锥面的角度和量规尺寸都有严格要求。目前齿轮锥面的热后加工有磨外锥和车外锥两种加工方式,但由于齿轮结构和粗糙度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齿轮只能采用车外锥加工。热后数控车床目前只有felsomat的数控车床ftc180带有自动调节车锥面角度的程序,操作者可通过调整程序来保证齿轮外锥的角度尺寸。由于一台ftc180的价格约500万元,采购成本较高,并非所有机械制造企业可以负担此成本,若无此加工设备,则需人工手动调整车锥面的刀片角度。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齿轮锥面硬车刀片的对刀装置,快速且准确的调整刀片角度使之与齿轮要求的外锥角度一致的问题。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齿轮锥面硬车刀片的对刀装置,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上端前部端面设有磁性表座,所述平板上端后部端面设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平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端配合设置有刀杆,所述刀杆上端设置有刀片,所述刀片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刀杆相连接,所述磁性表座上端横杆端部连接设置有对刀片,所述对刀片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磁性表座相连接,所述对刀片另一端固定与所述刀片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平板前部端面上设有滑槽,后部端面设有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中间贯穿开设有定位槽孔,与所述刀杆底部配合连接;所述底座设有螺栓孔,孔径与所述平板后部端面上的螺栓孔孔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磁性表座底部设有滑动块,与所述平板前部端面上的滑槽配合连接,并通过螺栓进行锁止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在于采用精加工部件,然后部装,成本低廉,解决了采购ftc180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对刀片调整刀片角度,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重复使用,解决了在数控车床无自动调节硬车锥面角度的情况,有效的解决了手动调整刀片角度的不确定性及切换时间过长等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于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解决了在数控车床无自动调节硬车锥面角度的问题,方便快速且准确的通过手动调整刀片角度来保证零件的外锥角度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齿轮锥面硬车刀片的对刀装置,包括平板1,平板1上端前部端面设有磁性表座3,平板1上端后部端面设有底座2,底座2通过螺栓与平板1固定连接,底座2上端配合设置有刀杆8,刀杆8上端设置有刀片7,刀片7通过第二螺栓6与刀杆8相连接,磁性表座3上端横杆端部连接设置有对刀片4,对刀片4通过第一螺栓5与磁性表座3相连接,对刀片4另一端固定与刀片7相接触。

平板1前部端面上设有滑槽,后部端面设有螺栓孔。底座2中间贯穿开设有定位槽孔,与刀杆8底部配合连接;底座2设有螺栓孔,孔径与平板1后部端面上的螺栓孔孔径相同。磁性表座3底部设有滑动块,与平板1前部端面上的滑槽配合连接,并通过螺栓进行锁止定位。

平板1放在工作台上,通过螺栓连接将底座2安装在平板1上,底座2用于支撑刀杆8,磁性表座3放置在平板上,可以自由滑动,对刀片通过第一螺栓5连接安装在磁性表座3上。对刀片4用于调整刀片角度。在刀片7切换时,将要更换刀片7的刀杆8放在底座上,通过移动磁性表座3使对刀片贴紧刀片7加工面,在对刀片4的作用下使刀片7加工面的角度自动调整到与对刀片4角度一致。

装置对刀前,需调整对刀片4角度,具体方法如下:先将已调整好刀片7角度的刀杆8放置在底座2上,将对刀片4安装在磁性表座3上,不锁死第一螺栓5,保证对刀片4能在磁性表座3上自由转动,移动磁性表座3在平板1上滑动,使对刀片4能接触到刀片7,锁死磁性表座3,调整对刀片4,使其端面能与刀片7的加工面完全贴合,再拧紧第一螺栓5使对刀片4固定在磁性表座3,且拧紧过程保证对刀片4没有移动,此时对刀片4的角度已调整至加工要求,后续刀片7切换时,无须再调整对刀片4角度,可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装置对刀调整刀片7角度的方法如下:将待调整刀片7角度的刀杆8放在底座2上,松开第二螺栓6,将磁性表座3放置在平板1上并移动磁性表座3使对刀片4贴紧刀片7,此时刀片7会在对刀片4的作用下自动调整角度,保证与对刀片4角度一致,锁死磁性表座3,再拧紧第二螺栓6,至此刀片7角度已调整到位,可用于加工零件。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