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4318发布日期:2020-04-03 13:1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激光焊接是激光材料加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20世纪70年代主要用于焊接薄壁材料和低速焊接,焊接过程属热传导型,即激光辐射加热工件表面,表面热量通过热传导向内部扩散,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宽度、能量、峰值功率和重复频率等参数,使工件熔化,形成特定的熔池。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精密焊接中。

激光填丝焊接是指在焊缝中预先填入特定焊接材料后,用激光照射熔化或在激光照射的同时填入焊接材料以形成焊接接头的方法。

传统风电模组由于产品本身重量比较大,操作人员人工上下料工作量比较大,在上下料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产品的损坏,影响产品的报废率,不利于精益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所述装置通过机械手自动上下产品,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产品报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支座,竖直间隔设置,支座上表面设置有一支撑件;两支轴,水平设置,每根支轴对应一支座,所述支轴一端旋转插设于支撑件,支轴另一端位于两支座之间;支撑框,为竖直设置的方形框体,所述支撑框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支轴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支轴另一端旋转插设于支撑框插孔,形成支撑框在两支座之间的旋转;支撑座,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框内侧下表面,待焊接产品水平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端面;至少一个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上端面,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入支撑框内侧;上夹具,水平放置,所述上夹具的上表面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上夹具下表面对应所述支撑座上端面;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支撑框内侧下表面中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下夹具,水平放置,所述下夹具的下表面与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上夹具与下夹具配合形成对放置于支撑座上端面的待焊接产品的夹持;plc控制器,设置于两支座外侧,所述驱动气缸和驱动马达分别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机械手,设置于支座外侧,所述plc控制器与机械手通信连接,控制机械手搬运待焊接产品。

进一步地,两支座竖直架设于机台上表面,所述plc控制器装设于机台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上表面设置有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触摸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上表面设置有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上装设有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为三色指示灯,包括指示焊接开始的绿色指示灯、指示下料的黄色指示灯以及指示停止焊接的红色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气缸的数量为2个,沿支撑框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支撑框上表面沿支撑框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两插接孔,驱动气缸的缸体插设于插接孔,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入支撑框内侧,所述上夹具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持部以及设置于上夹持部上表面的连接框,所述上夹持部截面形状为倒置u型,所述连接框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孔;两驱动马达的活塞杆下端面连接有一连接板,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位于连接框上方,所述连接板表面中部开设有一连接通孔,一竖直设置的推杆依次插设于连接通孔和连接孔,所述推杆下端通过连接通孔与上夹具的连接框连接;plc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活塞杆通过连接板、推杆带动上夹具伸缩,上夹具通过上夹持部形成对待焊接产品上表面的压制。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具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以及凸设于底框上表面宽度方向两端的下夹持部,所述支撑座插设于底框内,两下夹持部位于支撑座外侧,所述下夹持部截面为u型,所述下夹具通过底框与驱动马达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控制驱动马达带动下夹具升降,下夹具通过下夹持部形成对待焊接产品下表面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连接框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定位销,形成对推杆带动上夹具连接框上下移动的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端面水平设置有一支撑平台,所述待焊接产品放置于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件为轴承;所述驱动马达为dd马达;所述机械手为搬运机械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底面凸设有一凹字形推拉杆,形成对支撑框旋转的推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驱动气缸与上夹具的配合设计,驱动上夹具上下移动;通过驱动马达与下夹具的配合设计,驱动马达驱动下夹具上下移动;上夹具与下夹具配合形成对待焊接产品的装夹、固定,保证焊接的稳定性,提升焊接效率;

