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工装装置。
背景技术:
挤压工艺是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的型孔或凹凸模形状的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挤压时,坯料产生三向压应力,即使是塑性较低的坯料,也可被挤压成形。
传统的挤压装置功能单一,工件在挤压后还需要进行切割和打磨,目前挤压装置仅能进行挤压工作,切割和打磨都需要进行单独加工,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高效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挤压装置功能单一,不能进行多种工序加工,难以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工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工装装置,包括底板和挤压模座,所述挤压模座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所述挤压模座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壳体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两侧两端和第二壳体内部的左侧两端均设置有输送辊,多个所述输送辊均通过第一转杆与对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上端设置有两个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均与对应的第一转杆的后端固定套接,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右侧所述皮带轮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一转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打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后侧设置有切割机构。
优选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环和转管,所述转管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内部且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第二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打磨环设置于转管的左端,所述转管的右端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外侧且固定套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前侧啮合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对应的底板和第二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切刀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两个侧板,所述第二转杆设置于两个侧板之间且两端均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对应的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对应的侧板的外侧,所述切刀固定套接与第二转杆的左端,右侧所述侧板的下端右侧通过第四滚动轴承转动设置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右端和蜗杆的下端均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的右端均固定套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支撑架与对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输送辊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挤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挤压装置,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转管转动,转管带动打磨环转动,从而能够对挤出的工件进行打磨。
2、该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挤压装置,通过蜗杆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齿轮啮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杆带动切刀转动,从而能够对挤出的工件进行切割。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多种工序的加工,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工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挤压模座、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第一转杆、6输送辊、7转管、8打磨环、9皮带轮、10皮带、11第一电机、12蜗轮、13蜗杆、14第二电机、15侧板、16第二转杆、17切刀、18第三转杆、19锥齿轮、20齿轮、21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集成多种工序于一体的工装装置,包括底板1和挤压模座2,挤压模座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挤压模座2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壳体3,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壳体3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壳体4,第一壳体3的内部两侧两端和第二壳体4内部的左侧两端均设置有输送辊6,多个输送辊6均通过第一转杆5与对应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壳体3的后侧上端设置有两个皮带轮9,两个皮带轮9均与对应的第一转杆5的后端固定套接,两个皮带轮9通过皮带10转动连接,右侧皮带轮9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一转杆5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打磨机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之间后侧设置有切割机构。
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环8和转管7,转管7设置于第二壳体4的内部且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第二壳体4的侧壁转动连接,打磨环8设置于转管7的左端,转管7的右端延伸至第二壳体4的外侧且固定套接有蜗轮12,蜗轮12的前侧啮合设置有蜗杆13,蜗杆13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对应的底板1和第二壳体4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壳体4的上方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与蜗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
切割机构包括切刀17和第二转杆16,第二壳体4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两个侧板15,第二转杆16设置于两个侧板15之间且两端均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对应的侧板15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6的两端均延伸至对应的侧板15的外侧,切刀17固定套接与第二转杆16的左端,右侧侧板15的下端右侧通过第四滚动轴承转动设置有第三转杆18,第三转杆18的右端和蜗杆13的下端均固定套接有锥齿轮19,两个锥齿轮19啮合连接,第二转杆16和第三转杆18的右端均固定套接有齿轮20,两个齿轮20啮合连接。
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4均通过支撑架与对应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的侧壁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4与对应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连接的更稳固。
多个输送辊6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防止将工件压伤。
底板1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脚21,对设备进行稳固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工作人员接通第一电机11的电源,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壳体3内部的输送辊5转动对挤压成型后的工件进行输送,将其输送到第二壳体4的内部,然后接通第二电机14的电源,第二电机14带动蜗杆13转动,蜗杆13带动蜗轮12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转管7转动,转管7带动打磨环8转动,从而能够对挤出的工件进行打磨,通过蜗杆13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19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杆18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齿轮20啮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杆16带动切刀17转动,从而能够对挤出的工件进行切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