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3604发布日期:2021-05-28 14:2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旋压模具。



背景技术:

部分脚轮上都会设置相对实现转动的脚轮外碗和脚轮内碗,脚轮外碗和脚轮内碗分别由一金属圆环片,经轴向和径向依次挤压后,最终形成所需形状结构。依靠传统加工工艺制得的脚轮外碗和脚轮内碗,内外轮廓圆整度不高,转动不顺畅,整体效果不佳。据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旋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旋压模具,该旋压模具具有机构联动一致,产品成型质量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旋压模具,包括下模板,下模板的上方设有相对其作上下运动的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转动连接有承托轴,承托轴的一端设有设在所述上模板上且随其作上下运动的压柱、另一端设有控制其作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至少三组绕承托轴轴线作环形阵列分布的侧旋压组件;

侧旋压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下模板上且作靠近或远离承托轴运动的侧压座,侧压座靠近所述承托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线与承托轴相平行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一端设有侧压轮、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侧压座远离承托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线与承托轴相垂直的导轮,导轮凸出所述侧压座的端面,所述侧压座上转动连接有轴线与第一转轴相垂直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

侧旋压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下模板上的第一传力柱,第一传力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模板上、另一端设有啮合第一齿轮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的侧面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轮的轮面抵在导向斜面上,当所述上模板作靠近下模板运动时,导向斜面顶推所述导轮,并使侧压座作靠近承托轴运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在承托轴另一端的第三锥齿轮、转动连接在下模板上且轴线与承托轴相垂直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

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下模板上的第二传力柱,第二传力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模板上、另一端设有啮合第二齿轮的第二齿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柱包括与上模板相连接的固定套管、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管内的活动压柱,活动压柱上设有设在所述固定套管内的限位块,所述固定套管内设有限制活动压柱滑出的限位肩,所述固定套管还设有一端抵住上模板、另一端抵住限位块的弹性件,所述限位块紧贴限位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压柱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插有设在所述承托轴上的定位凸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三组绕承托轴轴线作等间隔角度环形阵列分布的侧旋压组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承托轴带动工件自转,配合周边逐渐靠拢并也作自转的侧压轮,完成对工件翻边及成型,所成型完成的脚轮内外碗,内外轮廓圆整度高,后续组装至脚轮内,转动顺畅、使用效果佳;

2.控制承托轴转动的动力源由上下移动的上模板提供、控制侧压轮转动和平移的动力源也由上下移动的上模板提供,机构联动保持一致性,使成型精度更高;

3.上模板作上下移动过程中,联动承托轴与侧旋压组件,使得上模板未移动时,各机构也处于静止状态,使用安全性更高;

4.第一传力柱在上下行时,能够提供双动力源,一个动力源用作控制侧压轮转动、另一个动力源用作控制侧压轮平移,结构简单且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体现侧旋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体现侧旋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用于体现第一传力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用于体现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专利要求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8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旋压模具,包括下模板1,下模板1的上方设有相对其作上下运动的上模板2,所述下模板1上转动连接有承托轴3,承托轴3的一端设有设在所述上模板2上且随其作上下运动的压柱4、另一端设有控制其作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下模板1上设有三组绕承托轴3轴线作等间隔角度环形阵列分布的侧旋压组件;

侧旋压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下模板1上且作靠近或远离承托轴3运动的侧压座5,侧压座5靠近所述承托轴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线与承托轴3相平行的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一端设有侧压轮7、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8,所述侧压座5远离承托轴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线与承托轴3相垂直的导轮9,导轮9凸出所述侧压座5的端面,所述侧压座5上转动连接有轴线与第一转轴6相垂直的第二转轴10,第二转轴1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锥齿轮8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1、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12;

侧旋压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下模板1上的第一传力柱13,第一传力柱1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模板2上、另一端设有啮合第一齿轮12的第一齿条14,第一齿条14的侧面具有导向斜面15,所述导轮9的轮面抵在导向斜面15上,当所述上模板2作靠近下模板1运动时,导向斜面15顶推所述导轮9,并使侧压座5作靠近承托轴3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在承托轴3另一端的第三锥齿轮16、转动连接在下模板1上且轴线与承托轴3相垂直的第三转轴17,第三转轴1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锥齿轮16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8、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19;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下模板1上的第二传力柱20,第二传力柱2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模板2上、另一端设有啮合第二齿轮19的第二齿条21。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上模板2处在抬升位置状态,旋转机构未运作,侧旋压组件保持远离承托轴3状态,再取来一圆形金属环片,将其水平置于承托轴3顶端,而后上模板2下行,带动其上压柱4朝圆形金属环片方向移动、带动第一传力柱13和第二传力柱20进一步伸入下模板1,伸入期间,第二传力柱20上的第二齿条21带动第二齿轮19转动,经第三转轴17传动,使第四锥齿轮18转动,经第三锥齿轮16传动,实现承托轴3及其上工件作转动,同时第一传力柱13上的第一齿条14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经第二转轴10传动,使第二锥齿轮11转动,经第一锥齿轮8传动,实现第一转轴6及其上侧压轮7作转动,并且在侧压轮7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导向斜面15持续顶推导轮9,致使侧压座5携侧压轮7朝工件方向平移,完成对工件的翻边及成型。

实施例2

参见图1至8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旋压模具,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设置为,所述压柱4包括与上模板2相连接的固定套管41、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管41内的活动压柱42,活动压柱42上设有设在所述固定套管41内的限位块43,所述固定套管41内设有限制活动压柱42滑出的限位肩44,所述固定套管41还设有一端抵住上模板2、另一端抵住限位块43的弹性件45,所述限位块43紧贴限位肩44。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压柱42上设有定位孔46,定位孔46内插有设在所述承托轴3上的定位凸起47。通过定位孔46配合定位凸起47的设置,起到了连接定位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45为压缩弹簧。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压柱4设置成相互滑动的固定套管41与活动压柱42组合结构,并配合内置的弹性件45,使得活动压柱42在接触工件时,具有弹力,达到缓冲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旋压模具,通过承托轴带动工件自转,配合周边逐渐靠拢并也作自转的侧压轮,完成对工件翻边及成型,所成型完成的脚轮内外碗,内外轮廓圆整度高,后续组装至脚轮内,转动顺畅、使用效果佳;并且控制承托轴转动的动力源由上下移动的上模板提供、控制侧压轮转动和平移的动力源也由上下移动的上模板提供,机构联动保持一致性,使成型精度更高;在上模板作上下移动过程中,联动承托轴与侧旋压组件,使得上模板未移动时,各机构也处于静止状态,使用安全性更高;当第一传力柱在上下行时,能够提供双动力源,一个动力源用作控制侧压轮转动、另一个动力源用作控制侧压轮平移,结构简单且巧妙。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实际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发明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实施例,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