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4306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铆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合机。



背景技术:

铆合工序为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在相关技术的铆合过程中,需要人工完成上料、铆合和下料过程,不仅浪费人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铆合机,能够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送料装置,包括:

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第一工位用于第一物料的上料,第二工位用于向传送结构上输送第二物料,第三工位用于将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铆合,第四工位用于下料;

传送结构,传送结构能够相对支撑架运动,传送结构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之间运动;

送料装置,送料装置对接于第一工位,送料装置用于将单个第一物料输送至位于第一工位的传送结构上;

铆合头,位于第三工位,用于铆合随传送结构输送至第三工位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铆合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送料装置将第一物料输送到第一工位上,然后通过传送结构的输送,将第一物料输送到第二工位上,并将第二物料放在第一物料上,在第三工位对传送至第三工位的两个物料进行铆合,完成所有工序,上述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完成铆合,相比于通过人工进行铆合的加工步骤,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传送结构为转盘,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分别围绕传送结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送料装置包括分料件和架体,架体上设有第一平面,分料件能够在第一平面移动,架体的顶壁设有贯穿架体的第一通孔,第一平面上设有贯穿架体的第二通孔,分料件上设有通料孔,移动的分料件能够使通料孔交替地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架体上设有移动通道,第一平面为移动通道的底面,分料件能够在移动通道中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送料装置还包括输入件,输入件的通道与架体相连接,且输入件的通道与第一通孔相连通;

送料装置还把包括输出件,输出件与架体相连接,且输出件的通道与第二通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铆合机还包括第一进料部,第一进料部的一个端口与输入件连接,第一进料部的另一个端口在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个第一物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铆合机还包括第二进料部,第二进料部的一个端口与输出件连接,第二进料部的另一个端口在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个第一物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送料装置还包括增压件,增压件包括进气口和吹气口,进气口和吹气口相连通,进气口用于与供气装置相连接,吹气口能够与通料孔相连通,增压件设置为,当通料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时,吹气口相对于进气口的另一端与通料孔连通,进气口与供气装置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送料装置还包括振动盘,振动盘的出口与第一通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送料装置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分料件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铆合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送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送料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面图;

图5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分料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增压件结构示意图。

支撑架101、第一工位102、第二工位103、第三工位104、第四工位105、振动盘106、传送结构107、送料装置108、铆合头109、输入件110、输出件111、驱动件112、架体201、分料件202、第一平面301、顶壁302、底壁303、第一通孔304、第二通孔305、通料孔306、移动通道307、第一进料部401、第二进料部402、增压件501、进气口502、吹气口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两个特征相连通是指这两个特征接通后,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的端口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的重合面积达到最大。

铆合工序为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在相关技术的铆合过程中,需要人工完成上料、铆合和下料过程,不仅浪费人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个铆合机,如图1所示,铆合机包括传送结构107和支撑架101,支撑架101上设有第一工位102、第二工位103、第三工位104和第四工位105,传送结构107能够相对支撑架101转动,从而在第一工位102、第二工位103、第三工位104和第四工位105间流转。第一工位102的上游设有送料装置108,送料装置108将第一物料输送至第一工位102后,第一物料被传动装置移动至第二工位103,通过机械爪或人工上料的方式将第二物料放置在第一物料上后,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一起移动至第三工位104,第三工位104上设置有铆合头109,通过铆合头109将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铆合,并在第四工位105将铆合后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从流水线上取下,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具体的,如图1所示,传送结构107为转盘,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第一物料或者/和第二物料能够在各个工位上依次移动,从而达到节省安装空间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传送结构107还可以为直线型传送结构,例如皮带传动,例如链条传动(带载具),只要满足第一物料或第二物料能够在第一工位102至第四工位105之间移动即可。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可以用于零件之间的铆合,例如,第一物料为钉结构,第二物料为棒结构,送料装置108将钉结构输送至位于第一工位102处的传送结构107上,然后传送结构107开始移动,使得钉结构移动至第二工位103,然后将棒结构贴合在钉结构上,并将贴合后的两个零件移动至第三工位104,通过第三工位104的铆合头109将二者进行铆合,最后,将铆合后的物料移动至第四工位105,完成下料。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送料装置108,如图2至图7所示,送料装置108包括分料件202和架体201,分料件202位于架体201内部,架体201内设有第一平面301,分料件202能够在第一平面301上移动。分料件202上设有贯穿的通料孔306,架体201上设有顶壁302,顶壁302上设有贯穿顶壁302的第一通孔304,第一平面301上设有贯穿架体201的底壁303的第二通孔305,当分料件202在第一平面301上移动时,分料件202上的通料孔306交替的与第一通孔304和第二通孔305相连通。

上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首先移动分料件202,将通料孔306与第一通孔304相连通,然后从第一通孔304投入第一物料,并使得第一物料通过通料孔306的顶端进入通料孔306中,由于此时,通料孔306的底端位于第一平面301上,所以第一物料位于第一平面301和通料孔306形成的空间内。此时,移动分料件202,直至分料件202的底端与第二通孔305连通,第一物料从第二通孔305流出。由于第二通孔305与第一工位102连通,通过第二通孔305流出的第一物料能够流动至第一工位102上。

