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五金用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五金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离不开五金冲压模具,冲压模具是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而五金冲压模具需要对五金进行固定,因此,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可以辅助冲压模具对五金进行高效率的生产和加工;
但是现有的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首先,现有的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无法对模具进行多方位固定,提高稳定性,位置容易偏移,从而降低了加工的精准度,增加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其次,现有的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无法有效对装置进行有效的保护,造成较大的损害和磨损,缩短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无法对模具进行多方位固定,提高稳定性,位置容易偏移,从而降低了加工的精准度,增加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其次,现有的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无法有效对装置进行有效的保护,造成较大的损害和磨损,缩短了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端靠两侧均设设置有固定块,且底板的上部靠两侧居中均设置有固定箱,固定箱的一侧设置有电推杆,电推杆的一端设置有夹板,底板的上部靠前后端居中均设置有两组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母座,且贯穿螺母座的前后端居中设置有手拧螺杆,手拧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夹块,夹块的顶部设置有压块,压块的底部靠前端设置有限位柱,夹块的内部靠上开设有限位空腔,限位空腔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垫块,限位柱与垫块之间居中设置有拉簧,底板的上部居中开设有矩形沉槽,矩形沉槽的内部底端靠前后端均开设有内凹槽,且内凹槽的内部底端靠前后均设置有加固块,加固块的上部居中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减震橡胶层,减震橡胶层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的上部靠两侧均平行开设有两组滑槽,夹板的底部靠前后端的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且夹板通过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块与底板焊接,且贯穿固定块的上下部居中设置有固定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夹板的纵向长度与矩形沉槽的纵向长度相等,且矩形沉槽的内侧四周均等距设置有若干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母座与底板固定连接,手拧螺杆通过滚珠轴承与夹块活动连接,限位柱的外径与限位空腔的内径相等,拉簧的拉伸长度小于限位柱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板与加固块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缠绕于支撑柱、减震橡胶层的外围,缓冲板的宽度与内凹槽的宽度相等,且缓冲板通过压缩弹簧与内凹槽活动连接,压缩弹簧的压缩长度与缓冲板超出内凹槽的高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板、夹块、压块配合手拧螺杆、电推杆和矩形沉槽,将五金冲压模具放置在矩形沉槽的内部,利用限位块对模具的位置进行限定,使模具不会晃动偏移,通过旋转手拧螺杆通过螺母座的作用对夹块推动,使夹块向模具运动,同时向上拨动压块,从而带动限位柱向上运动对拉簧进行拉伸,当夹块与模具接触时松开压块使其对模具进行夹紧,利用四组固定结构同时对模具的前后端和轴向进行夹紧,增强固定,再将电推杆与外界电性连接,使两组电推杆相向运动,从而推动两组夹板沿滑槽水平运动,对模具的两侧进行夹紧固定,此设置过程可以有效对模具进行多方位固定,提高稳定性,使位置更加精确,从而提高加工的精准度,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通过设置加固块、支撑柱、减震橡胶层配合内凹槽、压缩弹簧和缓冲板,当冲模过程中产生冲击力时,该冲击力会沿缓冲板传导至压缩弹簧使其压缩,同时缓冲板向下对减震橡胶层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削减、抵消,该冲击力抵消后会使压缩弹簧产生回弹作用力,回弹作用力通过减震橡胶层和缓冲板之间的碰撞进行抵消,从而实现装置的减震效果,对装置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损害和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的底板侧面剖视图。
