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3503发布日期:2021-05-28 14:2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备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加强板的加工技术中,大多采用冲压的方式将平直状态的加工板件冲压成预设在槽状,但该方式一般适用于特定形状的加工件,以及在快速成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r角撕裂,导致整个构件的加工精度不高,耗损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加工精度高的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装置,用于将平板状的辊压加强板加工为凹槽形,所述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包括,

一顶部立架;

多个加工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顶部立架上,用于加工所述辊压加强板;所述加工机构包括,

成型装置,包括一水平的辊压台、以及依次对称设置在辊压台两侧的辊压板和调节压板,所述辊压台、所述辊压板和所述调节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可调节装置铰接设置,以调节辊压台、辊压板、调节压板之间的角度,所述辊压台、辊压板、调节压板形成一加工面,用于承载所述辊压加强板;

辊压装置,包括一对辊压轴,每一所述辊压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装置,一对所述辊压轴压设在所述辊压加强板位于所述辊压台上,且朝向对应侧的所述辊压板和所述调节压板方向辊压,将所述辊压加强板辊压成与所述加工面匹配的形状;

一对辊压导轨,其分别对称设置在一对所述辊压轴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辊压轨道包括水平段、以及沿所述水平段两侧依次对称设置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水平段、第二段、第三段之间均通过第二可调节装置铰接设置,以调节所述水平段、第二段、第三段之间角度,所述辊压导轨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的切线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辊压装置的一对驱动装置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

其中,所述水平段、第二段、第三段共同形成滑动面,所述滑动面的弯折角度与所述加工面的弯折角度相适应。

优选地,沿形成所述成型装置的所述辊压台、辊压板、调节压板的连接方向设置多条贯通的切割缝,且所述成型装置的底部位于所述辊压台、辊压板、调节压板正下方固定设置有一支撑装置,以支撑固定所述成型装置。

优选地,所述成型装置的所述辊压台上还设置有多个贯通的钻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架;为与所述成型装置底部相适配的立方体状,所述支撑立架的顶端设置多根竖直的支撑脚,分别支立于所述成型装置的所述辊压台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若干对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架的两端靠近其对应侧的所述辊压导轨方向的横向连接系,所述横向连接系的一端通过球铰铰接在所述支撑立架上、另一端铰接连接于所述辊压导轨的外侧壁。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系为伸缩杆,其包括套筒以及可滑动插入所述套筒内的直杆。

优选地,所述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装置还包括压平装置,其悬挂设置在所述顶部立架上并位于所述成型装置的所述辊压台正上方,用于当所述辊压轴朝向所述辊压台的两侧方向辊压后压设至所述辊压台、以固定设置在所述成型装置上的所述辊压加强板;所述压平装置包括,

机箱,设置在所述顶部立架的底端;

若干竖向的电动伸缩杆,其等距设置在机箱的底部,若干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朝向所述辊压台。

优选地,所述辊压导轨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切线设置第二导轨,且所述第二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切割所述辊压加强板的激光切割装置,其包括固定部和切割部,切割部伸入所述辊压轨道内侧壁位于所述成型装置的正上方位置。

优选地,所述顶部立架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水平杆,以及设置在水平杆之间的多对纵杆,每一对纵杆的两端节段上分别通过一对竖杆竖直连接所述辊压导轨的侧壁;

所述水平杆的内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纵杆的末端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开设方向滑动;沿所述纵杆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竖杆可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开设方向滑动;

其中,通过滑动所述纵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位置以调节所述辊压导轨发生横向位移、通过滑动所述竖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滑槽以调节所述辊压轨道发生纵向移动位移。

优选地,所述纵杆上还设置有钻孔装置。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稳定,可塑性强,能够将预制件在低损耗的情况下完成对预制件的塑形和加工。

2、满足不同尺寸的槽形的预制件加工,以及切割时降低对预制件的切割部分的损害。

3、槽形板的弯折部分,即“r”角,可以根据实际的角度需求进行灵活调整,进一步降低在弯折过程中r角内部金属结构的破坏进而撕裂的风险。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的加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工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成型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辊压台、辊压板、调节压板张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辊压装置、辊压轨道以及成型装置的连接俯视视图;

图6为本发明成型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顶部立架自上至下方向的俯视视图;

图8为本发明调节段结构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顶部立架,2、加工机构,3、成型装置,4、辊压导轨,5、辊压装置,6、支撑装置,7、切割装置,8、压平装置,9、辊压加强板,10、第一可调节装置,11、第二可调节装置,12、水平杆,13、纵杆,14、钻孔装置,15、调节段,301、辊压台,302、辊压板,303、调节压板,304、切割缝,305、钻孔,501、辊压轴,502、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7所示,一种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9的加工机构2,用于将平板状的辊压加强板9加工为凹槽形,所述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9的加工机构2包括,

一顶部立架1;

多个加工机构2,其设置在所述顶部立架1上,用于加工所述辊压加强板9;所述加工机构2包括,

成型装置3,包括一水平的辊压台301、以及依次对称设置在辊压台301两侧的辊压板302和调节压板303,所述辊压台301、所述辊压板302和所述调节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可调节装置10铰接设置,以调节辊压台301、辊压板302、调节压板303之间的角度,所述辊压台301、辊压板302、调节压板303形成一加工面,用于承载所述辊压加强板9;