在上述结构中,通料孔306的高度大于一个第一物料的高度,小于两个第一物料的高度,所以通料孔306中一次只能存放一个第一物料,从而达到一次输送一个第一物料的目的。

更具体的,通料孔306的高度正等于物料的高度,这使得在满足一次只输送一个物料的同时,也可以防止第一物料卡在通料孔306和移动通道307之间。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支架上设有移动通道307,移动通道307的底板为第一平面301,分料件202可以沿着移动通道307移动,移动通道307起到给分料件202导向的作用。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至图7所示,送料装置108还包括驱动件112、输入件110和输出件111,输入件110和输出件111中均设有通道,输入件110与第一通孔304相连通,输出件111与第二通孔305相连通。当分料件202的通料孔306的顶端与第一通孔304相连通时,位于输入管件中的第一物料可以通过第一通孔304进入分料件202,当分料件202的通料孔306的底端与第二通孔305相连接时,位于分料件202中的第一物料能够流入输出件111中,由于输出件111相对分料件202的另一端与第一工位102连通,所述通过输出件111的第一物料能够被输送至第一工位102处。

作为另一实施例,送料装置108还包括驱动件112,驱动件112的壳体与架体201固定连接,驱动件112的输出端与分料件202相连接,以便驱动分料件202进行移动。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分料件202在驱动件112的作用下开始运动,设置在分料件202上的通料孔306的位置同时开始改变,当通料孔306的顶端与第一通孔304连通时,驱动件112暂停运作,输入件110中的一个第一物料进入通料孔306,然后驱动件112继续移动,这使得第一通孔304和通料孔306错位,输入件110中的物料无法再进入通料孔306。当分料件202移动移动的至通料孔306的底端与第二通孔305连通时,位于通料孔306中的物料通过第二通孔305进入输出件111。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件112可以是直线型驱动件,例如,直线电机,直线气缸等,此时,驱动件112能够驱动分料件202做直线运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112还可以通过齿轮模组与分料件202连接,从而驱动分料件202做曲线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任意一种情况下,第一通孔304和第二通孔305的位置都可以做适应性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铆合机还包括第一进料部401,第一进料部401的一个端口与输入件110连接,第一进料部401的另一个端口在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个第一物料。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进料部401位于输入件110的通道内,其下部为圆柱状,第一进料部401的上部与下部交界处的横截面积相同,上部的横截面积从下往上逐渐增大,第一进料部401的上端面外径略大于输入件110中通道的内径,使得第一进料部401能够过盈地安装在输入件110的下端,第一进料部401的下部的直径恰好满足通过一个第一物料的要求,而输入件110中的通道内径略小于能同时通过两个第一物料的尺寸,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第一物料在输入件110中下落时,因受到输入件110的内壁的摩擦力过大而导致降落速度过慢的情况发生,同时为第一物料通过通料孔306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提高了送料装置108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铆合机还包括第二进料部402,第二进料部402位于输出件111的通道内,其一个端口与输出件111内的通道连通,第二进料部402的另一个端口在同一时间只能通过一个第一物料。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进料部402的下部为圆柱状,第二进料部402的上部与下部交界处的横截面积相同,上部的横截面积从下往上逐渐增大,第二进料部402的上端面外径略大于输出件111的通道内径,使得第二进料部402能够过盈地安装在输出件111的上端,第二进料部402的下部的直径恰好满足通过一个第一物料的要求,而输出件111的通道内径略小于能同时通过两个第一物料的尺寸,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第一物料在输出件111中下落时,因受到输出件111的内壁的摩擦力过大而导致降落速度过慢的情况发生,同时为第一物料通过通料孔306后进入输出通道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提高了送料装置108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送料装置108还包括增压件501,增压件501连接在支撑架101上,增压件501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口502和吹气口503,进气口502用于与供气装置相连通,当通料孔306的底端与第二通孔305相连通时,吹气口503能够与通料孔306连通,供气装置中的气压通过增压件501的吹气口503进入到通料孔306中,再通过通料孔306进入至输出件111中,使得位于输出件111中的物料可以更为顺利的被输送至第一工位102处。

具体的,如图2、图7和图8所示,通料孔306为直控,吹气口503位于第二通孔305的正上方,这种结构使得物料可以较为容易的从通料孔306进入输出件111中,也使得供气装置提供的可以较为通常的进入都输出件111中,便于位于输出件111中的第一物料更为顺利的到达第一工位102。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送料装置108还包括振动盘106,振动盘106位于分料件202的上游,且振动盘106的出口与输入件110相连通,通过振动盘106的物料可以流入到输入件110中,从而到达分料件202,再通过分料件202的移动,一个一个地进入到输出件111中。

结合图1至图8,铆合机的使用方法为:

首先,通过振动盘106的振动,使得第一物料落入输入件110的通道中,然后通过驱动件112带动分料件202移动至通料孔306与第一通孔304连通,使得一个第一物料落入到通料孔306中。

然后再通过驱动件112带动分料件202移动,至通料孔306与第二通孔305连通,使得第一物料落入第二通孔305中,并落入输出件111的通道中。此时通过增压件501向通料孔306中吹气,并使得气体进入输出件111的通道中,使得第一物料较为快速地移动至第一工位102。

移动至第一工位102的第一物料位于传送结构107上,然后传送结构107移动至第二工位103,并将第二物料放在第一物料上,然后通过传送结构107将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一起移动至第三工位104,通过第三工位104的铆合头109将二者铆合,然后传送结构107继续移动,铆合好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在第四工位105完成下料,完成整个工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