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0749发布日期:2021-11-03 16:2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用于生产大规格盘头产品的模具的推出套直径小,没有足够的抱紧力,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现开裂的情况,使得模具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以提高用于生产盘头产品的模具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用于生产盘头产品,包括:
5.推出套,包括大径头部和小径尾部,所述大径头部形成有盘头成型腔,所述小径尾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盘头成型腔的冲头安装腔;
6.冲头,能够通过所述冲头安装腔伸入所述盘头成型腔。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盘头成型腔的腔壁由硬质合金材料形成。
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冲头安装腔的腔壁均由硬质合金材料形成。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硬质合金材料为钨钢。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
11.凸模套,形成有贯穿所述凸模套的轴线方向的第一腔室;
12.所述推出套的小径尾部能够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大径头部和所述小径尾部之间形成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与所述凸模套的一端相对设置。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大径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凸模套的外径尺寸或与所述凸模套的外径尺寸一致。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小径尾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限位空间;
15.所述模具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能够插入所述限位空间,以实现所述推出套和所述凸模套之间的限位。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所述小径尾部的周向,所述小径尾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限位空间,所述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件对应地插入多个所述限位空间。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
18.第一垫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能够与所述冲头的背离所述盘头成型腔的一端相抵接;
19.第二垫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垫件背离所述冲头的一侧;
20.顶针,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垫件和所述推出套之间。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
22.第三垫件,设置于所述推出套和所述第一垫件之间,且环绕接触所述冲头;所述凸模套的内壁形成有抵接部,所述第三垫件的朝向所述推出套的一端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23.垫套,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远离所述推出套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垫件能够与所述垫套的朝向所述冲头的一端抵接,所述垫套形成有阶梯限位部,所述第二垫件能够位于所述阶梯限位部。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5.本技术的模具通过增大模具的推出套的用于形成盘头成型腔的大径头部的外径,从而增大推出套的头部的强度,在多次用于盘头产品成型时也不易出现开裂的情况,显著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9.图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对盘头产品加工时的结构剖视图;
30.图4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对盘头产品脱模时的结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
[0032]1‑
推出套,11

大径头部,12

小径尾部,13

阶梯部,14

盘头成型腔,15

钨钢块,2

冲头,3

凸模套,31

条形槽,32

定位件,33

抵接部,4

第一垫件,5

第二垫件,6

顶针,7

垫套,71

阶梯限位部,8

第三垫件,9

盘头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0034]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0035]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

