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圆弧弯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圆弧弯曲装置。
背景技术:2.钢筋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过程在需要进行对其钢筋进行不同程度的弯曲压弧,进行配合不同情况的位置要求,然而弯曲机一般进行对其较粗的钢筋进行弯曲,然而较小型号的钢筋配合粗标号钢筋需进行弯曲压弧调整,就需要通过相应的人工进行调整,然而人工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相对来说较为吃力,钢筋绑扎位置空间位置有限不易使用弯曲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圆弧弯曲装置,解决了现有弯曲机一般进行对其较粗的钢筋进行弯曲,然而较小型号的钢筋配合粗标号钢筋需进行弯曲压弧调整,就需要通过相应的人工进行调整,然而人工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相对来说较为吃力,钢筋绑扎位置空间位置有限不易使用弯曲设备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圆弧弯曲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表面右侧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u形框架,所述u形框架的凹腔内设置槽轮a,所述槽轮a通过转轴与所述u形框架旋转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垂直固定设置立板,所述立板位于所述u形框架右侧,所述立板上端面左、右方向焊接设置套管,且所述套管左端略高于右端,所述立板左侧壁上部固定设置动力组件,所述u形框架前侧壁通过销轴与侧板a铰接,所述u形框架后侧壁通过销轴与侧板b铰接,所述侧板a和侧板b之间活动设置槽轮b,所述槽轮b通过转轴与所述侧板a和侧板b旋转连接,钢筋左部由右至左依次贯穿所述套管、动力组件、槽轮a和槽轮b之间,顶板下侧壁前部与所述侧板a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下侧壁后部与所述侧板b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侧壁垂直固定设置连接臂。
5.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板左侧壁上部且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左侧壁上、下方向设置方套管,方管上部滑动贯穿所述方套管,所述方管前侧壁上部固定设置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方套管的上侧。
6.所述的动力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电机主轴端的辊筒,所述辊筒与所述钢筋滚动配合,所述方管上滑动套设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方套管下侧,所述方管下端固定设置承托板,且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承托板相配合,通过动力组件驱动使钢筋进行传送,更好的提高操作便捷性。
7.所述的连接臂上端焊接设置弧形把手,通过弧形把手便于操作人员下压。
8.所述的底板下侧壁右部固定设置角钢,所述角钢下部位于所述底板正下侧,所述
角钢下部上、下方向开设内螺纹通孔,螺栓上部旋转贯穿所述内螺纹通孔,且所述螺栓与所述内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上端固定设置防滑板,且所述防滑板与所述操作台下侧壁相配合,通过防滑板与操作台贴合,更好的固定整个装置的位置稳定性。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操作人员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操作台的一侧,然后通过角铁与操作台面板相贴合,然后旋转螺栓,使得防滑板与操作台面板挤压紧,然后钢筋左部由右至左依次贯穿套管、动力组件、槽轮a和槽轮b之间,然后通过操作人员握住把手进行下压进行对钢筋压弧,然后连通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辊筒进行旋转,带动钢筋向左传送,传送至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操作人员握住把手进行下压进行对钢筋压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操作人员将钢筋穿过套管,然后使得钢筋一端穿过槽轮a和槽轮b之间,通过槽轮a和槽轮b的更好的对其钢筋压弧弯曲,使得操作人员更加的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2、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板左侧壁上部且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左侧壁上、下方向设置方套管,方管上部滑动贯穿所述方套管,所述方管前侧壁上部固定设置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方套管的上侧。3、动力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电机主轴端的辊筒,所述辊筒与所述钢筋滚动配合,所述方管上滑动套设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方套管下侧,所述方管下端固定设置承托板,且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承托板相配合,通过动力组件驱动使钢筋进行传送,更好的提高操作便捷性。4、连接臂上端焊接设置弧形把手,通过弧形把手便于操作人员下压。5、底板下侧壁右部固定设置角钢,所述角钢下部位于所述底板正下侧,所述角钢下部上、下方向开设内螺纹通孔,螺栓上部旋转贯穿所述内螺纹通孔,且所述螺栓与所述内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上端固定设置防滑板,且所述防滑板与所述操作台下侧壁相配合,通过防滑板与操作台贴合,更好的固定整个装置的位置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