辊压装置5,包括一对辊压轴501,每一所述辊压轴501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装置502,一对所述辊压轴501压设在所述辊压加强板9位于所述辊压台301上,且朝向对应侧的所述辊压板302和所述调节压板303方向辊压,将所述辊压加强板9辊压成与所述加工面匹配的形状;

一对辊压导轨4,其分别对称设置在一对所述辊压轴50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辊压轨道包括水平段、以及沿所述水平段两侧依次对称设置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水平段、第二段、第三段之间均通过第二可调节装置11铰接设置,以调节所述水平段、第二段、第三段之间角度,所述辊压导轨4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的切线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辊压装置5的一对驱动装置502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

其中,所述水平段、第二段、第三段共同形成滑动面,所述滑动面的弯折角度与所述加工面的弯折角度相适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9的加工机构2,包含多个加工机构2,每一加工机构2用于将平板状的预制件,即辊压加强板9加工为凹槽形结构,且该凹槽形的自由端具有一个弯折部,弯折部分为r角;

每一加工机构2包含辊压台301、辊压板302和调节压板303依次连接成的可调节弯折角度的连接面,该连接面可根据加工需求弯折成与凹槽状的内径相适应的结构,然后将一体的辊压加强板9放置于加工机构2位于辊压台301的顶部,在利用辊压装置5将一体的辊压加强板9逐渐自辊压台301中部向两侧辊压,直至将辊压加强板9的一个侧面完全与预设形状的加工机构2的的加工面相贴合并定型,即加工完成;

其中,辊压装置5包括一对辊压轴501,以及其设置各辊压轴501两端的驱动装置502,辊压轴501的设置方向与辊压加强板9的宽度方向一致,驱动装置502设置在一对与加工机构2弯折形状相匹配的位于加工机构2两侧的辊压导轨4上,辊压导轨4也包含依次连接的水平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一一与辊压台301、辊压板302、调节压板303相对应。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沿形成所述成型装置3的所述辊压台301、辊压板302、调节压板303的连接方向设置多条贯通的切割缝304,且所述成型装置3的底部位于所述辊压台301、辊压板302、调节压板303正下方固定设置有一支撑装置6,以支撑固定所述成型装置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切割缝304用于对辊压成型后的辊压加强板9进行预设长度的切割,切割时,自加工机构2的上方至下方有序切割,保障切割时降低对辊压加强板9成型件的损伤。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成型装置3的所述辊压台301上还设置有多个贯通的钻孔30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钻孔305为密集等距设置在辊压台301上,根据辊压加强板9的实际钻孔305需求进行钻孔305选择。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支撑立架;为与所述成型装置3底部相适配的立方体状,所述支撑立架的顶端设置多根竖直的支撑脚,分别支立于所述成型装置3的所述辊压台301的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立架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竖向支撑结构,以支撑其顶部的辊压工序,支撑脚为多根竖直的杆件,其支撑时应当避开钻孔305。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装置6还包括若干对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架的两端靠近其对应侧的所述辊压导轨4方向的横向连接系,所述横向连接系的一端通过球铰铰接在所述支撑立架上、另一端铰接连接于所述辊压导轨4的外侧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连接系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立架与辊压导轨4,使辊压导轨4与成型装置3形成一体结构,在滚压时,避免其发生大幅度偏转和位移。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连接系为伸缩杆,其包括套筒以及可滑动插入所述套筒内的直杆。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基于槽形的辊压加强板9的加工机构2还包括压平装置8,其悬挂设置在所述顶部立架1上并位于所述成型装置3的所述辊压台301正上方,用于当所述辊压轴501朝向所述辊压台301的两侧方向辊压后压设至所述辊压台301、以固定设置在所述成型装置3上的所述辊压加强板9;所述压平装置8包括,

机箱,设置在所述顶部立架1的底端;

若干竖向的电动伸缩杆,其等距设置在机箱的底部,若干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朝向所述辊压台30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平装置8用于当位于辊压台301上方的辊压加强板9被辊压轴501辊压过后对其进行临时压设固定,放置在后续的辊压过程中发生偏转。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辊压导轨4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切线设置第二导轨,且所述第二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切割所述辊压加强板9的激光切割装置7,其包括固定部和切割部,切割部伸入所述辊压轨道内侧壁位于所述成型装置3的正上方位置。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部立架1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水平杆12,以及设置在水平杆12之间的多对纵杆13,每一对纵杆13的两端节段上分别通过一对竖杆竖直连接所述辊压导轨4的侧壁;

所述水平杆12的内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纵杆13的末端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开设方向滑动;沿所述纵杆13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竖杆可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开设方向滑动;

其中,通过滑动所述纵杆13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位置以调节所述辊压导轨4发生横向位移、通过滑动所述竖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滑槽以调节所述辊压轨道发生纵向移动位移。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纵杆13上还设置有钻孔305装置14。

实施例一:

为适应不同宽度辊压加强板成型的成型需求,可将所述成型装置的辊压台301、以及辊压轨道的水平段多节段,其均包括一对相对端部为斜契状的凹槽,以及设置在一对凹槽内的调节段15,所述调节段的两端均为能够与所述斜契像弥合构成上部水平的形状;

其中,可在调节段的底部,设置多个凹陷的螺孔,贯穿至正上方的斜契内,然后通过螺杆连接,螺杆拧紧后,其位于远离调节段15的端部内陷于所述螺孔内。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