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5207发布日期:2021-12-07 23:2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


背景技术:

2.大多数轧机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降低了带材表面质量和轧辊在线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设备等事故,严重威胁轧机的安全运行,在实际生产中当振动发生时,被迫降速、改变润滑状态或换辊等临时措施来改善轧机振动状态,严重影响了生产产量和经济效益,即使是同一架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也同时存在着多种的振动形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轧制领域迫切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3.轧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其振动来源大多于轧辊和轧辊轴承,在轧辊的过程中,由于轧辊采用液压下压的方式对板件施加下压力,轧辊工作时液压油液的受力因板件的表面平整度影响较易出现液压不稳定的情况使得轧辊出现上下波动的情况,产生振动导致轧机的性能下降,同时使得产品表面出现振纹,存在一定缺陷。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液压抑振机构,利用液压抱死机构与刹条片的相互作用,通过液压驱动对调节好的轧机工作辊的固定抱死,且利用激光测距机构对各个轧辊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实时监测感应轧辊之间的波动,并利用感应支撑机构监测动轧辊的受力波动情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包括轧机立架和液压下轧机构,所述轧机立架的内侧转动安装有静轧辊、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所述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和第一轴承座与轧机立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液压下轧机构的底面与轧机立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下轧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轧机立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抑振机构,所述液压抑振机构包括刹条片和液压抱死机构,所述刹条片的外侧与液压抱死机构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刹条片与第二轴承座和第一轴承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抱死机构与轧机立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机构,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感应支撑机构。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下轧机构由液压泵和液压杆构成,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液压杆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抱死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抱死机构包括固定座、液压缸、抱死刹盘和液
压管口,所述液压缸和抱死刹盘呈对称布置于固定座的内侧,所述抱死刹盘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管口与液压缸的输入端相连通。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抱死刹盘为陶瓷复合材质构件,所述刹条片为金属材质构件,所述刹条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并均匀分布。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测距机构包括激光测距仪和定位准星,所述激光测距仪的端面与静轧辊和第二动轧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准星位于第一动轧辊端部的上下两侧,所述激光测距仪和定位准星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激光测距仪的输出端部与定位准星的端部呈相对布置。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支撑机构包括液压支撑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嵌入安装于液压支撑杆的内部,所述液压支撑杆的输入端与液压下轧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测距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液压下轧机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为液压压力传感器。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发明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液压抑振机构,利用液压抱死机构与刹条片的相互作用,通过液压驱动对调节好的轧机工作辊的固定抱死,防止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提高轧制钢板的产品质量;2、本发明通过设置激光测距机构和感应支撑机构,利用激光测距机构对各个轧辊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实时监测感应轧辊之间的波动,并利用感应支撑机构监测动轧辊的受力波动情况,自动控制液压抑振机构的液压压力大小,保持动轧辊的抱死状态,实现自动化抑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液压抑振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液压抱死机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轧机立架;2、静轧辊;3、第一动轧辊;4、第二动轧辊;5、液压下轧机构;6、激光测距机构;7、第二轴承座;8、液压抑振机构;9、第一轴承座;10、感应支撑机构;61、激光测距仪;62、定位准星;81、刹条片;82、液压抱死机构;821、固定座;822、液压缸;823、抱死刹盘;824、液压管口;101、液压支撑杆;102、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包括轧机立架1和液压下轧机构5,轧机立架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静轧辊2、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9和第二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7和第一轴承座9与轧机立架1的内侧滑动连接,液压下轧机构5的底面与轧机立架1的顶面固定连接,液压下轧机构5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7的顶面固定连接,轧机立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抑振机构8,液压抑振机构8包括刹条片81和液压抱死机构82,刹条片81的外侧与液压抱死机构82的内侧滑动连接,刹条片81与第二轴承座7和第一轴承座9的两侧固定连接,液压抱死机构82与轧机立架1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机构6,第一轴承座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感应支撑机构10。
22.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液压抑振机构8,利用液压抱死机构82与刹条片81的相互作用,通过液压驱动对调节好的轧机工作辊的固定抱死,防止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提高轧制钢板的产品质量;另外,本发明通过设置激光测距机构6和感应支撑机构10,利用激光测距机构6对各个轧辊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实时监测感应轧辊之间的波动,并利用感应支撑机构10监测动轧辊的受力波动情况,自动控制液压抑振机构的液压压力大小,保持动轧辊的抱死状态,实现自动化抑振。
23.其中,液压下轧机构5由液压泵和液压杆构成,液压杆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7的顶面固定连接,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液压杆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液压抱死机构82的输入端与液压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实现该轧机的驱动结构。
24.其中,液压抱死机构82包括固定座821、液压缸822、抱死刹盘823和液压管口824,液压缸822和抱死刹盘823呈对称布置于固定座821的内侧,抱死刹盘823与液压缸8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液压管口824与液压缸822的输入端相连通,利用液压进行驱动锁止。
25.其中,抱死刹盘823为陶瓷复合材质构件,刹条片81为金属材质构件,刹条片8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并均匀分布,提高抱死刹盘823与刹条片81的摩擦力。
26.其中,激光测距机构6包括激光测距仪61和定位准星62,激光测距仪61的端面与静轧辊2和第二动轧辊4的端部固定连接,定位准星62位于第一动轧辊3端部的上下两侧,激光测距仪61和定位准星62位于同一直线上,激光测距仪61的输出端部与定位准星62的端部呈相对布置,实现对轧辊之间相对距离的波动监测。
27.其中,感应支撑机构10包括液压支撑杆101和压力传感器102,压力传感器102嵌入安装于液压支撑杆101的内部,液压支撑杆101的输入端与液压下轧机构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实现对轧辊受力波动情况的监测。
28.其中,激光测距机构6和压力传感器10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液压下轧机构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102为液压压力传感器,实现自动化控制锁止抱死。
29.其中,压力传感器102的型号为mik-p300型;激光测距仪61的型号为klh-01t-20hz型。
30.本发明工作原理:第一步:在轧机工作开始前,通过液压下轧机构5和感应支撑机构10调整各个轧辊之间
的间距,从而执行不同规格的轧制工序,在轧辊调节完毕后,开启液压抱死机构82的液压泵送;第二步:利用液压抱死机构82内部的液压缸822驱动抱死刹盘823相互靠近对刹条片81的表面进行抱死,通过液压抱死机构82和刹条片81之间的摩擦阻力限定第二轴承座7和第一轴承座9的位置,从而对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进行限定,防止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第三步:在轧制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振动,导致各个轧辊之间的距离发生波动即可通过激光测距仪61和定位准星62监测到异常情况的发生,或轧辊受到的钢板反作用力变动由压力传感器102监测到后,控制轧机的驱动增大对液压抱死机构82的油液压力,提高抱死力度,进行自动化控制。
31.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