14.其中,1
‑
操作台、2
‑
底板、3
‑
u形框架、4
‑
槽轮a、5
‑
立板、6
‑
套管、7
‑
动力组件、71
‑
支撑臂、72
‑
方套管、73
‑
方管、74
‑
电机、75
‑
辊筒、76
‑
弹簧、77
‑
承托板、8
‑
侧板a、9
‑
侧板b、10
‑
槽轮b、101
‑
钢筋、11
‑
顶板、12
‑
连接臂、13
‑
弧形把手、14
‑
角钢、15
‑
内螺纹通孔、16
‑
螺栓、17
‑
防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16.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圆弧弯曲装置,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上表面右侧设置底板2,所述底板2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u形框架3,所述u形框架3的凹腔内设置槽轮a4,所述槽轮a4通过转轴与所述u形框架3旋转连接,所述底板2上表面垂直固定设置立板5,所述立板5位于所述u形框架3右侧,所述立板5上端面左、右方向焊接设置套管6,且所述套管6左端略高于右端,所述立板5左侧壁上部固定设置动力组件7,所述u形框架3前侧壁通过销轴与侧板a8铰接,所述u形框架3后侧壁通过销轴与侧板b9铰
接,所述侧板a8和侧板b9之间活动设置槽轮b10,所述槽轮b10通过转轴与所述侧板a8和侧板b9旋转连接,钢筋101左部由右至左依次贯穿所述套管6、动力组件7、槽轮a4和槽轮b10之间,顶板11下侧壁前部与所述侧板a8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1下侧壁后部与所述侧板b9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1上侧壁垂直固定设置连接臂12。
1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组件7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板5左侧壁上部且位于所述底板2上侧的支撑臂71,所述支撑臂71左侧壁上、下方向设置方套管72,方管73上部滑动贯穿所述方套管72,所述方管73前侧壁上部固定设置电机74,所述电机74位于所述方套管72的上侧。
1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组件7还包括设置在电机74主轴端的辊筒75,所述辊筒75与所述钢筋101滚动配合,所述方管73上滑动套设弹簧76,所述弹簧76位于所述方套管72下侧,所述方管73下端固定设置承托板77,且所述弹簧76下端与所述承托板77相配合,通过动力组件7驱动使钢筋101进行传送,更好的提高操作便捷性。
1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臂12上端焊接设置弧形把手13,通过弧形把手13便于操作人员下压。
2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2下侧壁右部固定设置角钢14,所述角钢14下部位于所述底板2正下侧,所述角钢14下部上、下方向开设内螺纹通孔15,螺栓16上部旋转贯穿所述内螺纹通孔15,且所述螺栓16与所述内螺纹通孔15螺纹连接,所述螺栓16上端固定设置防滑板17,且所述防滑板17与所述操作台1下侧壁相配合,通过防滑板17与操作台1贴合,更好的固定整个装置的位置稳定性。
2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通过操作人员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操作台的一侧,然后通过角铁与操作台面板相贴合,然后旋转螺栓,使得防滑板与操作台面板挤压紧,然后钢筋101左部由右至左依次贯穿套管6、动力组件7、槽轮a4和槽轮b10之间,然后通过操作人员握住把手进行下压进行对钢筋压弧,然后连通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辊筒进行旋转,带动钢筋向左传送,传送至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操作人员握住把手进行下压进行对钢筋压弧。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操作人员将钢筋穿过套管,然后使得钢筋一端穿过槽轮a和槽轮b之间,通过槽轮a和槽轮b更好的对钢筋压弧弯曲,使得操作人员更加的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2、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板左侧壁上部且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左侧壁上、下方向设置方套管,方管上部滑动贯穿所述方套管,所述方管前侧壁上部固定设置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方套管的上侧。3、动力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电机主轴端的辊筒,所述辊筒与所述钢筋滚动配合,所述方管上滑动套设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方套管下侧,所述方管下端固定设置承托板,且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承托板相配合,通过动力组件驱动使钢筋进行传送,更好的提高操作便捷性。4、连接臂上端焊接设置弧形把手,通过弧形把手便于操作人员下压。5、底板下侧壁右部固定设置角钢,所述角钢下部位于所述底板正下侧,所述角钢下部上、下方向开设内螺纹通孔,螺栓上部旋转贯穿所述内螺纹通孔,且所述螺栓与所述内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上端固定设置防滑板,且所述防滑板与所述操作台下侧壁相配合,通过防滑板与操作台贴合,更好的固定整个装置的位置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