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7229发布日期:2022-03-01 23: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料;选取平整、完好的钢材;使用切割设备对钢材进行切割处理,得到尺寸合适的钢材,且钢材的切割面平整;步骤二:加热;将钢材加热至1150-1200℃;步骤三:放胚;将加热后的钢材放入胚模中,始锻温度1150-1200℃,终锻温度大于800℃,得到胚件;步骤四:去除氧化皮;去除胚件上的氧化皮;步骤五:预锻;将胚件放入到预锻模内,始锻温度1150-1200℃,得到预锻件;步骤六:终锻;将预锻件放入到成型模内,继续锻造,得到成型件;步骤七:切边;将成型件放入到切边模内,进行切边和进一步锻造,终锻温度大于800℃,得到初成品;步骤八:冲孔;对初成品进行冲孔获得成品;步骤九:检验;检验成品的尺寸和表面缺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成品的冲孔处进行打磨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十:热处理;对成品进行调质,调质硬度为265-305hbs。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十一:探伤;使用探伤设备,对热处理后的成品进行探伤,探测成品内外无损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十二:表面处理;对探伤后的成品进行打磨处理,得到产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切割设备包括切割部和下料部,利用切割部完成对钢材的切割处理,使得钢材的切割面平整;再利用下料部对切割后的钢材进行下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锻压技术领域。公开了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下料;选取平整、完好的钢材;使用切割设备对钢材进行切割处理,得到尺寸合适的钢材,且钢材的切割面平整;加热;放胚;将加热后的钢材放入胚模中,始锻温度1150-1200℃,终锻温度大于800℃,得到胚件;去除氧化皮;预锻;将胚件放入到预锻模内,得到预锻件;终锻;将预锻件放入到成型模内,继续锻造,得到成型件;切边;将成型件放入到切边模内,得到初成品;冲孔;对初成品进行冲孔获得成品;检验;检验成品的尺寸和表面缺陷。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目前发动机后支架会存在开裂、端面磨损、孔变形等诸多问题。孔变形等诸多问题。孔变形等诸多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雷中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凯斯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2/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