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料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8235发布日期:2020-07-21 12:3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连续下料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连续下料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采用传统的铜排折弯模具进行铜排折弯时,主要方式为:操作工手工向折弯模具的对应位置上料;然后,折弯模具将铜排折弯;然后,操作工手工取下折弯后的铜排;如此实现对一个铜排的折弯过程。再对下一个铜排进行相同的处理。

上述铜排折弯工艺具有以下不足:(1)需要操作工手工动作下料,无法实现连续折弯工艺,既费时又费力,具有铜排折弯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生产规模较大时,效率低成为了制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2)另外,操作工手工动作下料,还具有模具压伤手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下料折弯模具,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下料折弯模具,包括下模单元(100)和上模单元(200);

所述上模单元(200)包括上模座(201)、凹模(202)和楔形柱(203);所述上模座(201)的底面,固定安装所述凹模(202)和所述楔形柱(203);并且,所述楔形柱(203)位于所述凹模(202)的后面;

所述下模单元(100)包括下模座(101)、进料导向座(102)、凸模(103)和顶出机构(104);所述下模座(101)的顶面固定安装所述进料导向座(102),所述进料导向座(102)的顶面开设供铜排进料的进料槽(1021);所述进料槽(1021)的出口位置,固定安装所述凸模(103),并且,所述凸模(103)位于所述凹模(202)的正下方;在所述凸模(103)的后面安装所述顶出机构(104);

所述顶出机构(104)包括下料固定座(1041)、左螺旋弹簧(1042)、右螺旋弹簧(1043)、限位板(1044)和顶出爪(1045);所述下料固定座(1041)固定安装于所述凸模(103)的后面;所述下料固定座(1041)开设左滑槽(1046)和右滑槽(1047);所述左滑槽(1046)内安装所述左螺旋弹簧(1042);所述右滑槽(1047)内安装所述右螺旋弹簧(1043);所述限位板(1044)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料固定座(1041)的背面,并且,所述左螺旋弹簧(1042)和所述右螺旋弹簧(1043)的末端均固定到所述限位板(1044);所述左螺旋弹簧(1042)和所述右螺旋弹簧(1043)的首端固定安装所述顶出爪(1045);所述顶出爪(1045)包括一体成形的顶出卡座(10451)、位于所述顶出卡座(10451)左右两端的左顶出爪体(10452)和右顶出爪体(10453);所述顶出卡座(10451)的背面与所述左螺旋弹簧(1042)和所述右螺旋弹簧(1043)的首端固定;所述顶出卡座(10451)的前面设计斜面(10454),所述斜面(10454)与所述凸模(103)的后面相抵,所述楔形柱(203)向下运动时,作用于所述斜面(10454),使所述顶出机构(104)整体向后运动而远离所述凸模(103);所述顶出卡座(10451)的两侧各设置所述左顶出爪体(10452)和所述右顶出爪体(10453);当所述左螺旋弹簧(1042)和所述右螺旋弹簧(104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左顶出爪体(10452)和所述右顶出爪体(10453)顶出后向前运动,并与所述凸模(103)的顶面相接触,并且,所述左顶出爪体(10452)和所述右顶出爪体(10453),分别位于所述凸模(103)凸起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上模单元(200)还包括上垫板(204)和上夹板(205);所述上模座(201)的底面安装所述上垫板(204);所述上垫板(204)的底面安装所述上夹板(205)。

优选的,所述上模单元(200)还包括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托料板(206)、弹簧(207)和内导柱(208);所述上夹板(205)的下方设置所述托料板(206);所述上夹板(205)和所述托料板(206)之间连接所述弹簧(207);所述托料板(206)的底面安装所述内导柱(208);所述内导柱(208)与开设于所述进料导向座(102)的导向孔(1022)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下模单元(100)还包括下垫板(105);所述下模座(101)的顶面安装所述下垫板(105)。

优选的,所述下模单元(100)还包括定位块(106);所述定位块(106)固定安装于所述凸模(103)的侧面,并位于铜排进料方向的前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下料折弯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2)实现铜排连续上料、折弯和下料,提高不低于120%的加工效率,大大减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上料下料作业,减少手动作业动作;

(3)模具连续下料折弯,保证产品一致性,提高产品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下料折弯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凸模和顶出机构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凸模和顶出机构中部分部件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铜排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下料折弯模具,参考图1,包括下模单元100和上模单元200。下面对下模单元100和上模单元200分别详细介绍:

(一)上模单元200

上模单元200包括上模座201、凹模202和楔形柱203;上模座201的底面,固定安装凹模202和楔形柱203;并且,楔形柱203位于凹模202的后面;