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0036]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0037]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0038]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0039]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0]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0041]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0042]
本实施例的模具用于生产盘头产品,尤其适用于生产大规格的盘头产品。
[0043]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模具的结构。
[0044]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推出套1、冲头2、凸模套3、第一垫件4、第二垫件5、顶针6和垫套7。
[0045]
推出套1包括大径头部11和小径尾部12,其中“大径”和“小径”是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小径尾部12,大径头部11的径向尺寸大于小径尾部12的径向尺寸,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推出套,本实施例的推出套1增大了头部的尺寸,使得推出套1的头部具有更大的强度,在用于产品成型过程中不易开裂。具体地,大径头部11背离小径尾部12的一端形成有盘头成型腔14,盘头成型腔14用于容置成型产品,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成型产品在盘头成型腔14内成型,因此盘头成型腔14在产品成型过程中需要承受很大的作用力,本实施例通过增大形成盘头成型腔14的大径头部11的外径,从而增大推出套1的头部的强度,使得推出套1在多次用于盘头产品成型时也不易出现开裂的情况。此外,在推出套1的小径尾部12形成有贯穿小径尾部12的背离大径头部11的端部与盘头成型腔14的冲头安装腔,冲头安装腔用于使冲头2伸入,即冲头2可通过冲头安装腔伸入盘头成型腔14,以对盘头成型腔14内的盘头产
品9进行冲压成型。
[0046]
需要说明的是,推出套1的大径头部11和小径尾部12为一体式成型,且大径头部11和小径尾部12的连接处形成阶梯部13。
[0047]
推出套1的至少部分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由硬质合金材料形成,即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的部分或者全部由硬质合金材料形成,其中硬质合金材料例如可以为钨钢。通过使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由硬质合金材料形成,能够提高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的耐磨性能,同时也使得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不易开裂、不易老化,显著提高了推出套1的寿命。此外,冲头安装腔的内壁也可以部分或全部由硬质合金材料形成,以提高冲头安装腔的内壁的耐磨性能。对于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和冲头安装腔的内壁,可通过在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和冲头安装腔的内壁嵌设硬质合金块(例如图2中所示的钨钢块15),以使得盘头成型腔14的腔壁和冲头安装腔的部分内壁具有耐磨、防开裂以及防老化性能。
[0048]
如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凸模套3套设于推出套1的小径尾部12的外部,推出套1能够相对凸模套3滑动,且凸模套3朝向推出套1的一端能够与推出套1的大径头部11和小径尾部12的连接处的阶梯部13相抵接,以在推出套1运动预定距离时通过阶梯部13对推出套1的运动进行限制。具体地,凸模套3形成有贯穿凸模套3的轴线方向的第一腔室,推出套1的小径尾部12能够伸入第一腔室内,使得推出套1能够相对凸模套3滑动,且凸模套3朝向推出套1的一端与阶梯部13相对设置并形成间隙,防止成型过程中推出套1压坏凸模套3。此外,本实施例中,推出套1的大径头部11的尺寸大于凸模套3的尺寸或与凸模套3的尺寸一致,一方面增大推出套1的大径头部11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凸模套3与推出套1的抵接作用更为稳定。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推出套1的大径头部11的尺寸与凸模套3的尺寸一致的情况。
[0049]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推出套1相对凸模套3滑动时,为实现凸模套3和推出套1之间的限位作用,防止推出套1滑动至脱离凸模套3的情况出现,本实施例的模具还包括定位件32。凸模套3的第一腔室的内壁与推出套1的小径尾部12之间形成有限位空间,定位件32的部分能够插入该限位空间,以避免推出套1运动一定距离后脱离凸模套3,从而实现推出套1和凸模套3之间的限位。例如,通过在推出套1的小径尾部12的侧壁上开设条形槽31,条形槽31的长度方向为推出套1的轴向方向,该条形槽31与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为限位空间,定位件32的部分插入该限位空间内,在推出套1相对凸模套3沿推出套1的轴向向远离凸模套3的方向运动时,推出套1的最大运动距离为条形槽31的长度,即在推出套1的运动过程中,当定位件32与条形槽31的端部抵接时,推出套1便无法继续运动,从而能够限制推出套1和凸模套3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定位件32可以为定位销或其他可实现定位的定位件。
[0050]
另外,为提高定位件32对凸模套3和推出套1的稳定定位作用,使得推出套1在模套中均匀受力,沿小径尾部12的周向,小径尾部12与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间隔形成有多个限位空间,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件对应地插入多个限位空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小径尾部12的其中一个径向方向的两端与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均形成有限位空间,两个定位件32分别插入小径尾部12的径向的两端的限位空间中,以实现对凸模套3和推出套1的稳定定位。并且通过拆除定位件32,也使得更换模套比较方便,只要将定位件32取出就可以将推出套1取下进行更换,不需要将模具整体拆卸进行更换。
[0051]
如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垫件4和第二垫件5设置于凸模套3的第一腔室内,且第一垫件4能够与冲头2的背离盘头成型腔14的一端相抵接,第二垫件5设置于第一垫件4的背离冲头2的一侧,顶针6能够穿过第一垫件4并抵接于第二垫件5和推出套1之间。垫套7设置于第一腔室的远离推出套1的一端并与第一腔室的内壁相贴合,且垫套7形成有阶梯限位部71,第二垫件5能够位于阶梯限位部71,垫套7起到对第二垫件5支撑的作用,以防止第二垫件5掉落。推动第二垫件5沿第一腔室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冲头2的方向运动,第二垫件5通过顶针6推动推出套1运动,从而实现产品脱模。本实施例的模具还包括第三垫件8,第三垫件8设置于推出套1和第一垫件4之间,且环绕接触冲头2,从而实现对冲头2的限位,防止冲头2发生窜动;凸模套3的内壁形成有抵接部33,第三垫件8的朝向推出套1接的一端与抵接部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三垫件8、第一垫件4以及垫套7的限位。
[005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