支撑框通过支轴与支座的旋转连接,使得支撑框可翻转一定角度,从而方便焊接设备对装设于支撑框内的待焊接产品的无死角焊接,保证焊接质量;

plc控制器配合机械手的设计,通过机械手实现对待焊接产品的搬运,提升搬运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中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中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支座1,竖直间隔设置,支座1上表面设置有一支撑件11;两支轴2,水平设置,每根支轴2对应一支座1,所述支轴2一端旋转插设于支撑件11,支轴2另一端位于两支座1之间;支撑框3,为竖直设置的方形框体,所述支撑框3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支轴2相配合的插孔31,所述支轴2另一端旋转插设于支撑框3插孔31,形成支撑框3在两支座1之间的旋转;支撑座4,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框3内侧下表面,待焊接产品水平放置于所述支撑座4上端面;至少一个驱动气缸5,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框3上端面,所述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51伸入支撑框3内侧;上夹具6,水平放置,所述上夹具6的上表面与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51连接,所述上夹具6下表面对应所述支撑座4上端面;驱动马达7,设置于所述支撑框3内侧下表面中部,所述驱动马达7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下夹具8,水平放置,所述下夹具8的下表面与驱动马达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上夹具6与下夹具8配合形成对放置于支撑座4上端面的待焊接产品的夹持;plc控制器(未图示),设置于两支座1外侧,所述驱动气缸4和驱动马达7分别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机械手9,设置于支座1外侧,所述plc控制器与机械手9通信连接,控制机械手9搬运待焊接产品。

进一步地,两支座1竖直架设于机台10上表面,所述plc控制器装设于机台10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10上表面设置有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触摸显示屏20。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10上表面设置有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开关30。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10上装设有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的指示灯40,所述指示灯40为三色指示灯,包括指示焊接开始的绿色指示灯、指示下料的黄色指示灯以及指示停止焊接的红色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气缸5的数量为2个,沿支撑框3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支撑框3上表面沿支撑框3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两插接孔32,驱动气缸5的缸体52插设于插接孔32,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51竖直向下伸入支撑框3内侧,所述上夹具6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持部61以及设置于上夹持部61上表面的连接框62,所述上夹持部61截面形状为倒置u型,所述连接框62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孔63;两驱动马达5的活塞杆51下端面连接有一连接板53,连接板53水平设置并位于连接框62上方,所述连接板53表面中部开设有一连接通孔54,一竖直设置的推杆55依次插设于连接通孔54和连接孔63,所述推杆55下端通过连接通孔54与上夹具6的连接框62连接;plc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51伸缩,活塞杆51通过连接板53、推杆55带动上夹具6伸缩,上夹具6通过上夹持部61形成对待焊接产品上表面的压制。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具8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框81以及凸设于底框8上表面宽度方向两端的下夹持部82,所述支撑座4插设于底框81内,两下夹持部82位于支撑座4外侧,所述下夹持部82截面为u型,所述下夹具8通过底框81与驱动马达7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控制驱动马达7带动下夹具8升降,下夹具8通过下夹持82部形成对待焊接产品下表面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53与连接框62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定位销64,形成对推杆55带动上夹具6连接框62上下移动的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4上端面水平设置有一支撑平台41,所述待焊接产品放置于支撑平台41上;所述支撑件11为轴承;所述驱动马达7为dd马达;所述机械手9为搬运机械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3底面凸设有一凹字形推拉杆50,形成对支撑框3旋转的推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激光填丝焊接用装夹装置的使用方式如下:

使用时,作业员把机台10内的plc控制器正常开机后,将控制开关30拧到自动模式,机械手9开始拿取待焊接产品,将待焊接产品放到支撑平台41上,2s后plc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5,活塞杆51伸出,带动连接板53、推杆55、上夹具6的连接框62、上夹持部61下降,plc控制器控制驱动马达7,驱动马达7驱动下夹具8的底框81、下夹持部82上升,上夹具6的上夹持部61与下夹具8的下夹持部82配合自动定位夹紧将待焊接产品,随后将待焊接产品产品自动转入焊接区域开始焊接,指示灯40显示绿灯,当产品焊接完成后,产品自动随机台转出至上下料区域,指示灯40显示黄灯,机械手9取下产品,重新再拿取另一个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