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切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的使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供电时间长等特点,已被各类便携式电子装置广泛采用。其中,锂离子的电能的输出效率的高低,极片的品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极片辊切是锂离子电池必不可少的工序,实现对极片的裁切批量生产以及定型,极片的标准化的结构,有效提升极片的导电效率,直接影响电池的优良率。
3.而在传统的辊切装置中,辊切刀的位置是固定的,尤其是具有双辊切刀的辊切装置,两个辊切刀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这是为了减少裁切极片时的误差。但是,当需要的极片的规格发生变化时,就需要更换其他的辊切装置进行极片的裁切,而辊切装置的造价较高,更换辊切装置使得生产极片的制造成本增大,从而使得传统的辊切装置的适用性降低,无法满足同时生产不同规格形状的极片。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辊切装置及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辊切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组件以及辊切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件以及至少一个传导件,至少一个所述传导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之间;每一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以及卷轴套,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卷轴套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两个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向转动;每一所述传导件包括第一传导件和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包括第一传导轴以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导件包括第二传导轴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传导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第二传导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底座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传导轴与所述底座的间距;所述辊切组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之间,所述辊切组件包括辊切支架以及辊切件,所述辊切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辊切件包括辊切滑杆以及辊切刀具,所述辊切支架开设有滑动腔,所述辊切滑杆的至少部分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辊切滑杆与所述辊切刀具连接,所述辊切刀具的刀头朝向所述底座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切支架还开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与所述滑动腔连通,所述辊切刀具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内并与所述辊切滑杆连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切组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辊切支架还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滑动腔连通,所述定位杆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辊切滑杆连
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依次排列开设于所述辊切支架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切滑杆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定位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切组件还包括固定杆,所述辊切支架还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滑动腔连通,所述辊切滑杆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杆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切支架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辊切刀具。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轴套开设有夹持通槽,所述夹持通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与一所述驱动件对应,每一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转轴、固定转板以及固定销,所述固定转轴与所述卷轴套的端部连接,所述固定转板与所述固定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转板遮挡所述夹持通槽的部分,所述固定转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销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卷轴套的端部连接,且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固定转轴位于所述卷轴套的同一侧。
15.一种辊切设备,包括:安装基座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辊切装置,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基座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7.通过在辊切支架开设滑动腔,当需要调整裁切极片的位置时,辊切滑杆在滑动腔内移动,从而带动辊切刀具移动,使得辊切刀具与需要裁切的极片之间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得辊切刀具裁切出不同规格形状的极片,提高了辊切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一实施例中辊切装置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辊切装置的a1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辊切装置的a2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辊切装置的a3处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图1所示辊切装置的a4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切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切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组件以及辊切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件以及至少一个传导件。至少一个所述传导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之间。每一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以及卷轴套。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卷轴套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两个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向转动。每一所述传导件包括第一传导件和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包括第一传导轴以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导件包括第二传导轴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传导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第二传导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底座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传导轴与所述底座的间距。所述辊切组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之间。所述辊切组件包括辊切支架以及辊切件。所述辊切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辊切件包括辊切滑杆以及辊切刀具。所述辊切支架开设有滑动腔。所述辊切滑杆的至少部分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辊切滑杆与所述辊切刀具连接,所述辊切刀具的刀头朝向所述底座设置。通过在辊切支架开设滑动腔,当需要调整裁切极片的位置时,辊切滑杆在滑动腔内移动,从而带动辊切刀具移动,使得辊切刀具与需要裁切的极片之间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得辊切刀具裁切出不同规格形状的极片,提高了辊切装置的适用性。
