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位的数控卧式铣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2070发布日期:2020-08-14 19:1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定位的数控卧式铣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械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定位的数控卧式铣镗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控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数控卧式铣镗床作为数控技术的一项重要工具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

现有的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3632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镗床铣键托架,其包括有底座,底座上设有活动座,底座与活动座之间设有调节螺栓,活动座上设有支撑块,支撑块包括有支撑座a与支撑座b,活动座一端设有排屑槽;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一些圆形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支撑座a对圆形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撑后,支撑座b不便根据圆形工件外边缘的弧形的弧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支撑座b不便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进行抵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数控卧式铣镗床,具有便于对圆形工件进行定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定位的数控卧式铣镗床,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滑动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上通过第一螺杆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包括并排相连的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所述第一支块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支块的高度,所述第一支块远离第二支块的端部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穿过所述支撑块的第二螺杆,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的开槽,所述第二螺杆上于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块相抵接的螺母,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用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螺母转动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转轴和所述活动座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圆形工件放置于工作台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支块对圆形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抵接支撑后,第二支块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的弧形不相贴合时,通过拧动第二螺杆,第二螺杆转动使得与支撑块侧面相抵接的螺母带动支撑块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块转动至与圆形工件的弧形相切的位置,同时,转轴上套设的扭簧使得支撑块有朝向螺母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支撑块转动至合适位置可以相对固定,再在工作台上滑动活动座,使得第二支块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相抵接,第二支块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弧形相贴合,具有便于对圆形工件进行定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一面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块相抵接的转动板。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转动板,使得螺母可以通过转动板增大与支撑块侧面的接触面积,便于螺母带动支撑块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通过四根第一螺杆与所述活动座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分别与所述支撑座螺纹连接和所述活动座转动连接,每根所述第一螺杆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锥齿轮,两根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杆之间均设置有连轴,所述连轴的两端分别同轴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支撑座的高度进行调整时,转动任意一根第一螺杆,第一螺杆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锥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同轴固定其另一端的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该第二锥齿轮又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使得与该第一锥齿轮同轴的第一螺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支撑座进行高度调整,从而在对支撑座高度进行调整时,不需要一个个的对第一螺杆进行拧动,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任意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活动座的一端设置有转柄。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转柄,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转柄对第一螺杆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活动座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供所述转柄插接的插接孔。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插接孔,当需要对支撑座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将转柄插接至插接孔内,即可转动转柄从而对第一螺杆进行转动,当对支撑座的高度调整完成后,将转柄从插接孔中取下,使得转柄不会对加工工件的支撑和定位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柄为l形,所述转柄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螺杆的轴线方向上套设有套筒。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转柄对第一螺杆进行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有套筒便于对转柄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拧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拧头,便于通过拧头对第二螺杆进行拧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块用于与所述支块抵接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垫。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可以减少第二支块与加工工件外边缘进行抵接的间隙,使得第二支块可以更好与加工工件进行抵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将圆形工件放置于工作台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支块对圆形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抵接支撑后,第二支块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的弧形不相贴合时,通过拧动第二螺杆,第二螺杆转动使得与支撑块侧面相抵接的螺母带动支撑块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块转动至与圆形工件的弧形相切的位置,再在工作台上滑动活动座,使得第二支块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相抵接,第二支块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相贴合,具有便于对圆形工件进行定位的优点;

二、当需要对支撑座的高度进行调整时,转动任意一根第一螺杆,第一螺杆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锥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同轴固定其另一端的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该第二锥齿轮又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使得与该第一锥齿轮同轴的第一螺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支撑座进行高度调整,从而在对支撑座高度进行调整时,不需要一个个的对第一螺杆进行拧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于定位的数控卧式铣镗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体;2、工作台;3、活动座;4、第一螺杆;5、支撑座;6、支撑块;61、第一支块;62、第二支块;7、转轴;8、第二螺杆;9、开槽;10、螺母;11、扭簧;12、转动板;13、第一锥齿轮;14、连轴;15、第二锥齿轮;16、转柄;17、插接孔;18、套筒;19、拧头;20、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定位的数控卧式铣镗床,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工作台2,工作台2沿其x轴和y轴方向分别设置有梯形滑槽,每条梯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座3,每个活动座3下端设置有与梯形滑槽相配合的梯形块。

如图2所示,活动座3的四角分别通过一根第一螺杆4连接有支撑座5,第一螺杆4分别与支撑座5螺纹连接和活动座3转动连接。每根第一螺杆4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3,四根第一螺杆4通过三根连轴14相连,连轴14的两端分别同轴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一锥齿轮13相互啮合。任意第一螺杆4远离活动座3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插接孔17,插接孔17的横截面为六边形,插接内插接有横截面也为六边形的转柄16,转柄16为l形,转柄16沿平行于第一螺杆4的轴线方向上套设有套筒18。

结合图2和图3,支撑座5上设置有支撑块6,支撑块6包括并排相连的第一支块61和第二支块62,第一支块61的高度低于第二支块62的高度,第二支块62用于与支块抵接的一面粘接有用于减少第二支块62与加工工件之间间隙的橡胶垫20。第一支块61用于对加工工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抵接支撑,第二支块62用于对加工工件的外边缘进行抵接并限位。第一支块61远离第二支块62的端部通过转轴7与支撑座5转动连接,转轴7上套设有用于支撑块6转动的扭簧11,扭簧11的两端分别焊接于转轴7和活动座3上。

结合图2和图3,支撑座5上转动连接有穿过支撑块6的第二螺杆8,第二螺杆8的一端包覆有拧头19,在本实施例中,拧头19由橡胶制成。支撑块6上设置有供第二螺杆8穿过的开槽9,使得支撑块6在转动时不会与第二螺杆8发生抵接。第二螺杆8上于支撑块6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用于与支撑块6相抵接的螺母10,支撑块6在扭簧11的作用下朝向螺母10进行转动。螺母10靠近支撑块6的一面铰链连接有用于与支撑块6相抵接的转动板12,转动板12可以增大螺母10与支撑块6的接触面积。

具体工作过程:在将圆形工件放置于工作台2上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支撑座5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将转柄16插接进插接孔17内,对转柄16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螺杆4进行转动,第一螺杆4转动并带动第一锥齿轮13转动,转动的第一锥齿轮13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5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锥齿轮15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带动同轴固定其另一端的第二锥齿轮15进行转动,该第二锥齿轮15又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第一锥齿轮13转动,从而使得与该第一锥齿轮13同轴的第一螺杆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支撑座5进行高度调整。

将圆形工件放置于经过高度调整后的支撑块6上,并通过第一支块61对圆形工件的下表面进行抵接支撑后,第二支块62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的弧形不相贴合时。通过拧动第二螺杆8,第二螺杆8转动使得与支撑块6侧面相抵接的螺母10通过转动板12带动支撑块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块62转动至与圆形工件的弧形相切的位置,再在工作台2上滑动活动座3,使得第二支块62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相抵接,第二支块62与圆形工件的外边缘相贴合,便于对圆形工件进行定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