图中:1、底板;2、固定块;3、固定箱;4、电推杆;5、夹板;6、固定结构;7、螺母座;8、手拧螺杆;9、夹块;10、压块;11、限位空腔;12、限位柱;13、拉簧;14、垫块;15、矩形沉槽;16、限位块;17、内凹槽;18、减震橡胶层;19、压缩弹簧;20、支撑柱;21、加固块;22、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后端靠两侧均设设置有固定块2,且底板1的上部靠两侧居中均设置有固定箱3,固定箱3的一侧设置有电推杆4,电推杆4的一端设置有夹板5,底板1的上部靠前后端居中均设置有两组固定结构6;
固定结构6包括螺母座7,且贯穿螺母座7的前后端居中设置有手拧螺杆8,手拧螺杆8的一端设置有夹块9,夹块9的顶部设置有压块10,压块10的底部靠前端设置有限位柱12,夹块9的内部靠上开设有限位空腔11,限位空腔1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垫块14,限位柱12与垫块14之间居中设置有拉簧13,底板1的上部居中开设有矩形沉槽15,矩形沉槽15的内部底端靠前后端均开设有内凹槽17,且内凹槽17的内部底端靠前后均设置有加固块21,加固块21的上部居中设置有支撑柱20,支撑柱20的顶端设置有减震橡胶层18,减震橡胶层18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板22。
底板1的上部靠两侧均平行开设有两组滑槽,夹板5的底部靠前后端的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且夹板5通过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夹板5通过滑块和滑槽移动更加稳定。
固定块2与底板1焊接,且贯穿固定块2的上下部居中设置有固定螺丝,便于装置的安装,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夹板5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夹板5的纵向长度与矩形沉槽15的纵向长度相等,且矩形沉槽15的内侧四周均等距设置有若干组限位块16,便于模具的限位和固定,使模具无法晃动,增强固定。
螺母座7与底板1固定连接,手拧螺杆8通过滚珠轴承与夹块9活动连接,限位柱12的外径与限位空腔11的内径相等,拉簧13的拉伸长度小于限位柱12的长度,使压块10与夹块9稳定地活动连接,通过转动手拧螺杆8可推动夹块9运动,便于对模具进行夹紧固定。
缓冲板22与加固块21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9,且压缩弹簧19缠绕于支撑柱20、减震橡胶层18的外围,缓冲板22的宽度与内凹槽17的宽度相等,且缓冲板22通过压缩弹簧19与内凹槽17活动连接,压缩弹簧19的压缩长度与缓冲板22超出内凹槽17的高度相等,使缓冲板22沿内凹槽17稳定运动,且可以有效对装置进行减震,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五金冲压模具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利用固定块2和固定螺丝对装置进行固定,该电推杆4的型号为xtl100,将五金冲压模具放置在矩形沉槽15的内部,利用限位块16对模具的位置进行限定,使模具不会晃动偏移,通过旋转手拧螺杆8通过螺母座7的作用对夹块9推动,使夹块9向模具运动,同时向上拨动压块10,从而带动限位柱12向上运动对拉簧13进行拉伸,当夹块9与模具接触时松开压块10使其对模具进行夹紧,利用四组固定结构6同时对模具的前后端和轴向进行夹紧,增强固定,再将电推杆4与外界电性连接,使两组电推杆4相向运动,从而推动两组夹板5沿滑槽水平运动,对模具的两侧进行夹紧固定,以此完成五金冲压模具的固定,由于在上模具对下模具的冲压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而该冲击力会对装置自身造成一点的损坏,因此通过设置加固块21、支撑柱20、减震橡胶层18配合内凹槽17、压缩弹簧19和缓冲板22,当冲模过程中产生冲击力时,该冲击力会沿缓冲板22传导至压缩弹簧19使其压缩,同时缓冲板22向下对减震橡胶层18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削减、抵消,该冲击力抵消后会使压缩弹簧19产生回弹作用力,回弹作用力通过减震橡胶层18和缓冲板22之间的碰撞进行抵消,从而实现装置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板5、夹块9、压块10配合手拧螺杆8、电推杆4和矩形沉槽15,将五金冲压模具放置在矩形沉槽15的内部,利用限位块16对模具的位置进行限定,使模具不会晃动偏移,通过旋转手拧螺杆8通过螺母座7的作用对夹块9推动,使夹块9向模具运动,同时向上拨动压块10,从而带动限位柱12向上运动对拉簧13进行拉伸,当夹块9与模具接触时松开压块10使其对模具进行夹紧,利用四组固定结构6同时对模具的前后端和轴向进行夹紧,增强固定,再将电推杆4与外界电性连接,使两组电推杆4相向运动,从而推动两组夹板5沿滑槽水平运动,对模具的两侧进行夹紧固定,此设置过程可以有效对模具进行多方位固定,提高稳定性,使位置更加精确,从而提高加工的精准度,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通过设置加固块21、支撑柱20、减震橡胶层18配合内凹槽17、压缩弹簧19和缓冲板22,当冲模过程中产生冲击力时,该冲击力会沿缓冲板22传导至压缩弹簧19使其压缩,同时缓冲板22向下对减震橡胶层18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削减、抵消,该冲击力抵消后会使压缩弹簧19产生回弹作用力,回弹作用力通过减震橡胶层18和缓冲板22之间的碰撞进行抵消,从而实现装置的减震效果,对装置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损害和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