28.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辊切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9.一实施例的辊切装置10包括底座100、驱动组件200以及辊切组件300。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两个驱动件210以及至少一个传导件220。至少一个所述传导件220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210之间。每一所述驱动件210包括驱动电机212、驱动轴214以及卷轴套216。所述驱动电机212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驱动电机212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214连接。所述卷轴套216套设于所述驱动轴214上。两个所述驱动件210的驱动电机212的输出轴同向转动。每一所述传导件220包括第一传导件222和第二传导件224。所述第一传导件222包括第一传导轴2222以及第一连接板2224。所述第一连接板2224与所述底座100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22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22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导件224包括第二传导轴2242以及第二连接板2244。所述第二连接板2244与所述底座100连接,所述第二传导轴224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4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2222与所述第二传导轴224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导轴2222与所述底座100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传导轴2242与所述底座100的间距。所述辊切组件300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210之间。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辊切组件300包括辊切支架310以及辊切件320。所述辊切支架310与所述底座100连接。所述辊切件320包括辊切滑杆
322以及辊切刀具324。所述辊切支架310开设有滑动腔312。所述辊切滑杆322的至少部分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312内。所述辊切滑杆322与所述辊切刀具324连接,所述辊切刀具324的刀头朝向所述底座100设置。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辊切支架310开设滑动腔312,当需要调整裁切极片的位置时,辊切滑杆322在滑动腔312内移动,从而带动辊切刀具324移动,使得辊切刀具324与需要裁切的极片之间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得辊切刀具324裁切出不同规格形状的极片,提高了辊切装置的适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辊切件的数量为两个,便于一次性裁切极片带的两侧的光箔,而且,极片带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传导轴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传导轴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导轴和所述第二传导轴的高低设置,便于对极片带进行压平,确保极片带的平整度,从而便于辊切刀具裁切出符合要求的极片。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辊切支架310还开设有导向通孔314,所述导向通孔314与所述滑动腔312连通,所述辊切刀具324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314内并与所述辊切滑杆3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通孔314的开口朝向所述底座100,所述导向通孔314用于收容所述辊切刀具324,且所述导向通孔3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腔312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所述辊切刀具324跟随所述辊切滑杆322移动,当所述辊切滑杆322在所述滑动腔312内滑动时,所述辊切刀具324在所述导向通孔314内滑动,所述导向通孔314将所述辊切刀具324限制在其中进行移动,为所述辊切刀具324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这样,当需要裁切不同的极片时,通过调整所述辊切滑杆322在所述滑动腔312的位置,即可调整所述辊切刀具324在所述导向通孔314内的位置,使得所述辊切刀具324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从而使得所述辊切刀具324裁切极片不同的位置,进而使得所述辊切刀具324裁切出不同的规格形状的极片,提高了所述辊切装置的适用性。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辊切组件300还包括定位杆330,所述辊切支架310还开设有定位孔316,所述定位孔316与所述滑动腔312连通,所述定位杆330穿设于所述定位孔316内并与所述辊切滑杆3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316与所述定位杆330相对应,而且,所述定位孔316与所述滑动腔312连通。当所述辊切滑杆322在所述滑动腔312内滑动至指定位置时,所述辊切滑杆322对应于所述定位孔316,此时将所述定位杆330穿过所述定位孔316并凸伸至所述滑动腔312内,使得所述定位杆330与所述辊切滑杆322抵接,从而使得所述辊切滑杆322被所述定位杆330以及所述滑动腔312的侧壁夹持,进而使得所述辊切滑杆322固定在所述滑动腔312内,便于将所述辊切滑杆322定位在指定位置,从而提高了所述辊切滑杆322在所述滑动腔312内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3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316依次排列开设于所述辊切支架310上。多个所述定位孔316为所述辊切滑杆322提供不同的定位位置,便于根据所裁切的极片的规格形状调整所述辊切刀具324的位置,提高了所述辊切刀具324裁切不同极片的适用性,从而提高了所述辊切装置的适用性。
33.进一步地,所述辊切滑杆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定位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即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抵接,也即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环绕且夹持所述定位杆,使得所述定位杆稳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从而使得所述定位杆与所述辊切滑杆稳定连接,提高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辊切滑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4,所述辊切组件300还包括固定杆340,所述辊切支架310还开设有固定孔318,所述固定孔318与所述滑动腔312连通,所述辊切滑杆322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杆340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孔318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318开设于所述辊切支架310的一侧,所述固定杆340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318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即所述固定杆340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318,并且凸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而所述固定孔318开设于所述辊切支架310上,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辊切滑杆322上,使得所述固定杆340分别与所述辊切支架310以及所述辊切滑杆322卡接,从而使得所述辊切滑杆322固定在所述辊切支架310上。