上模单元200还包括上垫板204和上夹板205;上模座201的底面固定安装上垫板204;上垫板204的底面安装上夹板205。上模单元200还包括导向单元;导向单元包括托料板206、弹簧207和内导柱208;上夹板205的下方设置托料板206;上夹板205和托料板206之间连接弹簧207;弹簧207可采用重载矩形螺旋弹簧。托料板206的底面安装内导柱208;内导柱208与开设于进料导向座102的导向孔1022相适配。导向单元的主要作用为:当上模单元200向下朝下模单元100运动时,一方面,使内导柱208插入到导向孔1022中,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上模单元200的凹模202和下模单元100的凸模103无法完全对准。另一方面,通过弹簧207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凹模202和凸模103碰撞过于猛烈。

(二)下模单元100

下模单元100包括下模座101、进料导向座102、凸模103和顶出机构104;

下模座101的顶面固定安装进料导向座102,进料导向座102的顶面开设供铜排进料的进料槽1021;进料槽1021的出口位置,固定安装凸模103,并且,凸模103位于凹模202的正下方;在凸模103的后面安装顶出机构104;

下模单元100还包括下垫板105;下模座101的顶面安装下垫板105,例如,使用螺钉连接。下模单元100还包括定位块106;定位块106固定安装于凸模103的侧面,并位于铜排进料方向的前面。

顶出机构104包括下料固定座1041、左螺旋弹簧1042、右螺旋弹簧1043、限位板1044和顶出爪1045;下料固定座1041固定安装于凸模103的后面;下料固定座1041开设左滑槽1046和右滑槽1047;左滑槽1046内安装左螺旋弹簧1042;右滑槽1047内安装右螺旋弹簧1043;限位板1044固定安装于下料固定座1041的背面,并且,左螺旋弹簧1042和右螺旋弹簧1043的末端均固定到限位板1044;左螺旋弹簧1042和右螺旋弹簧1043的首端固定安装顶出爪1045;顶出爪1045包括一体成形的顶出卡座10451、位于顶出卡座10451左右两端的左顶出爪体10452和右顶出爪体10453;顶出卡座10451的背面与左螺旋弹簧1042和右螺旋弹簧1043的首端固定;顶出卡座10451的前面设计斜面10454,斜面10454与凸模103的后面相抵,楔形柱203向下运动时,作用于斜面10454,使顶出机构104整体向后运动而远离凸模103;顶出卡座10451的两侧各设置左顶出爪体10452和右顶出爪体10453;当左螺旋弹簧1042和右螺旋弹簧1043的弹力作用下,左顶出爪体10452和右顶出爪体10453顶出后向前运动,并与凸模103的顶面相接触,并且,左顶出爪体10452和右顶出爪体10453,分别位于凸模103凸起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下料折弯模具,其使用原理为:

(1)需要加工的铜排沿下模单元100的进料槽1021自左向右连续自动化送料,当铜排的右端抵住定位块106时,表明本次加工的行程走到位,然后停止铜排继续向右进料。

(2)使上模单元200自上向下运动,在上模单元200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单元起到导向的作用。

另外,在上模单元200向下运动时,上模单元200的楔形柱203首先与下模单元100的顶出机构104的斜面10454作用,在楔形柱203向下运动过程中,通过斜面10454使顶出机构104的顶出爪1045克服螺旋弹簧的弹力而收缩,从而使顶出机构104的顶出爪1045脱离凸模103的表面;

然后,凹模202压于凸模103的表面,对位于凸模103表面的铜排起到切刀的作用,切断连接铜排;铜排正好落至凸模上,此时凹模行程继续从上往下,凹凸模挤压铜排,折弯至要求形状及尺寸。

(3)然后,使上模单元200自下向上运动,凹凸模逐渐分开,同时,楔形柱203离开顶出机构104,顶出爪1045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向前顶出,从而将折弯至要求形状的铜排从凸模103的表面顶出,实现自动下料;

至此完全一个周期,实现对一个铜排产品的自动上料、自动加工以及自动下料过程。模具跟随压力机行程往复工作,从而实现铜排连续上料、折弯和下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下料折弯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顶出机构和楔形柱203的配合,实现自动下料,避免模具压伤手的风险,提高铜排折弯效率;

(2)实现铜排连续上料、折弯和下料,提高不低于120%的加工效率,大大减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上料下料作业,减少手动作业动作;

(3)模具连续下料折弯,保证产品一致性,提高产品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