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钉模具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5561发布日期:2021-03-19 11:0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钉模具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模具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铆钉固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定方式之一,而在铆钉模具固定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冲压和各种因素,固定位置不够精准。

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80654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铆钉模具固定机构,包括模具固定台、铆钉模具和安装台,模具固定台一侧固定开设有安装开口,模具固定台底部固定焊接有滑轨,铆钉模具底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口,模具固定台通过滑轨与安装口活动安装有铆钉模具,模具固定台一侧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合页,合页远离模具固定台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安装台,模具固定台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安装台,安装台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安装台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有弯头管。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仅模具固定台通过滑轨与安装口活动安装有铆钉模具,未考虑到在铆钉固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会使铆钉固定时产生误差,因此还存在铆钉制作过程中铆钉固定不够精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钉模具固定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铆钉制作过程中不够注料不够精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台,其中一个固定台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件,固定件的顶部外壁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插接有橡胶圈,橡胶圈的圆周内壁插接有铆钉模具,另一个固定台的顶部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支撑座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底座,底座顶部靠近支撑座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液压油箱,液压油箱一侧外壁开设有出油口,且出油口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滤网,液压油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口,液压油箱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组件,支撑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限位机构。

为了使得液压杆进行升降,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板、液压杆、四个连接杆、出料管和液压泵,液压泵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座的一侧外壁上,四个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另一个固定台上,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四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另一个第一固定板通过套接与四个连接杆的圆周内壁相连接,另一个固定台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液压杆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于通孔的圆周内壁上。

为了通过十字激光定位器进行定位,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杆的底部外壁上,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液压杆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液压泵的输入端与液压站连接,出料管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十字激光定位器。

为了通过液位计和压力表观察液压油箱内部压力和液压油的高度,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观察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表,液位计和第二压力表,第一压力表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杆的顶部外壁上,液位计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油箱顶部一侧外壁上,第二压力表通过螺纹固定于液压油箱顶部靠近液位计的一侧外壁上。

为了使得通过气缸进行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两个限位块、两个气缸和两个固定杆,两个气缸的一端通螺栓固定于支撑座的一侧外壁上,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气缸的顶部外壁上。

为了使得通过限位块进行限位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两个固定杆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外壁上,两个限位块套接于两个固定杆的圆周外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液压泵内齿轮泵的正反转,使得液压杆进行升降,进而带动出料管进行升降,通过升降进行注料工作,通过出料管内的十字激光定位器进行定位,使得注料时更加精准。

2、通过第一压表和第二压力表内部的敏感元件的弹性形变,再由表内机芯的转换机构将压力形变传导至指针,引起指针转动来在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的显示屏上显示压力,通过液位计的内部敏感元件测量液压油的静压,同时将静压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将液压油箱内液压油的高度显示出来,进而可从显示上得知液压油箱内部的温度和压力。

3、通过两个限位块套接于两个固定杆上,当进行铆钉固定时可通过两个限位块进行限位,此时两个铆钉通过出料管的挤压向下旋转,进而达到限位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座;3-固定件;4-第一固定板;5-液压杆;6-第一压力表;7-连接杆;8-出料管;9-第二固定板;10-液压油箱;11-出油口;12-液位计;13-第二压力表;14-注油口;15-液压泵;16-限位块;17-气缸;1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台,其中一个固定台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件3,固定件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插接有橡胶圈,橡胶圈的圆周内壁插接有铆钉模具,另一个固定台的顶部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支撑座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底座1,底座1顶部靠近支撑座2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液压油箱10,液压油箱10一侧外壁开设有出油口11,且出油口11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滤网,液压油箱10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口14,液压油箱10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组件,支撑座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限位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固定件3上的固定孔固定铆钉模具,同时通过固定孔内部固定有橡胶圈,使得铆钉模具与橡胶圈充分接触,进而使铆钉模具在固定孔固定更加稳固,同时可通过橡胶圈缓解一部分冲击力,通过升降机构进行铆钉制作,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固定,使得铆钉注料更加精准。

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板4、液压杆5、四个连接杆7、出料管8和液压泵15,液压泵15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座2的一侧外壁上,四个连接杆7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另一个固定台上,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4通过螺栓固定于四个连接杆7的另一端,另一个第一固定板4通过套接与四个连接杆7的圆周内壁相连接,另一个固定台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液压杆5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于通孔的圆周内壁上,出料管8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杆5的底部外壁上,液压泵15的输出端与液压杆5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液压泵15的输入端与液压站连接,出料管8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十字激光定位器,十字激光定位器的型号为cx053。

本实施例中:通过液压泵15内齿轮泵的正反转,使得液压杆5进行升降,进而带动出料管8进行升降,通过升降进行注料工作,通过出料管8内的十字激光定位器进行定位,使得注料时更加精准。

具体的,所述观察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表6,液位计12和第二压力表13,第一压力表6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杆5的顶部外壁上,液位计12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油箱10顶部一侧外壁上,第二压力表13通过螺纹固定于液压油箱10顶部靠近液位计12的一侧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压力表6和第二压力表13内部的敏感元件的弹性形变,再由表内机芯的转换机构将压力形变传导至指针,引起指针转动来在第一压力表6和第二压力表13的显示屏上显示压力,通过液位计12的内部敏感元件测量液压油的静压,同时将静压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将液压油箱10内液压油的高度显示出来,进而可从显示上得知液压油箱10内部的温度和压力。

具体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9、两个限位块16、两个气缸17和两个固定杆18,两个气缸17的一端通螺栓固定于支撑座2的一侧外壁上,第二固定板9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气缸17的顶部外壁上,两个固定杆18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固定板9的另一侧外壁上,两个限位块16套接于两个固定杆18的圆周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气缸17内有肛腔和无肛腔进行换气,从而达到升降移动的效果,同时通过两个气缸17的升降移动带动第二固定板9进行移动,使得两个固定杆18和两个限位块16也可进行移动,通过两个限位块16套接于两个固定杆18上,当进行铆钉固定时可通过两个限位块16进行限位,此时两个铆钉通过出料管8的挤压向下旋转,进而达到限位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施案例在使用时,通过固定件3上的固定孔固定铆钉模具,通过液压泵15内齿轮泵的正反转,使得液压杆5进行升降,进而带动出料管8进行升降,通过升降进行注料工作,通过出料管8内的十字激光定位器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压力表6和第二压力表13内部的敏感元件的弹性形变,再由表内机芯的转换机构将压力形变传导至指针,引起指针转动来在第一压力表6和第二压力表13的显示屏上显示压力,通过液位计12的内部敏感元件测量液压油的静压,同时将静压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将液压油箱10内液压油的高度显示出来,液压杆5工作时,通过两个限位块16套接于两个固定杆18上,当进行铆钉固定时可通过两个限位块16进行限位,此时两个铆钉通过出料管8的挤压向下旋转,进而达到限位固定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