这样,当不需要进行裁切时,为了避免辊切刀具324与其他装置发生碰撞,将所述辊切滑杆322于所述固定杆340连接,便于将所述辊切刀具324移至所述辊切支架310的边缘,降低了所述辊切刀具324与其他装置发生碰撞的几率,降低了所述辊切刀具324的损坏几率,从而提高了所述辊切刀具324的使用寿命。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辊切支架310开设有容置槽311,所述容置槽311的开口朝向所述辊切刀具3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311开设于所述辊切支架310的内侧,所述辊切刀具324活动于所述辊切支架310的内侧,而且,所述容置槽311的开口朝向所述辊切刀具324设置,当需要将所述辊切刀具324进行保护时,即在无需进行裁切工作时,通过移动位于所述滑动腔312内的所述辊切滑杆322,从而带动所述辊切刀具324移动,将所述辊切刀具324移动至所述容置槽311,使得所述辊切刀具324收容于所述容置槽311内,所述容置槽311对所述辊切刀具324进行保护,进一步降低了所述辊切刀具324与其他装置发生碰撞的几率,进一步降低了所述辊切刀具324的损坏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辊切刀具324的使用寿命。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所述卷轴套216开设有夹持通槽2162,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驱动轴214的轴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卷轴套216用于收卷或者放卷有多个极片的极片带,极片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卷轴套216连接,其中,所述极片带的端部收容于所述夹持通槽2162内,即所述极片带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夹持通槽2162内,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两个侧壁将所述极片带的端部夹持,即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极片带的端部的两面抵接,使得所述极片带固定在所述卷轴套216上。这样,所述驱动电机212通过转动所述驱动轴214,从而带动所述卷轴套216转动,进而使得极片带进行收卷或者放卷。
37.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所述驱动组件200还包括两个固定件230,每一所述固定件230与一所述驱动件210对应,每一所述固定件230包括固定转轴232、固定转板234以及固定销236,所述固定转轴232与所述卷轴套216的端部连接,所述固定转板234与所述固定转轴23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转板234遮挡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部分,所述固定转板234开设有通孔2342,所述固定销236穿设于所述通孔2342内并与所述卷轴套216的端部连接,且所述固定销236与所述固定转轴232位于所述卷轴套216的同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固定件230用于改变对应的卷轴套216的内径。由于所述卷轴套216上开设有夹持通槽2162,而且,所述卷轴套216的材质为硅胶,即所述卷轴套216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所述夹持通槽2162贯穿所述卷轴套216,便于所述驱动轴214通过所述夹持通槽2162,从而使得所述卷轴套216从所述驱动轴214上脱离,从而便于对所述卷轴套216以及所述驱动轴214的维
护。而当所述卷轴套216在进行收卷或者放卷时,其转动导致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开口增大,即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口径增大,也即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增大,使得所述极片带与所述卷轴套21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容易导致极片带从所述卷轴套216上脱离。为了提高所述极片带与所述卷轴套21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对于每一个所述驱动件210,对应设置一个固定件230进行固定,所述固定转板23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转轴232连接,所述固定转板234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销236连接,而所述固定转板234横跨所述夹持通槽2162,使得所述固定转板234将所述夹持通槽2162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固定,降低了所述卷轴套216转动时夹持通槽2162的口径增大的几率,确保了极片带稳定卡设于所述夹持通槽2162内。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便于根据极片带的厚度,对应调整所述夹持通槽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
3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辊切设备,包括:安装基座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辊切装置。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基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辊切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组件以及辊切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件以及至少一个传导件。至少一个所述传导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之间。每一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以及卷轴套。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卷轴套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两个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向转动。每一所述传导件包括第一传导件和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包括第一传导轴以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导件包括第二传导轴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传导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第二传导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导轴与所述底座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传导轴与所述底座的间距。所述辊切组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件之间。所述辊切组件包括辊切支架以及辊切件。所述辊切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辊切件包括辊切滑杆以及辊切刀具。所述辊切支架开设有滑动腔。所述辊切滑杆的至少部分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辊切滑杆与所述辊切刀具连接,所述辊切刀具的刀头朝向所述底座设置。通过在辊切支架开设滑动腔,当需要调整裁切极片的位置时,辊切滑杆在滑动腔内移动,从而带动辊切刀具移动,使得辊切刀具与需要裁切的极片之间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得辊切刀具裁切出不同规格形状的极片,提高了辊切装置的适用性。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